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鋒帆 醫師

無論何種手術,對病人而言,身心都要承受巨大壓力。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蔣鋒帆表示,傳統開腸胃道手術前都得禁食,病人開刀時都餓得沒力氣,術後還得裝上鼻胃管、引流管等,而且通常得要 4、5 天才能開始排便,因此一般得要 7 ~ 10 天才能出院。

為此,中榮推行術後加速康復療程(ERAS),透過跨專科團隊合作,從術前 1 ~ 2 週就開始為病人做多方面的準備。「我們會由營養科先對患者的體重、營養狀況進行評估,再建議他們該如何補充;如果有需要,也會建議病人攝取提升免疫的營養補充品。

術前 2 小時會讓病人補充碳水化合物飲品,可預防術中腸胃道缺水,減少蛋白質流失,並有助縮短禁食的時間,」蔣鋒帆進一步說明,患者的體力、肌肉質量、心肺功能等也很重要,術前會視病人體力與體能、肌力狀況,由復健科建議適當的運動模式,例如年紀稍長就建議平時多走路,做些肌力訓練,術後也會持續帶病人進行深呼吸訓練,提升心肺功能;針對年紀大與高風險患者,則一定會做心臟超音波確保術中無風險。當病人營養、體力、免疫力提升了,術後感染率便能降低,也能縮短恢復期。【推薦閱讀:癌症患者的營養是否足夠?3 種簡易方式自我檢測警訊】

再搭配微創手術,更精準切除腫瘤,將腸胃道組織破壞的範圍減到最少,減輕病患的疼痛,並保留自主神經,就有機會減少不必要的醫療措施,患者術後不需裝鼻胃管、引流管,同時減少術後併發症發生,很多病患當天就能正常排氣、排便,隔天就能正常飲食,尿管與點滴通常在術後 1、2 天內就能拔除,平均只要 4 ~ 5天就可出院。

若是採用新一代的達文西手臂手術,雖然時間平均較腹腔鏡多花了一個小時,但因為能較傳統腹腔鏡放大十倍的視覺,且機械手臂更加靈活,手術能更精準,病人能恢復得更好。

「之前有位 61 歲伯伯,發現時大腸癌轉移並有部分阻塞,接受機械手臂合併 ERAS,術後幾乎不痛,恢復良好,約 4 天就出院了;雖然仍在門診化療中,但平時仍能遊山玩水,」蔣鋒帆表示。中榮統計發現,除了患者平均住院日程縮短,術中轉為開腹的機率為 0,需要二次手術比例僅 1.2 %。「目前施行了 200 例,成效遠超過我們的預期,」蔣鋒帆說。

特色 2 利用新一代達文西機械手臂,盡量幫病人保留膀胱、腸道與性功能

蔣鋒帆表示,微創手術在大腸直腸癌中已然成為治療主流。【推薦閱讀:大腸癌,傳統開腹手術、腹腔鏡、達文西手術有何不同?該選哪一種?】

「傳統腹腔鏡手術最大的問題是,手術時,醫師需要靠口語命令等指示一位或兩位助手掌鏡、傳遞手術器械,,容易出現助手掌鏡時晃動導致主刀醫師『暈船』的狀況,」蔣鋒帆說明,達文西機械手臂則可以由主刀醫師一人操控,自行決定看哪個部位,要移動多少距離,術中穩定度較高,能完成手術醫師心中真正想要達成的重要任務。

中榮近年更引進新一代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視野放大了 10 倍,細小的血管、神經、尿道等都能看得更清晰,能更精準避開骨盆與腹內自主神經,降低術後併發症風險,減少手術對膀胱、腸道甚至性功能的影響。【推薦閱讀:大腸癌趨勢解讀》6 大方法精準治療 提升存活期與生活品質】

此外,新一代的達文西機械手臂更加瘦長,手術範圍擴大到可以同時執行腹腔與骨盆腔的手術,手術時間又比使用早期的達文西來得更短,更適合用於大腸直腸癌。,中榮目前已利用新一代達文西機械手臂成功完成逾 180 例大腸直腸手術。

不僅如此,中榮更配置台灣極少有的「雙主治」操控台,讓兩位專科醫師能分別坐在操控台,共同操作四支機械手臂,讓手術可以在更快的時間內完成。

癌症照護服務(請往右滑查看完整資訊):

