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 的 人 輸 在 不 會 表達 心得

對於表達能力,一直是我心中難解的課題。

回想起我第一次在眾人面前演講的經驗,光是站在台前就緊張到全身發抖,原先熟背的講稿全部忘光,隨著越握越緊的麥克風,腦袋的思緒也越來越空。直到出社會後,幾次面試機會也都因為過於緊張,無法將最好的那一面在面試官前呈現。

我深知不是自己不用心,也不是不願意努力,卻總是因為未能妥善表達自己,失去重要的競爭力。直到我仔細觀察許多善於表達的人們,並翻閱許多心理學資訊,才發現表達力並不如想像中困難,只要掌握核心,每個人都能克服心中恐懼,掌握人生重要的契機。

一個人的成功,15%取決於專業知識,剩下的85%來自人際溝通,但99%的人輸在不會表達。——《99%的人輸在不會表達》

懂得溝通,讓人更快看見你的實力

今天要分享的這本書是《99%的人輸在不會表達》,作者李勁是資深企劃編輯,致力於研究心理學及人際溝通。他在書中分享個人經驗,在過去的職場生涯中,他發現一個人的成功,除了擁有專業知識外,很大的原因來自於人際溝通。

許多人都有類似的經驗,在職場上因為「不會表達」,無法在第一時間呈現最好的自己,因而錯失許多機會。所謂的不會表達,不僅是畏懼在人前講話,也可能是不懂說話的藝術,或是精準地將資訊傳遞出去。

當然,專業才是工作的核心競爭力,但善於表達則能畫龍點睛,除了能快速彰顯你的實力,也能讓別人更快認識你。

書中分享各種說話技巧,範圍涵蓋職場上的商業談判,也適用於家人、朋友及伴侶之間的溝通。倘若能學以致用,不僅能在工作上左右逢源,也將在生活裡獲得更好的人際紅利。

✏️ 延伸閱讀:《黏力》閱讀心得:如何增加自己的表達力?一副好口才,不如一則好故事 

形象決定價值,穿著也是一種表達方式

一談到表達,多數人會想到言語間的溝通,然而,若要在職場上脫穎而出,除了善用口語間的交流,穿著也是重要的表達方式。是的,得體的服裝可以幫助你展現專業的一面,讓初次見面的人對你的品味及可信度都有基本的認知。

我特別喜歡電影《穿著Prada的惡魔》裡安海瑟薇演的角色,她從不修邊幅的小助理,搖身一變化為穿著精緻的職場達人。在這個過程中,她除了提升個人能力,也改變外在穿搭。最後展現獨特的個人魅力,舉手投足間都自帶光芒。

除此之外,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優雅的穿搭品味,也在每次公開場合中讓人驚艷,尤其她特別鍾愛珍珠,甚至在某次採訪中提到,即便是普通的衣服,只要配上珍珠,照樣能顯得氣度不凡。因為理解自己適合的打扮,也成功地在莊嚴的政治界中注入時尚的影子,開創當今政壇女性的標誌造型。

在各種場合中,穿著可說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如果你穿著不得體,就像是在像大眾前傳達錯誤的訊號;如果穿搭得宜,將能在開口前就留下好的印象。

不過話說回來,外在的打理其實非常主觀,穿搭品味也因人而異,我們並非要盲目地追求流行,或是購買高檔的精品,但一定要隨時保持整潔乾淨,衣服穿起來才會大方得體,也才會顯得精神煥發。

✏️ 延伸閱讀:《勾引大腦》閱讀心得:如何說服與啟發他人?你要懂得說故事,而不是事實

4種方法掌握表達核心

除了在外表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書中也分享許多表達時實用的觀點,我整理出其中4項核心,希望能帶給你新的想法,在未來與人溝通時能更得心應手。

方法1. 專注於內容,而不是自己

演講學家查理斯・格魯內(Charles R. Grunel)認為,當人們說話時,會不自覺地把自我形象暴露在公眾場合前,有些人過於擔心自我形象會因為說錯話而受損,就產生了窘迫不安的怯場心理。

