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切後如何講話?

不要怕!氣切仍可正常說話

2016-12-16

《優活健康網》為一具專業性的健康生活媒體,內容整合醫學專業、自然生活,乃至心靈健康等相關文章,提供網友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氣切後如何講話?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高齡92歲的蕭奶奶,今年5月因胃穿孔併腹膜炎而接受手術治療,手術後需仰賴呼吸器,由於蕭奶奶左側肢體偏癱、營養狀況不良,經醫護團隊與家屬討論後,先讓蕭奶奶進行氣切手術,再由營養師調配適合的配方奶、復健師執行關節肢體運動、呼吸治療師幫助其進行呼吸訓練,傷口癒合良好,蕭奶奶在11月初出院。

依賴呼吸器逾42天 脫離機率只有5%

新生醫院院長亦為胸腔內科醫師劉仲倪表示,不少民眾認為依賴呼吸器的高齡患者,再返家重回正常生活的機會很低,依賴呼吸器且超過42天以上的患者,能成功脫離呼吸器的機率約只有5%,尤其年紀越長者,因其心肺功能差,可脫離的機率又更低。

氣切手術是從頸部做氣管切開後放至氣切套管的手術,建立一個與外界連接的呼吸道,作為抽痰的管道或外接呼吸器之用,然而許多家屬寧願讓患者繼續插管也不接受氣切。

可維持說話、進食等日常生活互動

其實氣切能夠使意識清醒的病人維持說話、進食等日常生活互動,氣切管路也比較容易固定且安全,臉部皮膚不會因長期插管貼膠布而破皮受傷,亦可保持口腔的清潔衛生及減少感染,加上方便更換管路和抽痰,減少呼吸道的阻力。

可藉氣切改善病人的通氣狀況,使其更有機會脫離呼吸器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可改善病人的舒適度,脫離經由口腔放置氣管內管插管的痛苦,而擁有較好的生活及照護品質,再加上營養狀況良好、呼吸肌肉力量足夠、以及病患本身、家屬與醫護人員的共同配合,都是有機會可以脫離呼吸器。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優活健康網》

標籤:
  • 抽痰
  • 呼吸器
  • 插管
  • 傷口癒合
  • 氣切管
  • 配方奶
  • 呼吸肌

  • 評分:
  • 1
  • 2
  • 3
  • 4
  • 5
  • (0)

  • 列印
  • 轉寄

即時資訊

許多病患最怕氣切,多半是因為十分疼痛,也無法開口說話,有些家屬甚至覺得氣切就代表病情無望,只會不斷惡化,所以十分抗拒氣切,但醫師指出,其實病況佳的病患氣切之後,不但可以減少對聲帶的傷害,當病人病情穩定與意識恢復時,便可以開始練習說話與進食,生活品質提升。

氣切後如何講話?

1位86歲阿嬤3年前中風,接受氣切手術,近日情況漸好,已經可以說話與進食。(圖中人物非事件本身)

恢復狀況佳 氣切也可說話進食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呼吸照護病房主治醫師惠群表示,1位86歲阿嬤3年前中風,接受氣切手術,後來因肺炎呼吸衰竭,開始長期依賴呼吸器,無法脫離,轉到呼吸照護病房,但近日情況漸好,已經可以說話與進食。

醫師惠群指出,長期依賴呼吸器的病人,需要1個與呼吸器相連通的管路,通常一開始會以氣管內管方式,但氣管內管須經過喉嚨,容易傷害聲帶,每天更換臉上固定的膠帶,也會造成慢性破皮傷口,所以會視病人情況建議氣切。

避傷聲帶併發症 氣切不代表無望

氣切是常見手術,在頸部氣管軟骨間開1個小洞,做為氣體進出的通道。若病人在急性加護病房中,氣切可幫助更快脫離呼吸器,但對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無法有效率咳出痰液的病人,或需要長期依賴呼吸器的病人,氣切可讓病人接受呼吸治療時更舒適,更有效的清除痰液,避免併發症。

氣切後如何講話?

