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鈦歐盟禁用

文|化妆品观察

日前,一则“玛氏彩虹糖被指控可致人体DNA发生改变”的消息,让二氧化钛再次站上风口浪尖。

紧接着,欧盟全面禁用二氧化钛作为食品添加剂的法规即将正式生效。这意味着,含有二氧化钛的食品将不再获批生产并投放于欧盟市场。与此同时,欧盟健康和食品安全委员会已就化妆品中使用二氧化钛(TiO2)的安全性征求意见。

化妆品观察梳理发现, 近年来市场围绕二氧化钛安全性的争论一直不断。在部分行业人士看来,二氧化钛主要存在吸入性风险,对在化妆品中的整体应用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但是近期对其安全性的过多讨论,还是会影响到部分消费者的选购意愿,尤其是防晒喷雾受到的影响可能更直接。

01 二氧化钛致人体DNA生变?“多效成分”站上风口浪尖

消息称,近期,有美国消费者向美加利福尼亚州法院提起诉讼,指控玛氏公司生产的彩虹糖二氧化钛(E171)含量过高,可导致人体DNA发生改变,而欧洲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也已认定二氧化钛不安全,并计划从下月起在欧盟禁止使用。

二氧化鈦歐盟禁用

该消息引起轩然大波,一度登上微博热搜,让消费者对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二氧化钛成分,展开讨论,也在无形中给这一成分打上了“危险品”的标签。诸如“二氧化钛致癌”、“含二氧化钛的防晒霜还能用吗?”、“二氧化钛真的不安全吗?”的讨论频频出现在微博、小红书、抖音等平台。

化妆品观察了解到,因为价格低廉以及较好的抗紫外线能力和遮盖力,二氧化钛被广泛用于面部彩妆(底妆、粉类)和防晒产品中,其中不乏兰蔻、雅诗兰黛、娇兰等国际知名品牌相关产品。此外,该原料还可以把料体调成白色,因此也被作为着色剂,在面霜、牙膏等产品中广泛应用。

但二氧化钛一直面临着挥之不去的安全性质疑。

早在2009年时,法国国家食品、环境及劳动卫生署通过小白鼠对二氧化钛的试验研究发现,二氧化钛会导致小白鼠生物机制改变,发育异常等问题,由此得出二氧化钛对于结肠癌、神经元损害和生育的风险较大,具有一定致癌风险,此后,世界卫生组织也将二氧化钛列为2B类致癌物。

国际杂志 Cancer research也曾刊文表示,虽然 TiO2具有化学惰性,但 TiO2纳米颗粒可能会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事实上,二氧化钛的安全性问题不在于成分本身,只有在纳米级颗粒的情况下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2020年欧盟委员会发布的一则关于修订二氧化钛混合物的新规,要求含有1%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二氧化钛颗粒液体混合物产品的包装上,必须明确标注“使用时可能形成危险的可吸入粉尘”等警示语。

02 防晒喷雾要跌下神坛了?

化妆品观察了解到,目前,二氧化钛在化妆品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两类。

作为即时美白成分使用时,多为大粒径二氧化钛。目前,尚没有研究表明,大粒径二氧化钛对人体存在伤害。但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我国《化妆品卫生规范》,二氧化钛作为防晒剂使用时浓度上限是25%。

而作为物理防晒剂使用时,多为纳米级二氧化钛。这也是目前争议比较大的部分,但是据上述工程师介绍,纳米级二氧化钛只要没有涂抹于黏膜表面,通常不会透过皮肤对人体造成伤害,但是含有纳米级二氧化钛的防晒喷雾则需要特别注意,防止使用时吸入。

“首当其冲的就是使用二氧化钛成分的防晒喷雾。”有行业人士介绍,目前的物理防晒喷雾大多会添加纳米级二氧化钛成分,如果按照欧盟新规,这些产品都需要在产品包装上标注诸如“吸入危险”的警示语。在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产品安全性的当下,这样的信息很难保证不对销售造成影响。

广州荃智美肤生物科技研究院研发总监张太军也表示,根据欧盟的研究显示,二氧化钛的危害主要是吸入性风险,这对于涂抹式防晒、面霜等产品影响不大,主要影响的是防晒喷雾和口腔类化妆品。