過去我之所以容易在台上過度緊張,就是太害怕被別人關注,不允許自己講錯任何一句話。然而事實上,當我們在講話時,對方專注的是你說話的內容,至於你是誰並不那麼重要。與其害怕講錯話,不如專注於應該說些什麼。

方法2. 提高音量,將有助於增加膽量

當我們內心感到恐懼,就無法有自信地表達自己,進而成為溝通時的一大阻礙。 人們緊張時說的話往往很小聲,也容易顯得信心不足,讓聽眾無法直接地接受到你想傳遞的內容。因此,要注意提高音量,放大音量後,膽子也會跟著變大。

方法3. 熟悉對方的習慣和說話方式,把話說到心坎裡

仔細觀察成功的業務員,他們除了有好的表達能力,也都善於傾聽他人的內心。根據每個人的職業、經歷或心情,採用不同的說話方式。記得,當你在表達時,不能一味地傳遞訊息,而是要適時地停下腳步,聆聽對方拋出的資訊。

方法4. 把握開始30秒,勝過聊30分鐘

隨著生活節奏加快,我們很難有閒暇時間坐下來與人聊天,取而代之的,往往是在偶然相遇時,快速地寒暄幾句。而一句好的開場白,就能給人留下難忘的第一印象。

像是簡單詢問對方今天過得怎麼樣,或是稱讚對方的名字很好聽,甚至分享一些時事,由輕鬆的話題切入,將幫助你快速展開交際。

對方主要是想聽內容,你是誰其實並不那麼重要。所以,與其擔心講錯話而小聲說,倒不如專注於自己應該說些什麼。——《99%的人輸在不會表達》

掌握溝通技巧,為職涯開啟新的契機

「人生的舞臺是說出來的。」 這是書中我很喜歡的一句話。

不可否認地,會說話就是一種本錢。一個人是否能在面試中脫穎而出,或在人際關係中順利,溝通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實力。

除了要留意外在的形象,與人交流時,也要懂得聆聽對方的內心。既使在公開的場合演講,也不需太過緊張,專注於你想分享的內容,並有自信地傳達給聽眾。

若時光能倒流,回到第一次演講的舞台,回到那個過於恐懼的情緒,我想對當時的自己說:不要太擔心,只要準備好自己,並懂得表達,終有一天能跨越心中的障礙,為職涯開啟人生新的契機。

我們都知道,無論是親人互動、情侶相處、親子對話、職場應對、徵才留才、朋友交流、交際應酬、商務談判或團隊領導之間,人際溝通問題始終無所不在,也是職場中花費最多時間的項目。溝通無疑是個藝術,而藝術可能是廉價,也可能是無價,因此正向的溝通會創造出正向美好的關係,反之不良的溝通也可能會造成Big trouble。本書是近兩年席捲各大書籍排行榜的年度暢銷書之一,作者用自己的人生經驗釐清了一個觀念「一個人的成功,15%取決於專業知識,剩下的85%來自人際溝通,但99%的人輸在不會表達。」,很寫實、很震撼但卻也意義深遠的一句話,小編從書中彙整一些重要的溝通觀點分享給大家,願你我都為致力於走在另外1%贏在表達的正確路上而努力。

