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有什麼徵兆?

食道是一條由外層肌肉及內襯黏膜構成的中空管狀構造,長度約25公分,由咽部往下連接至胃部,主要功能為將食物從口咽送往胃部。食道癌的形成大多是食道管腔內襯黏膜的「鱗狀上皮細胞」癌化病變後形成「鱗狀細胞癌」;少部分由食道下段與胃之間的「腺體細胞」癌化病變後形成「腺癌」。在台灣,鱗狀細胞癌在食道癌病理分類中佔大多數(約90%),致病原因和抽煙、喝酒、含亞硝胺之食物、過熱的飲食、食道曾受腐蝕傷害有關;而歐美常見的食道腺癌,在台灣並不常見(小於10%),成因則可能和肥胖、胃食道逆流有關。

根據國民健康署103年所發布的台灣地區癌症登記年報,每年約有2200名新診斷病例和1500名死亡個案,患者大多數為男性(男女比高達16:1),食道癌為男性第7好發的癌病、女性則排第24名;而其死亡率的排名於男性更竄升為第5名、女性則為第21名。

症狀

食道癌在發生初期因食物尚能通過,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至晚期,食道腫瘤持續變大造成管腔狹小阻塞,而出現吞嚥困難症狀。在臨床上,90%以上食道癌的病人最早發現的症狀為吞嚥困難以及體重減輕,大多數病人在吞嚥時會感到食物卡在喉部至上腹部之間。食道癌的症狀還包括吞嚥疼痛、食物逆流、心窩灼熱感(胃酸逆流)、胸骨後面疼痛或上腹部疼痛。食道癌發展至晚期,則可能會出現食道出血、吐血、解黑便,以及因食道氣管瘻管引起的咳血、咳嗽等症狀。腫瘤侵犯到鄰近的主動脈或大血管,甚至會發生大出血的嚴重狀況。若轉移至遠端部位會表現不同的症狀:轉移到頸部淋巴結,會表出現頸部淋巴結腫大;轉移到肺部,會表現出咳嗽、胸痛、咳血,甚至呼吸困難等症狀;轉移至骨骼,會出現骨骼疼痛的症狀;轉移至肝臟,可能會出現黃疸、腹脹、腹痛等症狀。

食道癌初期症狀不明顯,病患出現吞嚥困難、體重減輕症狀就醫時往往已是局部晚期或已有遠端轉移。因此,若持續出現上述食道癌的症狀,建議至腸胃科或耳鼻喉科等相關科就診,以便早期發現癌病並儘早治療。

診斷

懷疑有食道癌的病人須接受仔細的病史問診、身體檢查。通常醫師會安排食道鋇劑吞嚥X光攝影、食道內視鏡檢查以確定原發食道腫瘤病灶位置並可做切片檢查;對腫瘤做病理切片檢查則是確定惡性腫瘤病理細胞診斷的重要依據。
若已經病理確診為食道癌,後續安排食道超音波可以評估腫瘤侵犯深度以及食道周圍是否有異常淋巴結。支氣管鏡則是評估食道癌是否已侵犯至附近的氣管、支氣管。胸部電腦斷層掃描、胸部X光、腹部超音波、全身骨骼掃描、正子掃描攝影等檢查可以評估腫瘤是否侵犯周圍心臟肺臟、出現遠端淋巴及器官轉移。

治療

食道癌依據腫瘤侵犯的深度、周邊淋巴結侵犯的數目、遠端器官是否轉移等,可分為一到四期。

針對第一期的局部早期食道癌,首選的治療方式是手術治療,治療方針為根治性切除腫瘤。若腫瘤侷限在表淺的食道黏膜層可接受「經內視鏡黏膜切除」腫瘤,不必開胸手術;若腫瘤侵犯至食道黏膜下層或更深,就必須做「開胸手術」,切除食道腫瘤及重建。

第二、三、四期的局部晚期食道癌,根治性治療方針以「合併手術、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為首選,治療原則以外科手術根治切除為主,合併輔助性術前或術後的放射治療加化學治療為輔,合併治療比單一治療有較好的疾病控制率及存活率。

