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尖 瓣 脫 垂 自律 神經 失調

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的心臟疾病,以二尖瓣脫垂最為常見。造成二尖瓣脫垂的原因主要是...

認識最常見的瓣膜心臟病──二尖瓣脫垂

臨床上不少病人都跟上述個案一樣,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上都需要一段時間來觀察, 所以提醒廣大的病人們(patients) 要有耐心點(patient)。胸悶、胸痛是門診裡十分常見的症狀,而可能導致的病因也有很多,如果再加上病人對醫師的判斷有質疑時,常常就會發生「有醫生,看到沒醫生,從診所看到醫學中心,看遍各大醫學中心」的情況。

常遇到過胸悶、胸痛的女性, 被婦產科醫師說是因更年期荷爾蒙缺乏,病人如果相信並接受診斷,心情就應該會先好一半;接下來只要持續配合治療,服用荷爾蒙藥物,病情又會好一半。要是先擔心醫生診斷是否正確,又擔心用藥可能有副作用,而不想吃藥。病情一路拖下去, 最後不只持續不舒服,就連周遭的家人也受影響。若有胸悶、胸痛不適,可先求診心臟科、胸腔科,做完相關檢查後,發現都沒重大問題, 病人通常會霧煞煞地糾結到底該再看哪一科?我的建議是把所有的資訊彙整後,向家庭醫師諮詢。

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的心臟疾病,以二尖瓣脫垂最為常見。造成二尖瓣脫垂的原因主要是心臟二尖瓣的結構異常,一般說來輕度的二尖瓣脫垂病人絕大多數沒有症狀或非常非常輕微,且不需特別治療。因為現在超音波機器靈敏度、準確度很高,幾乎每個去做檢查的報告出來都會有些許輕度的二尖瓣脫垂,還有10 %至20 %的人是中度, 通常會因為胸悶、胸痛而跑去檢查的人,多為二尖瓣中度脫垂者;甚至還有合併三尖瓣脫垂的(左心房和左心室間的瓣膜稱做二尖瓣,右心房和右心室間的瓣膜則是三尖瓣)。

結構的異常,二尖瓣脫垂病人會因為心臟血流不順,而感覺胸悶不適,大多在無法預測,且在不固定的情況下發生,甚至是什麼事都沒做的靜止狀態下,就產生不舒服症狀。先天的心臟二尖瓣脫垂雖無法痊癒,但隨著逐漸成長、適度運動,病情加重的機會不大。二尖瓣脫垂在所有的心臟疾病中並不算嚴重,但仍要小心,有些人可能因體重過重或其他不明原因而病情惡化,因此定期的追蹤很重要。

要確診二尖瓣脫垂,除一般的問診、聽診、胸部X光和心電圖檢查以外,最關鍵的檢查是心臟超音波,症狀不嚴重不須使用藥物,要是發生不適感,適時服用醫師開立的藥物可讓症狀緩解,所以不必過度擔心。

紅樓夢裡林黛玉的「揪心」,和西施的「捧心」,可能就是心臟二尖瓣脫發作。那東施呢?應該是失眠導致自律神經失調而引發的吧? 

二尖瓣脫垂易合併自律神經失調

暈眩症狀和自律神經失調互為因果的關係,胸悶、胸痛也是這樣的狀況。常碰到病人發生胸悶、胸痛跑來診間,做完問診或檢查後發現沒有異狀,就會說:「我覺得跟醫生你聊完天病之後, 身體感覺好很多了 !」 

不同於二尖瓣脫垂,因自律神經失調引起的胸悶和胸痛,大多是在患者緊張時發生,二尖瓣脫垂病人儘管是在平靜時感到胸部緊悶, 接著就會開始焦慮緊張,促使交感神經興奮,結果不適症狀就變得更嚴重;還有很多病人是先健康檢查確診為二尖瓣脫垂後,三不五時便擔憂認為自己好像會發作,結果就常常發生胸悶、胸痛。

