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 經 活血 湯

【製法用量】

當歸

甘草

白芍

生地黃

蒼朮

牛膝

陳皮

桃仁

威靈仙

川芎

防己

羌活

白芷

龍膽草

茯苓

生薑

【功效】

舒筋活血。

【主治】

遍身走痛如刺、左足痛尤甚、晝輕夜重及婦人血風勞。

【方義】

本方適用於風濕之邪內侵、經脈瘀滯者。方中歸、芎、芍、地四物湯補益陰血、養血和營、治血通絡可使補而不滯、營血調和;桃仁入肝經血分,為破瘀行血之要藥,助活血之功;防風、羌活、白芷、祛風勝濕、散寒止痛;防己利水清熱,祛風通絡止痛;蒼朮、祛風勝濕,祛寒解表;威靈仙祛風除濕,通絡止痛,能通行十二經脈;龍膽草苦寒清熱利濕;牛膝活血通經,舒筋利痹助活血止痛之功;陳皮、茯苓、健脾化濕;生薑甘草以護胃氣,調和諸藥。共奏舒筋活血,祛風除濕止痛之效。

【辨證要點】

  1. 遍身骨痠痛如針刺。
  2. 左足尤甚。
  3. 晝輕夜重。

【加減】

  1. 挾痰:加南星、半夏。
  2. 上身臂痛:加桂枝、薑黃。
  3. 下身足痛:加木瓜、木通、黃柏、薏苡仁。
  4. 氣虛:加人參、白朮、龜板。
  5. 血虛:倍四物湯加阿膠、丹參、薑汁。

【注意禁忌】

脾胃虛弱或無血瘀者慎用。

【現代應用】

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椎炎、坐骨神經痛、痛風性關節炎、下肢單一神經炎、腰扭傷。

研究發現疏經活血湯增強西藥的抗凝血作用

來源:摘自【新醫藥周刊 2535期】

近年來,民眾同時接受中藥及西藥的情況越來越廣泛,尤其是慢性病患者中西合併治療的比例越來越高。長庚醫院研究發現,中藥複方疏經活血湯並用西藥Warfari會增強西藥的抑制凝血作用;此研究成果已於2013年11月,發表於國外分子學期刊。

研究以不同濃度中醫附方「疏經活血湯服用」,對紐西蘭白兔的凝血作用影響。結果發現,單服中藥的紐西蘭白兔,無論是低、中或高劑量組中藥加上同時餵伏西藥時,凝血APTT值由15.0±0.8秒延長到23.9±3.9秒,PT值由7.8±0.1秒延長到13.6±.9秒,並且有統計上的差異。

此現象可在中藥停服3日後回復到正常值,顯示中藥疏經活血湯並用西藥Warfari會增強西藥的抑制凝血作用。

長庚醫院中醫部主任楊賢鴻表示,西醫臨床上許多罹患心血管疾病的病患常需長期服用西藥抗凝血劑,如何避免病患在不明情況下服用具有抑制凝血作用之中藥,所發生的藥物交互作應值得重視。若使用不當,不僅會引起療效降低,增加不必要之副作用,甚至造成嚴重的後果。

楊賢鴻建議,日後臨床上使用西藥Warfari的病患如需要使用疏經活血湯時,應更加謹慎並須經由中醫師評估,不要擅自自行購買服用,以免產生不必要之副作用。

「疏經活血湯」中出自中藥典籍《萬病回春》,其組成共計17味藥包括,甘草、當歸、白朮、生地黃、蒼朮、牛膝、陳皮、桃仁、威靈仙、川芎、防己、羌活、防風、白芷、龍膽草、茯苓及生薑。書中記載其功效為疏筋活血,主治為便身走痛如刺、左足痛尤甚、晝輕夜重。臨床上中醫常用於治療筋骨痠痛,尤其是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

