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意思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

0 有用+1 已投票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出自《荀子·王制》,意思是水可以载着舟行驶,同样也可以让舟覆灭。唐太宗李世民常用此话告诫众人,久之成了李世民的“名言”。

中文名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拼    音 shuǐ kě zài zhōu 释    义 一样事物往往存在两面性 出    处 《荀子·王制》

目录

  1. 1 发音
  2. 2 释义
  3. 3 出处
  4. 4 示例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发音

编辑 播报

shuǐ kě zài zhōu,yì kě fù zhōu。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释义

编辑 播报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意思
太宗行舟图(张砚钧 作)

原意:在水上,水可以载着舟行驶,同样也可以让舟覆灭。对于天下而言,黎民就好像是众多水滴汇成的大海,天子就好似海上的一片舟。比喻在平时,一样事物往往存在两面性。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出处

编辑 播报

《荀子·王制》: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 [1-2]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示例

编辑 播报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魏征曾说过,唐太宗李世民常用此话告诫众人,久之成了李世民的“名言”。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立即前往>>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 1    荀子.《荀子·王制》:中华书局,2007年
  • 2    范晔.《后汉书 卷六十五 皇甫张段列传第五十五》:中华书局,2014

条目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拼音 shuǐ kě zài zhōu,yì kě fù zhōu

注音 ㄕㄨㄟˇ ㄎㄜˇ ㄗㄞˋ ㄓㄡ,ㄧˋ ㄎㄜˇ ㄈㄨˋ ㄓㄡ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成语解释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解释】比喻在平时要想到可能发生的困难和危险。

【出处】《后汉书·皇甫规传》注引《孔子家语》:“孔子曰:‘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可知也。’”

© 汉典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出自《荀子·王制》,意思是水可以载着舟行驶,同样也可以让舟覆灭。唐太宗李世民常用此话告诫众人,久之成了李世民的“名言”。
  • © 汉典

    【加载评论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谁说的

    文章来源:星火网校

    最新编辑时间: 1624525244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很多同学以为成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魏征和唐太宗谈论君与民关系及其重要性的故事,但是在此之前其实就有人说过了,那么你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谁说的吗?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意思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谁说的


    “水则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是战国时期的荀子说的。出自《荀子·哀公》篇,是荀子讲述孔子与鲁哀公的一段对话,原文节选:“且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唐初魏征多次向唐太宗转引这样的观点,《贞观政要·论政体》中有:“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唐太宗李世民对荀子和魏征的这一观点十分欣赏,在与君臣讨论国家的治理问题时,多次引用和发挥了这一观点。他在《论政体》一文中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什么意思


    这个成语用水和船的关系来比喻统治者和百姓之间的关系:统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能将船推翻吞没,沉于水中,表示事物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必有弊害。凡是施行仁德之政、顺民心、不断修德于天下的贤君,都使国家昌盛兴隆,百姓安居乐业自然会更加爱戴君王,拥护贤君的统治;反之,不得民心的统治者最终将会走向毁灭。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最早是荀子说的,后来在唐朝李世民与魏征不断发展这一观点,千百年来的历史大舞台也在不断地证明着这一道理,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也是这个道理。

    ��Ŀ

    ˮ�����ۣ���ɸ���

    ���� shu�� k�� z��i zh��u��y�� k�� f�� zh��u
    ���� ������ƽʱҪ�뵽���ܷ��������Ѻ�Σ�ա�
    ���� �����顤�ʸ��洫��ע�������Ӽ����������Ի�����������Ҳ������ˮҲ��ˮ�����ۣ���ɸ��ۡ����Դ�˼Σ�����֪Ҳ������
    ʾ��
    ���� 19801��
    ��� �ٶȡ�ˮ�����ۣ���ɸ��ۡ� �ȸ衰ˮ�����ۣ���ɸ��ۡ�
    ˮ�����ۣ���ɸ��۳��������ˮ�����ۣ���ɸ��� �� �۳��Ͷ� �� �ٿ�é�� �� ����ʧ��

    ��һ������ : ˮ�����   ��һ������ : ˮ�����֣������ſ�

    ǰһƪ�����m�ʴ ��һƪ��ˮţ����

    ˮ�����ۣ����ܸ��۵���˼��

    ������� ˮ�����ۣ����ܸ��� ˮ�ij������۵ij������

    ��ƴ������ shu�� n��ng z��i zh��u��y�� n��ng f�� zh��u

    �����͡��� �أ����أ������㸲��������ƽʱҪ�뵽���ܷ��������Ѻ�Σ�գ����������к���

    ���������� �ơ�½�ޡ��������ӷó�����������������Ϊ�ۣ�����Ϊˮ����ˮ���������ܸ���Ҳ���ۼ�������ˮ�����飬��˳ˮ֮���򸡣�Υ��û����

    ��������䡿�� ˮ�����ۣ����ܸ������籨������ˣ��ǵ��и������׵����˲��ɣ��������������й�� ���������ѩ��ȫ�����ƻ�¥̨��

    ��ƴ�����롿�� snzz

    ������ʡ��� ���۸�����ˮ�����ۣ���ɸ���

    ������ʡ���

    ��Ъ�����

    �����ա���

    ���÷����� ���������־䣻����Ȱ����

    ��Ӣ�ġ���

    �����¡���

    �ֵ��ѯ��

    • ˮ
    • ��
    • ��
    • ��
    • ��
    •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故事及意思


    战国时,邯郸籍著名思想家荀况,在他的不朽著作《荀子•王制》篇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者载舟,水者覆舟。”意思是说:统治者像是一条船,而广大的民众犹如河水,水既可以把船载负起来,也可以将船淹没掉。

    唐贞观后期,魏征在著名的《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意思是说: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只在人心背离。水能载船也能翻船,所以应该高度谨慎。

    唐太宗对荀子和魏征的这一观点十分欣赏,在与君臣讨论国家的治理问题时,多次引用和发挥了这一观点。他在《论政体》一文中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荀子、魏征和唐太宗,都深深懂得人民的力量是极其伟大的,十分强调了依靠人民力量的重要性。他们的这一光辉思想,为历代统治阶级所接受。对历代统治者尊重民情民意,执政为民,起到了积极参与的促进作用。

    成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载舟覆舟”便源于荀子、魏征和唐太宗谈论君与民的关系及其重要性故事。

    谁可载舟?

    可载舟,亦出自《荀子·王制》,意思是水可以载行驶,同样也可以覆灭。 唐太宗李世民常用此话告诫众人,久之成了李世民的“名言”。

    谁能载舟 亦能覆舟 英文?

    Literally: “The water that bears the boat is the same that swallows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