虎爷是拜什么的?

7月4日(農曆6月6日)是虎爺 生日,虎爺又稱為「虎爺公」、「虎爺將軍」、「下壇將軍」,命理專家表示,虎被譽為「百獸之王」,是勇猛、威武、剛強、活力、威嚴、榮耀與權勢的象徵,虎爺依造型可分為黃毛與黑毛兩種,祭拜虎爺可鎮宅、驅邪、辟災外,同時也有嚮往吉祥、幸福的祈佑觀念。

兒童的守護神 保佑孩子健康

台中市名門命理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楊登嵙表示,傳說虎爺是保生大帝馴服的神獸,跟在保生大帝身邊修煉,成為黑虎將軍、虎爺,也傳說是武財神、城隍爺等神祇的坐騎,長年在財神爺、城隍爺身邊幫忙。

虎爺本身也有驅邪、招財、鎮宅的神力,多數廟宇都可以見到祂的身影,常被供奉在神明桌下方,也被視為「兒童的守護神」,若小朋友身體較虛弱或愛吵鬧,有的父母或長輩會請虎爺認孩子為「契子」,保佑小孩如虎爺般威猛健康。

楊登嵙指出,一般來說,民眾祭拜虎爺,可驅逐疫癘、降服惡魔,虎爺通常是用尖利的虎牙,清除妖魔鬼怪、鎮壓煞氣,為神明開路,舉辦廟宇慶典熱鬧時,常見虎爺先進廟清除穢氣、妖氣,之後再請土地公和主神、配祀神明,進廟散播福氣及財氣。

注意參拜流程 供品要生食

以台灣廟宇參拜規矩來說,要先從門口天公爐開始拜,再來是主神、配祀神明、神桌底下的虎爺,虎爺通常是拜拜的倒數第一或第二順位,拜完主神財神爺和配祀神明,最後一定要拜虎爺,才是求財拜拜完整的流程,如果僅拜單一神明,非常不敬。

祭拜時,虎爺的供品大多為生肉、生食(花枝、魷魚、豆干、生香腸、生肉、生雞蛋等),在未冷藏的情況下容易腐敗,反而會造成廟方與其他信眾的困擾,所以一定要記得將供品帶回家。

但要特別注意,不是每間廟宇、每尊虎爺都能夠拜生食或肉,像是北港武德宮,就有神明指示不拜葷食,因此拜虎爺之前,建議先詢問要去拜的廟宇,或是乾脆準備虎爺喜歡的點心類,比較不會出差錯。

小錢換大錢?別讓虎爺不開心

另外,楊登嵙說,拜虎爺可求事業財運,首先拜完全部神明,到虎爺面前時,報上自己的姓名、生辰、地址、任職公司,誠心祈求自己的願望,越詳細越好,接著就到「錢水」地方求「錢母」,大部分虎爺的神龕旁常可看到一小碗裝著水,且水裡有許多硬幣,這就是「錢水」。

楊登嵙表示,從水中換來的硬幣記得過香爐繞三圈,再收進紅包袋或錢包隨身攜帶,若有心願想要達成,再到廟宇向虎爺還願,記得要用等值金額去換,像是十元換十元、五元換五元,千萬不可拿自己的小錢換虎爺的大錢(例如拿五元換十元),不然虎爺會認為你是貪心的人,就不會保佑財運。

農曆新年(壬寅年)即將到來,迎來虎年是否會讓你想到求財、退小人樣樣在行的「虎爺大將軍」呢?沒錯!除了財神與土地公,不少人也喜歡祭拜「虎爺」、「虎爺將軍」來求財,相傳虎爺是武財神趙公明、土財神福德正神的坐騎,有咬錢招財的本領,拜對方式就能招財添福,還能剋小人、保佑小孩喔!

虎爷是拜什么的?

(壬寅年是虎年,示意圖 / CANVA)

虎爺,是民間信仰中一種以虎為形象的神祇,俗稱虎爺公、虎爺將軍、虎將軍,最早是山神、土地公與城隍爺的座騎,後來演變成王爺、媽祖等諸神的座騎,聖誕多為農曆六月初六。

通常被供奉在神桌上的,是廟宇主神的虎爺公為天虎;而一般較常見的虎爺公,都是供奉在神桌底下的為地虎,高度和小孩子相當,因此大家也認為虎爺與小孩子比較有緣。虎爺有「咬錢虎」之稱,被視為另類財神爺,常常祭拜祂保佑求財。

