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 龍 廟

在台灣奉祀關聖帝君的廟宇很多,但奉祀另外一員名將趙子龍的就不多了,台南佳里子龍廟「永昌宮」有300多年歷史,甚至所在地里名就叫「子龍里」,相當特別,是少數以奉祀神明為名的村里,廟方先後成立趙子龍聯誼會、台灣趙子龍文化協會,以推廣信仰及文化。

子龍廟「永昌宮」副主委謝清安表示,之前聚落居民打算建廟供奉神明時,溪水裡飄來一塊樟木,上面有被白蟻啃蝕的痕跡,隱隱約約可見到「常山趙子龍」5個字,村民嘖嘖稱奇,恰好又有來自泉州的匠師來此,說趙將軍託夢雕刻神像,故將樟木刻成2座神像,並建廟奉祀至今,連地名都叫「子龍」,延續迄今。

趙子龍被蜀帝劉禪封為永昌亭侯,永昌宮因此得名,廟方在2008年成立「趙子龍聯誼會」,整理全台奉祀趙子龍的廟宇出書,對於各宮廟神明的來源做訪談,後來更成立台灣趙子龍文化協會,吸引學者專家及有興趣的民眾加入,2017年先是大陸央視前來拍攝紀錄片,2018年還舉辦為期9天的尋根之旅,走訪趙子龍出身的河北正定、揚威三國的當陽長坂坡古戰場,以及埋骨所在的四川大邑,旅途橫跨4000公里。

永昌宮常務監事林昆德說,大陸僅有河北正定、湖北當陽、湖南桂陽、四川大邑等處有奉祀趙子龍的廟宇,且僅剩一處有香火,其餘都是觀光景點,台灣奉祀趙子龍的文獻記錄最早出現於明末,當時大陸沿海一帶並無趙子龍廟,究竟源頭從何而來,仍有待深入考據。

::: 定位點

子龍廟永昌宮

星期六:05:00 – 21:00

4.1

更新:2021-03-04

9861

景點介紹

開基子龍廟永昌宮坐落於台南市佳里區子龍里,主祀為趙聖輔天帝君(即三國名將趙子龍)。

清康熙三十年(西元1691年)村民為謀求精神寄託,共同決議築一草寮供奉神明,正巧有位村人「林廷龍」於村附近溪中撈魚,發現溪中一塊樟木盤旋不去,經多次驅入溪流中迴流不前,始將該樟木拾起,竟發現此木已被白蟻咬成「常山趙子龍」五字,村民嘆為奇觀,莫不感到神靈有意於此庇佑眾生,遂而建造草寮供奉,早晚焚香膜拜。

不久有位自稱來自唐山泉州之雕刻師蒞臨本地,聲言承趙將軍之托夢前來此地雕刻金身,經村民決議即以此樟木雕成大小兩尊趙雲神像,即今在永昌宮供奉之大子龍、二子龍金身,距今已歷三百餘年。

景點資訊

電話 +886-6-7262348

地址 臺南市佳里區子龍里(子良廟)40號

分類 宗教廟宇

營業時間 星期日:05:00 – 21:00
星期一:05:00 – 21:00
星期二:05:00 – 21:00
星期三:05:00 – 21:00
星期四:05:00 – 21:00
星期五:05:00 – 21:00
星期六:05:00 – 21:00

門票資訊 免門票

交通資訊

停車資訊

停車場車位有限,無收費。

周邊景點

  • 子 龍 廟

  • 子 龍 廟

  • 子 龍 廟

  • 子 龍 廟

基本資料

資料來源: 田野調查

座標定位方式: GPS 定位

地址: 臺南市東山區東原里20鄰崎腳49號

電話: 06-6862905

主祀神明 (其他): 子龍爺

創立起始年: 1723

創立年代 (台灣寺廟概覽): 康熙年間

創立年代參考文獻:

  • 雍正元年  ( 1723 ) (《東山鄉志》)
  • 康熙年間  (文史工作者田野調查,2011年4月)
  • 康熙年間(林衡道,《台灣寺廟概覽》,台灣省文獻會,1978)

