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晚 下班 的 人 先 離職

推薦序

讀威廉的文章,很大一部分像是讀自己的工作寫照。例如他描述當上總編輯的歷程:「升職生效前一天,我跟老闆說,中文寫主編就好,總編輯對我來說太沉重了。」理由很簡單:「好的壞的,只要是網站跟社群平台上的公開內容,都得算在我頭上。」段落最後,威廉的結論是,「比權力更重要的是責任,這點要很清楚。」

今年是我擔任《Cheers雜誌》總編輯的第11年,如今《Cheers》製作的內容也早從雜誌延伸到數位專輯、多媒體影音與社群經營。看到這段文字,自然格外有感。站在「同行」的角度,若想理解內容產業的酸甜苦辣,從這本書中可以看到極真實乃至於血淋淋的描述,不過,這當然不是我願意推薦本書唯一的原因。

長期在深耕職場議題的媒體工作,我經常碰到讀者問:「如何找到『好』工作?如何『快樂的』工作?」然而,隨著年紀與歷練愈深,我愈發體會到,好工作不是靠運氣用「找」的,能否在其中發光發熱,有很多「操之在己」的成分;另外,比起尋尋覓覓所謂「快樂的」工作,不如學會無論到哪裡,都能「快樂地」工作。

這種本事不是天生就會,也不能仰賴學校老師教,而是在工作中要有敏銳的自覺、反省、思考,與後續相應的成長。從威廉的字裡行間,發現他非常善於從各種人、事中汲取養分,咀嚼之後再反芻。這本書是他一路走來的心得集結,除了參考威廉的經驗,在閱讀同時,一起練習培養跟他一樣敏銳的「天線」,轉而從自己每日的生活與工作中,提煉出屬於自己的點滴,更是我個人對「如何活用本書」的建議。

盧智芳/盧智芳‧天下雜誌出版標竿系列總編輯

作者序

失敗感言,其實是最初的書名構想。

工作就像抓週,可以憑著自由意志選擇想要的人生、遇見哪些人、接觸什麼樣的價值觀,甚至左右一個人說話的方式,到離開家庭跟學校的保護後,最終成為的模樣。

回顧職場第一個十年,想起的都是失敗例子。被誤會、被陷害、被孤立、被資遣、被當面拍桌說:「我會讓你在業界無法生存!」每次的失敗都是一陣暴打,曾經哭過也怨懟過,但我需要收入,沒資格絕望。有一份工作才能過活,這家公司不要我,我就再找別家。縱使鼻青臉腫,仍要低著頭遮住傷疤、擦乾嘴角的血,電梯門開啟之前提醒自己,待會進辦公室要抬頭挺胸。

數不清有多少次,我把幾個銀行戶頭的餘款轉帳湊在一起,才能領出幾百塊撐過月底。發薪日的隔天匯完房租、繳清電話費、雜費跟學貸,贖回修理好的摩托車,突然想起上次聚餐的錢還沒給,戶頭不過幾千塊卻還有二十九天要活。被現實奴役過日子的無力感,彷彿昨日,僅靠著幾天的小快樂、小滿足來掩飾人生有多辛苦。

每當日子過得困頓,我總會想起初入職場的第一天,對著主管說:「想當業界最年輕的總編輯。」口氣傻得可愛。我靠著想像終點一路撐過來,在職場吃盡苦頭,野心收斂到只想把飯碗捧得安穩,夢想在遠方。

成功遙不可及,生存就在咫尺之間,不合時宜的體面跟尊嚴必須拋掉。但一直辛苦下去不是辦法,總是被壓著打,肯定是我不夠強,與其吃招、中招,何不主動從失敗經驗中找出解套方法?雞湯式的安慰無濟於事,取暖也不想太久,我想聽到的是如何才能不再受傷,哪怕是一個熱辣辣的耳光能將我搧醒,也好。

平庸的人把時間花在抱怨,不甘平凡的人碰到問題急著找方法解決,想找書來看的人相信不會是前者。我一路走來,自負也莽撞,在職場上狂到覆水難收,最後換來滿身傷疤隱隱作痛,多虧寫了這本書,是一次重新詮釋過去經驗的機會。多少次深夜敲著鍵盤回顧往事,當時白目成性的我,若能遇到一個願意提點我的前輩,或許結就不會打死,多年後梳理起來竟是如此痛苦。

感念於我的父親、母親,如同社會上多數的勞動階級,用自己的人生來撐住別人的人生,至今,仍不敢從工作崗位上退下。為了證明苦日子沒有白過,我的出社會第一個十年,決定留下一本職場書,寫滿善意提醒是我想為大家做的回饋。

