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錢 人 的 習慣 和 你 不 一樣

名家推薦
序 恒久不變的致富智慧

【習慣10】有錢人在乎一年可賺多少;薪水族計較一個月領多少
・一年後,如何讓收入倍增?
・有錢人重視「財富自由度」
・別低估十年後的成就
・一旦展開新計畫,絕不輕言退縮

【習慣09】有錢人談觀念;薪水族聊是非
・你關注名人的緋聞或致富原因?
・賺錢關鍵在於正確觀念
・詛咒別人,就是詛咒自己
・財富重要,熱愛人生更重要

【習慣08】有錢人樂於改變;薪水族抗拒改變
・改變,對你是威脅或機會?
・薪水族不行動,只會「空想」富有
・有錢人「選擇」致富契機

【習慣07】有錢人精算得失敢冒險;薪水族害怕離開舒適圈
・超簡單!風險管理三法則
・盤算風險有訣竅,有錢人不怕失敗
・薪水族畏懼被否定,只求安穩
・人生競賽,不冒險就沒有得分「機會」

【習慣06】有錢人會不斷學習,讓自己成長;薪水族在畢業之後,就不願學習
・「免費建議」最好?
・知識從未更新,收入當然停滯不前
・投資「財務智慧」,帶來豐厚回報

【習慣05】有錢人掌握時機,為自己賺大筆利潤;薪水族希望安穩,每月只領固定薪水
・薪水何時漲?改賺「利潤」收入無極限
・善用巧思,小錢也能變大
・看準市場,放手一搏

【習慣04】有錢人做錢的主人,樂於分享不計較;薪水族受金錢控制,分毫計算怕吃虧
・你掌控金錢或被金錢奴役?
・薪水族只想獨善其身
・真正的有錢人善於給予,樂於受惠
【習慣03】有錢人慷慨不親力親為,擁有許多消極收入;薪水族吝嗇只能靠自己,頂多兩個積極收入
・凡事親力親為,「積極所得」累死你
・學習更有效的財富經營方式
・「凝聚意圖」,讓多元收入相互支援

【習慣02】有錢人專注於全部財產的增加;薪水族只關心工資漲幅有多少
・「資產」定義,有錢人和你大不同
・能增加「財產淨值」,就是致富金雞母
・驅使金錢為你工作,別為金錢勞累

【習慣01】有錢人習慣往好的方向思考,進入好循環;薪水族經常朝壞的方面抱怨,陷入壞循環
・遇到難關,你立刻開口抱怨嗎?
・有錢人都能主宰「自我心靈」
・薪水族經常被外界牽著鼻子走
・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附錄 現在你該做什麼?

(本文首發於:學習長-阿康)

有 錢 人 的 習慣 和 你 不 一樣

有錢人的習慣,和你不一樣:10個生活習慣,註定你是低薪族,或者變有錢

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有關「如何致富的書」人人都想讀,想知道到底有錢人和自己有何不同?是否只是投胎投的好所以運氣好?還是有什麼樣的方法和習慣是一般人也可以借鏡的,先前我讀過:

  • 《被裁員也能賺進三千萬!! クビでも年収1億円》
  • 《想要賺進千萬,就得學會自抬身價!:沒賺錢是因為你不懂賺錢》
  • 《99%的人拚得死去活來,為什麼1%的人可以年薪一億躺著賺?》

在這些書中我發現如何成為有錢人有許多觀點都非常相似,但很多人讀完了還是沒做出什麼改變?我在想也許就是在於「有沒有變習慣」這件事,這也是這本書我認為值得一讀的原因,我想透過反覆閱讀這類型的書籍來抵抗「過去一直以來的受薪階級」的思維模式,若你也想改變的話,也可以嘗試像我一樣這樣做。

在看這本書前,我有三個問題想問:

  1. 有錢人只是運氣好嗎?還是有什麼樣的方法或習慣?
  2. 有沒有一個最重要的習慣,是所有有錢人都共通的?
  3. 受薪階段無法有錢的原因通常是什麼?怎麼避免呢?

