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 黎明 到來 的 那 一天 影評

1987 黎明 到來 的 那 一天 影評

集結眾多演技派卡司同台飆戲,和《正義辯護人》、《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並稱韓國「民主正義三部曲」,《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講述發生於1987年,韓國民主化歷程中的最大轉捩點「六月民主運動」的故事,由首爾大學生朴鍾哲被拷問致死的事件,整個韓國開始最大的民主抗爭運動,直接促成韓國修憲開放總統直選,戰勝獨裁政權。

相當佩服韓國人不斷透過影視作品直視歷史傷痛、社會悲劇的勇氣,直接面對社會最私密的政治內幕與影響所有人的民主運動,往往帶給人震撼的故事與強勁的反思力道。和同年的《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相比,《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少了稍嫌片面的英雄主義與實在煽情的商業元素,故事描繪1987年的夏日,眾多角色在面臨朴鍾哲之死後,政府的隱瞞與人民的揭發及抗爭,強調「沒有人是局外人」的人民參與,角色的戲分相當平均,導演沒有偏袒任何人的戲分,每個角色都相當精彩,有著多角度的詮釋與平實卻強勁的呼喊。

(以下有雷請斟酌閱讀)

1987 黎明 到來 的 那 一天 影評

「警察只是『啪』地拍了一下桌子,那孩子就死了。」

80年代韓國社會如火如荼地進行要求民主化的抗爭,以全斗煥為首的獨裁政府則不斷透過欺瞞及壓迫的方式實施他們口中的「民主」,從1980年的光州事件,到1987年最後爆發的「六月民主運動」,才終於促成獨裁政府的下台,其中關鍵的轉折便是首爾大學生朴鍾哲之死。當時韓國警察口號便是掃蕩共匪,嚴密防止北韓主義的滲透,匪諜偵查處卻藉抓共匪的名義逮捕民主運動的民眾,再將他們貫上匪諜的污名以掩蓋自身獨裁的罪行,直到朴鍾哲被水刑拷問致死整件事才出現轉圜。

崔檢察官力排眾議要求解剖驗屍,不斷和匪諜偵查處朴處長槓上,遇上正義醫師終於得以解剖;東亞日報尹記者為了尋求真相四處追蹤打探,報社不依政府下令的報導方針發表新聞,也被政府盯上;後來崔檢察官把驗屍結果交給尹記者,真相得以被報導。另一面,監獄看守員韓炳龍藉職位和被拘禁的民主人士與在外逃亡的民主運動首腦金正南搭上線,透過姪女妍熙來傳達抗爭的消息,卻被政府盯上綁去刑求,妍熙則在經歷一次次的傷痛後決定不再漠視,刑求的警察名單終於被抖出,也和學長李韓烈在抗爭中釀出曖昧。

《1987》這部電影最有意思的就在於它多角度的詮釋,每個截然不同的角色都有各自的力量,追求的卻是同一個目標,不少角色彼此之間並沒有連結,卻透過大量的人物架構與為民主奮鬥,還有每個角色的內心情緒來串連起來,電影呈現的多角度非常細膩,雖然偶有幾個角色略顯單薄,卻完美展現出了「沒有人是局外人」的參與精神,即便是近乎反派的朴處長,在揭露出他是北韓共產主義下的倖存者後,也看出整個角色的豐富性與精神所在,其餘檢察官、記者、看守員、刑求警察、大學生、甚至解剖醫師,也都有飽滿的視角與內心呈現。

1987 黎明 到來 的 那 一天 影評

一部描繪抗爭運動追求民主的電影,裏頭有著對獨裁政府的大力抨擊是必然,而《1987》並未忽略警察的視角,由朴喜洵飾演的趙漢慶警員,和一票人在刑求朴鍾哲時用水刑意外害死他,當真相終於被披露,罪責卻被政府通通怪罪到他和另一名警員身上,他的內心有著巨大的轉變。當他大吼朴處長,質疑他口中的「愛國」根本不算愛國,這樣幫政府根本是叛國,激怒朴處長的戲碼,當朴處長拿著槍威脅他要殺死他的妻女,趙漢慶的態度轉變與求饒,正應證了權力壓迫下的身不由己,深刻地質疑也呼應朴處長的結局。

