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有什么症状?

缺氧症状

播报 编辑 锁定 讨论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人体缺氧的症状

缺氧症状是指人体缺氧的一种症状。缺内源氧一般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四肢软弱无力;或者产生恶心、呕吐、心慌、气急、气短、呼吸急促、心跳快速无力。

常见症状 意识模糊甚至死亡 西医学名 缺氧症状 引发原因 呼吸过程发生障碍 后    果 免疫力降低易感冒运动耐力下降

而随着缺氧的加重,就容易产生意识模糊,全身皮肤、嘴唇、指甲青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昏迷;严重的甚至导致呼吸困难、心跳停止、缺氧窒息而死亡。

正常人偶尔也会出现缺氧症状。

因为人体对短时间的缺氧是有一定的耐受力的,所以偶尔出现缺氧症状并不可怕,但是对于缺氧症状的频繁出现却要提高警惕,因为氧是我们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长期处于缺氧状态的人首先免疫力降低,易感冒、运动耐力下降.....

正常的氧代谢是从呼吸系统的通气、气体交换开始的。呼吸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都会造成气体交换不充分。这时,人体先将作出代偿性的保护反应。由于神经反射作用或血气的直接作用,可以使呼吸深度增加,继而呼吸频率加快。如果代偿性的反应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就会出现缺氧。

于是,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水平,同时由于二氧化碳积聚造成的二氧化碳分压高于正常水平。这种现象总称为呼吸功能不全。如果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mmhg,或二氧化碳分压高于50rnmhg,就称为呼吸功能衰竭。缺氧的危害无论什么原因造成的缺氧,都会改变机体的机能和代谢状态。神经系统对于缺氧最为敏感。

即便轻度缺氧也有可能出现智力和视觉的功能紊乱。脑是人体各器官中对氧的需求最大的器官。脑的重量只占体重的2%~3%,而脑的耗氧量占人体总耗氧量的20%~30%。心脏输出血量的15%都供给了脑。

但是,脑组织本身几乎没有一点点供能物质储备,全部依靠脑循环带来新鲜血液里面的氧气来维持生存和执行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脑组织对缺氧(缺血)的耐受能力最低。脑的慢性轻度缺氧即可引发困倦、注意力分散、记忆力降低等症状,随之出现意识障碍、惊厥、昏睡或昏迷,以至死亡。

如果脑的供血供氧完全中断,在8~15秒就会丧失知觉,6~10分钟就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心脏也是耗氧量大、代谢率高和氧储备少的器官,所以对于缺氧也很敏感,最容易受到损伤。严重缺氧和持续缺氧,可使心肌收缩力降低、心率缓慢、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与缺氧症状形成恶性循环,甚至心肌细胞变性、坏死。持续的慢性缺氧容易发生心力衰竭。严重缺氧直接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减弱,或出现潮式呼吸,甚至呼吸停止。

受每个人的体质、遗传因素、年龄等原因影响。每个人出现相同缺氧症状时,在检测血氧饱和度的结果却会千差万别,那么如何在去医院以前简单的了解自己是否处于缺氧状态呢?

缺氧症状-嘴唇:

嘴唇颜色是否发绀(发紫,紫红色)嘴唇的皮肤很薄而且下面密布毛细血管,所以我们看到的嘴唇的颜色几乎可以说就是血液的颜色,唇色发白说明可能贫血(血液中红血球含量低于正常值)或者头部供血不足,唇色发紫(酱紫或发青色)为毛细血管内血液的血氧饱和度过低造成的.

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学生有升学压力,家长有买房升职的压力,老人们也有来自身体健康方面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多数人表现出了亚健康的状态,去医院检查明明没有什么毛病,却总是不舒服。

大脑缺氧就是缺乏脑细胞内源氧。 氧气如同食物和水,是人体代谢活动的关键物质,是生命运动的第一需要,营养物质必须通过氧化作用,才能产生和释放出化学能。

缺氧是指氧气缺乏症,即空气中缺氧或氧气缺乏状态的总称。如果处在一个缺少氧气的特殊环境,或者虽然环境当中不乏氧气,但由于自身原因不能摄入足够的氧,或者对吸入的氧气不能充分利用,人体就会发生机能、代谢和形态上的变化。这种状态总称就是缺氧或低氧。

长时间大脑缺氧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甚至脑死亡!一般性的”体内缺氧”,即使不会直接发生生命危险,也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伤! 以下为您细细道来大脑缺氧的6大症状,您可以对号入座,想一想,自己的身体是否有类似的症状出现:

01 头晕头痛

头晕是一种常见的脑部功能性障碍,也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为头昏、头胀、头重脚轻、脑内摇晃、眼花等的感觉。常与头痛并发。

临床上许多病人总是抱怨说自己头晕,头痛,长期困扰自己。去医院检查,既不是脑袋有问题,也不是血糖低,或者血压高的问题。 这时候,您就要考虑是大脑缺氧的问题了!

