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 中華 民族 之 花 果 飄零

內容簡介

唐君毅先生是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他以超然客觀的態度,針對國人失卻文化主體性、否定自我價值根源性等現象發出警語,期盼時人能在求新求變的思潮裡,與傳承智慧的保守中尋求平衡的發展。在本書中,唐君毅先生以儒家關懷社會之用心,提點世人省悟中華文化臻至美善之理想與價值,企圖打破忘本求外之迷思,重建民族之自信心。

本書〈中國文化與世界〉一文是新儒家代表牟宗三先生、徐復觀先生、張君勱先生與唐君毅先生四人對西方人士之共同宣言,文中釐清了西方人士對中國文化與學術的誤解,並藉此傳達正確之認識與其應得之定位,是研究中國思想與新儒家不可不讀的首要文獻。

作者簡介

唐君毅(1909~1978),四川宜賓人。十七歲入北京大學就讀,1932年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哲學系。曾任教於新亞書院、香港中文大學及臺灣大學哲學系,乃當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唐先生一生以闡釋儒家學說的合理性及其思想價值為己任,以現代的觀點指出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化與社會的意義。其著述尤其著重中國思想史中的人文主義以及道德自我的自立,對後來學人有非常深遠的影響。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441450
  • 叢書系列:哲學
  • 規格:平裝 / 184頁 / 16k菊 / 14.8 x 21 x 0.9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華文創作> 散文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說 中華 民族 之 花 果 飄零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中港關係的「左右開弓說」 — — 談唐君毅《說中華民族之花果飄零》

【散文當道】

中港關係的「左右開弓說」

— — 談唐君毅《說中華民族之花果飄零》

文:子軒

網上圖片

香港的時局急劇變化,自「港版國安法」硬推之後,似乎加強了不少港人移民之決心。香港人並非不留戀香港,本來也並非不顧念中國,只是撕開了面紗,看到本來的面目,叫人感到絕望。

「中國文化」在世界上有其獨特的價值,但歷史的證明、先賢的論辯,已足夠證明必須轉化和改革,方能找到彰顯人的價值的制度。民主化是必須的,而且是許多前人努力而尚未成功的目標。如今,面對高壓統治的日子,想起唐君毅《說中華民族之花果飄零》裡談到中港關係的段落,重讀深思,的確有種無奈。想到,假使唐君毅先生尚在,他會怎樣回應當前的問題呢?

唐君毅在《說中華民族之花果飄零》中的〈海外中華兒女之發心〉說:

中共若與其他國家之外交關係增多﹐而逐漸打開門戶﹐多有一些人﹐將兩面世界中的人之政治社會文化精神生活上之自由程度﹐比較一看﹐則只有更促成其向修正主義的轉變﹐而修正再修正﹐必有澈底的變化。東歐國家已向此道路走﹐中共而不能阻止其人民之嚮往於其社會文化生活﹑精神生活的自由﹐嚮往一真屬於人民﹐而不屬於一階級﹑一政黨﹑一個人的政治﹔更不能阻止海外中華身兒女之對祖國的懷念﹐與對其人民生活的關心﹐及其所形成之正義的人生社會政治文化理想的不斷輸入。中共不能使中華文化曾被及之地區﹐如韓國日本及東南亞之地區中﹐無中華文化的遺留﹔亦不能使散居此各地區之中華兒女﹑皆對其文化忘本負恩﹔

則此各地區之中華兒女之共同發心與努力﹐終可形成一社會文化上的包圍圈﹐再形成一社會文化上之回流反哺的運動﹔以促成大陸中之中國人民之「人」的覺醒﹐與人應有的社會文化精神生活上之自由及在政治上之平等地倍的覺醒﹔而將二十世紀的時代﹐向二十一世紀之新時代推進。(頁63-64)

唐君毅先生的確懷著期盼,認為中國打開了門戶,認識到其他國家的自由生活,將會進行改革,修正自家的制度。現代文明國家的人民必然嚮往那樣的理想,追求自由,不可能盲目拜服於「一階級﹑一政黨﹑一個人的政治」。一人或一黨專政之天下,自然不可能是現代文明的人所喜歡的模式。唐君毅重視海外的中華兒女的心志和作為,在懷念祖國、盼望保留一定的中華文化之外,還要關心人民的生活和社會正義。那些在海外的中華兒女若能一同發心努力,將會形成「包圍圈」,進行反哺,促成中國大陸的「人」的覺醒,也即其政治覺醒。

身在香港該如何是好?本著怎樣的心去生活呢?唐君毅在〈海外中國知識份子對當前時代之態度〉說:

中共一旦到香港,要來清算鬥爭大家,則我們亦可以試想一想:大陸人民受了二三十年之清算鬥爭之苦,我們只是幸而免。今後在不得已時,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也只有赤手承擔,分享一些他們的苦難。在現在,我們亦不必事先畏懼。將來的世事變化,有種種可能,亦無人能預測。但在現存的局面之下,大家仍可各本良心,作人說話,安心造學問,作自己當作的事。當然對香港之社會文化政治,作改進的工作,亦應在其內。(頁92-93)