最後,謝謝每段工作都很常加班、一個人半夜鎖公司大門,過沒多久便黯然交出門禁卡,抱著紙箱走進電梯的我自己,不管自願或非自願離開都沒想過放棄,才有這本《最後下班的人,先離職》。五十四則職場故事,寫給同樣努力著也受挫折的你,要是能從別人犯過的錯裡,讀到有幫助的內容,哪怕是一段文字、一句話,那麼當時哭喪著臉的我,也值得了。

願所有懷抱理想的工作人,都能在書中找到火光照亮前方,不必獨自忍受黑暗,路再險,都能堅持良善與正直往前走去,讓流淚哼唱〈憨人〉的自己留在昨日,懷念但不留戀。

最 晚 下班 的 人 先 離職

悅知文化, Twentieth Century Fox Film Corporation

在職場上打滾的社會人,想必或多或少一定都會經過些低潮期,尤其是那種「上班上到超厭世、每天都好想請假不工作」的心情,大概是每個上班族的共感。每當陷入這種「職業倦怠」的無限輪迴時,總會很懷念那個大學剛畢業、滿腔熱血的自己,但到底是什麼原因加深了我們的職業倦怠?或許很大部份的理由來自「經常性的加班」,以及「做到流汗被嫌到流涎」的無奈。

既然我們已經回不去了(那個熱血的年紀),那就必須想方設法驅逐自己的「厭世情感」,把那些令你恨透工作的理由盡量剔除,並且找到屬於自己的「職場生存之道」,以下5個社會人必懂生存技巧,摘自作者威廉的新書《最後下班的人,先離職》,讓我們快點一起來偷師!

職場並非單打獨鬥,真正厲害的人,懂得運用資源完成重要任務。新鮮人「先求穩,再求好」的作戰策略,剛到新環境務必把這六個字刺在背上,奉為最高指導原則。

以公司立場來說,工作是結果論,過程再怎麼苦都不重要,只要能夠壓準時間,如期完成,對公司來說就是能用的人,比誰都坐穩位置。新人適用與否,通常從這點判定生死。

完成任務所需要的能力與特質,可以從不同的人身上探尋,每一位都是值得討教的對象。

找出職場偶像,觀察對方的人格特質跟生存優勢,要是不足以當成範本,就當成參考資料,資料越齊全越有勝算。而且不只是單方面的模仿,務必保持良好互動,他們都會是很棒的職場教練,透過不斷學習而成為強者,才能讓自己在專業領域利於不敗之地。

提醒自己在職場上,情感面量力而為,工作面也量力而為,千萬別自不量力,責任以外的熱心偶爾為之就好。過度熱心導致份內工作耽誤,任何援手都得出自行有餘力,事情做完要怎麼幫都可以。

全神貫注在他人身上,一會兒幫忙搖醒睡醒的乘客,一會兒熱心指引方向,東奔西走,只為確保大家都安全無事。最後到站卻忘記下車的職場濫好人,可千萬別當。

對同事再怎麼交心都要守著一條線,公私分開才能保護自己,今天的朋友難保是明天的豬隊友。先拉出一條底線,別人沒問的事情不用主動說,就算別人真問了,也不需全盤托出,請保留私人空間, 這會讓你看起來有操守有節制,姿態更加優雅。

與同事再好,討論私事也請務必點到為止,切記關鍵時刻,豬隊友往往比敵人的殺傷力還大。

專業,是不需經過太多指導,表現就能達到水準以上。簡言之,就是兼具即戰力跟品管能力,不用別人跟著在背後擦屁股的人,才會被認定是工作能力。工作剛起步時,若想創造存在價值,就從拿手領域做起。

別把工作技能給一次梭哈,不如挑個適當時機出手會更加分。讓你的存在價值變得不可取代,與其樣樣都好,不如先建立能力上的個人識別度,讓團隊少了你不行,自然就安全了。

以上「5大職場生存之道」請社會人必收、必筆記,如果你還有更多工作上的問題,包括總是工作爆量、加班超時、沒有自己的生活、遇到爛主管及惡同事等等,這些零零總總的職場百年議題,通通都在威廉的新書《最後下班的人,先離職》中有解答。

各位厭世到不行的上班族們,這本「職場聖經」請一定要閱讀,讀完保證能夠降低你的厭世指數,並且輕輕鬆鬆「賤人抗體」get!

books.com.tw

《最後下班的人,先離職》

我總以為職場就像實境秀《Survivor》(台灣譯:我要活下去),彼此存在一定的競爭關係,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尤其是職位平行的同事,就越想要比他出色,不想被上司覺得是弱者,白天做不完,晚上心甘情願留下來處理,週一到週五做不完的事,甘願犧牲假日好跟上進度。