無法接受手術或是晚期食道癌患者,以接受「同步放射治療加化學治療」為控制疾病較佳的選擇,同步放化療後仍有機會改善症狀及提升存活率。
目前針對食道癌的放射治療設備較以往傳統二維放療技術已有長足的進步,有「三度空間順形」、「強度調控」、「影像導航」等先進放療技術,可精準給予腫瘤區域較高的放射劑量,同時達到減低周圍正常組織副作用的效果。

預後

食道癌的預後不佳,最主要原因是不容易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多數病患就醫確診時往往已是局部晚期或已有遠端轉移。台灣食道癌的平均五年存活率僅12-15%,僅稍高於十大癌症中預後最差的肺癌(五年存活率10-13%)。

食道癌五年存活率分別為第一期60~70%、第二期40%、第三期20%、第四期小於5%。因此,民眾若有疑似食道癌的症狀需儘早就醫,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以提升食道癌的控制率與存活率。

高危險因子及預防

目前已知食道癌的高危險因子有下列數種: 抽煙、喝酒、檳榔、含亞硝胺之食物(醃漬、煙燻食物)、過熱的飲食、食道曾受腐蝕傷害、食道弛緩不能(吞嚥功能疾病)、肥胖、胃食道逆流等等。而其中抽菸、喝酒同時也是頭頸癌(口腔癌)的高危險因子。

長期飲酒,尤其是烈酒,除了剌激口腔、咽喉、食道及胃部黏膜造成急慢性發炎外,酒精的代謝產物乙醛,也具有動物致癌的特性,再加上酒精本身也是一種不錯的溶劑, 因此會造成致癌物質的吸收或深入組織。近年來國人男性口腔癌與食道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皆有增加的趨勢,而這兩種癌症與菸、酒和檳榔等行為皆相關,曾有本土的研究指出吸菸又喝酒,罹患食道癌的機會是未曾吸菸和喝酒者的20倍;若針對同時有喝酒及嚼食檳榔習慣者,罹患食道癌的機會為不具有此兩種習慣者的31倍;若同時有菸、酒及嚼檳榔者其罹患食道癌的機率為沒有這三種嗜好的人的79倍。

在預防食道癌方面,首先要避免上述的危險因子,少吃太燙熱之食品,尤其是不抽菸、不喝酒及不嚼檳榔更可預防多種癌症的發生。另外多吃蔬菜、水果、含維他命C食物等,可以降低食道癌的發生。吞嚥感覺異常雖然並非食道癌特有的症狀,若超過兩參週仍未消失,就應儘快就醫,以便釐清病因獲得正確治療。

106年度癌症十大死因中,食道癌為第9名(在男性族群中為第5名),平均每十萬人口死亡率為7.6人;平均好發於50到70歲,且男性遠多於女性。發生部位因食道時常受到胃液逆流影響,好發於食道中下段;以腫瘤形態學而言,台灣病友以鱗狀上皮細胞癌表現為主。

 

這些飲食習慣 都可能惹上食道癌

根據文獻,食道癌的可能致病因子大多和飲食習慣有關,包括抽菸、喝酒、嚼檳榔;常吃含亞硝胺食物、發霉食物、熱茶;缺乏蔬果、礦物質、維生素,及口腔衛生不良的人等。

延伸閱讀:預防食道癌上身 專家大推這3樣當令蔬果

 

食道癌有什麼徵兆?