化妆品观察查询发现,目前,大多数品牌的防晒喷雾产品中,有二氧化钛成分的身影,其中不乏一些知名品牌,部分产品的月销量甚至达数万笔。

不过,防晒喷雾的市场占有率确有下降趋势。魔镜市场情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4月,淘系平台上防晒喷雾销售额出现下降,为3.68亿元,在整个防晒品类的占比降为11.59%。

有行业人士分析,防晒喷雾虽然使用方便,但时常有关于喷雾爆燃的消息,以及交通工具也将其列为“违禁品”,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该类产品的发展,而二氧化钛的安全性问题,则为防晒喷雾的发展蒙上了抹不去的阴影。

化妆品观察了解到,2022年6月22日,欧盟健康和食品安全委员会已就化妆品中使用二氧化钛(TiO2)的安全性,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征集期9个月。

03 替代物浮出水面了?

关于二氧化钛的风险质疑一直未停止,为何其还被大量应用于化妆品中?

有业内人士表示,从2010年,二氧化钛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B类致癌物开始,对其安全性的讨论就一直存在,但是作为廉价稳定的优质原料,在二氧化钛的危害性没有确切之前,其很难被取代。

某化妆品企业工程师也透露,目前大多数化妆品企业并没有因为争议选择将二氧化钛替换,其中有一个原因是化妆品更换配方成分较高,且市面上缺乏合适的替代品。

欧洲药品管理局在相关发文中也提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任何单一物质可提供二氧化钛所独有的属性组合(例如不透明、增强对比度、惰性、防紫外线和由此产生的产品光滑度)。

化妆品观察了解到,目前,被认为最合适替代二氧化钛的材料是氧化铈。作为水溶剂,氧化铈不存在“颗粒吸入”等问题,适合制作成喷雾产品。同时,氧化铈也已经作为化妆品原料被收录于国家已使用化妆品名录。

从美丽修行平台来看,该成分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还相对较少,只有城野医生等少数品牌在防晒产品中添加了氧化铈。

不过,上述工程师介绍,氧化铈对于有机原料具有很高的催化氧化能力,不利于其在防晒产品中的大量应用。另外,相较于更加成熟廉价的二氧化钛,氧化铈较高的原料成本也制约了其在化妆品领域的广泛应用。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常用於加入口香糖中的二氧化鈦,在食品添加物中有白色色素及起雲劑的功能,其中因為基因毒性問題一向飽受爭議。歐盟在經過EFSA(歐洲食品安全局)評估後,將於2022年初禁止二氧化鈦於食品中的使用。

撰文=李若威

「二氧化鈦」你可能聽起來很陌生,但卻是常見的食品添加物之一,常用於口香糖、糖果等之中,作為增白的色素使用。而歐盟在2021年10月經過EFSA(歐洲食品安全局)評估後,批准了歐盟委員會提出的禁止「二氧化鈦E171」作為食品添加物的提案,除非歐洲議會在今年年底之前反對此決策,否則禁二氧化鈦的使用將會於2022年初生效。

法國2020已禁用二氧化鈦 台灣仍為合法使用

法國在2020年時就已經禁止二氧化鈦的使用,根據2017年法國國家農業技術研究院(Institut national de recherche agronomique,簡稱INRA)發布的研究指出,食品級的二氧化鈦可能造成大鼠腸道損傷與免疫系統併發症,並進一步造成大鼠結腸細胞發生癌前病變。且因二氧化鈦在食用後的吸收率很低,容易累積在體內,故食用後不能排除有基因毒性的的問題。而基因毒性指的是化學物質破壞DNA的能力,且基因毒性有致癌的可能性。

二氧化鈦Titanium dioxide(TiO2)除了在油漆、化妝品中用於增白使用,在食品製成上也屬於食品添加物的一種,可作為起雲劑及白色食用色素使用。雖然根據研究顯示,二氧化鈦食用後不能排除基因毒性的的問題,且在國際間已逐步禁用,不過在台灣仍作為合法的食品添加物使用,常見的食物用途可使用於口香糖、硬糖、麵包及調味料等之中。

