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 光 波長

紅 光 波長

可見光譜 (Visible spectrum)
臺中縣縣立中港高級中學物理科王尊信老師/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物理系洪連輝教授責任編輯

可見光譜指的是電磁波段在人眼睛可以看到的波段 (380-750 nm),對應到的頻率為790-400 兆赫(tera hertz,簡稱為THz)。對人眼而言,最敏感的波長為555 nm,對應到的頻率為540 兆赫,屬於綠光的波段。

紅 光 波長

上圖為我們利用稜鏡把白光色散開,形成顏色的光譜。類似的情形可以在虹與霓、肥皂泡膜中看見類似的色散(dispersion)現象。
紅 光 波長

上圖為牛頓在1704年寫的一本書Opticks中,率先揭示白光是由各種色光所組成。

藉由牛頓的稜鏡實驗,我們可以得知白光的頻率並非單一值,而是一個波段,因為各種色光的頻率與在稜鏡中的速度並不相同,因此藉由通過稜鏡可以使各色光散開的原理稱為色散。

把白光分波段並不是一個精確的作法,因為各色光之間其實並沒有明顯的界線,但我們還是可以大約的分成幾個波段:
1.紫光(violet),波長 380–450 nm,頻率668–789 THz。
2.藍光(blue),波長450–495 nm,頻率606–668 THz。
3.綠光(green),波長495–570 nm,頻率526–606 THz。
4.黃光(yellow),波長570–590 nm,頻率508–526 THz。
5.橘光(orange),波長590–620 nm,頻率484–508 THz。
6.紅光(red),波長620–750 nm,頻率400–484 THz。

1931年在澳洲舉辦的國際照明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Illumination ,通常簡稱為CIE,法文為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eclairage)利用一個類似蝴蝶翅膀的二維座標,把三原色(紅R約 650 nm、綠G約 550nm、藍B約 450nm)當成是三個座標的組合:
X=0.490R+0.310G+0.200B
Y=0.177R+0.812G+0.011B
Z= 0.010G+0.990B

紅 光 波長

因此,經由色度座標即可定量組合出所有的顏色。在實務操作上,我們藉由控制紅綠藍(RGB)三原色的量混出全域的顏色,例如:彩色顯示器(螢幕、電視…等)也是利用三原色製造出其他顏色。如果將三原色等量混合,則可製造出白光的效果。

太陽光中約46%是可見光,在經過大氣層時,可見光幾乎不被吸收。因此在使用望遠鏡進行太空探測時,可見光波段可以避免大氣的吸收。


參考資料
1. http://en.wikipedia.org/wiki/Visible_spectrum
2.http://en.wikipedia.org/wiki/Int … ion_on_Illumination

紅 光 波長

紅 光 波長

可見光Visible light)是人類可看見的電磁波,其波長範圍一般是落在360 - 400 nm~760 - 830nm,這個電磁波譜又稱為可見光谱Visible spectrum),[1] 其頻率範圍在830 - 750THz~395 - 360THz [2]。這個範圍因人而異,部分人群甚至可以看到310nm的紫外光或是1100nm的近紅外光。[3][4]

光與可見光通常指同樣的意思,但光也可以指紅外光 [5]、紫外光[6]、X光。[7][8]

單個波長可見光稱為單色光,粉紅色或是洋紅色等不飽和光是由多個多個單色光組成。[9]正常视力的人眼对波长约为555纳米的可見光最为敏感,这种可見光处于光学频谱的绿光区域。

可見光可以穿透地球大氣層的大氣窗,這也是人眼可以辨識此波段的原因之一。

可見光譜歷史[编辑]

紅 光 波長

13世紀,羅傑·培根提出彩虹形成的過程與光線透過玻璃或水晶的情況類似。[10]17世紀,牛頓發現棱鏡可以分解和重組白光,並將這發現寫在《光學》著作上。[11]

紅 光 波長

早期對光譜的2種解說來自於艾萨克·牛顿的光學和歌德的色彩學。牛頓首先在1671年在他的光學試驗的說明中使用了光譜這個字(在拉丁文中代表外觀、顯象)。牛頓觀察到一束陽光以一個角度射入玻璃棱鏡,部份會被反射,部份則穿透玻璃,並呈現出不同的色帶。牛頓假定陽光是由不同顏色的小粒子組成,而這些不同顏色在穿透物質時,前進速度不同。而紅光的速度快於紫光,而導致了在穿過棱鏡後紅光的偏折(折射)較紫光為小,產生各色的光譜。[11]

