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暖是偏義複詞嗎

好问题!

我在这方面没什么研究,引述一些文献观点供参考。

偏义复词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1.连文。

著名语言学家许嘉璐老师在《古代汉语》中定义为“本说甲,而连带说到乙,使两个相关的词连在一起,却只突出表达其中一个词的意义,这种修辞方法就是连文。”连文在早期的注释家那里被称为“连言”,如《左传·昭公十三年》:“郑,伯男也,而使从公侯之贡。”王肃注:“郑,伯爵,而连男言之,犹言曰公侯,足句辞也。”

连文符合人们的心理习惯。人在举例时,往往会由所举之例联想到一个相近或相反的事物。这种心理反映在言语中,则成了连文修辞。如果对于一个事物,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联想到另一事物,那么在人们的言语中就会不断出现相应的连文修辞,时间一久,就会产生约定俗成性,变成语言中的一个词语。

2.婉曲。

古人说话讲究委婉,尤其在批评之前要先用表扬做铺垫,这种修饰言辞的方法,古汉语称之为婉曲。南阳师范学院勾俊涛老师研究后发现,古汉语偏义复词中,有不少由一正一反两个词素组成的偏义复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只有反方面的意义而失去了正的方面的意义,说的就是婉曲辞格在语境中的运用。

3.协调音节。

汉语讲究音韵,追求节奏。古代不少文章体裁,如诗、词、赋等,都对音节和字数有一定要求,恰当地使用偏义结构,可以使句式齐整、音节协调,因此也就相应地出现了很多 宽缓不迫 的情况。以《孔雀东南飞》为例:“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等句中使用偏义结构,就是为了成为音节协调、句式整齐的五言句。

4同义词的挤压,使语素意义偏指。

按照语言的选择理论,一种语言中,如果同时存在几个意义与用法相当的词,而且交换使用也不影响交际,那么这些词就会通过竞争被选择使用,频率高的继续保持原来的用法,频率低的则只能“转向”甚至停用。以“睡觉”为例,它原本既可表示“进入睡眠状态”,也可表示“睡醒”。“云髻半偏新睡觉,衣冠不整下堂来”使用的就是“睡醒”这一意思。但是,据中央民族大学杨吉春老师统计,在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五个时期,“睡觉”一词的“睡醒”义项曾经与词语“睡醒”同时并存,但是,由于“睡醒”一词出现频率渐增,到了最后,终于把“睡觉”曾有的“睡醒”义项完全挤出,而“睡觉”一词,也因此被迫从一个可以左倾右偏的偏义结构,变成了只有“进入睡眠状态”一个义项的偏义复词。

参考资料:

_偏义复词_修正议.pdf_微盘下载

许嘉璐. 古代汉语 高等教育出版社

勾俊涛. 浅谈古汉语中具有格里什姆现象的偏义复词

杨吉春. 偏义复词“睡觉”意义的嬗变

偏义复词成因探析

郝继东,国 薇

学习古代汉语词汇部分时,会涉及到偏义复词。王力先生曾说:“古代汉语中有一种复音词值得注意,这种复音词是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有人把这种复音词叫做偏义复词。”①这段话非常明确地给偏义复词下了定义,并突出了偏义复词的鲜明特点—— 词义的偏一性。因此,王力先生的这段话为我们学习古代汉语的偏义复词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指导。本文拟就偏义复词的形成原因问题尝试作一探讨。

一、语言的发展变化使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语言文字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着。古代的词出现由单音节向双音节乃至多音节发展的趋势。而把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以联合的方式捆绑在一起是我们祖先自然想到的一种方法。偏义复词最早产生于商周时期,至迟不晚于春秋、战国时期。而发现这一语言现象的当属三国时期的训诂学家王肃,其在注《左传》时就提及偏义复词的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即连言而及。

《左传·昭公十三年》:“郑,伯男也,而使从公侯之贡。”王肃注曰:“郑,伯爵,而连男言之,犹言公侯,足句辞也。”

也就是说“男”在句中没有什么意义,只起音节上的陪衬作用。因为“伯”是单音节词,再加上“男”的音节,就成为双音节词了。这就是后世学者所谓的“足辞”说。另外,偏义复词也是一种很好的修辞手段。通过这一手段,主要达到的目的是舒缓语气,协调音节,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古人作诗讲究的是平仄和韵律,作文注意的是音节的协调,有时为达到这一目的而不得不把单音节词转化为双音节词,并使所用的这个双音节词的意义等同于那个单音节词的意义,这一做法的结果是导致偏义复词的大量出现。