香港人可以說是僥倖免卻許多苦難的,但要承受的話,確實無處可以閃避。就好像現今面臨的種種,只能硬著頭皮應對。唐君毅未必預料到香港會有今天複雜的狀況,但當時他期望人們在相對自由的環境下,要盡自己的本心,依良知做人,說當說的話,裝備好自己的學問和知識,改進香港的政治文化。我相信有不少香港人已做了一定的準備,至今仍然堅持發聲,無畏無懼地行所當行。

談到中港關係,唐君毅在另一篇〈海外知識份子對當前時代態度答問〉中說:

大家如要在香港真作些有價值意義的事,只能以如佛家所謂「在污泥中生蓮花」的精神去做。污泥能生蓮花,則穢土亦可轉成淨土。

……

此比喻:大家不能只作一香港人,要目光四射,看人類文化的大方向理想之所在,中國的未來前途的光明所在,而準備自己的學識能力,以作今日及他日之用。

……

對香港社會之改革的事,當然應當作。但要指向在香港之重回中國。此自然是需要一段時間,如中國要由馬列主義之封閉社會,只有黨權之專政政體,無論經由內在革命,或自然轉化的方式,改造成為:開放的,尊重人權之民主的人文社會,還須一段時間。此二件事,應當左右開弓,同時進行。

因為只有同時進行,然後反馬列主義,不致成為幫助此殖民地之永遠存在;而否定此殖民地之永遠存在,亦不等於肯定馬列主義,以赤化香港。同時否定此二西方文化中之雙姊妹,固然吃力。但此二者,亦是互相否定,而互相抵消其力量的。循此道而行,則經一段時間以後,香港的前途與中國的前途,將有自然的交會。(頁114-115)

唐君毅似乎對香港有一定的期望和要求,甚至覺得香港是出於污泥而不染的蓮花,連穢土也可轉化為淨土。這種比喻和想法,是希望香港人要放眼世界,看清楚人類文化的大方向,也即其普世價值的追求;同時,也如上文所說,要向中國大陸反哺,中國才能有光明的未來。香港要改革,中國也要改革,兩者都需要一些時間方能完成。香港是促使中國改變的一股力,而中國的內在轉化也是另一股力,左右開弓,一併完成理想中的社會模式。那時香港正處於英國的殖民時期,它跟中國的馬列主義同樣是西方文化而來的東西,只不過,它們所代表的民主自由與共產主義恰好是互相排斥。有趣的是,在唐君毅眼中,也許這種「負負得正」的特殊進路,卻可以形成中國和香港美好的共同前境。當時,唐君毅懷著這樣的想像。

然而,他又寫道:

在現在,如只以暴力將大陸現狀,強施諸香港,香港人民將寧供英國女皇像,不供馬恩列斯的像。如只以現狀的香港,還諸未來的中國,中國亦可視為臭港而不要。故除了中國大陸與香港,分別同時進行轉化以外,別無單獨解決香港問題的捷徑。(頁115-116)

唐君毅也想到,假如這樣的前路是不可行的,中國尚未改革,而把大陸的模式強加在香港身上,那麼,香港寧可要自由民主而不要馬列共產。二選其一的話,自然是希望面向光明的一途。他也同時想到,假如未來中國已改革,走上民主的道路,而香港仍是尚未實踐民主的殖民地,那中港也不能好好融和。因此,他解決香港問題的思路正在於中港「同時進行轉化」,也即其「左右開弓」之說。

現今香港所面臨的問題,正是看清楚中港的殘酷現實,撕破了許多人的幻想。唐君毅理想中的「左右開弓」之法,看來是真正的「左右為難」。面對赤化的香港,還能夠如何自處,如何尋找出路?

說 中華 民族 之 花 果 飄零

作者: 唐君毅
出版社: 三民書局
出版年: 2004
页数: 184
定价: NT 150
装帧: 平裝 / 184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ISBN: 9789571441450

豆瓣评分

5星

50.0%
4星

46.2%
3星

3.8%
2星

0.0%
1星

0.0%


内容简介  · · · · · ·

唐君毅先生是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他以超然客觀的態度,針對國人失卻文化主體性、否定自我價值根源性等現象發出警語,期盼時人能在求新求變的思潮裡,與傳承智慧的保守中尋求平衡的發展。在本書中,唐君毅先生以儒家關懷社會之用心,提點世人省悟中華文化臻至美善之理想與價值,企圖打破忘本求外之迷思,重建民族之自信心。本書〈中國文化與世界〉一文是新儒家代表牟宗三先生、徐復觀先生、張君勱先生與唐君毅先生四人對西方人士之共同宣言,文中釐清了西方人士對中國文化與學術的誤解,並藉此傳達正確之認識與其應得之定位,是研究中國思想與新儒家不可不讀的首要文獻。

