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呼吸窘迫原因

目前位置: 首頁 / General / 【新生兒症狀】秒懂「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告訴你如何治療?而且要歷經多久才會好轉

新生兒呼吸窘迫原因

懷胎還沒滿十月,寶貝小心肝迫不及待提早退房,32週就聒聒墜地來到人世間與大家相見。出生時,嚎啕大哭,響亮的聲音讓在產檯上的媽咪與爸爸,感動又開心,想說母子均安,一切生產順利。卻沒想到,過一會兒,護理師前來跟爸媽說,寶貝小心肝呼吸有點喘,可能是新生兒呼吸窘迫,需要先將寶貝送到新生兒加護病房,做進一步觀察與治療。

聽到這裡,父母的心情像是坐雲霄飛車一般,從天堂頓時掉入了地獄,擔心呼吸窘迫影響寶貝的狀況,害怕小心肝會不會吸不到氧氣,在病房不曉得孩子的呼吸窘迫是什麼情況而感到焦慮,需要接受怎麼樣的治療,多久寶貝才會好。

種種的不安與未知環繞爸媽的身上,我們整理了關於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相關訊息,希望給你們一些支持與參考,陪伴寶貝度過這個艱難的關卡。

  • 胎兒發展呼吸系統的階段
  • 導致新生兒呼吸困難的疾病
  • 什麼是「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
  • 「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好發於哪些寶寶或媽咪身上
  • 「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症狀
  • 「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的治療方式為何?多久才會好?
  • 如何避免「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

胎兒發展呼吸系統的階段

在寶寶還沒出生之前,在媽媽的子宮內,胎兒的氣體仰賴胎盤血液循環來交換,在不同時期,呼吸系統的發育,有不一樣的階段在成長。

新生兒呼吸窘迫原因

  • 懷孕前期:

在前3個月的期間,胎兒的肺葉、橫膈膜、氣管和支氣管逐漸形成,在12週(也就是滿3個月時),肺臟的形狀就已經出現。

  • 懷孕中期:

大概是滿13週-27週以前,這時的胎兒肺部氣管與支氣管開始變大,肺泡管和微細氣管也慢慢長出來,肺泡也即將要生成。

24週起,肺臟裡的第二型細胞,就開始製造表面張力素(Surfactant),維持肺的表面張力,使肺擴張完全不會塌陷,26週開始寶寶就在母體內,練習吸入與吐出的功能。

  • 懷孕後期:

28週以上一直到40週,這段時間最重要的就是肺臟的發展成長,肺泡的數量一直增加。32週-34週的肺臟表面張力素(Surfactant)濃度要足量大,繼續擴張肺部,不至於壓迫,37週以上,肺部才會越來越成熟。

寶寶籌備好幾周,完整自身呼吸道系統,為了在寶貝出生時,即刻就能啟動自主呼吸的功能。但有部分的寶寶,在發展呼吸系統的過程中,構造有問題或表面張力素(Surfactant)不足,這樣出生後的寶寶,容易有呼吸困難或合併其他感染…等,造成新生兒呼吸窘迫。

導致新生兒呼吸困難的疾病

因此,我們想知道,會造成新生兒呼吸窘迫,也就是有呼吸困難現象的類型有哪些。常見的新生兒呼吸困難的疾病有:有新生兒肺炎、胎便吸入症候群、呼吸窘迫症候群 (RDS) 新生兒暫時呼吸急促、呼吸暫停…等。

每個發生的原因不同,表現出來的症狀也不一樣,影響治療方針也有所差異,

在本文中,我們就先探討其中一個,較多新生兒(平均約莫4成機率)可能會發生的「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

新生兒呼吸窘迫原因

什麼是「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

「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英文全名是(Infan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IRDS),又稱之「玻璃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 這個疾病的發生成因,跟寶寶還沒滿足週數就出生,肺臟構造還沒發育完整,或者肺部表面張力素濃度不足有關係。

這使得寶寶在使用肺臟進行氣體交換時,身體的二氧化碳來不及排出,氧氣又進不來,氧氣不足情形,呼吸困難,需要送入新生兒或小兒加護病房,使用外來的呼吸機器,幫助寶寶順利呼吸到空氣。

「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好發於哪些寶寶或媽咪身上

新生兒呼吸窘迫原因

容易發生呼吸窘迫,有呼吸困難的寶寶,大部分為早產寶寶。所謂的早產兒,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在20~37週出生的寶寶,就稱之早產兒。