牛頓把光譜分成7種顏色:紅、橙、黃、綠、藍、靛、紫。他依古希臘哲學家的想法,選這7種顏色,並和音符、太陽系已知的7顆行星、和一週7天做連結。然而人眼对于靛色频率的敏感度其实是相对较差的,加之一些辨色能力正常的人都表示他们无法区分靛色和蓝色、紫色。正因此之故,一些專家如艾萨克·阿西莫夫等都曾建議靛色不應被視為顏色,它只是藍和紫的濃淡不同的區間而已。[11]有證據表明,牛頓當年提出的藍色、靛色與現代定義不同,當年的藍色是青色,而靛色是藍色。[12][13][14]

18世紀,歌德在他的色彩學提到了光譜,歌德使用光譜代表殘影。哥德聲稱連續光譜是個複合現象,而牛頓則認為僅限可見光光譜是個單獨現象,哥德觀察到了更廣泛的部份,他發現到了沒有光譜的區間,如紅黃邊界和青藍邊界是白的,原來在邊界區會有色光重疊的現象。19世紀,因為紅外光與紫外光的發現,可見光譜概念更加明確。[15]1802年,楊第一次測量不同顏色可見光的波長。[16]

可見感知[编辑]

人眼可以看見的光的範圍受大氣層影響。大氣層對於大部分的電磁波輻射來講都是不透明的,只有可見光波段和其他少數如無線電通訊波段等例外。不少其他生物能看見的光波範圍跟人類不一樣,例如包括蜜蜂在內的一些昆蟲能看見紫外線波段,對於尋找花蜜有很大幫助。[17][18]

光譜中並不能包含所有人眼和腦可以識別的顏色,如棕色、粉紅、紫紅等,因為它們需要由多種光波混合,以調整紅的濃淡。

可見光的波長可以穿透光學窗口,也就是可穿透地球大氣層而衰減不多的電磁波範圍(藍光散射的情況較紅光為嚴重,這也正是為何我們看到天空是藍色的)。人眼對可見光的反應是主觀的定義方式(參見CIE),但是大氣層的窗口則是用物理量測方式來定義。之所以稱為可見光窗口是因為它正好涵蓋了人眼可見的光譜。近紅外線(NIR)窗口剛好在人眼可見區段之外,中波長紅外線(MWIR)和遠紅外線(LWIR、FIR)則較人眼可見區段較遠。

可见光源[编辑]

紅 光 波長

可見光的主要天然光源是太陽,主要人工光源是白熾物體(特別是白熾燈)。它們所發射的可見光譜是連續的。氣體放電管也發射可見光,其光譜是分立的。常利用各種氣體放電管加濾光片作為單色光源。[19]

光譜色[编辑]

紅 光 波長

顏色頻率 波長
紫色 668–789THz 380–450nm
蓝色 631–668THz 450–475nm
青色 606–630THz 476–495nm
綠色 526–606THz 495–570nm
黃色 508–526THz 570–590nm
橙色 484–508THz 590–620nm
紅色 400–484THz 620–750nm

我們所熟知的彩虹般的光譜,包括了所有單一波長的可見光,也就是純粹的單色光。儘管是連續光譜,相鄰兩色間並沒有明顯的界限,上述所列的波長區間是常用的近似值。

光譜學[编辑]

参考:光谱学

研究物體放射的光譜的科學叫光譜學。光谱学原始定义为研究光和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历史上,光谱学是指:用“可见光”来对物质结构的理论研究、进而对物质定性定量分析的科学分支。但是,近来,光谱学的定义已经被扩展为:一种不只用可见光,也用许多“其他电磁或非电磁辐射”(如微波,无线电波,X射线,电子,声子(声波)等)的新技术。阻抗光谱学则研究交流电的频率响应。

其重要應用之一就是在天文學上,因為光譜學是分析遠距離物體性質的基礎。常見的天體光譜學應用到高折射率、極高解析度的光譜分析。如氦就是在太陽光譜中首先發現到的元素;星球中化學元素可由其放射光譜或吸收光譜來判讀,通过它们的光谱解读可以知道星球中的化学元素组成和比例;另外用到譜線的紅移和藍移可以量測星球的距離及其快速移動物體的速度。首次發現太陽系外行星即是以可分析到每秒數公尺的放射速度差異技術,分析其穿過重力場影響的兩種偏移,繪出行星的模擬路徑。