打著「愛國」的口號,朴處長一面要抓真正的共諜,一面卻又替總統將那些要求民主的人士都抓起來刑求,甚至株連無辜,難道這樣是愛國嗎?過程中我們不見朴處長的清醒,直到最後他意識到他不過是全斗煥總統鞏固獨裁的一顆棋,已為人犯的他也只能透過眼神感慨。而他和韓炳龍說的話,說出他家人都被他們信任的北韓共產主義者殺害的悲劇,他痛恨北韓人的扭曲人格,也使得他成為抓民主運動者的棋。電影一方面刻畫民主抗爭者的堅持與勇氣,刻畫整個社會受到獨裁政府的壓迫,卻也透過戲份很多的處長一角,寫南北韓極權政府下的悲劇。

朴處長的角色非常有意思,然而最撼動人心的終究還是在爭取民主的平民身上,大學生妍熙一角充分反映了一般平民的內心轉變。從一開始為了禮物幫舅舅給通緝犯,民主運動首腦金正南傳遞訊息,到遇到李韓烈後對民主革命的傷痛,以及擔心舅舅安危的內心情緒,甚至被政府丟到荒郊野外,最後終於起身把最關鍵的訊息,究竟是哪些警察刑求朴鍾哲致死,傳達到了天主教正義協會的手中,將事實訴諸大眾,結尾站上公車頂與所有人一起大聲抗爭的畫面,一連串的轉變極為動人,編劇將平民的內心寫得極好,也沒有過度英雄化的描繪。

1987 黎明 到來 的 那 一天 影評

透過妍熙一角窺透六月民主運動對平民的影響,以及渴望民主卻又擔心家人受害的兩難心境,讓最後的挺身而出更顯得彌足珍貴。我好喜歡她和李韓烈之間的鞋子隱喻,雖然是我自己想的沒有經過證實,但我覺得頗合理。鞋子象徵民主的力量,襪子象徵剩下的奮鬥意志,第一次遇到時李韓烈只有一隻鞋,「沒關係,襪子還沒掉」,妍熙幫他買了一雙鞋,後來妍熙被政府丟包,韓烈拿著一雙新鞋,象徵妍熙為民主的挺身而出。兩人之間沒有浪漫的愛情情節,在抗爭中激發出的與其說情愫不如說奮鬥的相惜;雖說妍熙是為了串連朴鍾哲與李韓烈兩位大學生之死的虛構人物,卻讓整部片更有厚度。

電影大力批判獨裁政府的控制,許多場面都直接地披露政府的荒謬與警察對待民眾的暴力,這讓人民的反抗顯得更可貴。崔檢察官明明可以選擇忽視,可他堅持驗屍,以及和尹記者的裡應外合,真相才能被抖出來;尹記者及報社全體明明可以選擇苟且行事,但他們選擇不管報導方針,起身將真相訴諸媒體正義,不再當政府遮蔽人民雙眼的棋子;韓炳龍、典獄長可以選擇無視,可他們內心的覺醒與不忍,將刑求的真相問出來然後傳遞出去,那股人民內心的力量,是促進民主進步的最大動力。

「我們最後的武器,就是真實。」

最後的壯觀抗爭場景,妍熙的站上公車、韓炳龍重獲自由,眾志成城的民主奮鬥,終於迎來那耀眼的黎明,加上最後的真實影像,很難不令人為之動容。當真實的力量終於打敗虛偽自私的政府,迎來「黎明到來的那一天」,激發出的強大火花,使得整部電影非常精彩毫無冷場,看的人緊張、震撼、憤怒又同情,當朴鍾哲的父親捧著撒在地上的兒子骨灰,痛哭為甚麼他還不走的時候,我想那份痛心歸咎於歷史傷痕;那麼多年以後,如今已是完全民主的南韓,把這些故事拍出來、說出來,很難不讓人為其心痛地哭著喝采。

1987 黎明 到來 的 那 一天 影評

非常佩服韓國人的勇氣與社會的自省力,他們能正視自己過往的歷史傷痕,把那些真正該說出來的故事透過擁有豐沛情感的影像所道出,除了提醒我們有那麼人為民主的奮鬥而犧牲,更警示社會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誤,具有高度的警世性以及強烈的批判力道,有如電影所說,我們所握有的最大武器,便是真實。我們必須珍惜現有的民主,不能讓過往的歷史傷痕在未來重現,也透過多方面角度的人物捕捉,把整個故事寫得非常好,演員的動人詮釋,不論是金倫奭內斂壓抑的演出,抑或李熙俊的力道,收放自如的演出都非常有力。