最新回覆

疏 經 活血 湯

    疏 經 活血 湯

    出典

    疏 經 活血 湯

    效能

    疏筋活血、祛風除濕

    疏 經 活血 湯

    適應症

    關節痛、神經痛、腰痛、筋肉痛。

    疏 經 活血 湯

    用法與用量

    日三服,溫開水送服

    疏 經 活血 湯

    禁忌/警語

    忌生冷,辛辣物,脾胃虛弱或無血瘀者慎用。

    疏 經 活血 湯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疏 經 活血 湯

    方劑中各組成之角色(君、臣、佐、使)

    歸、芎、芍、地四物湯補益陰血、養血和營、治血通絡可使補而不滯、營血調和;桃仁入肝經血分,為破瘀行血之要藥,助活血之功;防風、羌活、白芷、祛風勝濕、散寒止痛;防己利水清熱,祛風通絡止痛;蒼朮、祛風勝濕,祛寒解表;威靈仙祛風除濕,通絡止痛,能通行十二經脈;龍膽草苦寒清熱利濕;牛膝活血通經,舒筋利痹助活血止痛之功;陳皮、茯苓、健脾化濕;生薑、甘草以護胃氣,調和諸藥。

    疏 經 活血 湯

    人體系統作用

【命名】

《漢典》:為疏開筋絡中之滯血而關除風濕。

【出典】

《萬病回春》卷五。

【組成】

白芍,當歸,生地黃,蒼朮,桃仁,牛膝,威靈仙,陳皮,龍膽草,茯苓,川芎,漢防己,羌活,防風,白芷,生薑,甘草。(17)

【分類群】

<補血>:芍藥、當歸

<補脾補中>:甘草

<補脾利水>:茯苓

<辛溫解表>:生薑、白芷、防風、羌活

<清熱燥濕>:龍膽草

<清熱涼血>:生地黃

<祛風濕>:防己、威靈仙

<芳香化濕>:蒼朮

<理氣>:陳皮

<活血祛瘀>:川芎、牛膝、桃仁

【組析】

四物湯(熟地黃,當歸,白芍,川芎)+蒼朮,桃仁,牛膝,威靈仙,陳皮,龍膽草,茯苓,漢防己,羌活,防風,白芷,生薑,甘草,防己,生薑。(19)

【趣記】

<補血活血>:芍歸芎牛桃嫂歸凶牛逃

<祛風濕化濕理氣>:己仙朮皮假仙拌豬皮

<解表清熱>:防芷生活,黃龍

【功能】

 疏經活血,祛風除濕。

【效用】

(1) 遍身走痛如刺,左足痛尤甚,左屬血,多因酒色損傷,筋脈虛空,被風寒濕熱,感於內,熱包於寒,則痛傷筋絡,是以晝輕夜重,宜以疏經,活血,行濕此非白虎歷節風也。令治婦人血風勞。

(2) 以有瘀血與水毒,加遇風寒而筋肉、關節、腰部等發生疼痛,尤其腰以下發生疼痛者為目標而使用。

【適應症】

痛風,風濕,關節炎,腰痛,坐骨神經痛,下肢麻痺,腳氣,浮腫,紫癜病,半身不遂,高血壓,產後之血栓性疼痛。

【方義】

《漢典》:本方用所謂疏經活血方名,乃為疏開筋絡中之滯血而關除風濕之取義。以有瘀血與水毒,加遇風寒而筋肉、關節、腰部等發生疼痛,尤其腰以下發生疼痛者為目標而使用。此原係四物湯之加味方。當歸、芍藥、川芎、地黃、桃仁係四物湯,加桃仁以疏開下腹部之滯血。茯苓、蒼朮、陳皮、羌活、白芷等與威靈仙、防己、龍膽配合,同去腰腳之風與濕。牛膝特別能除濕,有治腰腳疼痛之效用。

【加減】

(1) 有痰,加南星、半夏各1

(2) 如上身及臂痛,加薄桂3

(3) 如下身並足痛,加木瓜、木通、鹽炒黃柏、薏苡仁各1

(4) 如氣虛,加人參、白朮、龜板各7

(5) 如血虛,倍四物湯,以薑汁酒浸炒,用紅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