電腦光譜[编辑]

由三個紅、綠和藍條來顯示三原色在不同混合比率時呈現出的光譜。由電腦依各種比率交叉混合紅、綠和藍色組成的一個光譜。在此圖中,紅色、綠色和藍色的長條中顯示的是上方光中所含的成份。

特性[编辑]

相關條目[编辑]

  • 物理
  • 光学
  • 高能可見光

參考資料[编辑]

  1. ^ Starr, Cecie. Biology: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Thomson Brooks/Cole. 2005. ISBN 978-0-534-46226-0.
  2. ^ The visible spectrum. Britannica. [2022-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2).
  3. ^ D. H. Sliney. What is light? The visible spectrum and beyond. Eye. February 2016, 30 (2): 222–229. ISSN 1476-5454. PMC 4763133
    紅 光 波長
    . PMID 26768917. doi:10.1038/eye.2015.252.
  4. ^ W. C. Livingston. Color and light in nature 2nd.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2022-07-15]. ISBN 0-521-77284-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31).
  5. ^ 近紅外光譜儀. [2015-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8).
  6. ^ 各個波段的電磁波特徵與用途. [2015-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7).
  7. ^ X光對人體的影響. [2015-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8. ^ Pedrotti, Frank L.; Pedrotti, Leno M.; Pedrotti, Leno S. Introduction to Op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ecember 21, 2017: 7–8. ISBN 9781108428262.
  9. ^ Nave, R. Spectral Colors. Hyperphysics. [202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7).
  10. ^ Coffey, Peter. The Science of Logic: An Inquiry Into the Principles of Accurate Thought. Longmans. 1912: 185. roger bacon prism.
  11. ^ 11.0 11.1 11.2 Asimov, Isaac. Eyes on the universe : a history of the telescope
    紅 光 波長
    .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1975: 59. ISBN 978-0-395-20716-1.
  12. ^ Evans, Ralph M. The perception of color null. New York: Wiley-Interscience. 1974. ISBN 978-0-471-24785-2.
  13. ^ McLaren, K. Newton's indigo. Color Research & Application. March 2007, 10 (4): 225–229. doi:10.1002/col.5080100411.
  14. ^ Waldman, Gary. Introduction to light : the physics of light, vision, and color Dover. Mineola: Dover Publications. 2002: 193 [2022-07-15]. ISBN 978-0-486-42118-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3).
  15. ^ Mary Jo Nye (编).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Science: The Modern Physical and Mathematical Sciences 5.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278 [2022-07-16]. ISBN 978-0-521-57199-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6).
  16. ^ John C. D. Brand. Lines of light: the sources of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1800–1930. CRC Press. 1995: 30–32 [2022-07-16]. ISBN 978-2-88449-16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6).
  17. ^ Cuthill, Innes C. Ultraviolet vision in birds. Peter J.B. Slater (编).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Behavior 29. Oxford, England: Academic Press. 1997: 161. ISBN 978-0-12-004529-7.
  18. ^ Jamieson, Barrie G. M. Reproductive Biology and Phylogeny of Birds. Charlottesville VA: University of Virginia. 2007: 128. ISBN 978-1-57808-386-2.
  19. ^ Spectrum and the Color Sensitivity of the Eye (PDF). Thulescientific.com. [29 August 20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0-07-05).

輻射(物理與健康)

主文章

非游離輻射

  • 聲放射力
  • 紫外線
  • 可見光
  • 紅外線
  • 微波
  • 無線電波

游離輻射

  • α粒子
  • 背景輻射
  • β粒子
  • 宇宙射線
  • 伽馬射線
  • 核分裂
  • 核融合
  • 放射性
  • 核反應爐
  • 核武器
  • 粒子加速器
  • 放射性同位素
  • 放射性元素
  • X射線

  • 地球輻射平衡
  • 電磁波
  • 熱輻射

輻射與健康

  • 保健物理
  • 輻射劑量學
  • 電磁輻射與健康
  • 雷射安全性
  • 雷射與航空安全性
  • 醫學X射線攝影術
  • 移动电话辐射对健康的危害
  • 急性辐射综合症
  • 放射治療
  • 放射性與生命科學
  • 放射性污染
  • 放射生物學
  • 生物劑量單位和數量
  • 無線電子設備與健康