二尖瓣脫垂和自律神經失調雖然是不同發病機轉,卻很容易互為因果,「雞生蛋、蛋生雞」交互產生。搞到最後,病人都分不清是二尖瓣脫垂,還是自律神經失調,這兩者又很容易合併發生,尤其病人往往在還未診斷出自律神經失調之前,就以為自己心臟有毛病,可能是有大毛病,因過度憂懼又導致症狀加劇。

胸悶、胸痛或心悸等症狀,日常生活甚至工作都帶來困擾,經專科檢查後發現只有二尖瓣脫垂,而且屬於輕度時,就可以先放下心中這個「小石頭」,考慮是否為自律神經失調的方向去諮詢醫師,而非跑遍各大醫院心臟科做檢查,時時擔心自己的心臟到底怎麼了。

另外,也對一些病人常有的迷思稍做澄清,很多人一胸悶、胸痛,就憂心忡忡地問:「會不會是心肌梗塞啊?」通常心肌梗塞的胸部症狀,比較悶痛,且偏向輻射性的疼痛,這種悶痛會像一塊石頭壓著胸口,經常發生於凌晨、天氣變化或情緒有變化,或是在勞力活動、吃飽飯後等特定狀況。

有慢性病,特別是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則要注意胸悶、胸痛可能會導致血壓升高,自覺胸口不舒服時,都不應輕忽,必須立即就診。一想到新冠疫情期間,一個月內轉診3個心肌梗塞的病人去醫學中心作心導管、放支架,心中有點害怕。

建議病人們,自己若察覺到目前的胸悶、胸痛發作的頻率或症狀,都跟以往相比變得有點嚴重時,應製做詳細記錄。

例如這些病癥持續多久,是兩天、兩週,還是一個月?什麼情況下會發生?每次感覺不適的時間長短?多久痛一次?有沒有哪些因素會加重或減輕症狀,像是喝完咖啡後,或前一晚睡眠不足時?無論是二尖瓣脫垂、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凡經醫師判斷需服藥的,吃藥和追蹤都要做,特別是現在手機都有方便的APP軟體可記錄變化, 期盼大家都能當個上道──自己會做足功課──的好病人。

作者簡介_王健宇 醫師

畢業於私立台北醫學院(現為私立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現任台北市民生承安診所副院長,為年代MUCH電視台《健康好生活》、TVBS電視台《T台正經話,少康戰情室》、東森電視台《媽媽好神之淑女家務事》、三立電視台《婆媳當家》等節目的特別來賓。曾任台北市立忠孝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國立台北大學專任特約醫師、飛碟電台生活大師之諮詢醫師。

經歷:民生承安診所副院長、興安診所院長、臺灣家庭醫學會專科醫師、臺灣肥胖醫學會會員、國民健康局戒煙門診醫師、華人健康網諮詢醫師

本文摘自出色文化  《醫生說你根本就沒病:只是自律神經失調》

二 尖 瓣 脫 垂 自律 神經 失調

  1. 自律神經
  2. 心悸 心律不整 全是二尖瓣膜脫垂?

心悸 心律不整 全是二尖瓣膜脫垂?

若同時出現其他不舒服 請檢測自律神經

在自律神經失調的門診中,有好幾個特定疾病名稱,時常從患者口中聽到,而「二尖瓣脫垂」,絕對是其中排行前三名的熱門指標。這個聽起來很複雜又很嚴重的疾病,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我們盡可能簡單的解釋,人體的心臟有左心室、左心房、右心室、右心房共四個腔室,左右分別有一組瓣膜來分隔心房心室,在右心室右心房之間的,為三尖瓣膜,左心室左心房中間的,則是二尖瓣膜,當肌肉組成的瓣膜有任一處構造異常,導致它無法妥善閉合,這樣現象就稱為「瓣膜脫垂」。

二 尖 瓣 脫 垂 自律 神經 失調

「二尖瓣膜脫垂」是一種最常見的心臟瓣膜疾病之一,並非自律神經失調者的專利。許多人可能都有此症狀,但終其一生沒有檢查出來。即便有檢查出來,也不見得會有任何特定的不舒服,除非脫垂的程度非常嚴重,導致心臟血液逆流、影響心臟正常運作。但就實際情況來說,這樣中重度的閉鎖不全並不常見,大約只佔10%左右。許多朋友會直覺地將心臟方面的不適,歸咎於二尖瓣膜脫垂,其實我們的心臟還挺冤枉的,為自律神經系統揹了個大黑鍋啊!