“吃炮”为台湾庙会中常见的炸轿仪式。在云林县北港镇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九、二十日都会举行迎妈祖的绕境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信徒会在神轿底下燃放大量的鞭炮,以恭迎妈祖神轿的到来,并感谢妈祖的庇佑让信徒平安顺遂,生意兴荣,赚大钱,民众相信鞭炮放的越多来年的运气就会越好,所以在这两天的绕境出巡中,光是燃放掉鞭炮的费用就高达数千万元之多,让人叹为观止。 近来,因燃放的放式不同而有,踩炮,犁炮,炮网等等,但都统称吃炮,吃炮一词由此而来。

虎爷的“吃炮”习俗当以云林县北港朝天宫虎爷将军最盛。北港朝天宫虎爷会根据1933年日人相良吉哉所着《台南州祠庙名鉴》记载:“虎爷会旧名虎爷公会,主祀神为一虎、二虎、三虎,会员五十三人,创立于1694年。”北港俗语:“暗街仔暗眠摸,溪仔底虎爷公”即意指传统虎爷信仰区域在溪仔底(今北港镇博爱路,于民主路和中正路之间的路段),故溪仔底自古又被称为“虎爷街”。虎爷会是由陈光男、颜锦河二人重组,会员有227人,另有高雄分会及台北分会两大分会,皆由三掷杯求得虎爷认可而成立的分会。

农历六月六日为虎爷圣诞日。北港朝天宫虎爷炉主之下,有四个脚仔,朱公炉,虎爷炉,同为四脚炉。本会朱公金身与大虎、二虎放在炉主家,三虎放在会长家。昔虎爷轿过去会上下摇动,今规定不可。虎爷是北港妈祖出巡中最会“吃炮”的神轿,在浓烟漫天、轰隆作响的场景中,“虎爷轿”屹立不摇,轿夫无畏无惧的神采,让群众慑服。其虎爷轿的造型与日本神轿相似,步伐也有日本味。每年北港妈祖绕境时,扛虎爷神轿者须学会“踏脚步”,因为若脚步不协调即会翻轿。神轿是由打鼓和拿扇子的人指挥,抬轿者皆为全国各地主动来北港参与之信徒,其中大部份为原籍北港的外移人口,因以前曾抬过虎爷轿,故经验老到,每年到了农历三月十八日就会主动回北港,并寻得虎爷轿停放的地方(即会长家),便可领到轿班衣。抬轿者大约有三分之二非会员,而会员也对抬轿者大多不相识,完全由老手带领有兴趣的新手参加。虎爷轿班穿着黄色虎纹衣,头绑黄布条,在绕境行列中,虎虎生风的抬轿方式,在熊熊的炮火中威风凛凛的英姿,令人敬畏着迷,虎爷的抬轿方式及吃炮的特质,几十年来也传播到外地,成为台湾各地虎爷轿班的范本。除了农历三月十九北“北港迎妈祖”外,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上元绕境,虎爷也会出轿参与绕境,后改为虎年元宵节才会出轿,抬轿者大都为高中生以上、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居多。

1983年农历三月十九日晚上,传出朝天宫内之“八角琉璃长明灯”香火无故熄灭,紧接着就发生虎爷轿在北港镇民主路“玉时轩”商店前遭遇土制炸弹之难,当时虎爷轿解体,三尊虎爷均有受损,抬轿者多人送医急救,当时三虎神像还“飞”到屋顶上,于是当年虎爷会停止绕境活动。隔年(1984年)就在农历三月二十日入庙时分,六妈亦遭土制炸弹之殃,虎爷临身起乩,模样像老虎般,走起路来虎虎生风,停止时也会捋虎胡须,检查着每一堆虎爷轿要吃的鞭炮,有时兴奋之际,也会要求吃炮──由他独自蹲在一大堆的鞭炮上将其燃放,看过的人莫不叹为观止,接连称呼“勇喔!”,该事件也被戏称“虎爷嘛惊炸弹”。

今北港镇的虎爷在每年农历三月十九、二十日跟随北港朝天宫妈祖出巡,虎爷“吃炮”成为了观光客或爱好刺激的民众不可不看的重头戏。在2007、2008两年的庙会中,虎爷神轿接连在北港圆环吃炮,每一晚皆享受了36次的炮堆轰炸洗礼,其炮堆高度宛如一座座“小炮山”,可说创了虎爷吃炮以来最多次纪录。各地的虎爷会或有供奉虎爷的庙宇,近年来也开始效法北港虎爷的吃炮方式,并自成一格,但北港虎爷的精神及特有步法始终无法承习。也因鞭炮燃放方式不同而衍生出了多种吃炮方式,欲欣赏虎爷吃炮的强大威力,可于每年农历三月十九、二十日前往云林县北港镇,参与“北港迎妈祖”之盛事。