服務項目營養諮詢疼痛照護心理諮商復健安寧療護中西醫合作臨床試驗生育保存是否提供VVVVVVVV

責任編輯: 李佳欣

我們的團隊由具有豐富醫學寫作經驗的記者、編輯組成,內容來自採訪諮詢資深癌症醫學和照護知識的專家與相關書籍,盡力提供正確可信的醫療健康知識。但無意取代專業醫師診斷,無法為個別讀者對內容的應用負醫療或法律責任。

特色

推行術後加速康復療程(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病人不適感降低,縮短住院天數;利用新一代達文西機械手臂,盡量幫病人保留膀胱、腸道與性功能。

成員

大腸直腸外科蔣鋒帆/陳明正/陳志典/林俊余/江梓維/黃俋霖/邱騰逸/陳周誠、一般外科鄭紹彬/羅少喬/劉嘯天/吳峰旭/賴家鈺/陳怡如、胸腔外科李明璟、血液腫瘤科林政賢、放射腫瘤科趙勇全、放射線部邱有信、病理部陳律臻、傷造口護理師洪鈴貴、心理師黃佩菁、營養師林柔懷、個案管理師趙敏惠/蘇桂榛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36歲的蔡先生有大腸癌家族史,多名親人罹患大腸癌,他每年做大便潛血檢查,今年5月血便就醫,竟發現已經大腸癌第3期,乙狀結腸巨大腫瘤合淋巴結腫大,孩子才7個月大,由於已有多名親人也罹患大腸癌,他積極治療,接受手術切除,恢復良好;醫師提醒,有大腸癌家族史,建議除了做糞便潛血檢查,建議加做大腸鏡篩檢。

蔣鋒帆 醫師

蔡姓患者乙狀結腸巨大腫瘤合淋巴結腫大。(記者蔡淑媛翻攝)

61歲的蔣姓退役飛官因父親罹患大腸癌,近年開始做糞便潛血檢查,因為腹部壓痛、食欲降低,忍了幾個月後,在今年8月就醫檢查,確診第4期大腸癌且轉移到肝臟,肝臟有多發性腫瘤,已侵襲70%的肝臟,最大顆已有20公分大。當月進行機器手臂手術結合ERAS(怡樂適)加速恢復療程,術後4天出院,目前接受化療仍能陪妻子出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蔣鋒帆指出,大腸癌症狀不典型,包括血便、排便習慣改變、大便變細、腹瀉、不明原因貧血,但8成是無症狀,目前國健署提供50到74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由於有偽陰性問題,建議有家族史、愛吃紅肉、刺激性食物等高風險因子,應提前至少5到10年做大腸鏡檢查。

蔣鋒帆 醫師

蔣鋒帆醫師指蔣姓退休飛官罹患大腸癌第4期,配合機械手臂手術切除腫瘤,傷口小、恢復快。(記者蔡淑媛攝)

蔣鋒帆說,蔣先生在升結腸5、6公分的癌腫瘤,已經有部分腸阻塞,也有癌轉移到肝臟造成多發性腫瘤,侵襲70%的肝臟,由於有腸阻塞及出血風險,選擇開刀,術後也能進行全身性治療,中榮為他進行機器手臂手術合併ERAS快速恢復療程,術前營養評估及補充、不禁食、減少麻醉,大幅減少感染、肺炎等風險,術後幾乎不痛,快速恢復,術後4天出院。

蔣鋒帆說,蔣先生接受完3個月化療後,如果肝侵襲能縮小至40%以下,就能做肝切除手術,5年存活率能提高至60%;蔣先生說,發現罹癌就配合醫師治療,「該怎麼做就怎麼做!」

蔣鋒帆 醫師

蔣姓患者升結腸腫瘤,轉移到肝臟造成多發性腫瘤,有20公分大。(記者蔡淑媛翻攝)

蔣鋒帆指出,大腸癌診斷不一定是看腫瘤大小,而是侵犯深度及是否遠端轉移,透過機械手臂手術視野更清楚、切除可提升精緻度,將腸道自主神經、性神經及膀胱神經保留得更好。

中榮大腸直腸科醫師林俊余表示,ERAS快速恢復療程包括術前營養評及補充,術中麻醉止痛及術後清除管路,也就是開刀前不再認為要長時間禁食,以減少麻醉及肺炎等風險,現在從術前為患者做營養評估、體能優化與藥物整合,術前2小時還可以補充碳水化合物飲品,預防腸胃道缺水,減少蛋白質流失並縮短禁食時間,手術過程幫助身體保持最佳核心溫度,搭配多重止痛藥物,減緩術後疼痛、嘔吐等副作用,讓患者保持好體力開刀,術後恢復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