我相信台灣絕對有更多像這樣的故事,民主抗爭的歷程絕對和韓國同樣慘烈,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為何台灣卻還停滯不前,拍不出這樣的作品?除了資金,我想逃避更是主因,民主得來不易,我想不難否認的是,台灣現況的確面臨民主被挑戰的樣貌,我們必須正視歷史傷痕然後展望未來,畢竟歷史的傷痛絕不能再重演。

《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是一部非常好看的作品,沒有明確的主角,因為沒有人是局外人,每個人都有、也都必須參與這樣的過程,在敘述民主的抗爭歷程之中,電影沒有刻意的渲染情緒,手法偏向平實卻刻畫的非常細緻且勾人心弦,即便有時角色些許單薄,但這也是多角度敘事下的小小缺陷,瑕不掩瑜。再一次說我非常佩服且敬仰韓國人的勇氣。很妙的是不知是否是沒有報名的關係,這部片完全缺席今年的青龍獎,希望只是錯過今年,明年才報,因為這部片真的很心痛又很真實,老實說,比《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高明多了,這樣一部真實的史詩,希望不要被青龍獎忽視。

1987 黎明 到來 的 那 一天 影評

《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

原文片名:《1987》

台灣上映:2018/1/12

台灣級別:輔12級

台灣片商:車庫娛樂

電影國籍:韓國

電影類型:歷史

全片片長:2小時10分

電影導演:《華頤:吞噬怪物的孩子》張駿桓

主要演員:《南漢山城》金倫奭、《與神同行》河正宇、《下女的誘惑》金泰梨、《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柳海真、《藍色海洋的傳說》李熙俊、《V.I.P.》朴喜洵、《撲通撲通我的人生》姜棟元、《希望:為愛重生》薛耿求

-

站長評分:9.0/10

One of the reviews I did while on exchange in Taiwan studying numerous transitional-justice movies of South Korea. 在台灣當交換生的時期上了自己非常喜歡的一堂課,以下是「最喜愛韓國轉型正義電影」之一的觀後心得。

2018年1月7日,現任南韓總統文在寅親臨電影院收看了《1987》。說到電影裡最深刻的台詞,他提起片中一句話:就這樣,世界也跟著改變了。(概括翻譯)當然,那時的韓國不是單單朴鍾哲烈士因水刑而逝就能改變的國家。南韓也不可能因為對李韓烈烈士的犧牲突然改變。這種改變的由來,是來自於每一個人持有的熱情與信念,漸漸走向民主的未來。這種改變也是過了三十年後,持續讓人歎為觀止的一段歷史。

再次利用電影述說這段故事,相信是要以電影的現實性,把觀眾帶入1987年所感受的緊張與憤怒。就算不是韓國人,影片中所傳達的急迫、激昂、悲痛,都能通過電影去體會。 影片結合了當時所拍攝的實際影片,利用細膩的電腦技術把電影人物融入新聞影片當中,並且扮演當時發生的真人真事,讓觀眾能夠更深懷其中。就算是超級大咖河正宇演的崔檢察官,都不會感覺他的出現很突兀,很出戲。

無意間看到,飾演妍熙的金泰梨在映後會上表示,身為90後的她,的確剛開始不明白是否渺小的自己能夠對世界的變化有所貢獻,因為當時對於未來非常悲觀的她覺得,少一個人,意義也不重大。她回想起,以「妍熙」拍攝最後一幕時,看到無數的臨演,一起舉起拳頭高喊口號的場面,這時候渺小的「泰梨」起初還不知是什麼心情加入他們的大隊伍,卻突然心裡湧上了想法上的轉變:“這個世界還是有希望變得更好。”

仔細地想,這應該就是故事的宗旨。1987時空下之所以改變,是因為影片中每一個維護民主國家的人,不管背景是否富裕或卑微,都選擇了站在正義的一方。不管是起初什麼都毫無關心的妍熙,還是相反的,住在同一個屋簷下,卻充滿鬥志、又熱血的叔叔監獄官韩炳龙;他們就算在影片裡對於民主運動的認同感上有差異,兩人卻都同樣選擇冒生命危險,選擇為國付出。

妍熙在影片當中是一個虛擬的角色,而她很有可能是大部分觀眾能投射於自己的角色。大部分人就算多愛國,可能還是對於主動站出來無動於衷。因身邊的人受影響,或者是現況所逼,妍熙無法不正視那個時代,並且必須決定她是否要成為歷史上的一位勇者。就像金泰梨說的,可能觀眾在觀看最後一幕,情緒受波動時,感到這個世界還有希望,而也許渺小的「我」是可以為未來做些什麼的。