氣切是常見手術,在頸部氣管軟骨間開1個小洞,做為氣體進出的通道。(圖片提供/台中澄清醫院)

86歲阿嬤在氣切之後可已開始說話、進食,生活品質提升,病人心情也較以前快樂,所以許多人認為氣切一定代表病情惡化,氣切是在脖子上挖去一塊皮,很難復原等等,都是錯誤的觀念,醫師惠群強調,有時氣切可以幫助病人好轉速度加快,且氣切僅是一道傷口,拔管後約1天就會癒合。

雖然對於意識不清的病人,氣切的好處仍有爭議,但對於意識清楚的病人,醫師認為,比起氣管內管容易傷害聲帶,同樣造成疼痛,接受氣切的醫療照顧,可以舒服許多,又改善生活品質,可進食、說話,好處遠多於壞處,呼籲家屬不要對氣切懷有過多迷思。

★《搶救!》氣切挽回蒙古大夫的命

氣切後如何講話?
氣切後如何講話?
氣切後如何講話?

Copyright © 2022 品辰傳媒 All Rights Reserved

口腔癌或喉頭頸癌病患,會因各種狀況需要做暫時氣切,而近年臺灣呼吸照護慢性病房增加4倍,其中約有69%的患者也需插管治療及後續氣切決策,如果醫療人員僅以影音或書面說明,缺乏實際臨場感,無法讓病人及家屬充分了解長期插管及氣切治療對於後續照護品質影響的差異,加上對氣切錯誤認知及道聽塗說,以致於錯過氣切黃金決策最佳時機。

許多人聽到「氣切」就搖頭,臺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重症加護室護理長廖淑表示,民眾聽到氣切就直覺擔心不能說話,「甚至擔心喉嚨挖一個洞,不能保有死留全屍而拒絕。」但其實,氣切者只要戴上發聲閥,就可以順利說話跟進食,跟大家既定的錯誤觀念有非常大的落差。

臺北榮總教學部臨床技術訓練科主任楊盈盈表示,有鑑於大家對於氣切的認知不足,臺北榮總首創以延展虛擬實境(XR)技術,製作中、英雙語氣切決策衛教教材,讓病患及家屬在虛擬世界中,實際體驗氣切與一般插管差異,作出最佳氣切決策;家屬還可以透過該技術,體驗學習居家氣切照護衛教,未來藉由雲端同步視訊系統,可與醫院端指導人員互動,在家中即可反覆體驗熟練照護的步驟細節,不需再奔波往返醫院。

像是一名60歲蔡先生,多年前罹患喉癌,經手術及放射治療後病況穩定,最近因肺炎加上因放射治療造成喉部狹窄,導致呼吸衰竭需插管治療。為了有效抽痰,進行發聲及後續復健,醫療團隊評估需氣切。一開始,蔡先生及其家人對於氣切感到十分焦慮惶恐。

不過,蔡先生的媳婦李小姐在親身體驗XR氣切決策衛教教材後,了解到了相較於一般插管病人僅能灌食、無法說話及抽痰不易,氣切病人具有可自行進食,裝了發聲器可以說話,且抽痰較容易等優點,因此大大增加了居家氣切照護的信心。

用XR氣切決策衛教學習家庭照護

另外,教學副院長高壽延及教學部主任楊令瑀表示,健保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中,首要業務即為「氣切護理」,如何讓家屬能快速正確學習並反覆體驗熟練照護氣切細節,減少奔波往返醫院的辛苦,是高品質氣切照護努力的目標。

楊令瑀舉例,近期有一名66歲周先生在口腔癌腫瘤切除手術後,為了避免排痰困難、感染等考量,進行了短暫性氣切。在出院返家前,周先生的兒子便是透過XR氣切決策衛教,學習到正確氣切知識,及如何居家照顧氣切病人。