「一個人講話時,如果總是強調自己的對與錯,彼此的關係就會開始對立。」

一、溝通其實也是一種選擇

  • 微笑是世上最動聽的話語。微笑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笑它就笑,你哭它就哭。用微笑面對生活,生活將回饋你更燦爛的微笑。
  • 讚美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只要是人就都希望被讚美、被接納、被肯定,誰都不希望被否定,因此要懂得學會「點到為止」的讚美,讚美太過太長就淪於矯情,反而造成反效果。讚美應是出自於真實的感受,是對對方的某種優勢、表現或長處的肯定,讚美到讓對方感到有點拍謝才是最好的讚美,讚美的詞彙有「佩服」、「欣賞」、「出色」、「滿意」、「做的很棒,尤其是…令人印象深刻」、「我們很期待你未來的表現」等。
  • 肯定你的愛人,對方才會出現理想的樣子。對自己的愛人,請多一些讚美、支持和信心,往往可以使對方變得更好,讓對方也對你更好。
  • 話不要說得太滿,既是給他人留餘地,也是給自己留空間。譬如「我永遠也不會…」、「我才不會..」、「我打死也不…」、「老死不相往來..」。
  • 自嘲是幽默的最高境界,是一種大度和從容的智慧,可以快速拉近你與對方的距離。在處於尷尬境地的時候,能夠坦蕩蕩地自嘲,不僅是一種風度,也是一種修養。但要注意的是,在別人自嘲時,做一個好的傾聽者會比沒有技巧的負荷(對自嘲的點落井下石),讓你更受人歡迎
  • 有些口頭禪無傷大雅,有些卻是人際關係的大忌,往往會在不經意間破壞你的溝通形象,譬如「你清楚嗎」、「你知道我的意思嗎」、「你知道我在說什麼嗎」、「你明白嗎」、「我告訴你…」、「你每次都」、「你總是」。
  • 憋不住秘密不是心直口快,而是缺乏美德。每個人都有過向別人傾訴,或傾聽祕密的時候。保護好別人的隱私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美德
  • 在職場上,除了認真努力及專業外,不僅要會做,還要會說。譬如:
    • 及時告知上司自己的工作進度
    • 應該承擔的責任不推拖,不應該承擔的責任不沉默
    • 善於欣賞並讚美別人
    • 面對批評,明白對方對事不對人

二、溝通不是爭論,是換位思考

  • 溝通不是華山論劍,非得要爭辯出個你死我贏,如果讓步並不會傷害你的原則,那就一笑而過,把無謂的勝利讓給對方。比起唇槍舌劍,爭辯永遠不能讓你得到滿足,但讓步卻可以讓你得到更多。誠如科學家富蘭克林(Franklin)曾說:「在爭論和反駁中,也許你贏了對方,但那樣的勝利是空虛的。因為,你絕對無法贏得對方的好感。」溝通大師卡內基亦曾說過:「天下只有一種方法能得到爭論的最大利益,那就是避免爭論。」
  • 當你希望別人同意你的觀點時,不要一開始就與對方爭論,而是先說一些對方認同的觀點,因此要引導式的提問問題讓對方說是「是」,才能讓其忽略爭執,樂意接受我們的意見。
  • 發言不是靠咄咄逼人獲勝,一時口快也只能暫時佔上風。很多時候,說話的語氣比說話的內容還重要。有時不是你說了什麼或提出反對意見而惹惱對方,而是你說話的語氣與態度過於理所當然而讓對方覺得不舒服。說話之道,就是做人之道,需要長期修煉才能內化。
  • 雖然你應該坦率地提出反對或不同角度的意見,但應注意提出反對意見時的態度與口氣,同時也要肯定對方意見中合理與正確的部分,唯有如此,對方才會更容易接受你的不同觀點。記住,任何唱反調者都必須在質疑的同時,提出一個解決方案。
  • 一個人講話時,如果總是強調自己的對與錯,彼此的關係就會開始對立溝通過程中一定要抱持分享與傾聽的心態,而不是操控和管制對方,溝通才能有成效。
  • 溝通其實就是要學會換位思考,試圖了解對方的想法後再決定說什麼,更重要的是讓對方相信那是他們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片面去說服對方去接受自己的想法,如此才能避免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三、溝通的實戰藝術

