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先生 你 的 情況 我 了解 了

                          

杜 先生 你 的 情況 我 了解 了

2019年4月24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前夕,驻乌克兰大使杜伟接受了乌克兰《政府信使报》专访,介绍了峰会有关情况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来取得的成果。现将中文全文转载如下:

:库比夫第一副总理将率领庞大的乌克兰代表团于本月25至27日赴华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您能否介绍一下这次论坛的情况?

杜伟大使:“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来,有关合作取得了累累硕果,成为各国广泛参与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普受欢迎的公共产品。6年来,中国同有关国家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投资超过800多亿美元,共建的82个合作园区为当地创造近30万个就业岗位,让普通民众也有了明显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4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不仅是中国今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也是一次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国际盛会,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形式创新。本届论坛将由开幕式、领导人圆桌峰会、高级别会议、分论坛和企业家大会等活动组成。习近平主席将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全程主持领导人圆桌峰会,并在会后向中外媒体介绍峰会成果。其中,本届的分论坛数量较首届论坛扩大一倍,达到12场,还将首次举办企业家大会,邀请约800位各国企业和商协会代表出席,为各国工商界对接合作搭建平台。

二是主题鲜明。本届论坛以共建“一带一路”、开创美好未来为主题,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将围绕“推进互联互通,挖掘增长新动力”、“打造更紧密伙伴关系”以及“推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展开讨论,反映了沿线国家的普遍愿望,树立起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标,将推进相关合作走深走实、行稳致远。

三是规模空前。已有37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等国家领导人联合国秘书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确认将出席圆桌峰会,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日本、韩国、欧盟以及乌克兰等国将派高级代表与会,来自150多个国家和90多个国际组织近5000位来宾,包括360多位部长级官员,100多位国际组织负责人确认出席论坛

四是成果可期。本届论坛领导人圆桌峰会将发表联合公报,展示各国领导人共建“一带一路”政治共识。中方将汇总论坛期间各方达成的具体成果,集中对外发布,既有一系列政府间合作协议,也有各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展的大量投资、融资类务实合作项目。中方还将发布《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报告。各国工商界人士还将签署一批合作项目协议。

问:大使先生,今年1月底您与库比夫第一副总理举行了会见,双方就如何进一步加强中乌经贸合作交换了意见。请问您如何评价中乌2018年各领域合作成果?能否列举几个中乌2019年及未来几年经贸合作的优先方向?

杜伟大使:库比夫第一副总理是我的老朋友,他这些年为推动中乌战略伙伴关系、深化两国务实合作做了大量工作。他于2017年12月与时任中国副总理马凯先生共同在基辅主持召开了中乌政府间合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18年率团赴华出席了4月首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1月首届进博会,也多次亲自过问并协助解决中资企业在乌投资项目遇到的难题,我对他深怀敬意。

近年来,中乌各领域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两国媒体也都做了不少报道,我想用几个“升级”来评价和概括。

一是相互了解升级。我到乌克兰赴任以来,一个工作重点就是推动中乌两国的人文交往,加深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这是开展一切务实合作的前提。如果双方的企业不能很好地了解对方的文化和心理,就很难找到利益的契合点,达成合作共识。

二是合作内容升级。正如你前面提到的,中国企业在乌投资最成功的是农业领域,但这毕竟是以资源为导向的产业,而乌克兰的长远发展需要更好的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生产更多的高附加值产品、使用更加清洁便宜的新能源。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进入乌克兰的道路建设、港口疏浚、4G通讯、光伏发电等领域,创造更多的价值和社会效益。

三是合作理念升级。随着乌营商环境的改善,特别是政府公共采购电子平台的启用,很多中国企业开始主动以更加公开、透明的方式充分参与乌克兰的市场竞争,凭借自身实力拿下项目、消化风险,而不再像以前在许多别的国家一样,依靠政府担保获取项目收益。两国的科技合作也逐渐从低层次的产品买卖向高层次的联合研发、成果共享方向发展,一大批联合研究所在两国相继建立起来。

展望2019年,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中乌双边贸易额将迅速突破100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点,不断创造新的贸易录。而两国贸易的领域也将不断拓展,我期待着两国在现有丰富的合作领域基础上,在高科技产业合作及相应园区建设、解决贸易和投资融资瓶颈、新能源开发和利用、建立自贸区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问:自2018年以来,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包括降低税费、鼓励创新、改善营商环境等,请问大使阁下,在此背景下您如何评价乌克兰的营商环境?