如: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石壕吏》)

“出入”在这里只表示了“出”的意义,而“入”字只作为陪衬用字,只为了凑足音节,与上句对仗,达到和谐优美的效果。

二、社会环境使然偏义复词是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过渡过程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我国从古到今就是一个文明礼仪之邦,儒家思想和教育影响了三千多年。而儒家思想注重建构,在礼仪方面建造了在现代人眼里很大程度上认为的“繁文缛节”。这种重视礼仪情形反映到说话或写文章上,自然而然地带有一定成份的客套语言,也就是更多地表示出一种谦虚或恭敬,而这种由相反两方面意义的词组合成的偏义复词,就适应了人们的这种需求。再者,偏义复词在文辞骈俪的时代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其原因就在于偏义复词的特点和讲究对仗与音律和谐的文风一拍即合。这种独特的合成词既凑足了音节,使语句对仗工整、语言和谐优美,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意义(即偏义复词的实际所指意义),同时也使作者的语气变得委婉一些(即偏义复词的虚指意义),表现了作者的儒雅风范。这一方面的原因也更加说明了偏义复词发轫于先秦,兴盛于汉唐,没落于明清的原因了。最后,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一些名物制度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消失了。所以一些双音节词在使用的过程中,原来的两个音节都表示词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中一个词素的意义改变、分化或消失,变成了只剩下一个单音节词根的意义起作用,造成了偏义复词现象。如“国家”,原来合成一个词组时其义并无偏颇,古代王侯的封地称“国”,大夫的封地称“家”,历史上有“千乘之国,百乘之家”的记载。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封制的取消、地域的一统,“家”所表示的那部分意义随着制度的消亡而变成了历史,到西汉时“国家”就已开始拥有了相当于今天的意义。以上只是从语言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对偏义复词的成因作了初步的分析。二者也不是孤立的,互为表里,共同沿着历史的轨迹向前发展。当然,偏义复词作为一个古今汉语中的怪现象,其成因也是相当复杂的。期待就此问题再次讨论于同仁,请教于方家。

[参 考 文献]

①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9。

[作者简介]

郝继东,男,沈阳师范大学讲师,文学硕士,

国 薇,女,沈阳市翔宇高中一级教师。

���馳�٦񴣥X�@�ӡu�P�_�Ƶ������v�����D�A�b�`�����R�D�B�ΤW�A�Ƶ��N�u�N�q��Ū�v�����רӰϤ��A�D�n�i�H�����T�ء]�o�̬O�������D���^�G
�@�B�P�q�Ƶ�
�G�B���q�Ƶ�
�T�B�ϸq�Ƶ�

�䤤�̮e�����͸�Ū�[�����A�O�u���q�Ƶ��v�P�u�ϸq�Ƶ��v�C

�H�i98�~������D�j�Ӭ�
�D�F�n���v���P�������ναл��A�ڤ@��]�����u�ѰO�v
(��)�n�o�g���סu�N�_�v�H���������A��dzz�P�A�O�H�ܪ�
(��)�n����u�¥աv�����ç������H�A���ɯu�O���z�����M
(��)�n�@�y�u�����h���ܻy�A�����i�H�Ԫ�u�����v���Z��
(��)�n���F���@�ۥѡA�N�h�̦��w��w�u�ͦ��v�L�����M��

�D�F���u�ѰO�v�@���A���ެO�u�r��N�q�v�Ρu�ߵ��N�q�v�A���u���u�ѡv���N��A�O�u���q�Ƶ��v�S���øq�C

�ﶵ�Ҫ��u�ͦ��v�A�q�u�r��N�q�v�ݡA���i��O�u�ϸq�v�A�]�i��O�u���q�v�A���O��i�y�l�����ҮɡA�o�̪��u�ߵ��N�q�v�b��j�աu���v�A�ҥH�k��u���q�v�C

�ﶵ�Ϫ��u�N�_�v�B�ﶵ�Ѫ��u�����v�A�h�O�S���øq���u�ϸq�Ƶ��v�G�b�N�q�W�ۤϩκI�M���P���r���A�զ��Ƶ�����A�o�ۤϩκI�M���P���N�䤴�M�s�b�C