示意圖/TVBS

 

此外,近年來更有研究指出,有些喝酒後常滿臉通紅的「紅臉族」,很有可能體內缺乏代謝酒精的酵素(Aldehyde Dehydrogenase 2,ALDH2),導致體內乙醛堆積、血管擴張、皮下微血管充血而臉紅,經年累月後易產生食道癌。統計指出,台灣人有3成民眾屬於缺乏ALDH2之高風險族群,一喝酒臉就容易滿臉漲紅,可能都是食道癌的高風險族群。

延伸閱讀:喝酒易臉紅,罹食道癌風險增!近5成國人都有危險

 

食道癌5大症狀 吞嚥困難是初期警訊

早期食道癌往往沒有症狀,因食道為具彈性之管腔,早期之腫瘤不會影響吞嚥;直到腫瘤局部擴散甚至遠端轉移時,常見以下症狀:

1. 漸進式吞嚥困難:一開始嚥不下固體食物、進而稀飯、流質液體、甚至口水都無法吞嚥,進而產生食物逆流、營養不良、體重減輕。

2. 食物聚積在腫瘤上發酵,產生呼吸惡臭味。

3. 聲音嘶啞及胸骨後鈍痛及灼痛:腫瘤擴展至胸壁後壁。

4. 因為吞嚥困難而產生吸入性肺炎及呼吸道道感染。

5. 腫瘤侵犯至鄰近大動脈,可能會產生致命性之大動脈出血。

 

預防勝於治療 遠離菸酒檳榔是上策

食道癌的診斷主要透過內視鏡檢查及切片,食道X光鋇劑顯影檢查可以輔助診斷。在過去,早期食道癌的診斷並不容易,隨著近年來內視鏡技術的進展,一些新的技術及設備,應用一些簡單的化學和光學原理,已經提高早期食道癌的診斷,進而改善預後。

食道癌3症狀是早期信號!研究:柑橘降23%食道癌風險

新聞中心高鈺玫 2019-04-01 | 瀏覽數 1,897,257

食道癌有什麼徵兆?

【早安健康/高鈺玫報導】台灣食道癌死亡率呈攀升趨勢,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國人十大癌症中,食道癌排名第九,而食道癌早期症狀較不明顯,常會被輕忽,錯過黃金治療時間,等到中後期出現明顯症狀時就醫,通常已為時已晚,因此食道癌的患者中,五年的存活率幾乎不到20%。早期發現食道癌的警訊,可將5年生存率提高至50%,治療痊癒機率也較大,有哪些症狀時就要注意可能是食道癌警訊呢?

食道癌分類


食道癌有什麼徵兆?
【限時免費下載】高尿酸讓你折壽11年,這些隱藏元凶引來痛風、洗腎與中風危機!降尿酸懶人包免費下載
食道癌有什麼徵兆?


美國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指出,歐美食道癌病例以腺癌為主,而鱗狀細胞癌則是第二常見的食道癌類型。不過,東亞地區的食道癌病例則大多為鱗狀細胞癌。

  • 腺癌:以歐美國家為主,約佔美國食道癌新發病例的半數,常發生於中年、過重的白人男性,此外胃食道逆流病例的增加也可能與近年食道腺癌發生率上升有關。食道腺癌常見於食道下段與胃的上段,而巴瑞特氏食道(Barrett's esophagus)是造成腺體上皮細胞在食道內異常增生的原因,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
  • 鱗狀細胞癌:食道內的鱗狀上皮細胞失去控制、異常生長所造成的癌症,與吸菸、過量飲酒有強烈相關。台北榮民總醫院學訊資料曾指出,台發生在台灣、日本等東亞國家的食道癌,90%以上為鱗狀細胞癌。

食道癌初期症狀難發現



美國癌症協會 (American Cancer Society)指出,對一般人來說,食道癌篩檢並不能降低死於食道癌的風險,因此醫界大多會建議有較高食道癌風險(例如:巴瑞特氏食道病變(Barrett's esophagus))的人,應進行持續篩檢與追蹤。

食道癌通常是因為症狀而被發現,僅有少數診斷出食道癌的案例是發生在沒有症狀、或因為其他病況接受診斷的患者身上。不過,食道癌通常在晚期才會出現症狀,也較難治療。

有以下症狀不代表一定罹患癌症,許多時候可能是其他病症所引起,但仍須特別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特別是發生吞嚥困難時,建議及早尋求醫師診治。

  1. 吞嚥困難(吞嚥時有哽咽感)