杜伟大使:很高兴你注意到中国政府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的最新进展,这也是我们落实中共十九大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等重大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在世界银行公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排行榜上,在2013年中共十八大到2017年十九大的五年中,中国的排名从第96位上升到78位。而在十九大之后的短短一年时间里,中国这一排名迅速提升了32个名次,达到全球第36位,成为全球营商环境最佳的50个国家之一。

同样令我感到高兴的是,在差不多相同的时间里,乌克兰的“全球营商环境”排名也实现了令人惊叹的提升,从2014年的第110多位,上升到目前的第71位,上升速度居世界第二。对乌克兰的这一成绩,我并不感到意外。乌方近年来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完善营商环境立法、优化和取消部分监管法规、简化企业注册程序、修改税法减轻企业税负、建立创新的Prozzoro公共采购电子平台等,取得的实际效果也是有目共睹。

当然,成绩虽令人振奋,乌克兰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的确还有很大可以提升的空间,这方面“中国经验”有一定参考价值。对内,我们着力为企业减轻负担,通过减税降费、削减财政支出、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等举措,帮助降低企业制度成本,提升营商便利性,减少发生权力腐败的可能。对外,我们坚持进一步放开市场,在今年的“两会”通过了《外商投资法》为外国投资者提供更多制度性保障,保持相关法律、政策和税率的稳定性,切实保护外资利益。中方愿与乌方加强相关交流与合作。相信随着有关改革措施的不断深化,乌克兰很快可以和中国一起位列全球营商环境排名的前列。

问:众所周知,农业是一个充满机遇、互利共赢的合作领域。此前中国投资进军乌农业领域的态度十分坚定。您能否举一个中国投资在乌成功落地、实现双赢的例子?

杜伟大使:说言,农业是当前中乌经贸合作中发展速度最快、取得成绩最大的领域之一,这也是中国投资在乌落地并实现双赢最多的领域。2013年至2018年的五年中,乌克兰对华谷物出口额由2600万美元快速提升至5.53亿美元,中国企业在乌克兰农业养殖、加工、仓储和出口等多个方面都有大量投资,其中的成功例子很多。总看,在乌取得成功的中国企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包括实施本地化管理和经营严格遵循乌克兰的有关法律面向中国和乌克兰两大市场以及广阔的国际市场等等。

以中粮农业乌克兰公司为例,其由全球最大的农产品供应和食品生产商之一的中粮集团(COFCO)独资成立,但完全聘请乌克兰人进行管理和经营,业务范围涵盖乌整个粮食产业链,包括食粮仓储、油料加工、港口运输、粮食出口贸易等。2016年该公司投资7500万美元在尼古拉耶夫港建成吞吐能力达250万吨/年的谷物码头项目,就是中国投资、欧洲设备、乌克兰人才的成功组合体,不仅让中方投资者获得了稳定的收益,也为当地创造了大量优质的工作岗位,更加强了乌克兰整体的粮食出口能力,是一个典型的双赢甚至多赢的成功范例。

问:除东部问题外,制约中国投资进入乌克兰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乌在核能、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急需投资,非常希望听到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杜伟大使:首先我想指出,东部问题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投资进入存在冲突的乌东部分地区,但并没有制约中国企业整体上的对乌投资。即使是在今天的东部地区,也仍有一些“广场革命”前就进入的中国企业在坚守着,因为他们还是看好乌克兰国家和市场的未来。

如果说确实存在可能影响中国投资的因素,那么主要还是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外汇管制也需要进一步放松,我在前面对此已经发表了看法。乌克兰的经济尚处于起步复苏阶段,百业待兴,在农业、工业、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传统和非传统能源等领域都存在巨大的建设需求。而中国企业在这些领域的优势明显,有先进的技术、质优价廉的设备和高效的服务,以及40年来改革发展创新的经验。乌克兰有关行业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是中国企业经历过的,完全可以分享经验和成果。所以,中乌两国企业有着极具前景的产业合作发展空间。而随着各行各业的中国企业进入乌克兰市场,双方合作形式也日益多样化,有工程承包,带来了大量先进设备进口;有技术合作,使快速提高企业产能成为可能;有直接投资,融入当地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和税收。通过进一步创新投资方式和思路,也有利于吸引更多中国企业投资乌克兰。

问:中国中产阶级人口已达3亿,这一群体对国家经济贡献巨大。乌克兰目前的中产阶级占总人口的20-25%,在您看来,乌政府需要为私人企业家创造什么样的条件,才能使乌中产阶级在未来几年增长到人口的35-40%?