02 耳鸣眼花

耳鸣是累及听觉系统的许多疾病不同病理变化的结果,病因复杂,机制不清,主要表现为无相应的外界声源或电刺激,而主观上在耳内或颅内有声音感觉。

许多老人抱怨说“老了,老了,耳朵也听不见了,眼睛也花了。”殊不知,这很可能是大脑缺氧的症状!

作为儿女,我们都不忍心让年迈的他们受耳鸣眼花的折磨,那就快带上父母来体验一次氧疗吧!

03 四肢乏力、恶心

许多人以为四肢疲乏只是没有休息好,这可是大错特错了!

这正是身体向你发出的亚健康的警告,一定要注意饮食,多多休息,辅助氧疗,否则难免不会堆积成更大的疾病!

04 呼吸浅快而弱、心跳快而无力

中医认为,好的呼吸应该是沉重而绵长的,健康的心跳应该是规律而有力的。如果您出现了呼吸清浅急促,心跳快且无力,很可能是大脑缺氧的症状!

生活中,我们和某些人交谈时,可以发现他的呼吸急促又很浅,容易出虚汗,这时候,我们作为朋友就应该提醒他,您要注意保养身体啦!

05 精神压力大、情绪波动大

近年来,过劳死的案例屡屡见报,让人惋惜的同时,也更加重视自己的健康生活状态。

大脑缺氧会导致精神压力大,情绪波动大,这一点相信我们都有明显的感受。

比如高三备考的学生,长时间闷在教室里,空气污浊,用脑过度,很容易出现缺氧的症状,不仅影响学习,而且对身体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因此,为孩子焦心的家长,不仅要为孩子准备好营养丰富的饮食,带孩子定期去做一做氧疗,会发现孩子的精神状态得到非常好的改善!学习更上一层楼!

大脑缺氧怎么办

01做有氧运动

尤其是伸展性和耐力性的运动,如瑜伽和慢跑等,对于大脑缺氧的高危人群,如学生,白领和老人,这是再好不过的方法了!

02规律饮食,营养饮食

早睡早起,饮食清淡。脑供血不足的患者饮食上要远离三白(白糖,白盐和白猪油),进三黑(黑芝麻,黑蘑菇,黑米)。

从营养价值上来看,四条腿(猪,牛,羊)不如两条腿(鸡,鸭),两条腿不如没有腿(鱼)。

脑缺氧(英语:Brain Hypoxia)是指脑血液循环中含氧减少,不能维持脑细胞代谢的最低水平而造成脑组织代谢紊乱或障碍。脑部是人体中对氧依赖最大的器官之一,对缺氧极为敏感,可引起多项病理临床变化,可表现为乏力、疲倦、头晕、头痛、眼花等症状;随着缺氧程度不断加重,则可出现与缺氧程度相关的意识障碍症状,如嗜睡、意识模糊、昏睡、谵妄,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常见于缺血性脑卒中、贫血、一氧化碳中毒、严重肺水肿及心力衰竭等。

典型表现编辑

脑缺氧的严重程度及时间长短决定了临床表现。轻度脑缺氧可出现头痛、头晕、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及定向力差、乏力、烦躁等,一般不留后遗症。严重缺氧者,易留下后遗症,表现为昏迷、去脑强直、癫痫样抽搐、肌阵挛发作、脑干反射消失、呼吸麻痹、颅内压升高、脑细胞水肿及脑死亡。脑缺氧同时常伴有全身其他系统缺氧。脑缺氧经抢救意识恢复后数日至数周,可再度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症。

总述编辑

脑缺氧的病因众多,可能与呼吸、血液、心血管等多个系统有关。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血液中的氧浓度显著降低或脑部的血流被阻断。各种与呼吸、循环相关的疾病、创伤、药物不良反应都可能诱发脑缺氧。

症状起因编辑

缺血性缺氧编辑

多见于急性大出血或进展较快的贫血病,由于血红蛋白减少造成氧携带能力降低而引起组织缺氧。也可见于脑缺血性病变,如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

淤血性缺氧编辑

所吸入空气内的氧含量正常,也有足够血红蛋白携氧,但因血流速度减慢,单位时间内大脑得不到足够的血流,因而缺氧,最常见的病因是心脏衰竭,也多见与脑血栓、颈动脉硬化等。

组织中毒性缺氧编辑

氰化物等可抑制细胞内的酶活动,特别是细胞色素氧化酶,从而阻碍组织的内呼吸称为组织中毒性缺氧。一氧化碳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立即与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稳定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造成血液携氧和脑组织利用氧的障碍。

