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开始,今天开始复习《方剂学》,想必很多同学由于不是很了解这门课程,复习起来会稍显吃力。今天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大定风珠和天麻钩藤饮的组成、功效与主治”的内容,这样更好理解。相关内容如下:

1.羚角钩藤汤

组成:羚角片(先煎)、霜桑叶、京川贝、鲜生地、双钩藤(后入)、滁菊花、茯神木、生白芍、生甘草、淡竹茹。

方歌:羚角钩藤菊花桑,地芍贝茹茯草襄,凉肝息风又养阴,肝热生风急煎尝。

功用:凉肝息风,增液舒筋。

主治:肝热生风证。

辨证要点:为治疗肝经热盛动风的常用方。以高热烦躁,手足抽搐,舌绛而干,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2.镇肝息风汤

组成: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

方歌:镇肝息风芍天冬,玄参龟板赭茵从,龙牡麦芽膝草楝,肝风内动能奏功。

功用: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主治:类中风。

辨证要点:无论是中风之前,还是中风之时,抑或中风之后,皆可运用。以头目眩晕,脑部热痛,面色如醉,脉弦长有力为辨证要点。

3.天麻钩藤饮

组成:天麻、钩藤、生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

方歌:天麻钩藤石决明,杜仲牛膝桑寄生,栀子黄芩益母草,茯神夜交安神宁。

功用: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头痛,眩晕,失眠多梦,或口苦面红,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4.大定风珠

组成:生白芍、阿胶、生龟板、干地黄、麻仁、五味子、生牡蛎、麦冬、炙甘草、生鸡子黄、生鳖甲。

方歌:大定风珠鸡子黄,麦地麻芍牡草方,龟板鳖甲胶五味,滋阴息风最相当。

功用:滋阴息风。

主治:阴虚风动证。

辨证要点:为治疗温病后期,真阴大亏,虚风内动之常用方。以神倦瘛疭,舌绛苔少,脉虚弱为辨证要点。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近期热点】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完整版下载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指导用书官方教材变化汇总(详细版)

【免费直播】2020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最新教材核心变动及应对策略

2020年全国各地区医师资格考试现场审核时间延迟公告汇总

高效定制班,不是冷冰冰的网课,是“面对面”教学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大定风珠和天麻钩藤饮的组成、功效与主治”相关内容,轻松备考,事半功倍!

���Ϩ�����������ڸ��������������Ͽ�����Ѫ�������µĸη��ڶ���֢״��ͷĿѣ�Σ�Ŀ�Ͷ������Բ���ʹ����ɫ��������֫�彥���������ڽǽ�����б������ѣ�ε��ͣ��費֪�ˣ���ʱʼ�ѣ����Ѻ��ܸ�ԭ�����ҳ��������η������Ϩ��Ϊ������������DZ��������ǹ���������а�ȴ����������ξ���ʢ���ȼ��������µĸη��ڶ�֤��֢״�Ը��Ȳ��ˣ��������ţ�����鴤����裬��筶��ɣ��ཹ��̣����������η�������Ϩ��Ϊ����������Һ��
��ǹ����������鹳��������ƽ��Ϩ�磬���Ƹη��ڶ�֤֮��������ǹ�������������Ϩ�磬��Ҫ���ڸξ���ʢ���ȼ�����֮���ȡ����ʣ����鹳����ƽ��Ϩ��֮���ϻ����������Ȼ�Ѫ����֮Ч�������ڸ���ƫ�����η��������µ�ͷʹ��ѣ�Ρ�ʧ�ߵ�֢�����鹳�������θ����Ͽ�֮��֢,���Ϩ��������ҩ��϶�,��������綯,�����䶯,����������Ϊ����.

平息内风剂

适用于内风之证,主要与肝有关,内风之实证治宜平肝熄风,常配伍清热养阴化痰之品,内风之虚证,多治以滋阴熄风,配伍滋阴养血养血药或平肝潜阳药

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

羚角钩藤汤

组成:羚角片、钩藤、桑叶、菊花、生地、白芍、甘草、伏神、川贝、竹茹

功用: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主治:肝热生风证,以高热烦躁,手足抽搐,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特点:清热凉肝熄风为主,兼以滋阴、化痰、安神。

方歌:俞式羚角钩藤汤,桑叶菊花鲜地黄,芍草茯神川贝茹,凉肝增液定风方。

镇肝熄风汤

组成:龙骨、牡蛎、龟板、牛膝、代赭石、玄参、天冬、白芍、甘草、茵陈、川楝子、麦芽

功用: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主治:类中风,以头晕目眩,脑部胀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脉弦长为辨证要点