杜伟大使:我同意你的观点。造就并稳固一个庞大的中等收入阶层,对一个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真正实现现代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人口多达13亿,能够造就3亿人的中等收入阶层,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消费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不仅是依靠改革开放带来的良好社会经济环境以及这些人自身的不懈努力奋斗,更得益于中国政府始终致力于减贫工作,创造了在较短时间内减少7亿贫困人口的世界奇迹。这些原先的贫困人口不仅实现了经济上的脱贫,更实现了精神上的“脱贫”,学会了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大的财富与价值,从而成为支撑中国3亿中等收入阶层的真正基础,避免了当前许多发达国家出现的“中产阶级返贫”现象,减轻了严重贫富分化带来的许多问题。

同时应当看到,中国这个庞大中等收入阶层并非是一朝一夕之间形成的,不仅需要国家提供相应的政策、融资、税收、市场等一系列有利环境,以及实施充分的对外开放使之能够进入国际市场,更需要保持这种稳定的环境,让中等收入群体与国家的改革与发展步伐共同进步,共同成长。中国用40年的改革开放造就了占总人口近四分之一的中等收入群体,刚刚实施系统化改革的乌克兰也不能操之过急,还是要从改善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税负和经营成本、优化融资渠道和条件、放宽市场准入和反垄断、加强法制和反腐建设等方面下足功夫,让企业凭借自身顽强的生命力和创新活力,带动整个行业乃至整个国家的崛起。我相信,以乌克兰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灵活的市场适应能力,只要有适宜生长的土壤,良好的外部条件,广阔的国际市场包括中国市场,乌克兰中等收入群体壮大是指日可待的。

问:中国在与白俄罗斯的合作中积累了大量有益经验,两国务实合作几乎涉及所有领域。您认为,为吸引更多中国投资和先进基础设施领域技术,具有广阔未市场前景的乌克兰需要在哪些方面学习白俄罗斯?

杜伟大使: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特殊的国情,比如不同的政治体制、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市场环境甚至人文心理,这些因素决定了与不同的国家合作都应该结合该国具体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策略。我无意把乌克兰与白俄罗斯进行对比,但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乌白两国都地处连接亚欧两大洲的战略要冲,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和历史经历,而乌克兰还拥有白俄罗斯所没有的丰富资源和出海口,因此我相信,乌克兰在对外合作包括与中国开展合作方面有着巨大潜力和前景。

当然,中白合作目前暂时走了在前面,的确有许多好的经验可资借鉴。一是白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由此带来了相对稳定的市场预期。我相信乌克兰未来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也会日趋稳定。二是白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确实走在了乌的前面,目前其“全球营商环境”指数排名仅次于中国,居第37位。具体政策表现为不断简化行政手续、完善税收政策、良好的价格形成机制、有效保护投资者权益等。三是白注重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工业总产值占白GDP的三分之一,这也为白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园打下了基础,提供了较完整的产业链支撑,有效降低了成本。四是政府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主动就对华合作进行策划,提供了许多相应的政策便利。

问:举一个非常具体的例子:乌克兰火箭航天系统曾是苏联军工部门的基本盘,乌国家航天局下属的很多企业实力远超乌目前融资能力。这些企业与国航天部门保持着密切合作。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在火箭发射数量和技术方面都将成为全球第一。您认为现在中乌是否可以在航天领域开展更大规模的合作?

杜伟大使:乌克兰是中国在航天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航天合作也是两国政府间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于1995年签署了关于和平研究和利用宇宙空间的政府间合作协定,在此基础上,两国航天机构利用航天合作分委会工作机制,不断深化交流与合作。双方于2018年11月在北京共同主持召开了分委会第五次会议,签署了会议纪要,滚动更新了航天合作大纲。目前正在执行的《2016-2020年中乌航天合作大纲》涵盖了双方都感兴趣的领域,双方企业正在积极落实有关合作项目,未来也将探讨开展更大规模的合作。

我个人对两国航天合作的前景是非常看好的。首先,正如你所说,乌克兰有超出当前国家融资承载能力的庞大航天产业,而中国又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航天发射市场,这是一种天然的互补性。其次,两国政府间签署了关于和平研究和利用宇宙空间的协定。外太空属于全人类,“和平利用”这一前提为中乌航天与空间技术合作提供了最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三,中国的空间技术在许多方面学习、借鉴了前苏联的技术,这使得中乌两国航天合作具备更加契合的技术基础。第四,乌克兰在航天基础研究、火箭发动机技术等方面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人才储备,而中国在空间量子通讯、超级计算机技术等方面具有优势,两国可以在下一代太空运载、观测和利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上优势互补,也可以在包括在引力波观测、暗物质研究等前沿基础领域开展合作,说不定可以共同获得诺贝尔奖。

衷心地感谢杜伟大使接受《政府信使报》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