  • 職場或生活中難免會發生不愉快的事情,可能是意見不合而發生爭執,可能是一時口快得罪朋友,可能是應對進退沒拿捏好而得罪同事,可能是開玩笑開過了頭,因此需要一個好的道歉來做為治療關係裂痕的黏合劑。如果你真心想要修補關係,可試看看幾種真誠的道歉方式:
    • 我這麼做真的是太蠢了。
    • 你說的沒錯,是我不對,希望你可以原諒我
    • 真的很抱歉,看到你不開心,我也挺難過的
    • 要是我,我也會生氣,很抱歉沒有顧慮到你的感受
    • 對不起造成你的困擾…
    • 我肯定說錯了什麼,真的很抱歉
    • 真的很抱歉,我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
    • 是我搞砸了,實在很抱歉
    • 你儘管說,我該如何賠罪?
    • 對不起讓你擔心了….
  • 開玩笑,當只有你笑而對方不笑,就會是一種傷害。因此開玩笑時,無論是有心還是無意,一旦開玩笑的對象露出不悅的表情,就要立刻停止,並且在事後做出真誠的道歉。
  • 職場與生活上常會引起之間矛盾與衝突的話語,但怎麼說會更漂亮?

    99 的 人 輸 在 不 會 表達 心得

  • 要學會處理被拒絕,天底下沒有永遠的拒絕,你只是暫時不被對方接受而已
    • 面對「你們公司是小公司,我是不會跟你們做生意的」的質疑
      →「其實正因為我們是小公司,所以才格外重視這筆生意、重視客戶、在乎客戶」
    • 面對「你們的東西太貴」的質疑
      →「是的,我們公司的產品的確偏貴,但是我們公司的產品是市面上最好的,只有真正好的產品才敢賣高價。您說是嗎?」
  • 該如何回應刺探隱私的人?
    • 為什麼會想知道呢?
    • 你這個問題真的很難回答
    • 這問題我也不清楚
    • 這太敏感了,我們還是換其他的話題好了
    • 我們先不聊這個話題。
  • 家長跟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家長常會扯到學習或是如果不怎麼樣就會怎麼樣的議題上,但別讓孩子跟上功課卻拉遠了親子間的距離。親子溝通必須掌握的幾個大原則:
    • 父母一定要學會耐心傾聽,切記勿急著直接給建議或解決方法(傾聽後再試著拋出問句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解決辦法)
    • 放低姿態用白話易懂的話語和孩子聊天
    • 不要選在孩子看電視或看書的時間,沒人願意被打擾
    • 就事論事,不要囉嗦,更不要翻舊帳
    • 親子間和夫妻間一樣,沒有人是處於領導地位,人都人之間都需尊重
       

四、打開話夾子,輕易讓陌生變朋友

  • 口才不是聊不停,而是聆聽時觀察。溝通按重要性排序應為提問、傾聽、表達。提問對方的想法後,傾聽對方的想法,再予以回饋。
  • 不知如何打開話夾子或話題沒深度,自然不易保持熱度因此可討論對方感興趣的話題或是找出你們之間的共通點要記住,自始至終把話語權交給對方,並抱持耐心傾聽,而不是表達自己。亦即嘗試引導他們聊聊他們自己,以對方的思路為中心,誠如卡內基在《人性的弱點(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一書中提過:「鼓勵對方討論他們自己,這是讓對方喜歡你的方式之一」。譬如:
    • 你最近過得怎麼樣?
    • 對方買的新手機等3C產品、最近看過的電影
    • 讚美對方的新眼鏡、新髮型、新穿著等
    • 對方的興趣(如跑步、音樂、球類、電玩等),你怎麼產生興趣的?
    • 美食、旅遊、房地產、高爾夫
    • 最近比較熱門的時事新聞和話題
    • 今年有出國計畫嗎?
    • 分享最近閱讀的新書
    • 如果可以改變過去做過的一件事情,那會是什麼?
    • 如果你中了樂透頭獎,你會怎麼運用?

99 的 人 輸 在 不 會 表達 心得

參考書目:李勁(2018),《99%的人輸在不會表達:話說對了,事就成了。公司裡該怎麼說話?麻煩就沒了。》。大是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