�ﶵ�Ъ��u�¥աv�N���M�F�C��N�u�¥աv�@���A�b�u�r��N�q�v�W�O�����P�N�䪺�A��b�u�¥դ����v�o�˱`�ΥB�w�������y���A�u�¥աv�w�g���ܦ��u�O�D�B����B���c�B�n�a�v�A�ӡu�¥դ����v���u�¥աv�A��Ū�ɥi�H�{�����P�ɧe�{�u�O�D�B����B���c�B�n�a�v���ۤϷN��A�i�ӧP�w���O�u�ϸq�Ƶ��v�C

���u�¥դ����v��J�y�l�����Ҥ��A�N�n�ݡu�¥աv���u�ߵ��N�q�v�F�C�ڭ̦^�U�@�U�ҥy�G

(��)�n����¥դ����ç������H�A���ɯu�O���z�����M

��J�y�l���Ҫ��u�¥դ����v�A��Ū�ɷ|�]�H�Ӳ��B�]�����P�����N�P���Ӳ��ͤ��P���z�ѷN�q�C�Y�O��Ū���H�{���y�����u�¥դ����v�A��ߵ��N�q�����߬O�j�P�ǹF�u���F�Ѧۤv���欰�λ{�������~�v�A�o�ɪ��u�¥աv�A�N�|���u���q�Ƶ��v�E���A�@�����D�A�øq�N���ͤF�C

�p�G�z�]���ߺD�F�u�¥դ����v�o���y�A�۵M�]�|��ı�P�w���y�����u�¥աv�O�u�ϸq�Ƶ��v�C���O�A�y��оǡB�ר�O����u��ǡv�A�ڭ̧Ʊ檺�O�G���ǥͦb�X�z���d�򤺡A���ͦۤv���P���P�z�ѡC�]�N�O���A��i�ҥy���u�¥դ����v�A�P����u���ܪ̡v���u�����D�ۤv�¡v���j�P�����A�ݩ��Ū���X�z�d��C

�A�H�i92������D�j���ҡG
�D�F�n�Ԥh�x�e�b�u���͡v�A���H�b�U�S�q�R�]�D�ةw���u���q�v�^
(��)�n�L�̪��u����v�Ӳ`�A�ҥH�`�_�Ĭ�]���q�A�N�b�u��v�A���i���ѡ^
(��)�n�A�o�˪����k�A���K�Ӥ����u�n��v
(��)�n�@�A���D�A�p�H�����A�u�N�x�v�۪�
(��)�n�o��ƪ��u�O�D�v�����A���L�H����

�ް_�Q�ת��O�ﶵ�Ъ��u�n��v�G�A�o�˪����k�A���K�Ӥ����n��C

��󦳨ǤH�Ө��A�|�P����u���ܪ̡v�㦳�u������|�O�H�n�N�v���N��A�o�ݩ��Ū���X�z�d��A�]���u�n��v�@���A�b���ɪ��ߵ��N�q���V��u�n�v�C

�o�@�D�b���~���������A�����H���X�u���D�øq�v�A���O���ﶵ�Ъ����P�P���P�z�ѩҭP�C���M�A���ʯu���Ǭ�M�a�P�M�~�y��Юv���հȤ��ߡA�ë��@�e���W�_�M�櫺�A�A���M�B�@�w�B���M�O�ӶD�L�Ī��C

���F�u�r��N�q�P�ߵ��N�q�v�A�b�y��оǤW�A�@�p����ҽסA�u��q�z�ѻP���ӷP���v�M�u�r��N�q�P�ߵ��N�q�v�o��ӽ��D�A�g�`�O�ۤ��䴩�B�������C����ĭ�æb�@�~�r�̦涡�����P�B�����A�H�ܩ󩶥~�����A�`�`�]���L��ӽo���奻���R�ӧN�o�����A��]���Ҹժ������D���P�R�D�̤���ӻ��Ʊ󮽡C�ӧڭ̳]�w�o�DZоǤW���t�ν��D�A�N�O�Ʊ�u�y��v���u�O�u��ʪ��Ÿ��B�ΡA�]�Ʊ��b�оǤW�A�קK�u�W�_�M��v���зǵ��סA��`�N�ä޾ɾ\Ū�̡G�b�X�z���d�򤺡A���ͦۤv���P���P�z�ѡA��Ū�X�ۤv�������P�P���C

2019/7/30�A�U�� 11:43:06

冷暖是偏義複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