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日 幣 是 避 險 貨幣

快过年了,闲来无事,我从外汇对冲基金的角度尝试解释一下,可能和许多现有的答案很不同。

首先,先说一下我对避险货币这个概念的理解。简单来说,避险货币,就是当出现风险事件的时候,被市场bid up的货币。我认为这也是广大外汇交易员们普遍认同的一个定义,即所谓的safe haven currency。在这个定义框架下,避险货币是一个短期的概念,是在特定时间段(市场动荡期间)呈现出一定特征(升值)的一种或者几种货币。交易员们在风险事件出现的时候买入避险货币为的是在短期内回避风险,而不是这些货币真的在长期具有避险,保值,稳定的特征。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避的是什么风险,为什么只有某些货币(比如日元)能在短期内规避风险呢?搞清楚这个问题,就可以明白哪些货币会成为避险货币。

外汇市场的参与者一般认为有几大类:各国央行,跨国企业,投资机构和散户。不同的参与者在外汇市场交易的目的不同。外汇市场短期的走势,尤其是市场动荡期,起决定作用的是专业的投资机构。如果认同这一点,我们再来看外汇投资机构的最主要策略,套息交易(carry trade)。可以说,套息交易是外汇市场中最重要的策略。在外汇市场中,有相当大一部分的资金配置在套息交易中。绝大部分的外汇基金,都会有一个carry策略。carry trade对于外汇市场来说,就相当于股票市场的buy and hold。为什么?因为carry是稳定的现金流,就像股票股息一样。更何况,08年以前,高息货币还稳定升值,那就相当于不仅拿了股息,股价还涨了。

carry trade简单说就是借入(卖出)低息货币(融资货币),买入高息货币,赚取利差。而风险就是即期汇率的变化。carry trade的最终收益就是利差 - 高息货币相对融资货币的贬值幅度。当风险事件发生时,套息交易的基金经理会怎么做?平仓。风险事件发生时,市场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大家都不知道市场会怎样走,那么最明智的办法就是先平仓。carry的利差是很小的,一般就是百分之几,而在市场动荡的时候,一旦市场朝不利的方向运动,carry的这点利差瞬间就被高息货币的贬值抵消掉了。

接下来就有意思了。大家都知道有很大的资金配置在carry trade上,这意味着大家都知道一旦市场波动,其他人会采取什么动作(买入融资货币,卖出高息货币)。理论上,由于不同的套息组合所用的货币都不一样,每个套息组合的利差也不同。当获得最小利差的基金平仓时,融资货币升值,高息货币贬值,这恶化了其他套息策略的收益风险比,然后越来越多的基金平仓,融资货币进一步升值,高息货币进一步贬值,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直到绝大部分套息策略都平仓了。那么对于每个人来说最优的策略就是不管自己手上拿到的利差是多少,一旦预计市场要出现波动就第一时间平仓。越早平仓,结果越好。

到这里就很明了了,避险货币避的险就是当市场波动时,carry trade平仓时融资货币升值,高息货币贬值的风险。为什么某些货币成为了避险货币?因为他们是融资货币。与其说避险货币本身具有避险的功能,不如说他们是套息交易的融资货币,而赋予了他们“避险”的属性。

现在再来回答日元为什么成为避险货币就简单多了。因为日元的利息低。carry trade的核心就是卖出低利率的货币,买入高利率的货币。理论上任何低利率的货币都能成为融资货币,实际上很多基金也是这么做的。而日元相对特殊的地方在于,日元流动性很好,毕竟是三大货币之一,其次是利率稳定得低。至于日元利率为什么低,那可以从基本面等各个角度出发写一大本书,也就是许多答案说的,但这其实没有回答到问题的核心。

