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 第 四 五 節 壓迫 症狀

五月 26, 2022 | 腰椎頸椎

頸椎壓迫神經?認識症狀及舒緩方式,手麻千萬別輕忽

手臂麻痛無力,頸椎症狀千萬不能輕忽!

現代因為工作型態改變,肩頸痠痛病人越來越多,但是痠痛就代表頸椎壓迫神經嗎? 除了手麻外頸椎壓迫神經症狀還有哪些? 而頸椎壓迫神經一定要開刀嗎? 讓我們一一解答

什麼是頸椎壓迫?

頸椎是由七塊頸椎骨組成,承擔頭部重量,協助頭部可以各個方向靈活的轉動。但隨著退化與文明疾病,頸椎越來越容易衍生出各式各樣的病變症狀,頸椎壓迫引起的疾病又稱頸椎症候群。頸椎退化中以第四、五、六節頸椎最常見。由於神經壓迫的症狀是慢慢出現,患者通常不自覺,等到步態不穩、手部靈活度下降、全身緊繃、便秘、解尿困難時才來就醫,這時通常恢復緩慢且不完全,甚至不會恢復,所以必須要非常注意頸椎疼痛引起的症狀。

頸椎壓迫的5大類型與症狀?

  1. 頸型:頸部長期保持同一姿勢,造成頸部肌肉、韌帶、關節損傷,患者症狀多為頸部易疲勞、頸部疼痛、肩頸痠痛、肩頸僵硬,部分患者會伴隨著頭痛。
  1. 神經根型:由頸椎退化引起,因為頸椎部位病變而壓迫或刺激神經根,患者的手臂與手指經常會感到麻木與疼痛。在所有的頸椎疼痛中佔比最大。
  1. 脊髓型:病變部位壓迫脊髓,症狀較為嚴重,患者可能兩臂或下肢的麻木,更嚴重會出現活動不便,走路不穩等症狀。
  2. 椎動脈型:主因是壓迫到椎動脈引起的,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眩暈,同時伴隨噁心、嘔吐、耳鳴的症狀。特別是在轉頭時,眩暈症狀加劇。
  3. 交感神經型:會出現內臟、腺體、血管等功能障礙,主要症狀是頭暈、偏頭痛、心悸。

類型

病因

症狀

頸型

長期保持同一姿勢

頸部疲勞疼痛

神經根型

退化壓迫或刺激神經根

手臂麻與手指麻

脊髓型

病變部位壓迫脊髓

兩臂或下肢麻木

椎動脈型

病變部位壓迫椎動脈

眩暈、噁心、嘔吐、耳鳴

交感神經型

內臟、腺體、血管等功能障礙

頭暈、偏頭痛、心悸

頸椎壓迫一定要開刀嗎?

治療可分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一般來說除非短時間內症狀加劇或有中樞脊髓病變,與磁振造影檢查出相對應的病灶,否則還是會先進行保守治療。根據醫學研究,無論沒有治療或是接受保守治療,40~90%的病人會痊癒,但有三分之一的人會復發。

頸椎壓迫的治療?

  1. 藥物治療:可使用非類固醇的消炎、止痛藥物與肌肉鬆弛劑,緩解頸部不適與放鬆肌肉。
  2. 物理治療:緩解疼痛症狀及維持頸椎功能。每週2~3次需持續進行6~8週。
  3. 頸椎牽引治療:緩解椎間盤壓力,解除頸部肌肉痙攣,減輕神經根的壓迫,使頭頸部恢復生理曲線狀態。
  4. 藥物注射:類固醇注射或是增生療法治療。
  5. 手術治療:針對神經根或脊髓嚴重壓迫的頸椎患者,需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方式有很多,比如頸椎間盤置換術等。手術有一定風險及術後有可能會感染,但可透過做好術前術後的護理工作來減少發生率。

項目

作用

時間

風險度

藥物治療

緩解頸部不適

即時不持久

*

物理治療

緩解疼痛症狀,維持頸椎功能

緩慢漸進

*

頸椎牽引治療

緩解椎間盤壓力,恢復生理曲線狀態

緩慢漸進

*

藥物注射

解除疼痛

快速

**

手術治療

神經減壓

快速

****

頸椎如何保養?

1. 調整生活習慣

  • 工作時電腦螢幕上緣應在視線高度,距離眼睛50-70cm。
  • 睡眠平躺時,放鬆,可在膝下墊枕頭。側躺時,兩膝彎曲,頸部與脊椎成自然的直線,可在膝下墊枕頭。
  • 減少低頭頸椎彎曲時間,不在床上看書、手機。

圖片來源 designed by macrovector / freepik

2.頸椎壓迫復健的運動與肌力訓練

  • 收下巴運動

​手指放在下巴,做輕微擠雙下巴動作,維持10秒休息5秒。此動作可循環10次,一天可做30次。

  • 上斜方肌放鬆

單手放在頭的對側,耳朵靠近同側肩膀,手輕輕向下動作,維持20秒,可反覆3次。

  • 下斜方肌訓練

雙手貼牆做出投降之姿(呈Y字形),沿牆面抬升至高點後向下(呈W字形),過程中手不離牆面來回15下,一天可做3組。


作者 : 高逢駿 醫師

經歷 : 

  • 林口長庚醫院 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
  • 林口長庚醫院 骨科部總醫師
  • 中華民國骨科專科醫師
  • 中華民國脊椎外科醫學會會員
  • 中華民國足踝醫學會會員

常見問題

頸椎壓迫看哪一科?

