蠲 痺 湯

【製法用量】

當歸9克

赤芍9克

薑黃9克

黃耆9克

羌活9克

甘草3克

生薑15克

大棗3枚

【功效】

益氣活血、祛風除濕。

【主治】

風濕痹痛,身體煩疼、項背拘急、腰腿沉重、手足痹痛、舉動艱難,皮膚麻木不仁、筋脈無力。

【方義】

方中羌活、防風祛風除濕;當歸、赤芍活血養血,亦寓有治風先治血之意;薑黃專入手臂,理血中之氣滯,祛肢臂風寒濕邪;黃耆益氣扶正而實衛;甘草和中調和諸藥,合芍藥又可緩急止痛;生薑祛風散寒,溫胃和中。

【辨證要點】

本方與獨活寄生湯同為治療痹證常用方劑,但本方較適用於營衛兩虛,痹痛偏於上肢肩臂;而獨活寄生湯以肝腎兩虧,痹痛偏於下肢或腰膝者較為適宜。

【加減】

  1. 下肢或腰腿痹痛:加杜仲、牛膝、續斷。
  2. 濕邪偏重:加蒼朮、防己、薏苡仁。
  3. 寒邪重痛劇者:加附子。

【現代應用】

本方消炎,解熱,鎮痛,提高機體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環。用於肩周圍關節炎(五十肩)、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頸背神經痛。

蠲 痺 湯
维基百科中的医疗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视作专业意见。如需获取医疗相关的帮助或意见,请咨询专业人士。详见医学声明

蠲痹汤属于中医方剂的治风剂,出自《百一选方》,由7味中药组成,是用以治疗风湿痹的方剂,症状可见身体烦痛,项背拘急,手足冷痹,腰膝沉重,举动艰难。《医方集解》将本方归于足太阳厥阴药。

本方的组成包括防风、羌活、黄耆、炙甘草、当归、赤芍、片子姜黄。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依照中医学传统的方义解释,本证是由于营卫两虚,风湿邪气乘虚干之,而导致拘急、或麻顽、或重痛举动艰难。辛能散寒,风能胜湿,故防风、羌活,除湿而疏风。气通则血活,血活则风散,故用黄耆、炙甘草补气而实卫;用当归、赤芍活血而和营。姜黄理血中之气,能入手足而袪寒湿[1]。

《医学心悟》也有“蠲痹汤”,也是治疗痹病的常用方剂,其组成为羌活、独活、秦艽、桂心、炙甘草、当归、桑枝、川芎、乳香、木香、海风藤。焦树德用本方治人体上半部痹证而无肝肾不足的患者[2]。

注释及参考文献[编辑]

  1. ^ 清·汪昂着,《医方集解·袪风之剂》
  2. ^ 焦树德著,《方剂心得十讲》,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113页,ISBN 7117021446
编辑 袪湿剂
燥湿和胃 平胃散 | 藿香正气散
清热袪湿 茵陈蒿汤 | 三仁汤 | 甘露消毒丹 | 连朴饮 | 蚕矢汤 | 八正散 | 二妙散
利水渗湿 五苓散 | 猪苓汤 | 防己黄耆汤 | 五皮饮
温化水湿 苓桂术甘汤 | 真武汤 | 萆薢分清饮 | 实脾饮
袪风胜湿 羌活胜湿汤 | 独活寄生汤 | 三痹汤 | 蠲痹汤 | 鸡鸣散

外部链接[编辑]

  • 羌活胜湿汤 中药方剂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文)(英文)

分类[编辑]

juanbitang

蠲痹汤

蠲痹汤组成

蠲 痺 湯

羌活

9克(去芦)

蠲 痺 湯

姜黄

9克

蠲 痺 湯

当归

9克(去土酒浸一宿)

蠲 痺 湯

黄芪

9克(蜜炙)

蠲 痺 湯

赤芍药

9克

蠲 痺 湯

防风

9克(去芦)