特点:重用潜镇之法,配伍滋阴之品,滋阴以治其本,潜镇以治其标。

鉴别:建瓴汤与镇肝熄风汤均可镇肝熄风,滋阴潜阳,用于治疗肝肾阴亏,肝阳上亢之证。后者镇潜之力较强,用于阳亢化风,气血逆乱而见脑部热痛,面色如醉,甚至中风昏倒者。前者宁心安神之力略优,适用于肝阳上亢而见失眠多梦、心神不宁,未至气血逆乱者。

方歌:张氏镇肝熄风汤,龙牡龟牛治亢阳,代赭天冬元芍草,茵陈川楝麦芽襄。

天麻钩藤饮

组成:天麻、钩藤、益母草、桑叶、栀子、黄芩、石决明、杜仲、牛膝、茯神、夜交藤

功用: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以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为辨证要点

方歌:天麻钩藤益母桑,栀芩清热决潜阳,杜仲牛膝益肾损,茯神夜交藤安服良。

大定风珠

组成:鸡子黄、炙甘草、干地黄、白芍、阿胶、麦冬、麻仁、五味子、龟板、鳖甲、牡蛎

功用:滋阴熄风

主治:阴虚风动证,以神倦乏力,舌绛少苔,脉虚弱为辨证要点

方歌:大定风珠鸡子黄,再合加减复脉汤,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阴熄风是妙方。

阿胶鸡子黄汤

组成:阿胶、鸡子黄、生地、白芍、钩藤、牡蛎、甘草、石决明、茯神、络石藤

功用:滋阴养血,柔肝熄风

主治:邪热久扰,阴血不足,虚风内动证

方歌:阿胶鸡子黄汤好,地芍钩藤牡蛎草,决明茯神络石藤,阴虚风动此方保

在病人的所有症状当中,找出它最主要、最重要的症状,一到三个,绝对不能超过三个!

我们每个人长期临床都知道,为什么开这个方子?因为抓住了一个主症。

举例说:补中益气汤和归脾汤怎么分辨?饿的时候心里空、胃有下坠感这是补中益气汤;饿的时候胃里空、有心慌的感觉是归脾汤。

主症为什么不能超过三个呢?因为我们辨证辨的是什么呢?辨的是病因、病位、病性,病因一个、病位一个、病性一个就足够了,不能再超过三个。

主症是病人感觉最痛苦的吗?恰恰相反,病人感觉最痛苦的症状,恰恰不是主症,他感觉最痛苦的症状是标不是本。比如这个人头疼,头痛剧烈它是主症吗?它不是,如果我们医生检查,他绕脐痛、多日不大便、脉沉实有力这才是主症。

因为这个才代表他的疾病本质,头痛剧烈那是标不是本。因此我这里所说的主症,是指体现疾病本质的症状。所以你抓住了这个,你用大承气一泻,头痛好了,所以头痛不是主症。

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

天麻钩藤饮:三大主症

王氏熄风和阳法所选用的羚羊、丹皮、甘菊、钩藤、决明、白蒺藜等品,只适用于“肝风初起,头目昏眩”的症状。而临床常见疾病远较此证复杂,应当掌握更多方剂以备应用。

就肝阳上亢、肝风上扰而言,常用方有羚羊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建瓴汤、滋生青阳汤、羚羊角汤等。笔者临床体会,疗效最好、适用范围最广、最容易掌握的方剂就是天麻钩藤饮。

天麻钩藤饮首载于《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出版于1956年,是现代方剂。本方由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黄芩、夜交藤、朱茯神、益母草、杜仲、桑寄生、川牛膝组成。

教材中多把本方的病机和功用认识为:病机:肝肾不足→肝阳偏亢→生风化火。

功用: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但笔者对于本方的认识是抓三大主症,临床只要见到头晕而胀喜凉爽、失眠或睡眠不实、腰膝酸软,不论任何疾病,用之均有肯定疗效。

本方基本上由三部分组成:

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黄芩,清泻风火与潜镇肝阳并用,专治头晕而胀喜凉爽;

夜交藤、朱茯神,清心安神,专治失眠或睡眠不实;

益母草、杜仲、桑寄生、川牛膝,引血下行并补肝肾、壮腰膝,专治腰膝酸软。

临床所见轻、中度高血压病属肝阳上亢者,大多并见此三大主症,适用本方的机会很多。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三大主症必须缺一不可,否则就应考虑选用其他方剂。

有很多病人,常以失眠为主诉就诊,即使并非高血压病,只要具备此三大主症,失眠病亦可迅速治愈,而且只有本方才能取得如此佳效。就此类失眠的治疗而言,本方可谓“存在而且唯一”。

