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 的 衝突 與 世界 秩序 的 重建

我要写书评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60 条 )

文明 的 衝突 與 世界 秩序 的 重建
追风筝的人 2008-12-31 16:33:14

谨以纪念——学术的态度

三天以前,确切地说是2008年12月27日,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佛大学退休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在波士顿逝世,享年81岁。我看到这则新闻,谈不上什么特殊的感受,却想起了曾经翻看过的这本著述。 有些人是第一眼就可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甚至说他的一言一行,某种言论足以影响...  (展开)

文明 的 衝突 與 世界 秩序 的 重建
德里克的牧羊人 2012-01-10 16:14:51 新华出版社2010版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书笔记 摘要:《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作为一本国际政治名著在20世纪末引起了强烈反响,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和实践价值。本文将一:梳理全书的结构与基本思想;二:总结学者对“文明冲突论”的批评;三:指出其理论的有益之处和学术思...  (展开)

文明 的 衝突 與 世界 秩序 的 重建
太阳翼 2008-07-08 17:42:16

最恒久的是文明而非政治,所以最基本的冲突在此

《文明的冲突》,看完了这本著名的书。 1. 觉得我们国内一时半会不可能出这样的书,有研究,有资料,有道理,有见地。国内的制度环境暂时还产生不了这样的学者。即便充分估量国内学者的能力与智慧,但因为学者的御用性,就是研究工作为党和国家直接服务的要求,使得学者不可能...  (展开)

文明 的 衝突 與 世界 秩序 的 重建
绿珀 2006-05-19 11:16:18

多年以前读过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这本书的一些细节记不清楚了。多年之前读它,仅仅因为我爱慕的那个人是学国际关系的,还是哈佛大学的博士,我希望在这个领域尽可能的多知道一些,以便交流时可以稍微多些相关话题。其实,当男人爱你的时候,是因为你有年轻的容颜,青春的活力,而不是深邃的思想,可惜那时不...  (展开)

文明 的 衝突 與 世界 秩序 的 重建
李每 2011-11-28 09:41:18 新华出版社2010版

没那么好,也没那么糟

一个月之前的那个周末,受晓立之邀,我到她家吃午饭。那天的收获除了见到了这位数年未见的老同学外,值得一提的便是我从她家搬回了接下来要讲的这本书——《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为何我会选择此书并仔细精读?答案大抵与作者所提出的“为何我的文章在世界上引起了这么...  (展开)

文明 的 衝突 與 世界 秩序 的 重建
游似 2013-08-19 16:03:00 新华出版社2013版

大气经典之作——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微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 读过《文明的冲突》 ★★★★★ “东方学者季羡林将世界文明简单划分为东西方两大文明,细分为西方基督教文明、伊斯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而且认为21世纪应该属于东方文明尤其是中华文明的世纪。而西方学者亨廷顿将世界文明划分为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  (展开)

文明 的 衝突 與 世界 秩序 的 重建
黎遠遠 2021-02-25 03:17:18 新华出版社2017版

十驳文明的冲突

今天看《文明的冲突》一书,会发现这是一本知乎体、键政党的巨著,给出一个暴论,因为高屋建瓴、简单易懂,具有一定的解释力,所有迅速走红,实际上却槽点满满。这么粗糙的国际观,说白了,不比入关学之类高级多少。仔细写太花时间,我姑且列出十条提纲式的意见,权当一点思考...  (展开)

文明 的 衝突 與 世界 秩序 的 重建
胡明亮 2016-09-17 17:03:34

90%的人都没能看懂亨廷顿的本意 这本书谈的共同体维持的问题

亨廷顿这本文明的冲突是从一篇论文扩展而来,最早是发表在《外交》杂志上,发表不久就遭到了学界围攻。亨廷顿将其扩展为一本书,就是为了应对这些批评。如果读过亨廷顿其他著作的人,应该很容易发现,亨廷顿的这本书写得非常杂乱、不成系统,拼凑的痕迹非常明显。里面自我矛...  (展开)

文明 的 衝突 與 世界 秩序 的 重建
理一分殊 2021-07-12 23:15:04

李强: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未来 ——重读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本文载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 年第 3 期,引用请据原文并注明出处。 摘 要 亨廷顿于1993年发表“文明的冲突”,声称冷战结束标志着世界政治从以意识形态冲突为特征的两大阵营的对抗转变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时隔近三十年后重新审视亨廷顿的理论,应该说这一...  (展开)

> 更多书评 360篇

编辑推荐

1.一部具有深刻预见性和洞察力的论述人类文明冲突及其根源的经典力作,作者的观点开辟了一个从文明的角度思考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崭新视角,预言也一一得到验证。
2.《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持续高居《华盛顿邮报》图书排行榜非小说类榜首,并被美国大学生列为必读图书。
3.《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在豆瓣拥有数万个想读标记,数千评论,已成为一部中国读者的国际关系经典读本。
4.《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在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并引起国际学术界普遍关注和争论,也成为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的国际政治类经典畅销书。

内容简介

作者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所持观点及其论述开始颇有争议,但作为一部具有深刻预见性和洞察力的经典著作,预言的一一验证和书中对现今世界各种文明的研究和剖析,将会持续带给我们深入的思考和启迪。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幅新“国际地缘政治地图”。

作者简介

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1927.4.18—2008.12.24),哈佛大学学院教授,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约翰·奥林战略研究所主任。曾任卡特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安全计划顾问,《外交政策》杂志发起人与两主编之一,美国政治学会会长。还著有《美国政治》《谁是美国人》《文化的重要作用》等在国际政治学界十分有份量的著作。