    吞嚥困難是最常見的食道癌症狀。最典型的食道癌初期病徵通常正是吃東西時感覺吞嚥困難,或是吞東西時感覺食物黏在食道壁上滯留、緩慢通過的感覺。

    患者常有食物卡在喉嚨或胸口、甚至被食物嗆到的感覺,通常一開始較輕微,隨著病情的發展,由於食道開口逐漸變窄,症狀也會加劇。許多患者會不自覺地改變飲食內容或習慣,例如吃得較小口、速度變慢、咀嚼較多次、選擇柔軟的食物等,但隨著癌症病灶擴大,吞嚥困難會越來越嚴重,甚至導致患者無法食用任何固體或液體食物。

    為了讓食物更容易通過食道,身體會製造更多的唾液,因此許多患者也會有唾液過多的困擾。

  2. 喉嚨卡卡
    常常覺得喉嚨乾乾卡卡的,喝很多水也無法改善;總是覺得咽喉緊縮,尤其喝熱茶、熱湯,從咽喉到食道都乾澀不舒服。

  3. 咳嗽、常清痰
    員林市員生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吳文傑曾撰文提到,食道癌初期症狀常可能被認為是胃食道逆流的非典型症狀,如咳嗽、喉嚨卡卡或是需常清痰。出現這類型的症狀時,常會被輕忽,認為吃吃成藥即可解決,但這些症狀卻可能是早期食道癌得唯一警訊。

  4. 胸痛:有些患者會感到胸部中央不舒服、有壓力或燒灼感。多數胸痛是胃食道逆流等其他病症引起,因此較少被視為癌症的前兆。有時也會因為食物刺激到腫瘤、難以通過狹窄的食道,在吞嚥後引起數秒的疼痛。

  5. 體重減輕:半數的食道癌患者,會在沒有特意減重的狀況下,出現體重變輕的現象,通常是因為吞嚥困難讓患者吃得較少所致,也可能與胃口減低、癌細胞導致的代謝增加有關。

  6. 聲音沙啞

  7. 久咳

  8. 嘔吐

  9. 打嗝

  10. 骨骼疼痛

  11. 食道出血

吳醫師提醒,若是到耳鼻喉科或胸腔內科檢查,都沒有找到原因時,一定要到腸胃科照胃鏡仔細檢查,因為胃鏡可看到黏膜表皮的病變,及早就醫才可進行早期治療。

下一頁看哪些生活習慣竟是食道癌的危險因子!檢視你身邊的人是不是食道癌的高危險群

食道癌早期是什么症状?

食管的初期会出现食道狭窄、吞咽困难、胸痛、胸闷等症状,但毫无症状的也特别多。 特别至粘膜下层的早期食道癌,近6成以上毫无症状的。 在发展期病症导致食道变窄,有食物阻塞的感觉,因为进食困难,饭量减少,体重也随之下降。 如出现胸痛・背部痛、咳嗽・血痰、哑嗓子等症状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阶段了。

食道癌如何发现?

因此要及早发现诊断食道癌,必须注意食道癌不明显的初期症状,包括:.
吞咽困难,尤其是肉类、面包等块状物.
长时间不明原因的咳嗽或喉咙沙哑.
经常呛到或噎到.
消化不良或胃灼热.
胸口感觉有压力或灼热感.
胸骨后有疼痛感.

食道癌如何检查?

目前,食管临床检查主要依靠X射线钡餐、CT扫描、内窥镜/活检、细胞学检查等方法,这些常规检查需要射线/器械侵入或者有创,不适合体检或高危人群筛查。 为了食管能早发现,让患者得到早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发展食管筛查新技术方法尤为重要。

食道癌能治吗?

食管晚期转移,目前没有治愈机会,而即便是早中期,有手术机会,复发率也挺高,除非是那种极早期的只限侵犯粘膜层的食管治愈率是很高的,但现实中,这种病例确实少见。 不管怎样,只要没有远处转移,就仍有长期生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