作者简介  · · · · · ·

唐君毅(1909∼1978)

四川宜賓人。十七歲入北京大學就讀,1932年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哲學系。曾任教於新亞書院、香港中文大學及臺灣大學哲學系,乃當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唐先生一生以闡釋儒家學說的合理性及其思想價值為己任,以現代的觀點指出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化與社會的意義。其著述尤其著重中國思想史中的人文主義以及道德自我的自立,對後來學人有非常深遠的影響。

原文摘录   · · · · · · 

  • ..而在香港,最近為籌辦中文大學而有之中國高級知識份子自身之集會,亦皆用英國語文為主,而無人以之為恥。此中國人之日益不以中國語文,作交談之用,及其他種種喪失其固有風習之事,其原因甚多,亦同樣很難依道德上之應當或不應當,來責備任何個人。然而一民族之無共同文化與風俗語言,加以凝攝自固;一民族之分子之心志,必然歸於日相離散。 (查看原文)

    說 中華 民族 之 花 果 飄零
    伏维阁主

    2012-09-15 00:08:42

    —— 引自章节:一

  • 《说中华民族之花果飘零》 一、前言 2:此风势之存在于当今,则整个表示中国社会政治、中国文化与中国人之人心,已失去一凝摄自固的力量,如一园中大树之崩倒,而花果飘零,遂随风吹散;只有在他人园林之下,托荫蔽日,以求苟全;或墙角之旁,沾泥分润,冀得滋生。此不能不说是华夏子孙之大悲剧。 二、事实与价值之分 7-8:提出上文所述之诸理由以抹杀我们所说之悲剧的事实之存在者,其根本错误,在其将自己所属之民族语言、历史、文化、社会风习,以及其原来生活的方式等等,都全部化为一客观外在的东西来看,而视为种种外在而客观之社会历史文化之原因与法则,所决定者;因而人只要随此变迁之方向、潮流风势而转,皆为进步;且以凡进步皆是,凡保守皆非。简言之,即以时代风势之所在,即是非标准、合理不合理之标准之所在。 此根本错误,在其忘了我们自己所属之民族等等,都永不能真正化为一外在客观的东西。此乃我们生命之所依所根以存在者,即我们之性命之所在,而不只是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文化人类学家,所研究、观察、了解之一客观外在的对象。以保守与进步二者之是非来说,如进步只同于变迁,则进步并不必即是,而与进步相对之保守,亦未必非。欲定何种进步为当有之进步,何种保守为当有之保守,必须先另有一是非、价值之标准;而此标准之建立,却只能依原则或依理由而建立,而不能依靠事实或时代风势而建立。 10-11:上帝与自然,可生我于任何社会、任何地区,此只是我未生以前之一抽象的可能。但在此抽象的可能中,我并无真实存在的生命。我之真实存在的生命,乃存在于我之生为中华民族之一份子,并受中国之语言文化社会风习之教养而成;而此一切教养,与我所自生之中华民族,即与我之生命存在不可分。我之是否自觉此我所自生及一切教养之存在,即与我之是否真自觉我之生命存在,实为一事。而我之是否自觉我之生命存在,亦与我之是否是人、是我,又实为一事。因我之...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喜欢读"說中華民族之花果飄零"的人也喜欢  · · · · · ·

  • 4 有用 顾习习 2017-05-05 03:53:13

    文字中有一种让人不忍苛责的天真热忱,却也实在令人汗颜。“一切的事,都可从当下重新开始。不管有好多中国文化中有价值的东西破坏了。但总还有一些东西存在着,还值得我们加以保持守护。如什么都没有了,则我们每人自己之一个人之人格精神,即值得我去保持守护。”

  • 1 有用 长风 2020-07-04 17:23:50

    Chinese diaspora 深深感到中国人与犹太人的相似与差异 苦难之悲剧亦是重生之苦难。祁克果唤醒个体之实存,并不意味着族属之“我”的破灭,“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仍是个体之“我”的真实打开。

  • 1 有用 长风 2020-07-04 17:23:50

    Chinese diaspora 深深感到中国人与犹太人的相似与差异 苦难之悲剧亦是重生之苦难。祁克果唤醒个体之实存,并不意味着族属之“我”的破灭,“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仍是个体之“我”的真实打开。

  • 4 有用 顾习习 2017-05-05 03:53:13

    文字中有一种让人不忍苛责的天真热忱,却也实在令人汗颜。“一切的事,都可从当下重新开始。不管有好多中国文化中有价值的东西破坏了。但总还有一些东西存在着,还值得我们加以保持守护。如什么都没有了,则我们每人自己之一个人之人格精神,即值得我去保持守护。”

> 更多短评 5 条

我要写书评

說中華民族之花果飄零的书评 · · · · · · ( 全部 0 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