建立沿革:

子龍廟主祀子龍爺,據廟碑記載,康熙60年(1721),朱一貴王叛變,崎仔頭住民派出義民軍19名,出陣參征,捕緝朱一貴,因造功頗大,事後雍正君御賜賞金,以為慰勞該義民之英勇,義民把該款移作建廟,奉祀趙子龍及文衡聖帝,並建置廟產,充為香火,永念義民之功績。同治元年(1862),廟宇毀於大地震而改建。明治39年(1906),再遇地震傾損,村民發起修繕之。

大正3年(1914),復修葺廟貌。其後年久失修,廟宇荒廢,直至戰後,民國36年(1947)庄民李秋文倡首鳩資,並遷徙現址,重興廟宇。

民國70年間,鑒於廟宇老舊不堪,因此由信徒鄭麗川等發起擴大重建之建議,於民國72年(1983)動工,採取長期分段興建方式,至民國90年(2001)建造完竣,並於民國94年(2005)舉行入火謝土大典。

簡介與相關圖片:

子 龍 廟

子 龍 廟

子 龍 廟

子 龍 廟

子 龍 廟

子 龍 廟

奉祀神明 (主神之外):

關聖帝君 、孔明、太子爺、福德正神、康熙義士神位

祭祀活動:

農曆1月13日

子龍爺誕辰

庄民準備祭品,於下午統一時間一起祭祀祝壽,夜間舉辦射炮臺活動

內政部寺廟登記資料

登記名稱: 子龍廟

寺廟性質: 民間寺廟

教別: 道

建別: 勸募

組織型態: 管理委員會

負責人: 李汀泉

填表資料

填表人姓名: 張耘書

填表日期: 2011-12-11 00:00

祭祀族群:

分靈系統:

移民廟宇:

香火來源:

年例請神:

王爺選項:

創立沿革

明永曆十五年(公元1661年)鄭成功率兵攻克台灣,經營台灣為反清復明基地,推行寓兵於農政策。有位林六叔(來自於福建省同安縣),被分配墾殖於東勢寮「即今之子龍廟」成為入台創村之始祖。原本一片荒蕪之地,經其開墾之後,人口逐年增加,前後歷經二十年村莊終於成型。其地理位置在佳里興堡(古天興縣)之東南方,西為蕭瓏堡(今之佳里)東為麻豆堡,古稱為台灣府諸羅縣麻豆社東勢寮即今子龍廟也。

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村民為謀求精神寄託,共同決議築壹草寮供奉神明,正巧有位村人「林廷龍」於村附近溪中撈魚,發現溪中一塊樟木盤旋不去,經多次驅入溪流中竟迴流不前,始將該樟木拾起,竟發現此木已被白蟻咬成「常山趙子龍」五字,村民嘆為奇觀,莫不感到神靈有意於此庇佑眾生,遂而建造草寮供奉,早晚焚香膜拜。
不久有位自稱來自唐山泉州之雕刻師蒞臨本地,聲言承趙將軍之托夢前來此地雕刻金身,經村民決議即以此樟木雕成大小兩尊趙雲神像。即今在永昌宮供奉之大子龍、二子龍金身,距今已歷三百餘年。兩尊趙雲神威顯赫,對村民施以聖靈教化。旅居外地之村民更以此為精神寄託減輕思鄉之苦。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村民林秋眼見草寮頹廢,會集地方耆老林寅、沈定、楊待等倡議籌資興建正式廟宇坐北朝南,至乾隆二十年興建完成,同年十月吉日恭請 趙府元帥入廟安座。並因趙雲曾被劉備冊封為「永昌亭侯」乃取廟名為「永昌宮」又稱子龍廟。從此原東勢寮庄名亦正式改為子龍廟,此乃全省唯一以古代名將趙子龍之名號為地名之村莊。明鄭時期天興縣治設於佳里興堡,清代亦設巡檢司於佳里興,而當時子龍廟屬佳里興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