回到電影中的選角,電影裡的演員大多屬於韓國電影界裡的A咖,可是,每一個人物所扮演的角色在這影片裡卻是平均分配。影片不分誰是主角,因為在這段刻苦的歷史當中,每一個人都是主角。

經過1980的「518光州民主化運動』內幕爆發,全斗煥發令射殺在光州和平抗議的自國人,對此韓國人民已對政權失去信心。1987年1月14日,朴鐘哲之死更成為了導火線,證實了全斗煥為獨裁政治侵犯人權進行水刑。依紐約時報87年1月31日報導指出:“酷刑在南韓並不罕見。” 在那個時空下,連國外媒介都知曉不人道的酷刑方法。而全斗煥卻還認為只要有人為朴鐘哲之死頂罪,還是能與接班人盧泰愚攜手並肩霸權。就算不是87年代的人,都能感到無比的憤怒。

正是那筆憤怒,把小人物逼上街頭抗議,拒絕全斗煥夢寐以求的獨裁。每個走上街頭,幫助做便當盒,在危機時機互相救助的人,都是勇者。抗議甚至原始於大學校園裡,稚嫩的年紀,卻毫無畏懼的學生,勇敢提著旗幟,喊著口號,為朴鐘哲討回公道。1987年5月18日,更是通過「天主教正義具現司祭團」公開了重要的事實:朴鐘哲水刑囚致死的幕後黑手不只是受賄的兩個低微警員,而是五位警察。最驚人的是,天主教教父是可以選擇繼續傳教而對社會現況置之不理。但是,身為宗教團體的教父們,卻利用了自己的身分,默默地維護著正義的事實,並且利用自己強大的影響力,團結全國上下的人民。用意很簡單:無關身分,每個人在那一時刻都希望看到明亮的未來,為和平而戰。

持續不斷的喇叭聲,加上百萬人民的加持;韓國人民對國家的愛勝過於一切。有段紀錄片特別動人:和平抗議者手中拿著數朵康乃馨,走向武裝齊全的軍隊,在每位兵士胸口別上花朵,還跟他們說:“沒關係,就算是警察,你們也是大韓民國的人民。” 就如518光州人民一樣,當時韓國人民的宗旨不是利用暴力戰勝一切,而是持有對國家的那份愛,團結地走向明天。也是因為警察先利用催淚彈制壓人群,人民才不得不利用些暴力手法反手。一名前警員受訪時就表示,那朵康乃馨就像扎入心中那份慚愧,讓他沒有臉面對之前所做的一切。

《1987》裡加入李韓烈這個角色,也是情緒波動的最大情節。就像當年李韓烈在現場頭部受催淚彈撞擊而致死,他的喪禮也成為了韓國民主化史上最重要的一幕。飾演李韓烈的姜東元,就於文總統出席現場,觀看電影後止不住眼淚,腦中不斷浮現出那個時代的人民是受了多少苦,現今的韓國才能如此的自由、和平。

轉型正義電影在韓國的確有某種程度的賣座保證。《1987》更是在這週打敗了耗資400仡韓元預算製作的《與神同行》,成為在這周最賣座的電影。所以,難免會迎來許多不看好這部影片的人。但是,在兩個映後Q&A當中,導演也是跟著觀眾一起掉眼淚的人。《1987》導演肯定在製作時看了無數次,但能夠還是次次受影片感動,想必對導演來說,《1987》不僅僅是部賣錢的作品,更是充滿誠意的嘔心瀝血作品。因為導演原本就對主題很有熱誠,影片才能成功兼具藝術性與娛樂性,非常難得。

搜索資料時,就有看到一個視頻。視頻中問了兩位高中生對於《1987》的看法。其中一位高三男生就表示《1987》有點悶,比較適合年紀大一輩的人看。而我最近到韓國旅行時,經過光化門廣場時,訝異竟然看到大群隊伍高舉著”釋放朴槿惠“的旗幟。當然一部電影,不足以感化一個時代的每一個人。或許有些人從戲院走出來可能如同那位男生一樣無情,但也或許會有多一個人像極為入戲的姜東元一樣,受這段歎為觀止的事實所動容。轉型正義中釐清了真相,討回了正義,但若記憶中的苦難只淪落回「無聊」、荒謬,那就是代表這個旅程是必須持續進行的。教育的路還是得繼續,才能讓受苦的先輩,給予一個完整的交代。這樣,這個世界才能繼續有希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