低氧性缺氧编辑

  • 机械性因素:外部压迫(如颈部肿瘤等)、局部堵塞(如喉头水肿、气管异物等)、肺部广泛性炎症、肺水肿或溺水等。
  • 神经因素:如药物中毒、麻醉、炎症、脑疝等造成呼吸中枢麻痹以及呼吸肌麻痹等。
  • 循环因素:如患先天性心脏病时,部分血液未经肺循环;母体循环障碍时对胎儿造成的脑缺氧、休克等,此类缺氧一般发病比较缓慢。过度使用大脑后,脑耗氧量增加,但循环系统无代偿性改变,也会导致脑缺氧的常见原因。
  • 环境因素:由于在海拔高的地区空气中氧分压低引起的低氧血症。

有種累叫「慢性缺氧」一張表自測是不是高危險族群

2019-12-17 10:45:18

​​胸悶、氣短、心慌,經常性頭暈頭痛,要麼睡不著、要麼睡不醒……有沒有一款症狀特別“適合”你?

偶爾休個假、散散心,暫時逃離繁忙的工作,人一下子又變得精神起來。如果你對此感同身受,那麼請注意:你的大腦可能已經處於慢性缺氧狀態了。

你有慢性缺氧的症狀嗎?圖/摘自 pexels你有慢性缺氧的症狀嗎?圖/摘自 pexels

沒有食物,人可以堅持十幾天甚至幾十天;沒有水,人能活7天;但若一個人完全斷氧,只要3分鐘就會腦死亡。

相較於極度缺氧,人體慢性缺氧的危害不容小覷,卻被大多數人忽視了。《生命時報》採訪權威專家,解讀慢性缺氧的危害及防範措施。

很多慢病與缺氧相關

美國分子生物學家萊文博士曾說過:“缺氧是造成許多疾病的主因之一。”如果人體慢性缺氧,那麼神經系統、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免疫系統等都會受到影響。

人體是由50萬億~75萬億個細胞組成,每個細胞都是一台小型機器,可使氧氣和燃料(葡萄糖)在發電機(線粒體)中轉換成能量,用於運動、思考等活動。雖然細胞在無氧條件下也能產生能量,但其效率比有氧條件下要低得多。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高壓氧醫學科主任、中華醫學會高壓氧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楊晶介紹說,慢性缺氧會加速細胞衰老進程,導致多種慢性疾病;反過來,人體細胞老化又會直接造成攝氧量、運送或利用氧的能力降低,使各組織處於慢性缺氧狀態,形成惡性循環。

而由於大腦是人體中對氧需求量最大的器官,往往它最先受到傷害。

正常人腦的重量只佔身體總重量的2%~3%,耗氧量卻佔人體總耗氧量的20%~30%以上,佔心臟輸出血液中含氧量的1/6,身體其他部位的氧氣全部利用起來也只能供應大腦使用不超過4分鐘;

再加上腦組織不能儲存氧氣和葡萄糖,完全依靠血液攜帶的氧氣維持正常生理功能,因此大腦對缺氧的反應極為敏感。

腦組織不能儲存氧氣和葡萄糖,完全依靠血液攜帶的氧氣維持正常生理功能。br/圖/shutterstock腦組織不能儲存氧氣和葡萄糖,完全依靠血液攜帶的氧氣維持正常生理功能。
圖/shutterstock

而腦缺氧導致的損傷程度與缺氧持續時間密切相關。

◆剛開始缺氧時,人體會做出代償性的保護反應,如呼吸加深、加快等,此階段若能有效補充氧氣,即可避免或減少損傷;

◆倘若代償性反應不能滿足機體需要,腦細胞損傷便難以恢復,心、肺、肝、腎等重要器官會相繼出現一系列病變。

但對一些“壞細胞”來說,慢性缺氧會為它們的肆虐提供良好機會,例如腫瘤細胞。

近日,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一項研究發現,腫瘤細胞在適應低氧水平時會變得更具侵略性,令人驚訝的是,即使重新供氧,原發性腫瘤中暴露於低氧的細胞仍能保持侵襲性。

事實上,早在1930年,德國生物化學家奧托·沃伯格就發現了缺氧與癌症間的關係:大多數腫瘤細胞通過糖酵解作用供能,不需要氧氣和線粒體參與;惡性、生長速度快的腫瘤細胞糖酵解率比正常組織高200倍。由於腫瘤細胞“霸占”大量葡萄糖,人體的正常運轉受阻礙,導致病情蔓延。

缺氧示意圖。圖/宜蘭縣羅東博愛醫院提供缺氧示意圖。圖/宜蘭縣羅東博愛醫院提供

自測:身體缺氧的12個症狀

很多人可能認為,呼吸是再平常不過的事,缺氧了多喘幾口氣就可以。事實上,氧氣從呼吸道進入肺部,到與血紅蛋白緊密結合,再到被血液運送到各組織器官,任何一個環節發生障礙,都可能造成慢性缺氧。