台北榮總院長張德明表示,綜觀全球,將XR科技運用於醫療及衛教中的仍有限,不過北榮教學部結合「醫學教育」及「醫病共決」理念,結合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及混合實境(MR)軟硬體技術,正是透過新科技促進正確衛教的優秀案例。未來,會計劃將這款教材推廣到全國社區、醫院及新南向政策國家等,讓所有氣切的病患都能享有高品質的照護。

延伸閱讀:

我要讓爸爸插管還是安寧?醫病共享決策讓決定不再後悔

達文西機械手臂合併神經偵測手術 讓甲狀腺結節患者免割喉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

氣切阿嬤 恢復說話與進食


呼吸照護病房的病患,很多是插著經由口腔喉嚨的氣管內管,來幫助他們呼吸,無法說話又被剝奪了從口進食。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呼吸照護病房主治醫師惠群表示,絕大部分的病人都可換成氣切管,不但可以減少對聲帶的傷害,當病人病情穩定與意識恢復時,便可以開始練習說話與進食。

呼吸照護病房的病患能說話和進食,是病人最快樂的事,也是醫護人員最興奮的時刻。

「很愛與人聊天的阿嬤,三年多前做完氣切手術之後,就沒有聽過她講話,沒想到阿嬤仍可以說話,我們全家都很高興,因為我們是阿嬤帶大的,與她特別親。」病人的兩位孫子如此表示。

「86歲的阿嬤,在醫護人員與家屬的參與下,順利回老家一趟,也到兒子的新家看看,抱抱剛出生不滿一歲的曾孫,再到土地公廟拜拜祈福,路上街坊鄰居見到她,是驚訝卻又為她高興。」醫護人員看在眼裡,十分感動。

年輕時開雜貨店,很愛與人聊天的阿嬤,三年前小中風後,接受氣切手術,因為家人沒辦法在家照顧,最後住進護理之家,心情就一直很憂鬱。這次,住院前一個月前因肺炎呼吸衰竭,開始長期依賴呼吸器,無法脫離,才轉到呼吸照護病房,經約兩個月的治療照護,最近病情好轉,已可以說話和進食。

惠群醫師表示,呼吸照護病房是收住需要長期依賴呼吸器的病患,這些病患多數有多重器官功能障礙,半數以上病患曾有中風或失智症、心臟衰竭、慢性腎病變,雖然每位病人都需要整天依賴呼吸器,但約只有一半的病人有氣切,另外一半的病人則插著經由口腔喉嚨的氣管內管,因為每天需要更換固定於臉上的膠帶,兩頰皆有程度不一的慢性破皮傷口。

「病人吃稀飯時,充滿幸福的表情,令人難忘。」呼吸照護病房主治醫師惠群表示,病患因為長期依賴呼吸器維持生命,被剝奪了進食,只能從鼻胃管灌食;無法說話,只能比手畫腳、雞同鴨講,生活沒有品質也沒尊嚴,所以當病人又可以從口進食、開始講話,病人快樂的心情,馬上散播全病房。

惠醫師強調,長期呼吸器依賴的病人,需要一個與呼吸器相連通的管路。氣切是常見的小手術,在頸部氣管軟骨間開一個小洞,做為氣體進出的通道。若病人在急性加護病房中,氣切可以幫助更快脫離呼吸器,但對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無法有效率咳出痰液的病人,或需要長期依賴呼吸器的病人,氣切可讓病人接受呼吸治療時更舒適,更有效的清除痰液,避免併發症。

雖然對於意識不清的病人,氣切的好處仍有爭議,但對於意識清楚的病人,接受氣切的醫療照顧,可以舒服許多,改善生活品質,好處遠多於壞處。

氣切病人的照顧是項團隊合作,從一開始決定手術的時機、手術的方式、氣切管路樣式的選擇,以及是否需要同時使用呼吸器送氣來幫助說話音量與清晰度,皆要專業醫護人員的評估,特別是呼吸治療師及語言治療師的參與,才能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