二氧化鈦禁用後食品商需尋找新替代品 米澱粉或許是解方

再禁用二氧化鈦後,對食品製造商來說最擔心的是必須尋找替代品,而加熱後還能保持不透明且能保有亮白的白色是二氧化鈦原先在加工製程上最受歡迎的特性為,以及同時能作為白色色素及起雲劑的多特性。目前發現「米澱粉」可能非常適合作為二氧化鈦的替代品使用,不過很難找到一種物質能完全同時替代二氧化鈦作為白色色素及起雲劑使用。

編輯審稿:童儀展

延伸閱讀
▶口香糖常用的白色色素「二氧化鈦」2020年起被法國禁用了!歐盟有望跟進?
▶如果少了這些成分,口香糖都不口香糖了!
▶爸媽一定要看!吃了添加色素的糖果,真的會讓小孩過動嗎?

致癌添加劑|歐盟禁用可致癌二氧化鈦增白劑 中港仍沿用

2021-12-15 00:00

二氧化鈦歐盟禁用

據悉歐盟將於2022年初禁止「二氧化鈦」作為食品添加劑,因這種已沿用多年、被廣泛應用於食物(如糖果及糕點)及用品(如口罩、化妝品)的增白劑,存在致癌風險。然而本港、美加及內地等現仍可使用,專家提醒消費者,多加留意食物標籤,自行選擇是否繼續食用。
常見於食物及用品

「二氧化鈦(Titanium Dioxide)源自天然礦物鈦鐵礦,大部分用硫酸法及氯化法製造而成。大家可能並不熟悉這種化學物質,但其實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因為它是一種白色色素(增白劑),被廣泛應用於各類產品中,例如牙膏、補充品外殼、化妝品、防曬產品、油漆、塑膠及口罩等,而應用於食物上的食用級二氧化鈦,其食品添加劑編號為E171。常見的食品例如香口膠、糖果、糕餅裝飾、蛋黃醬、雪糕、咖啡伴侶等,都有機會找到二氧化鈦的蹤影。」家營營養中心營養師吳耀芬稱。
累積體內或致腸發炎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WHO)屬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的資料顯示,二氧化鈦被歸類為「2B等級(可能為人類致癌物)」,代表它有引起實驗動物癌症的證據,不過引起人類癌症的證據卻有限。吳耀芬續指,法國早在2017年便已經有研究指出食品級的二氧化鈦在腸胃的吸收率很低,容易會在體內累積,所以可能具有基因毒性和致癌性。而動物實驗亦顯示出二氧化鈦可能造成老鼠腸道損傷和破壞免疫力。因此法國在2020年1月起,已開始禁用和禁售含二氧化鈦的產品。另外,2019年澳洲悉尼大學一項針對E171的研究亦指出,E171會影響老鼠腸道的微生物群活動,並有機會引發腸道發炎或大腸癌。
美、加、港等多地仍使用

今年5月時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綜合不同的研究證據,表示不排除二氧化鈦顆粒具有基因毒性,所以以二氧化鈦作為食物添加劑的安全性也存疑,而2022年起歐盟將禁用二氧化鈦作為食品添加劑。

不過,吳耀芬表示,根據本港《食物內染色料規例》第132H章,二氧化鈦在「准許染色料」列表上出現,所以在香港仍然可合法使用。暫時亦未見香港政府有計畫禁用二氧化鈦。此外,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台灣、中國內地等地,同樣並未有迹象或計畫禁用二氧化鈦作為食品添加劑。
細察材料表上標示

吳耀芬強調,針對二氧化鈦作為食品添加劑(E171)的使用,最大的憂慮是它會積聚於人體內,並可通過血液傳送到不同的器官,有機會引發發炎反應及產生腫瘤。不過,目前主要的研究結果都是基於動物實驗而得出,長期攝取E171對人體的影響還需要更多的研究證據支持,但至少可以知道的是,它並非100%安全。

「日常生活中E171的應用太廣泛,而且一般情況下,於產品及食品應用上,兒童接觸二氧化鈦的的機會比成年人更高。雖然不需要過分擔憂,但也不應忽視E171的攝取情況。如果食品中有添加E171,一般會在材料標籤上標明,消費者可以多加留意。」吳耀芬續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