相關文章

  • 放射源
  • 半衰期
  • 原子核物理学
  • 抗輻射
  • 民用輻射事故列表

参见分类:辐射影响、放射性和放射生物学。

電磁波譜

  • 伽马射线
  • X射线
  • 紫外线
  • 可见光
  • 红外线
  • 兆赫辐射
  • 微波
  • 无线电波

紅 光 波長

← 波长越短       波长越长 →
← 频率越高       频率越低 →

可见光

  • 绿

微波

  • W波段
  • V波段
  • Q波段
  • Ka波段
  • K波段
  • Ku波段
  • X波段
  • S波段
  • C波段
  • L波段

无线电波

  • 兆赫輻射(THF)
  • 極高頻(EHF)
  • 超高頻(SHF)
  • 特高頻(UHF)
  • 甚高頻(VHF)
  • 高頻(HF)
  • 中頻(MF)
  • 低頻(LF)
  • 甚低频(VLF)
  • 特低頻(ULF)
  • 超低頻(SLF)
  • 極低頻(ELF)

波长

  • 微波
  • 短波
  • 中波
  • 長波

顏色主題

色度學

色彩物理學

  • 電磁波譜
    • 彩虹
    • 可見光
  • 光譜色彩
  • 發色團
    • 結構色
    • 生物色
  • On Vision and Colors
  • 同色異譜
    • 光譜波率分佈

色彩生物學
仿生学

  • 生物色
    • 生物色素
    • 色素細胞
    • 生物結構色
    • 生物发光
  • 偽裝色
    • 保護色
    • 警戒色
    • 迷彩

色覺

  • 彩色視覺
    • 色盲
    • 色盲檢測
  • 四色視覺
    • 色彩恆常性
    • 色彩語碼
  • 色彩深度
    • 色域
    • 彩色攝影
    • 印刷專色
    • 彩色印刷
    • 網頁顏色
    • 色彩映射
    • 色碼
    • 色彩管理
    • Chrominance
    • 假色
  • 色鍵
  • 色彩偏差
    • 色彩平衡
    • 偏色
    • 色溫
    • 色差
    • 色彩帶
    • 色調分離
  • 格拉斯曼定律

色彩心理學

  • 色彩象徵主義
  • 色彩偏好
  • 色溫與照度曲線
  • 政治色彩
  • 國家代表色
  • 安全色
  • 恐色症
  • 色彩療法
    • 查克拉
  • 視錯覺

紅 光 波長

色彩原理

色彩空間

  • 色彩模型
    • 加色法
    • 減色法
  • 調色
    • 原色
    • 間色
    • 三次色
  • 柔和色
  • 色彩梯度

配色

  • 色彩工具
    • 互補色
    • 類似色
    • 無彩色
    • 單色系
    • 多色系
  • 不可能的顏色
  • 夜間模式
  • 紋章學的顏色
  • 色彩調和原理
  • 色彩通用設計

色彩理論

  • 色度
  • 色立体
  • 色環
  • 色三角
  • 色彩分析
  • 色彩現實主義

色彩語碼

文化差異

  • 色彩文化史
    • 膚色
    • 中国传统色彩
    • 日本传统色系
    • 色彩民俗地理
  • 語言相對論與顏色命名問題
    • 語言中的藍綠之分
  • 染色
    • 色素
    • 染料

色彩尺度

  • 色彩三要素
    • 色相
    • 明度
    • 彩度
  • 色调
    • 色性
  • 二色性
  • 灰度图像

國際色彩組織

  • 彩通
  • 国际照明委员会
  • 国际色彩联盟

主要顏色

  • 白色
  • 銀色
  • 灰色
  • 黑色
  • 藏青色
  • 藍色
  • 天藍色
  • 水色
  • 天空藍
  • 蔚藍色
  • 青色
  • 藍綠色
  • 祖母綠
  • 綠色
  • 碧綠色
  • 橄欖綠
  • 卡其色
  • 黃色
  • 金色
  • 橙色
  • 米色
  • 褐色
  • 朱色
  • 紅色
  • 緋色
  • 栗色
  • 粉紅色
  • 桃紅色
  • 洋紅色
  • 薰衣草紫
  • 紫水晶色
  • 紫色
  • 靛色
  • 無色
  • 彩虹色

相關領域

  • 视知觉
  • 图像处理
  • 多原色顯示技術
    • Quattron
  • 感质
  • 照明
  • 固有色

  • 紅 光 波長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