本書結構:

本書共提供了十種有錢人和薪水族在習慣上有何不同的觀點,作者是以「倒過來」的書寫方式,從習慣10一直到習慣1,將最重要寫在最後。

所以我建議可以從「習慣10」開始讀起,主要談到「有錢人在乎一年可賺多少,薪水族計較一個月可領多少」,這也是作者認為開啟成功之路的起點,而「習慣9」到「習慣2」這幾章,則可以依照你的經歴和需求跳個看,而作者為說當你讀完這十個習慣後,你會發現「習慣1」將會是你目前為止最重要具須終其一生努力為之的不一方門

另外,在最後一章作者提到讀完書,我們還可以做什麼,如下:

  • 每隔一個月就把這本書拿出來讀一遍,反覆訓練讓自己的心靈產生不同的思考
  • 多買幾本送給生活周遭適合的朋友 (這是在推銷嗎!? XD) 彼此可以討論、分享心得
  • 上官網登入會員,裡面有作者近況、文章和視訊研討會的活動。

有 錢 人 的 習慣 和 你 不 一樣

本書核心觀點

作者在書中列舉了10不同的生活習慣,並以有錢人和薪水族兩者之間的差異來做比較,這10點內容,我也把它製作成下面的比較表,以方便大家閱讀及了解:

有錢人薪水族習慣10在乎一年賺多少計較一個月領多少習慣09談觀點聊事非習慣08樂於改變抗拒改變習慣07精算得失敢冒險害怕離開舒適圈習慣06不斷學習讓自己成長在畢業後就不願學習習慣05掌握時機,為自己賺大筆利潤希望安穩,每月只領固定薪水習慣04做錢的主人,樂於分享不計較受金錢控制,分毫計算怕吃虧習慣03慷慨不親力為,擁有許多消極收入吝嗇只能靠自己,頂多兩個積極收入習慣02專注於全部財產的增加只關心工資漲幅有多少習慣01習慣往好的方向思考,進入好循環經常朝壞的方面抱怨,陷入壞循環

在介紹這10個習慣前,作者先提而市面上探討如何成功的書那麼多,為何還需要他再寫一本?

其實他自己也讀了不少這類型的書,但他發現:對於如何獲得成功與實現自我各自有一套見解,而這些見解之間多少存在有些微的不同,他認為每個人對這些細微的差別將會帶來各自不同的領略。

簡單說同一本書大家都讀過,但是彼此最後所受的影響和改變差異很多,也許你被書中的那一段話給打動,因此採取行動而改變,但有人一樣讀完書,但卻沒什麼行動,結果就落入人們常說的一種情況:「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因此,作者寫這本書就是想從不同角度來探討成功,有些想法來自於他人,同時結合了個人得失經驗,另外他自己也認為有個使命感希望可以將這些他得之不意的原則分享給他人,讓別人也能夠為自己的生活創造出正面的結果,最後他希望可以將這些觀點傳續給他們子女,希望孩子們能夠明白父親的人生價值觀和經驗總結。

下面就將我從讀完本書後,所抓出的幾個幾重點,習慣,一一為大家解讀:

有 錢 人 的 習慣 和 你 不 一樣

一、有錢人在乎「一年」可賺多少

若從收入來看,這社會上可粗分三種人:窮人、中產階級和有錢人,而這些人對「收入」的看法各有不同,一般如下:

  • 窮人用天、星期來思考錢,只為求溫飽
  • 中產階段用「月」來思考,只求能夠滿足
  • 有錢人則是用年,甚至最有錢的巨富是用「十年」為單位來思考,一切都為了「要自由」

這三種人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延後享樂」這個觀點上,有錢人比其他兩者更能用長期的角度,來看待收入和人際關係,他們通常充滿耐心,除了金錢之外,他們也明白心靈生活也同樣需要長遠性的思考。