病案举例

王某,女,35岁。住石家庄市元北小区。2005年11月15日初诊。

一年来着急则血压可升至140~150/90~100mmHg,现查血压为160/110mmHg。头晕,晕时必须闭眼,否则即觉房屋在旋转。稍过一会儿可晕止。晕甚时又恶心,如吐出少许食物可舒。常觉头顶有堵闷感。有时耳鸣。

平时怕热,喜凉爽,头晕时如凉风吹觉舒适。难入睡,且易醒,再难睡。睡时多乱梦,醒后心烦。有时觉心慌,发则伴有上气不接下气之感,深吸气觉气堵于剑突处而再难下行。腰酸腿软,诉如喝醉酒样,头重脚轻,但手足尤以两足却觉冷甚。

夜尿3~4次。月经正常,但经行觉小腹发冷。脉寸浮滑数,关尺细数而尺脉无力,呈上实下虚之象。舌暗红,苔白腻。

予平肝熄风合和胃化痰法,以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

天麻、钩藤、夜交藤、桑寄生、茯神、黄芩、川牛膝、杜仲、焦山栀、益母草、地龙、陈皮、半夏、竹茹、槐花各10克,生石决(先煎)、夏枯草各30克。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11月22日。

上述诸症均已大减。今查血压130/90mmHg,头顶已不觉堵闷了。原不能转头,现能转了,但低头时仍觉晕。手足已转温。仍有吸气时堵闷于剑突部位之感。睡眠已转正常,头重脚轻之感已除。

上方加苏子、葛根、制首乌各10克。7剂。

三诊:12月10日。

今陪同其子来看病,诉上方服后一切症状消失,血压已转正常。今测其血压为125/85mmHg。

按:本例患者具典型天麻钩藤饮三大主症。此外其多梦、心烦、时有呕恶,吸气难达于剑下,乃痰热阻滞,故合温胆汤法而取效。

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

附:“抓主症”方汇总

1、解郁消愁汤

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薄荷、陈皮、半夏、香附、酸枣仁、远志、焦三仙、生龙牡、甘草。

主症:悲愁、纳呆、少寐三症并见。

2、温经汤

主症:经期小腹凉甚,冬日手足凉,唇口干燥。

3、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主症:叩击右胁肋痛并引剑突下疼痛,凡辨证属气血瘀滞见此主症者。

4、足跟化瘀汤

丹参30克、川牛膝10克。

主症:两足跟按之痛,初触地行走时痛甚,行走后反渐觉痛减。

5、隔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主症:脐上1寸处痛明显,两关脉尤以右关脉涩象显著。

6、桂枝茯苓丸

主症:左少腹(脐的左下方)按之悸动而痛,脉右寸浮而涩,左关弦细涩。

7、升阳益胃汤

黄芪30克、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白芍、泽泻各10克,羌活、独活、柴胡、防风、炙甘草各6克,黄连、生姜各3克,大枣3枚。

主症:呼气费力而吸气正常,体力劳动时尤甚;脉沉细而弱,两寸尤甚,但两尺重按有根;舌淡红,苔薄白而水滑。

8、七味祛痰汤

紫菀、桔梗、杏仁、陈皮、前胡、枳壳各10克,炙甘草6克。

主证:咳嗽频繁,咳吐白色稀粘痰且不爽,胸部憋闷,尤以天突穴下至10厘米胸骨之间憋闷严重,以致痛苦异常。

9、小柴胡汤

主症:用手敲击右胁肋,感觉右肋弓下疼痛,同时右肋弓下也有压痛者。

10、甘麦大枣汤

主症:紧张——情绪紧张,病人感觉沉不住气,当别人交给他办什么事的时候,他立刻去办。

11、四逆散

主症:肚脐的左侧,中指同身寸0.5寸,在这地方出现压痛就是四逆散证。

12、化瘀灵

旋复花、当归、郁金、桃仁、茜草、泽兰、柏子仁

主症:主症脐上一寸处压痛(水分穴)。

13、天麻钩藤饮

主症:头晕而胀喜凉爽、失眠或睡眠不实、腰膝酸软三大主症。

14、培土泄木方

党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木香、白芍各10克,吴茱萸、炙甘草各6克

主症:饥饿时心中(即胃)空虚难受,欲速食,但又不能多食,少食即饱,过一会又觉饿,饭量很小,饮食喜热恶凉。

版权申明:

1.文源: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2、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尊重知识与劳动。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3、责任编辑:有道君,微信:ycyd-duzhong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