部門運作偏向專案管理,我沒料到菜鳥沒本事開大車,大型專案的脈絡太過複雜,導致得花好幾倍的心力才能跟上原訂時程。慢慢的,我陷入加班輪迴,天真以為用時間就能換得好表現,第二個月開始幾乎天天最早出現在公司,用勤勞作掩護。

不久之後,部門增聘一名新編輯D,約莫2、3年經歷,在應接不暇的時候出現對手,於是我拉起一條封鎖線,到職不到3個月,部門的人都感受到我對她特別冷漠,從相敬如冰到擺明不合,職責平行,D女卻顯得八面玲瓏許多,像隻花蝴蝶四處噓寒問暖,好幾次恨不得拿電蚊拍起來用力一揮,一口氣滅了她。

看不慣對方把麻煩事往外推的工作方式,最後落到身上都是些看似輕鬆的項目,總能很快交差。我像個莽夫使盡蠻力,很快就精疲力盡陷入頹勢,進公司不久後,D女也得面對如山大的工作量,不同的是她使出巧勁應戰,游刃有餘。

有對照組出現,接著我便面對職涯中第一次的勸辭,主管希望我可以自己提離職。對公司來說,我就像個不定時炸彈,原本工作量就已算緊繃,緊接著追求表現的企圖心展現,對任務來者不拒。沒過多久我手上的專案進度通通延遲,連環爆炸,那種心力交瘁的感覺一輩子都記得。

當天約談結束,部門裡的資深同事主動找我中午一起吃飯,午餐時間是吐苦水的好時機,點的麵都還沒來,話匣子一開,滿腹的委屈終於逮到機會釋放:「很明顯我的工作量高出許多,犧牲多少假日、瘋狂加班,仍不及6點沒到就先收好包包,補妝準備去約會的D女,這一點我很不平衡。」

平時受到這位資深同事不少照顧,也是他跟部門主管央求讓我留任,聽完一番抱怨,語重心長的說:「威廉,我很喜歡你這個同事,所以把話說白請不要介意,嘴巴一直說新同事、新同事,其實你跟D女也才差3個多月進公司,算起來都是新人,但你有發現自己狀況特別多嗎?」

D女的資質雖不至於出色,但終究幾年的編輯資歷讓她看起來狀態穩定,鮮少出錯就是我最欠缺的實戰力,懂得運用它人之手,也懂得適時的擋。起初,同樣陷入加班輪迴,不過幾個星期她就順利脫困,可以在正常時間下班,一定有道理在。可惜的是當時我拉不下臉請教D女,沒能化敵為友,花了一番功夫才領悟到。

求援不是偷懶,善用資源才能讓關關難過關關過

撐過「被離職」風波,我開始觀察D女的做事方式,她習慣向外求援,雖然一邊做事一邊喊累聽久有點惱人,但懂得求援就有機會將問題解決,逞強結果通常是一籃雞蛋全碎的慘況。

對內,向部門同事、主管商討解決方法,試著重新分配工作。對外,成本要是允許,會將多餘的工作量,以專案形式外發。鄰座的我,從企劃、寫稿、校對、印刷都想一手緊抓,不懂得該適時放手,這就是經驗值的差異。

職場並非單打獨鬥,真正厲害的人,懂得運用資源完成重要任務。身為同事會覺得D女很不討喜,她看過的稿子,通常我們得再看過一次,她知道自己文字能力不夠好,時常錯字或總是被重改標題,很聰明的找到資深寫手,降低被打槍的風險。

我像撞上冰山的鐵達尼,而她划著一艘小船抵達終點,態度一派輕鬆,這時我才明白新鮮人「先求穩,再求好」的作戰策略,剛到新環境務必把這6字刺在背上,奉為最高指導原則。

職場求生法則

站在公司立場,很多時候工作是結果論,過程再怎麼苦都不重要,只要工作能夠壓準時間,如期完成,對公司來說這就是能用的人,比我更能坐穩位置的人,新人適用與否通常會從這點判定生死。

最 晚 下班 的 人 先 離職

《最後下班的人,先離職:打開職場天線,往理想的工作前進!》

作者: 威廉(William Tseng)
出版社:悅知文化
出版日期:2022/04/11


作者簡介
威廉(William Tseng)

出身臺南的鹽分地帶──北門,18歲踏進臺北城,大學畢業一頭栽進媒體產業,整整10年,做過雜誌也操作過新聞網站。選在青春耗盡的2017年,決定成為生活風格內容的自耕農,寫一本沒有盡頭的《Psycho doc. 精神科觀察日記》,並且在週日晚上九點放送 Podcast 節目《威年催眠秀》。

2019年出版《最後下班的人,先離職》
2020年出版《絕交不可惜,把良善留給對的人》
2021年出版《我忙著孤獨》

Website:WilliamTseng.com
Faceboook:精神科觀察日記
Instagram:psycho_williamtseng
Podcast:威年催眠秀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