關於「延後享樂」的性格如何影響一個人在未來是否成功,有興趣的朋友可看這段TED影片,講者是《先別急著吃棉花糖》的作者喬辛.迪.波沙達。

(05:17補充:不過最近我看到一個反論(連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二、有錢人習慣往好的方向思考,進入好循環

堅經說「凡祈求的就能得著。」這句話不只是雞湯,若你能夠時刻提出「能強化自我的問題」來幫助自己提升的話,這樣的祈求反而可以幫助你做出改變,而不是盲目的希望。作者在下面給了我們九個強化自己的提問,並以三個為一群來分類:

為當怎樣的人

  • 我想成為哪一種人?
  • 為什麼我會想要成為那種人?
  • 我該怎麼成為那種人?

想實現什麼

  • 什麼是我想做的?
  • 為什麼我會想做這件事?
  • 我怎麼樣可以辦到?

想要擁有什麼

  • 什麼是我想擁有的?
  • 為什麼我想擁有這些事物?
  • 我該怎麼做才能擁有?

這些提問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不要去想自己「做什麼好像都沒用」,或是「為何事情總是那麼難」,而是提出「好的問題」逼自己去思考,作者認為這樣的習慣可以讓你時刻感受到正面的力量。這裡我想補充先前曾讀過一本書《該怎麼提出更好的問題呢? 《精準提問的力量》這本書教我的好方法》,其中有個章節就是教你「如何對人生提問」,值得大家一讀。

最後作者也引用聖經的話:「他的內心怎樣思量,他的為人就會是怎樣。」我們學會像有錢人一樣掌握自己的「內在對話」,在回答問題時要具體清楚,要認清一件事「不要是別人要你做的,或告訴你該做什麼,而是找到自己想成為的人,真正想做的事,以及想要擁有的東西。」上述這些在薪水族的思維中都是反過來看,先想到自己要做什麼,才決定了他們會成為哪一種人,這種方式來看待人生,作者認為:會造成混亂是必需的結果

這裡我也學到不要問「我的人生意義是什麼?」,而該問的是「什麼可以讓我的人生有意義?」而且每天都應該這樣問問自己。

有 錢 人 的 習慣 和 你 不 一樣

三、有錢人愛談觀點,薪水族聊是非

作者提到他有一項神奇的能力,只要讓他花一小時聽你講話,他就可以推估出你未來的命運走向,聽起來很神奇吧?

但其實指的是一個人花時間都和別人聊什麼,其實可以看的出來他是一個怎樣的人,若你想成為有錢人,就不要像薪水族那樣愛聊名人八卦或別人的事非,有錢人當然也會觀注娛樂話題,或名人們的動態,但他們想聊的是「名人的致富原因」,而不是他們被媒體渲染放大的虛名。

而且有錢人都善於廣結善緣,特別是要求自己不說別人的壞話,並主動讚美別人的長處,因為他們很清楚,批評只會百害無一利,這當中也是對人性的掌握透徹,他們知道人們都喜歡別人的推崇,若你學會讚美別人,自然身邊不缺能夠盡力幫忙你的人。

書中也提供了兩個簡單易行的訣竅,來幫助你習慣多談觀念,少談是非:

  • 改變你說話的詞彙
  • 停止抱怨開始學習

要多使用積極正面的詞彙,側如:少講「不可能」「辦不到」「我想要」=> 改說「可能」「我可以」「我應該」

因為抱怨是種自我詛咒,只會讓自己和他人的生活裡充滿了鄙視和不屑,若你是這樣的人,就要改變自己,要多感恩身邊的人事物,多以讚美和感謝的口吻來談論觀點,這樣做你會有所轉變。若還是遇到麻煩,就問問自己「人生想藉此教給我什麼道理?」

有 錢 人 的 習慣 和 你 不 一樣

四、有錢人樂於改變

擁抱改變而不只是希望
有錢人的自由來自「充分準備和努力工作」,他們認為「自信是一種自我惕勵的結果,自信是勇於證明自己而獲的報酬,自信是了解自己有能力克服眼前一切的困難,相信可以實現自己所做的一切選擇。」