在08年以前,只有日本的利息一直稳定得低。由于套息交易的规模很大,高息货币很多,而低息货币很稀有,所以要成为融资货币还需要有很好的流动性,很长一段时间内,日元是唯一满足这些要求的货币。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印象中,一提到避险货币就想到日元。当然还有美元,美元的避险功能相对来说更多的是由美元的地位决定的。但最近几年全球各大央行陆续实行负利率,有很多货币的利息都接近甚至低于日元了。而这些货币也确实成为了所谓的“避险货币”。比如瑞郎和欧元。尤其是瑞郎,之前SNB把瑞郎peg在兑欧元1.2上。这简直是比日元更完美的融资货币,不用担心升值还负利率。所以08年之后提起避险货币,肯定会有瑞郎。欧元是最近一年才成为融资货币的。欧元区负利率,欧元本身还有贬值预期,加上欧元的流动性。虽然欧元对美元贬了很多,但是如果关注市场的话,很明显能看到,在一些负面消息出来的时候,欧元相对其他很多货币都跳涨。同时美元也因为极低利率,而变得比08年之前更适合做融资货币。

废话了这么多,最后的结论就是,只要一个货币的利息够低,流动性够大,就能成为套息交易的融资货币,也就是所谓的"避险货币"。日元刚好满足了这两个条件。而一个国家的利息为什么低,这个由很多因素决定,是很复杂的经济金融问题。而对于外汇交易来说,这个内在原因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观察各个货币在风险事件发生时的走势,从而发现市场上普遍的融资货币。

脑洞一下,如果日元的利息明天一下子变成3%,日元很快就不是避险货币了。而日本还是那个日本,但日元已经不再是那个日元了。

什麼是避險貨幣

避險貨幣也叫保值貨幣,指不易受政治、戰爭、市場波動等因素影響,能最大限度的避開上述風險。為較穩定,不易貶值貨幣

公認的傳統避險貨幣是瑞士法郎。有時候,美元也經常充當避險貨幣。

瑞士至今仍是國際上的永久中立國。而且有著極其嚴格的銀行保密制度,瑞士國家銀行獨立制訂貨幣政策。因此,瑞士被認為是世界最安全的地方,瑞士法郎長期以來都被投資者視作傳統的避險貨幣。歷史上一旦國際政治局勢緊張或者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加大,瑞郎便成為投資者轉移資金的首選。

為了規避風險,投資者也樂於持有那些有經常賬盈餘國家的貨幣,因此瑞士具有的巨額經常賬戶盈餘也常常激勵市場的瑞郎買盤,從而推動瑞郎上揚。加之瑞士政府對金融、外匯採取的保護政策,使大量的外匯涌入瑞士。此外,國家銀行充足的黃金儲備量也對貨幣的穩定性有很大幫助。

瑞士法郎(和日圓)之所以會成為避險貨幣,那是因為他們本身就是國際貨幣,所以他們的貨幣在全球商品交易,佔有重要地位。再者,因為美元和歐元區存在有債務問題,也可能會(量化寬鬆)印鈔票自救,造成貨幣貶值。

為何日圓也成為避險貨幣?

【簡單說】因為日本利率長期處於極低的位置,全球的投資者都借日元,換成其他貨幣進行投資。當國際風險升高時,各大資產恐慌拋售,那些退出的投資,大都先換回日元還債,所以造成日元上漲。另外,從地緣和精因素來看;日圓相對獨立於美元、歐元區外,也促使日圓成為歐美地區風險增高時避險的分散選項。

-----------------------------

最近幾年,日元往往在全球金融風險爆增時呈現升值態勢。分析報告中也經常將日元稱為避險貨幣。但是,為什麼日元是避險貨幣?為什麼在市場動盪時,一般會買入或轉持日元,而做空美元、歐元等?