蠲 痺 湯

炙甘草

3克

蠲痹汤的功效与作用

益气和营,祛风胜湿。

蠲痹汤主治

营卫两虚,风湿痹痛,症见肩项臂痛,手足麻木,舌淡苔白腻,脉浮滑。

蠲痹汤用量用法

上咀嚼,每服半两,水二盏,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滓温服。现代用法:药量按原方比例酌定,水煎服。

蠲痹汤方解

营气虚则不荣,卫气虚则不用。营卫气虚导致肌肉筋脉失养,故手足筋肉肌肤麻木;复感风寒外邪,筋脉拘挛则疼痛;舌淡苔白腻,脉浮滑均为风湿之证。 本方羌活、防风祛湿而疏风,通气而活血,共为君药。黄芪补气益卫,当归养血和营,芍药、姜黄活血止痛通络,共为臣药。甘草、生姜通营卫,缓中补虚,调和药性,合为使药。 本方与羌活胜湿汤均可治疗风湿痹痛。但本方偏于益气和营,适用于手足麻木,肩项臂痛。而羌活胜湿汤偏于疏散风湿,主治风湿在表,对伤风头痛疗效显著。

蠲痹汤方源

《杨氏家藏方》

方 名:蠲痹湯(袪風之劑)

總 結:風痹

編 號:017

組 成:甘草、片子薑黃、黃耆、當歸、赤芍、防風、羌活。

主 治:治中風身體煩痛,項背拘急,手足冷痹,腰膝沉重,舉動艱難。

歸 經:此足太陰厥陰藥。

方 義:(1)辛能散寒,風能勝濕,防風、羌活,除濕而疏風。

(2)氣通則血活,血佸則風散,黃耆、炙草補氣而實衛。

(3)當歸、赤芍:活血而和營。

(4)薑黃理血中之氣,能入手足而袪寒濕。

煎服法:加姜棗煎。

蠲痹湯

【來源】《重訂嚴氏濟生方)。

【組成】當歸(去蘆,酒浸) 赤茯苓 黃耆(去蘆) 片子薑黃 羌活各45克 甘草(炙)15克

【用法】上藥哎咀。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薑5片、棗子1枚,煎至16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主治】身體煩疼,項背拘急,或痛或重,舉動艱難,及手足冷痹,腰腿沉重,筋脈無力。

蠲痹湯

【來源】《楊氏家藏方》卷四。

【組成】當歸(去土,酒浸一宿) 羌活(去蘆頭) 薑黃 白芍藥 黃耆(蜜炙) 防風(去蘆頭)各45克 甘草15克(炙)

【用法】上藥哎咀。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生薑5片,同煎至15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主治】風溫相搏,身體煩疼,項臂痛重,舉動艱難,及手足冷痹,腰腿沉重,筋脈無力。

蠲痹湯

【藥物組成】當歸(去蘆,酒浸)半兩,羌活半兩,甘草半兩(炙),白朮(炒)1兩,芍藥1兩,附子(生,去皮臍)1兩,黃耆(蜜炙)3錢,防風(去蘆)3錢,薑黃3錢,薏苡仁3錢。

【處方來源】《魏氏家藏方》卷八。

【方劑主治】氣弱當風飲吸,風邪容於外,飲濕停於內,風濕內外相搏,體倦舌麻,甚則惡風多汗,頭目昏眩,遍身不仁。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錢,水2盞,加生薑5片,棗子1個,漫火煎至1盞,取清汁服,不拘時候。

蠲痹湯(程鍾齡方) 來源:《醫學心悟》

組成:秦艽 羌活 獨活 乳香 木香各(3) 桂心 川芎各(2) 當歸 桑枝各(9) 甘草海風藤各(6)

用法:水煎服。

功用:祛風除濕,蠲痹止痛。

主治:風寒濕三氣合而成痹者。

風痹,又名行痹、走注。指風寒濕邪侵襲肢節、經絡,其中又以風邪為甚的痹證。「蠲」者,有免除之意,去之疾速也。本方有益氣活血之功,氣通則血活,血活則風散,服之可使風痹之證得以迅速免除,故名「蠲痹湯」。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