「醫生,我有二尖瓣膜脫垂,所以我常常會心悸不舒服。」

「醫生,我的胸悶跟二尖瓣膜脫垂有關嗎?」
「醫生,心律不整是不是要治療二尖瓣膜脫垂才會好?」

「醫生,因為我二尖瓣膜脫垂,所以我心臟比較弱,常常會喘不過氣。」

這樣的對話是否覺得相當熟悉呢?心律不整、心悸、胸悶、喘不過氣、呼吸困難……其實正是自律神經失調的典型症狀之一,雖然這些的確也是二尖瓣膜嚴重脫垂時,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但90%的二尖瓣膜脫垂並不會造成這樣的現象。

所以當您做盡各種心臟相關檢查,超音波、心電圖(甚至還曾遇過有朋友連侵入性的心導管也做了),還是覺得心悸、胸悶時不時就發生。同時,身體還有其他多種不舒服,例如喉嚨卡卡有異物感、失眠、頻尿、時常頭痛、腹瀉、便秘、胃痛、胃食道逆流...等等。建議您真的應該尋求

自律神經失調方面的專業檢測與診療,也許問題的根本並不在心臟,而是管控它的自律神經系統失衡了。把失調的神經系統調整好,讓心臟的運作回歸正常,胸悶、喘不過氣、心悸、心律不整等症狀自然不再出現,其餘惱人的不舒服也會一併獲得顯著改善。→ 告別失調 康復者心得分享
 失調有可能造成哪些症狀
 我有自律神經失調怎麼辦
 快速獲得專業協助

心臟二尖瓣脫垂怎麼辦!專家推薦三餐這樣吃

2021-01-20 18:30:00

心臟示意圖。圖/ingimage心臟示意圖。圖/ingimage

張媽媽原本是家庭主婦,專心在家裡照顧家人的生活起居,無奈經濟不景氣影響了張家的生計,她於是重回職場工作。家庭、工作蠟燭兩頭燒的日子過了不久,她開始覺得胸口悶悶痛痛的,呼吸時常感覺吸不到空氣,於是到醫院求診,經診斷為「二尖瓣脫垂」。

醫師判斷這些不舒服的症狀是壓力太大所致,建議她學習好好釋放壓力、處理負面的情緒,同時施予適當藥物治療後,症狀才逐漸獲得改善。

二尖瓣脫垂是先天疾病 女性發生率是男性2倍 

根據統計,在台灣,二尖瓣脫垂的盛行率是2~7%,而女性的普遍率竟高達10%,其中常好發的族群為20~30歲的年輕女性及媽媽,是男性的2倍,至於為什麼有這樣的差別,目前醫界尚未有定論。心臟內科醫師張書軒表示, 造成二尖瓣脫垂的原因與患者本身的心臟結構有關,是先天性的疾病,也因此沒有預防的方法。 

不過,也不需要必太過憂慮。張書軒指出,9成5以上的患者終其一生維持在輕微的二尖瓣脫垂,會有些症狀上的不適,但並不會影響心臟的功能,只需要每 3年回診追蹤一次,而比較嚴重一點的患者會伴隨血液逆流的狀況,則大約1~2年回診一次。 

此外,脫垂及逆流情形嚴重的患者,則有心臟擴大、衰竭的危機,甚至會合併其他疾病,譬如結締組織疾病、多囊症、肌肉異常疾病、甲狀腺病或心房中膈缺損等,此時就需要動手術,開刀修補脫垂的瓣膜。 