根據IMF的報告,自從1990年中期以來,日元共有12段時期在一個季度之內漲幅超過6%。這些時期,在日本本土之外都發生著高風險事件。(如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雷曼事件等)。就此紀錄解讀,日元確實已是避險的貨幣。

紀錄:
2010年5月,歐元區債務危機,推升日元兌歐元在短短數周之內上漲超過10%。
2013年2月25日,受到義大利選舉結果不確定性的影響,歐元/日元當日跌幅超過5%,從125一路狂瀉,最低摸到118.7(日元當日對美元也是大幅上漲)。
20XX年,6月27、28日週末,當時希臘與歐元區債主談判無果,準備舉行全民投票。歐元/日元週一直接跳空低開,最高時下跌幅度接近500個基點,從週五收市價138一路跳到週一最低價133.81。

理論上,當國際風險升高時,市場就會把資金換成日幣(避險貨幣),匯過去進行避險。然而,日元雖然成為避險貨幣,但是避險資金卻沒有真正流入日本,這點與過去瑞朗的表現迥然

IMF監管管道下觀察資金流動,也無法證實在避險情緒高漲時有大筆資金湧入日本,致使日元因而走強。根據銀行支付報告,在這些全球金融風險爆增時期,日本國內並沒有出現實質上的大筆淨資金流入。貨幣升值卻沒有伴隨資金不斷淨流入的現象確實是非常罕見。

所以推測:日元被視為避險貨幣,應該是一種融資貨幣的套利交易。某種意義上說是日元「被用來避險」了。就是說很多人做日元套利,每有風吹草動,就會跑向,造成日元升值。

由於日元、美元都已經成為幾乎零利率的貨幣,投資人往往會借入成本低廉的日元,轉投其他高收益貨幣資產,從中賺取差價。稱為「套利交易」。近年來規模迅速擴大的套利交易,也導致日元上漲的原因之一。

當一有風吹草動,市場避險情緒高漲時,投機者往往主動或被迫將套利交易平倉。例如,賣出股票(股市下跌),收回轉投資的借款,持有現金或安全性高的債券(美國國債價格上升,收益率下降)。賣出相關(當時風險升高的)幣種,買入美元、日元償還借款,而導致美元、日元的匯率上升。其中,日元套利交易的歷史更久,規模更大。因此,日元匯率上升的幅度往往更大。

由於買入日元更多是為迴避市場風險而進行的被動平倉交易,因此稱為被(用來)避險也許更為貼切。久而久之,當市場上足夠多的交易員都麼做的時候,就變成了一個自我形成的預言了。此外,索羅斯(反射論)對此現象的解釋是:市場本身本身有著自我實現(Self-fulfill)的功能。或者可純粹將之視為一種外匯交易員的心理制約。

【註】自我實現(Self-fulfill)的功能:當屢屢在風險事件爆發時見到日元上漲後,之後的交易者已經不會再關注是否有經濟學中所最為看重的貿易盈餘或者經常帳盈餘,或者是淨資產流入,只要一有風險事件,買入日元就稱為了他們的首選。或許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我們才見到了貨幣升值與淨資產流入不相符的現象。(另一個避險貨幣――瑞郎,則與日元不同,因避險推動的升值往往伴隨淨資本的流入)。

其他的原因,還有:

  •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淨債權國,一旦國際金融市場動盪,日本資金出於母國偏好,也會傾向於部分撤資回國,造成日元升值。
  • 日元的池子夠大,日元資產的規模很大,僅次於美元和歐元,所以是避險的選擇之一。
  • 由於地理和政權的隔離,歐洲美國出事了,日本相對安全

其實除了日元,其他大經濟體的貨幣也可以是作為避險貨幣的,這要看具體情況而定的。亞洲只有日幣擠進世界九大國際貨幣,其他的只能算是地區型貨幣。區域貨幣匯率很容易受到外資炒作,造成匯市不穩,沒有人願意將錢放在區域貨幣作為避險。

由於,日本經濟長期的停滯,與中國經濟的強勢崛起,預期將來人民幣極有可能取代日圓的地位,包括終結日元的避險屬性。

【出處】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815000010KK00744

http://wiki.mbalib.com/zh-tw/%E9%81%BF%E9%99%A9%E8%B4%A7%E5%B8%81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766076

http://tw.duanzhihu.com/answer/26723889

http://tw.duanzhihu.com/answer/20321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