缺氧按照誘因可分為三大類:

1. 環境性缺氧

即空氣含氧量不足等造成的攝氧量不足,進而導致缺氧,多數人的慢性缺氧由環境造成。

比如,海拔高、霧霾天氣、 睡覺時緊閉門窗、屋內人多又不注意通風等情況,都會導致空氣氧含量降低。

2. 生理性缺氧

隨著年齡增長,組織器官退行性改變導致機體供氧能力不足,這類缺氧是不可抗拒的。

3. 病理性缺氧

因心肺疾病導致吸入氧氣、攜氧能力不足造成缺氧。

◆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血症對血管影響非常大,如不重視,即使吃藥控制相關指標,只要誘發因素持續存在,仍會傷害血管,導致血流量或血氧含量降低,滿足不了各組織器官的氧氣需求;

◆ 長期緊張、壓力大、熬夜、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的人,也易慢性缺氧。

楊晶表示,偶爾輕微缺氧不可怕,但頻繁缺氧就要提高警惕。可根據12 項症狀判斷身體是否缺氧:

判斷身體缺氧的12項症狀

一張表自測是不是高危險族群。製圖/元氣網一張表自測是不是高危險族群。製圖/元氣網

​其中,每項包含多種症狀,若只有1~2 種症狀積0.5 分,多於2種積1 分。總分為1~4 分錶示體內含氧量有不足跡象;5~8 分為輕度缺氧;9 分以上可能有一定程度的缺氧症候。

慢性缺氧風險較高的患者一定要儘早到醫院檢查,若是器質性病變、心理問題等導致缺氧,應先解決問題根源,症狀會得到改善;若是單純慢性缺氧,早期給予常壓氧療或高壓氧療等,症狀完全可逆。

但患者最好不要盲目使用市場上的製氧機、氧氣呼吸機等補氧產品。一些慢阻肺等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的肺交換氣體能力差,的確需要持續吸氧,用這類產品可能有一定保健作用,但並不能起治療效果,建議先到醫院糾正缺氧情況至一定程度後,再依靠這類產品維持。

健身、運動能幫助增強心肺功能。br/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健身、運動能幫助增強心肺功能。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4招讓身體補足“氧”

氧氣既廉價,又昂貴。人從降生後的第一聲啼哭開始,肺組織首次打開,空氣進入體內開始進行交換,一直到生命結束,氧氣都時刻相伴,不用交一分錢。

可一旦遇到猝死、一氧化碳中毒等突發情況需要緊急吸氧,或是慢性缺氧導致組織器官受損無法挽回時,其代價就是昂貴的。因此,預防慢性缺氧十分重要。

工作間歇深呼吸

在緊張、忙碌、長時間工作學習等狀態下,大腦耗氧量加大,很容易出現供氧不足。

建議至少每兩個小時休息10分鐘,可以活動頭頸、聳聳肩、扭扭腰、抬抬腿,或在窗邊眺望,做做深呼吸。同時,日常也可適量加強運動次數,如慢跑、游泳、快步走、打太極拳等有氧運動,都有助於增強心肺功能。

三類食物助補氧

很多人節食減肥或因為患病長期營養不良,也會影響機體的攝氧能力。可以適當吃些改善肺功能、提高血紅蛋白或富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食物。例如:

◆梨、銀耳、山藥、百合、枇杷等有清肺潤肺功效,有助改善肺功能而加大氧的吸入;

◆動物肝臟、瘦肉、雞蛋等富含鐵,新鮮蔬果含葉酸和維生素B12 ,有助血紅蛋白生成,可增強運氧能力;

◆番茄、綠茶、蒜等含有SOD,能清除氧自由基防止細胞受損,保證氧的代謝能力。

定期檢查肺功能

上了年紀後,生理功能衰退,肺、支氣管等常會出現病變,因此要定期進行肺功能檢測,及時了解機體變化,早診早治有助減少慢性缺氧現象。

此外,去高原地區前要進行全面檢查並做預處理,避免發生智力下降、腦水腫等缺氧性腦損害。

睡覺打鼾要注意

睡覺時是缺氧高峰期,尤其是睡覺打鼾者,自身氣道通氣出現障礙,可能存在睡眠呼吸暫停,引起反復發作的夜間低氧,建議高度重視,儘早到醫院檢查。

多數打鼾情況與睡姿有關,建議這類人保持正常體重,減少脂肪在咽部軟組織間的堆積;同時改為側臥睡,可在背後放個網球,有助強制性保持側臥睡姿。

本文轉自生命時報微信(ID:LT0385)

缺氧 深呼吸 腫瘤細胞 葡萄糖 心肺功能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