胸痛、胸悶、呼吸不順暢是常見症狀 易合併自律神經失調 

張書軒說明,二尖瓣脫垂最常見的症狀是胸痛、胸悶、感覺 呼吸不順暢、稍微運動就容易喘,有些人還有心律不整、心悸甚至失眠的情形產生,也會合併自律神經失調的身心症狀,例如會使人變得容易緊張、焦慮,甚至有突如其來的害怕,心臟跳動不舒服,睡不著,個性神經質、敏感的病患,在壓力大、熬夜、飲用刺激性飲料、生理期或過度疲勞時,尤其容易突然發作。 

為什麼心臟結構異常會導致身心症狀?醫界目前尚未找到兩者的關聯,不過從文獻上發現,大多數患有二尖瓣脫垂的病人合併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例如胸痛伴隨呼吸不順或失眠才求醫而被發現。 

治療二尖瓣脫垂藥物為主 視個別狀況對症下藥 

二尖瓣脫垂不嚴重的患者,醫師會針對其身心狀況給予治療或生活型態改變的建議。張書軒提及,治療的藥物通常有兩類,一為使用抑制心悸症狀的乙型阻斷器,主要機制為作用於心臟的乙型交感神經之接受體,減少因自律神經失調引起的心悸、心律不整的症狀,由於此類藥品會誘發心臟衰弱及支氣管攣縮氣喘,所以患者有心臟衰弱或氣喘的病人應避免使用;另一類是低劑量的抗焦慮藥物,端視患者出現的身心狀況為何而開藥。 

調整生活型態可改善 多吃情緒食物幫大忙 

二尖瓣脫垂患者也可透過生活型態的改變減輕症狀,張書軒分享,均衡的飲食營養充足是維持大腦及神經功能正常的基本條件;另外,也可多吃維持情緒的食物: 

●早餐:雜糧麵包、五穀饅頭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壓力大時,人體的維生素B群消耗量會增加,增加疲累感,因此適當補充能保持精力,或喝杯含鈣的牛奶能安撫興奮的神經。 

●午、晚餐:菜色愈多樣愈好,抗氧化的甜椒、蘆筍、南瓜能身體增加對抗自由基的能力。深綠色蔬菜,如綠花椰菜則是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也是不錯的選擇。 

餐後水果不妨選擇含色胺酸的香蕉,能增加大腦血清素,安定情緒。芒果、番茄、芭樂、柑橘、奇異果等水果含豐富的維生素C、E,也有對抗壓力的效用。 

●下午茶點心:各類堅果如杏仁、南瓜子都含有大量色胺酸,並盡量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如咖啡、茶、油炸食 物,因為會刺激交感神經,加重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此外,適度的運動可以刺激交感神經興奮、提升副交感神經的反應性,而且運動促進身體代謝功能,也刺激大腦分泌腦內啡,讓身心舒暢。因此,不論散步、健走、騎單車、打球、游泳或是跳舞,只要是自己有興趣的活動,就盡量持續去做;至於運動的頻率跟長度,可以依據「333」原則,每星期至少運動3天,每天至少 做30分鐘、運動時心跳達到130下。 

張書軒補充,腦內啡有「快樂嗎啡」之稱,讓人產生幸福及愉悅感,血清素掌管「滿意」,含量不足,人們 會情緒低落。許多抗憂鬱藥物都是增加血清素含量,幫助憂鬱症提升快樂感。 

另外,適當紓壓、保持樂觀心情 當壓力鋪天蓋地湧來,一定要找出自己最能釋 放壓力的情緒出口,不論靜坐、聽音樂、閱讀、 找人「倒垃圾」、接近大自然、泡澡等,都是不錯的方法。

文章授權刊登/常春月刊 編輯部  責任編輯/Mei 

自律神經失調 二尖瓣脫垂 壓力大 生活型態 憂鬱症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