目录

中文版序言
前言
第一部分 一个多文明的世界
第一章 世界政治的新时代
引论:旗帜与文化认同
一个多极和多文化的世界
其他世界?
不同世界的比较:现实 主义、简化和预测
第二章 历史上的文明和今天的文明
文明的性质
文明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普世文明?现代化与西方化
普世文明:含义
普世文明:来源
西方与现代化
对西方和现代化的回应
第二部分 变动中的各文明力量对比
第四章 西方的衰落:权力、文化和本土化
本土化:非西方文化的复兴
上帝的报复
第五章 经济、人口和挑战者文明
亚洲的自我肯定
伊斯兰教的复兴
挑战的变化
第三部分 正在形成的文明秩序
第六章 全球政治的文化重构
寻求结盟:认同的政治
文化与经济合作
文明的结构
无所适从的国家:文明转变的失败
第七章 核心国家、同心圆和文明秩序
文明和秩序
西方边界的形成
俄罗斯与其近邻
大中华及其共荣圈
伊斯兰:没有凝聚力的意识
第四部分 文明的冲突
第八章 西方和非西方:文明间的问题
西方的普世主义
武器扩散
人权和民主
移民
第九章 多文明的全球政治
核心国家与断层线冲突
伊斯兰与西方
亚洲:中国和美国
文明与核心国家:正在形成的联盟
第十章 从过渡战争到断层线战争
过渡战争:阿富汗战争和海湾战争
断层线战争的特性
发生频率:血腥的伊斯兰边界
原因:历史、人口和政治
第十一章 断层线战争的动力
认同:文明意识的增强
文明的集结:亲缘国家和在外散居者
终止断层线战争
第五部分 文明的未来
第十二章 西方、各种文明和全球文明
西方的复兴?
世界之中的西方
文明间战争与秩序
文明的共性
附录
注释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导读
数量优势下的恐惧
编后记

序言

中国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中国人对其文明的独特性和成就亦有非常清楚的意识。中国学者因此十分自然地从文明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并且把世界看作是一个具有各种不同文明的、而且有时是相互竞争的文明的世界。因此,据我所知,中国学者对我1993年的文章《文明的冲突?》所作的评论总的来说精深而富有洞见,虽然他们有时也误解了我论证中的政策含义,并对之持相当批评的态度。为此,我的完整著作现在尤其应与中国读者见面,这样他们便可以了解我对世界政治所作的分析的更全面、更精确和更详尽的版本,而不仅仅是从一篇30页的文章中可能了解的东西。
为什么我的文章在世界上引起了这么大的兴趣并刺激了这么多的讨论,为什么我的著作至今已被翻译成22种不同的文字,并具有相应的影响?我认为,答案是,人们正在寻求并迫切地需要一个关于世界政治的思维框架。冷战期间,人们很容易把全球政治理解为包含了美国及其盟国、苏联及其盟国,以及在其中发生了大量冷战斗争的不结盟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这些集团之间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政治意识形态和经济意识形态来界定的。随着冷战的结束,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为此,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世界政治,而"文明的冲突"模式似乎满足了这一需要。这一模式强调文化在塑造全球政治中的主要作用,它唤起了人们对文化因素的注意,而它长期以来曾一直为西方的国际关系学者所忽视;同时在全世界,人们正在根据文化来重新界定自己的认同。文明的分析框架因此提供了一个对正在呈现的现实的洞见。它也提出了一个全世界许多人们认为似乎可能和合意的论点,即:在未来的岁月里,世界上将不会出现一个单一的普世文化,而是将有许多不同的文化和文明相互并存。那些最大的文明也拥有世界上的主要权力。它们的领导国家或是核心国家--美国、欧洲联盟、中国、俄罗斯、日本和印度,将来可能还有巴西和南非,或许再加上某个伊斯兰国家,将是世界舞台的主要活动者。在人类历史上,全球政治首次成了多极的和多文化的。
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上,任何国家之间的关系都没有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那样至关重要。如果中国经济在未来的10年或20年中仍以现在的速度发展,那么中国将有能力重建其1842年以前在东亚的霸权地位。另一方面,美国一贯反对由另一个强国来主宰欧洲或东亚,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美国在本世纪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冷战。因此,未来的世界和平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中国和美国的领导人协调两国各自的利益的能力,及避免紧张状态和对抗升级为更为激烈的冲突甚至暴力冲突的能力,而这些紧张状态和对抗将不可避免地存在。
我于1993年发表的文章在中国和其他地方被批评为可能提出了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即文明的冲突由于我预测其可能发生而增加了发生的可能性。然而,任何预测都不是自我实现的或非自我实现的。预测能否实现依赖于人们如何作出反应。50年代和60年代,许多严肃的和信息灵通的人士认为苏美之间的核战争实际上不可避免。但是这场核战争并未发生,因为人们意识到了它的可能性,并推动了武器控制和其他安排来确保它不发生。我所期望的是,我唤起人们对文明冲突的危险性的注意,将有助于促进整个世界上"文明的对话"。欧洲和亚洲国家最主要的政治家已经在谈论需要抑制文明的冲突和参与这样的对话。我所主持的哈佛国际和亚洲研究会正在积极地提倡这一努力。我相信,我的著作在中国的出版将鼓励中国领导人和学者做同样的事情。
塞缪尔·亨廷顿
1997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