近年新港奉天宫的虎爷随妈祖出巡绕境时,也会进行所谓虎爷“吃炮”,就是“炸虎爷轿”的祈福仪式。在准备炸轿的时候,一人持扇领队,其余抬轿者多头戴帽子,身着厚衣、以S型的“七星步”步法蛇行前进,此刻庙方、信徒皆会高喊“虎爷吃炮”之类的口号,然后炮炸虎爷神轿。台北县新庄每年的大祭典——新庄大众庙大众爷生日(俗曰“新庄大拜拜”),虎爷出巡新庄大拜拜,准备“吃炮(炸轿)”时,信徒也会高呼“虎爷”威之。

虎被誉为“百兽之王” 威风八面,是勇猛、威武、刚强、活力、威严、荣耀与权势的象征;“虎者,阳物,百兽之长,能执博挫锐,噬食鬼魅”,虎镇宅、驱邪、辟灾外,也寄寓著向往吉祥、幸福的祈佑观念。“虎”与“福”同音,传说中,虎爷能咬来钱财,因为跟随在财神爷赵公明的身边而拥有了掌握财富的能力。“拜金虎爷,乎你金好野”,因“虎爷”闽南语发音相近“好野”,被人们视为可以“增进财运”,再加上“虎爷咬钱来”而相信其有咬钱纳财之福,因此虎爷被视为具有财神的神格。

农历6月6日(2022年7月4日)是虎爷生日,“虎爷”,又称为“虎爷公”、“虎爷将军”、“下坛将军”,依造型可以分为黄毛与黑毛两种,前者仅称虎爷公,后者有下坛将军、黑虎大将之称。虎爷传说是保生大帝驯服的其中一只神兽,跟在保生大帝身边修练,成为黑虎将军、虎爷。也传说是武财神、城隍爷等神祇的坐骑,由于长年在财神爷、城隍爷身边帮忙,虎爷本身也有驱邪、招财、镇宅的神力,多数庙宇都可以见到祂的身影,常被供奉在神明桌下方,也被视为“儿童的守护神”。

拜虎爷想求财运旺事业,以下3重点可别忽略:

1.换钱水、求钱母:

首先拜完全部神明,到虎爷面前时,报上自己的姓名、生辰、地址、任职公司,诚心祈求自己的愿望,越详细越好,接着就到“钱水”地方求“钱母”,大部分虎爷的神龛旁常可看到一小碗装着水,且水里有许多硬币,这就是“钱水”,从水中换来的硬币记得过香炉绕三圈,再收进红包袋或钱包随身携带,若之后心愿有达成,再到庙宇向虎爷还愿。记得要用等值金额去换,十元换十元、五元换五元,千万不可拿自己的小钱换虎爷的大钱(例如拿5元换10元),不然虎爷会认为你是贪心的人,就不会保佑财运。

「拜虎爺,打小人」是流行於廣東珠三角及香港等地的巫術習俗,據說可追溯到唐朝時流行的「厭勝」(厭詛)[7]:701。進行此儀式的時間不定,主要是在驚蟄的日子,其他則是像農曆每月初六、十六、廿六或是所謂的「除日」(陰日)[7]:701。祭拜時會用小塊生豬肉沾豬血,放入紙虎口中,使其吃飽不再出口傷人,然後再將生豬血抹在紙虎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7]:701。而有些地方在祭拜完後還會將紙虎燒掉或將紙虎的頭用銅劍切掉[7]:701。

而此儀式隨著廣東移民外傳,例如在馬來西亞的吉隆坡仙四爺廟等地仍有在「驚蟄虎開口」的日子祭白虎打小人[7]:703。不過新加坡的驚蟄日主要只有「拜虎爺」(祭白虎)的部分,少見「打小人」的部分[7]:701、702。

虎爺「喫炮」编辑

「喫炮(吃炮)」為臺灣廟會中常見的炸轎儀式。在雲林縣北港鎮每年的農曆三月十九、二十日都會舉行迎媽祖的繞境活動,在活動過程中信徒會在神轎底下燃放大量的鞭炮,以恭迎媽祖神轎的到來,並感謝媽祖的庇祐讓信徒平安順遂、生意興榮、賺大錢,民眾相信鞭炮放的越多來年的運氣就會越好,所以在這兩天的繞境出巡中,光是燃放掉鞭炮的費用就高達數千萬元之多,讓人嘆為觀止。近來,因燃放的放式不同而有:踩炮、犂炮、炮網等等,但都統稱吃炮,吃炮一詞由此而來[11]。