頸椎壓迫症狀?

頭痛、肩頸僵硬、肩頸痠痛、手臂麻、手指麻、眩暈、噁心、嘔吐、耳鳴、頭暈、偏頭痛、心悸等。

頸椎壓迫會好嗎?

根據醫學研究,無論沒有治療或是接受保守治療,40~90%的病人會痊癒,但有三分之一的人會復發。頸椎病牽扯較複雜,一旦發展至一定程度時,較難完全恢復正常,建議還是需要積極面對,若是出現肌肉無力、萎縮趨勢,建議考慮手術治療。

骨科暨骨微創中心主任 魏志定醫師

「主任,我最近一個月右邊手臂整個麻痛,脖子往後仰就有電到的感覺,右手大拇指跟食指也麻麻的,後腦杓到了下午就緊緊的,很不舒服」。這是一位六十五歲左右的婦女,在市場牛肉攤的老闆娘,來到我門診時的主訴。

經過X光檢查,發現第五、六頸椎椎間板有退化的現象,於是先安排復健拉脖子,並給予強效止痛藥物,經過兩週保守治療後,症狀未見好轉,因此進一步以磁振造影掃描,顯示第四、五、六頸椎椎間板突出、退化,有明顯神經壓迫。經過與病人詳細解釋及溝通後,病人接受了手術。我們採取前開第四、五、六椎間板切處,並分別植入一固定式支架及一個人工椎間板(見下圖),整個手術時間約一個半小時,出血量小於5 cc。術後四小時,病人即可下床、進食,無須導尿管留置;並於次日早上換藥後出院。術後使用軟式頸圈保護六週,術後當天下午,病人自覺疼痛已改善近八成,惟手指仍有些許麻木,兩週後症狀幾乎完全消失,並可回去市場,從事較輕鬆的工作。

頸椎 第 四 五 節 壓迫 症狀

▎現代文明病 頸椎症狀多不自覺

頸椎的退化性病變,可說是現代人類的文明病之一。因為它除了跟病人本身體質有關,也和低頭性的工作(如牙醫師、電腦工作人員等)以及長時間滑手機有關。退化的部位,以第四、五、六頸椎最常見,除了椎間板突出壓到神經,引起手臂麻痛無力外,嚴重時,可能造成所謂的「頸椎脊髓病變(cervical myelopathy)」;這也是我們頸椎外科醫師最怕遇見的棘手問題。因這種神經壓迫是慢慢來的,就像溫水煮青蛙一般,症狀是慢慢出現,病人通常不自覺;等到出現步態不穩、手部靈活度變差、全身緊緊的、便秘、解尿困難時才來就醫。此時磁振造影影像常見到脊髓已有纖維化現象,這時才手術通常恢復緩慢且不完全,甚至不會恢復,所以必須要小心診斷及治療。

個人從事頸椎的手術已經二十幾年,病例數已破兩千例,回想起這二十年來的進步,可以說是突飛猛進,就好像手機的進步發展,完全超乎想像。其中包括了更好的擴張器、顯微鏡的使用及更新,高速電鑽、固定支架、人工椎間板、人工骨等等,都使得手術更快、更安全,傷口小、軟組織破壞少、出血量少;所以病人的恢復也更快,幾乎95%的病人術後隔天就可出院。

▎充分醫病溝通 促進醫療最佳結果

「有病就要看醫生」,這句話常被用來當開玩笑的嘲弄用語。事實上,脊椎有問題一定要先看醫師,不要因為害怕而尋求偏方,導致病情延誤。個人在門診看病時,常與病人強調幾個觀念,在此與大家分享:

首先,「不是所有的毛病都要開刀」,而是要依問題的輕重及病人狀況而定,能夠吃藥、復健的保守治療都應該先嘗試。第二,要「多問幾個意見」,所謂的第二意見(second opinion),甚至第三、四個意見,才能讓自己更了解病況,並且對治療方式更有信心。最後,就是「醫病共享決策」;病人必須對自己的問題,其原因及治療方式有充分的了解,再與可信任的醫師共商解決的方法,才能獲得最佳結果。

科學的進步日新月異,資訊取得越來越透明、方便,頸椎的手術不再像十年、二十年前那樣令人害怕,大家可從網路多獲取一些知識,也多與醫師溝通,如此就不會延誤了治療的時機,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

頸椎 第 四 五 節 壓迫 症狀

認識醫師


▎認識骨科微創中心 ▎

骨科除了傳統的治療骨骼肌肉疾病、關節疾患,還有脊椎外科處理脊椎退化、椎間盤突出、脊椎側彎的治療。

西園醫院骨科在傳統手術的基礎上,於2001年成立骨科微創中心,開始以微創手術的方式配合先進的骨科器材及骨科植入物進行精細脊椎手術,微創手術穿皮式鋼板固定手術治療複雜骨折,微創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使病患縮短恢復時間,儘早康復。對於脊椎壓迫性骨折,除新式骨質疏鬆藥物治療,也引進新式鈦合金椎體支架配合低溫骨水泥,提供小傷口、安全、減緩疼痛、迅速恢復的治療方式。

骨科創傷並結合本院急診部,提供外傷患者整體評估、診斷、及時治療,讓患者減輕疼痛儘早康復。

頸椎 第 四 五 節 壓迫 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