作者建議我們要像有錢人那樣「選擇」,而不要像受薪族那樣「希望」,因為僅僅只是懷抱希望,其實就是懷疑自己的能力,不相信自己能做到,而且若想從改變中看到機會,就要有「自信」,它是一種能夠讓你提早一步做好準備並抓機會的力量。

有 錢 人 的 習慣 和 你 不 一樣

五、有錢人精算得失敢冒險

不冒險就不會有機會,但有錢人冒的險是一種「經過盤算後的風險」,作者指出有錢人會在採取行動前,對各種可能發生的事態皆有所認知和了解,並且預先考慮過失敗可能帶來的後果。

作者在此也提出他老師-尼杜庫比恩所教的「最簡單的風險法則」,當你每次面對困難問題時,也可以反問自己下面三個問題:

  • 最好的結果是什麼?
  • 最壞的結果會是什麼?
  • 最可能發生的結果會是什麼?

如果你承受的住最壞的結果,而能最可能發生的結果又能讓你離目標更進一步,那就應該勇於嘗試。反正則要放棄。

而薪水族最害怕的三種主要恐懼,以及有錢人為何不會的因為:

  1. 害怕失望,認為失敗是壞事,而不像有錢人能看出失敗是為自己帶來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2. 害怕被否定,要學有錢人更重視成功甚於別人的肯定,因為有時就算成功了還是會被別人否定,那何必在意別人的想法。
  3. 害怕損失,只希望自己不要「失分」就好,但有錢人更重視在人生競賽中「得分」。

人生最不該說的是:「我早該這麼做。」,而是像有錢人那樣喜歡說:「我做到了。」並勇於去嘗試。作者建議我們可以試著想想若人生可以重來過,你會想做出怎樣的改變?

有 錢 人 的 習慣 和 你 不 一樣

六、有錢人會不斷學習,讓自己成長

有錢人愛讀書
甚至都會組織自己的學習圈,並主動跟別人推薦或分享好的書籍或有聲資料,作者表示他自己也「投資」過十萬美元左右鑽研各種成功之道。雖然不是要每個人都該花大錢在學習上,作者建議我們要將收入一定比例投入在財務學習上,你才能夠漸漸擺脫掉薪水階級的小框架中。

除了讀書會,有錢人還會依據自己切身的需求來聘請學有專精的人來擔任自己的顧問,而薪水族則總是希望獲得免費的建議,但免費才是最昂貴的,往往也能只得到那些毫無實務經驗的人提出的餿主意,最後只會付出更多的代價。

把學習當作投資
從有實務經驗的人或好的書籍中所獲取的知識,其產生的價值是無可限量的,在本田直之的《槓槓閱讀術》這本書中也提到,作者建議我們把閱讀好書當作一種「投資」,在花錢買書時要告訴自己努力學會書中的精華,並應用到實務工作,進而創造出百倍的價值

財商教育的重要性
知識是一個種子,只要持續灌溉就能在未來開花結果,學習理財知識的投資也是如此,也許你現在沒有能力去參加數萬元的投資理財課程,但絕對可以閱讀一本三、四百元的投資理財書籍,並從書中所學要知識來賺進數萬元。

本書金句

  • 你對錢財抱持什麼樣的看法,就會與你賺多少錢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讓自己成為人際關係的富人,比起事業的成功還要來得重要許多。
  • 人們往往高估自己一年能做多少事,卻對自己十年間可以辦到的事情永遠低估,其實你可以做的比自己想像的還多。
  • 怎樣思考問題將決定人生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 大人物談觀點,一般人講事情,小人物聊是非。
  • 對於膽小的人來說,改變是可怕的; 對於墨守成規的人來說,改變充滿威脅; 對於我們這群充滿自信的人來說,改變就是機會。
  • 生命藉由改變來督促你學會飛翔。

若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下「拍手」給我支持並轉發給你的朋友們(可以多拍幾下手喔),或是「Follow」我,讓我可以提供更多優質文章給您。

有 錢 人 的 習慣 和 你 不 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