北港朝天宮虎爺會根據1933年日人相良吉哉所著《台南州祠廟名鑑》記載:「虎爺會舊名虎爺公會,主祀神為大虎、二虎、三虎、四虎、五虎,會員五十三人,創立於康熙三十三年西元1694年。」北港俗語:「暗街仔暗眠摸,溪仔底虎爺公」即意指傳統虎爺信仰區域在溪仔底(今北港鎮博愛路,於民主路和中正路之間的路段),故溪仔底自古又被稱為「虎爺街」。現在的虎爺會是由陳光男、顏錦河二人重組,會員有200餘人,另有高雄分會、台北分會、中和分會、桃園分會、新竹分會、新北分會,彰化分會,南投分會,苗栗分會等皆為三擲杯求得虎爺認可而成立的分會,並有眾多信徒分靈虎爺神尊回家供奉鎮宅祈求平安,或有宮廟請回鎮守壇中,如:高雄苓雅寮保安堂,板橋冠友潁川堂,北港玉巡會,新竹廣澤行館,菓林太子宮,澳門朝天宮,新北建和宮。

農曆六月六日為虎爺聖誕。北港朝天宮虎爺爐主之下,原有四個副東(腳仔),朱公爐,虎爺爐,同為八角錫爐。另於民國101年增設副爐主兩位,並新增大虎、二虎神尊及爐主爐,並改制副東(腳仔)為兩位,本會朱王公金身與大虎、二虎供奉於爐主家,三虎金身則供奉於會長家。昔虎爺轎過去會上下搖動,今規定不可。虎爺是北港媽祖出巡中最會「喫炮」的神轎,在濃煙漫天、轟隆作響的場景中,「虎爺轎」屹立不搖,轎夫無畏無懼的神采,讓群眾懾服。其虎爺轎的造型與日本神轎相似,步伐也特具日本味。每年北港媽祖遶境時,扛虎爺神轎者須學會「顛轎步法」,因為若步法不協調即會翻轎。顛轎時是由打鼓和拿扇子的人指揮,腳踩七星步,口喊(風來虎嘯),場面震懾人心,昔日抬轎者皆為全國各地主動來北港參與之信徒,其中大部份為原籍北港的外移人口,因以前曾抬過虎爺轎,故經驗老道,每年到了農曆三月十八日就會主動回北港,並尋得虎爺轎停放的臨時行館,領取轎班衣。抬轎者大約有三分之二非會員,而會員也對抬轎者大多不相識,完全由老手帶領有興趣的新手參加。目前虎爺會抬轎人員為民國102年虎爺會有鑑於抬轎人員人數之不足,另成立虎爺會轎班團,專責虎將軍出轎時擔當抬虎爺轎及相關工作,非虎爺會轎班團成員則無法扛到虎爺神轎,虎爺轎班穿著黃色虎紋衣,頭戴黃色漁夫帽,在遶境行列中,虎虎生風的抬轎方式,在熊熊的炮火中展現威風凜凜的英姿,令人敬畏著迷。除了農曆三月十九日「北港迎媽祖」外,每年農曆正月十五上元遶境,虎爺也會出轎參與伴駕,後改為虎年元宵節才會出轎。

1983年農曆三月十九日晚上,傳出朝天宮內之「八角琉璃長明燈」香火無故熄滅,緊接著就發生虎爺轎在北港鎮民主路「玉時軒」商店前遭遇土製炸彈之難,當時虎爺轎解體,三尊虎爺均有受損,抬轎者多人送醫急救,當時三虎神像還「飛」到屋頂上,於是當年虎爺會停止遶境活動。隔年(1984年)就在農曆三月二十日入廟時分,六媽亦遭土製炸彈之殃,虎爺臨身起乩,模樣像老虎般,走起路來虎虎生風,停止時也會捋虎鬍鬚,檢查著每一堆虎爺轎要吃的鞭炮,有時興奮之際,也會要求喫炮──由祂獨自蹲在一大堆的鞭炮上將其燃放,看過的人莫不嘆為觀止,接連稱呼「勇喔!」,該事件也被戲稱「虎爺嘛驚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