通常會發生「呼吸窘迫症候群」的寶寶,出生週數多落在28~32週或是體重過輕小於1.5公斤,是高風險族群,性別中又以男寶寶較容易發生。

滿34週以上的成熟胎兒,但未滿37週出生的,也有可能在出生後3-4小時發生這個情況。

隨著寶寶住在媽咪體內的時間越長,越接近38-40週住好住滿,再出生的寶寶,發生「呼吸窘迫症候群」的機會下降許多。

孕媽咪若是本身有糖尿病或有氣喘,或曾經生過呼吸窘迫的早產寶寶,雙胞胎中的第二順位出生的,都有可能發生「呼吸窘迫症候群」。

「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症狀

新生兒呼吸窘迫原因

寶寶出生後,呼吸順暢的話,臉部紅潤帶點白,速率規律且穩定;反之,若發現寶貝缺氧有臉部或是手腳變黑、呼吸變得短又快速,每分鐘60-120下,這表示寶貝已經有喘的現象,寶寶無法表達,但可以從呼吸速率及發出呻吟聲得知。

此時的寶貝有呼吸困難,甚至窘迫的狀況,請盡速打電話叫救護車或是緊急送醫治療,如果在醫院的話,醫護團隊會盡快安置寶貝。

在醫院,進行胸部X光檢查,會發現肺腔有許多像似毛玻璃一樣,有些泛白,所以才會有別稱是「玻璃膜病」,這些徵兆與檢查結果,都是協助醫師用來判斷是何種肺部疾病或類型,以安排相關治療。

「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的治療方式為何?多久才會好?

新生兒呼吸窘迫原因

當寶寶遇到「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被送入新生兒加護病房後,父母會去探視寶寶,發現寶寶身體被放置許多管路,身為爸媽,內心難過心疼寶寶不已,然而這些管路是用來協助寶貝恢復正常呼吸的途徑。

寶寶會帶著氧氣罩,透過外來給予的氧氣,做身體的氣體交換,部分則是會放置鼻管,幫助寶寶呼吸順利。如果嚴重一些,會設置正壓呼吸器,呼吸機器施予 正向壓力給寶寶呼吸道,強迫他的呼吸道保持暢通,讓氧氣能達到寶寶肺部。

有些則會輔以外來藥物:表面張力素,來使寶寶的肺部擴張。

另一條則是由鼻腔通到腸胃的鼻胃管,是用來傳輸養分給寶寶的管徑,看寶寶情況,不管是餵食母乳或是寶寶配方奶,維持營養充足,支撐身體抵抗力,輔助呼吸肌肉發育健全,寶寶才會有力氣自主呼吸。

使用保溫箱,維持寶寶身體溫度,一般醫師也會使用廣效型的抗生素2-3天左右,預防其他疾病的合併出現。排尿困難的寶寶也會放置尿管,協助解尿。

一般而言,出生4小時後就可能會出現「呼吸窘迫症候群」,大概2-3天病情會走到最高峰,接著3天後,情況會漸漸好轉,排尿順利表示恢復良好,跟著醫師處置慢慢治療約7天就能恢復。但如果有接上呼吸器或是其他併發症,則時間可能會再被延長到寶寶狀況穩定。

如何避免「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

如果可能,盡量讓胎兒在孕媽咪的肚子,待好待滿,減少提早寶寶出生的機會,就能盡量降低「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

遇到無從選擇,有早產的風險,請與你的主治醫師討論,在母子安全的前提之下,是否在生產前,預防性地使用類固醇藥物,促進胎兒的表面張力素產出更多量,來降低新生兒呼吸窘迫的發生。

以上是關於「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歷經多久才會好轉」的內容,提供給想要瞭解「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相關訊息的父母或親友參考,安頓父母們徬徨無助的內心,相信你們的呼吸照顧醫療團隊,共同討論出對寶貝面對「呼吸窘迫症候群」最好的處理方式,協助寶寶盡快恢復正常自主呼吸。

讀完這篇文章後,不知道你有什麼樣的想法呢?或者是你也有在寶寶出生階段,遇到寶貝呼吸窘迫的經驗呢?歡迎你一同於下方留言處寫下你的心路歷程,分享給正在面臨這些困難的父母們。

文 / BoN.Chen


點閱: 3968

讀者互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