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 豆 關 帝廟 文 衡 殿

麻 豆 關 帝廟 文 衡 殿

麻豆文衡殿(又稱關帝廟)源遠流長,遠於康熙年間(公元一六九O年),先民由祖籍福建泉州奉祀關帝君而來,距今已歷三百餘載,堪稱麻豆古蹟廟宇第一。關聖帝君初入台時奉祀於民家,由於神蹟顯赫,庇佑黎民,一時香火鼎盛,當地鄉人集會共議,於今廟址建一茅草廟宇奉祀,斯時本廟坐北朝南,廟前為漢人聚居,廟後為平埔族麻豆社人聚居,故今稱該地為番仔巷,乃關帝廟角的衛星角落。迨至雍正十二年(甲寅年‧公元一七三四年),廟前一帶是麻豆最繁華的地帶,與水堀頭近在咫尺,每日車水馬龍,盛極一時,本角國學生吳仕光感於廟貌有欠堂皇,乃首倡集眾興建。

文衡殿在八十一年改建後,為一雙重檐式建築,屋頂厚重,剪粘繁複,顯得宏偉而富麗。殿面為五川門,寬闊而大方,殿內參拜處高敞而明淨,令人有莊嚴肅穆之感。廟身石雕木刻、對聯書法,其中不乏名家作品,與藝匠巧手之作。如對聯為麻豆詩人陳紉香所撰,部分對聯為書法名家朱玖瑩所書,剪粘為洪坤福派的陳三火承作。而作品大多以忠孝節義故事為題材,也具有教化的功能。

廟宇的外觀

麻 豆 關 帝廟 文 衡 殿

廟宇的外觀

麻 豆 關 帝廟 文 衡 殿

廟頂的剪黏藝術

麻 豆 關 帝廟 文 衡 殿

「文衡殿」的廟匾

麻 豆 關 帝廟 文 衡 殿

正門的對聯「文武齊全佐漢扶劉忠心昭日月衡權掌握征吳伐魏義氣貫雲霄」為書法名家朱玖瑩所書。

麻 豆 關 帝廟 文 衡 殿

貼納武廟香燈示禁碑」,此碑現嵌於殿內南面壁堵上,碑石為花崗岩,碑額為雙龍抱珠,立於乾隆42年(西元1777年),為麻豆社平埔族人與漢人因土地糾紛控官,官府的判決諭告。

麻 豆 關 帝廟 文 衡 殿

正殿

麻 豆 關 帝廟 文 衡 殿

正殿

麻 豆 關 帝廟 文 衡 殿

正殿

麻 豆 關 帝廟 文 衡 殿

正殿中龕主祀關聖帝君

麻 豆 關 帝廟 文 衡 殿

關聖帝君

麻 豆 關 帝廟 文 衡 殿

龕前左側陪祀關平太子

麻 豆 關 帝廟 文 衡 殿

龕前右側陪祀周倉將軍

麻 豆 關 帝廟 文 衡 殿

正殿左龕奉祀註生娘娘

麻 豆 關 帝廟 文 衡 殿

正殿右龕奉祀福德正神

麻 豆 關 帝廟 文 衡 殿

正殿最左龕奉祀太歲星君

麻 豆 關 帝廟 文 衡 殿

正殿最右龕奉祀中壇元帥

麻 豆 關 帝廟 文 衡 殿

馬使爺

麻 豆 關 帝廟 文 衡 殿

後殿

麻 豆 關 帝廟 文 衡 殿

後殿

麻 豆 關 帝廟 文 衡 殿

後殿一樓

麻 豆 關 帝廟 文 衡 殿

後殿一樓

麻 豆 關 帝廟 文 衡 殿

後殿一樓中龕主祀文衡聖帝(關聖帝君)

麻 豆 關 帝廟 文 衡 殿

主祀文衡聖帝,陪祀關平太子和周倉將軍

麻 豆 關 帝廟 文 衡 殿

文衡聖帝

麻 豆 關 帝廟 文 衡 殿

後殿一樓左龕奉祀倉頡夫子

麻 豆 關 帝廟 文 衡 殿

後殿一樓右龕奉祀孚佑帝君

麻 豆 關 帝廟 文 衡 殿

後殿二樓為凌霄寶殿

麻 豆 關 帝廟 文 衡 殿

凌霄寶殿

麻 豆 關 帝廟 文 衡 殿

凌霄寶殿

麻 豆 關 帝廟 文 衡 殿

凌霄寶殿

麻 豆 關 帝廟 文 衡 殿

凌霄寶殿的上層中龕主祀玉皇上帝

麻 豆 關 帝廟 文 衡 殿

凌霄寶殿的上層左龕奉祀南斗星君

麻 豆 關 帝廟 文 衡 殿

凌霄寶殿的上層右龕奉祀北斗星君

麻 豆 關 帝廟 文 衡 殿

凌霄寶殿的下層中龕奉祀三官大帝

麻 豆 關 帝廟 文 衡 殿

三官大帝

麻 豆 關 帝廟 文 衡 殿

凌霄寶殿的下層左龕奉祀通天教主

麻 豆 關 帝廟 文 衡 殿

凌霄寶殿的下層右龕奉祀東嶽大帝

麻 豆 關 帝廟 文 衡 殿

台南麻豆-文衡殿

地址:台南市麻豆區關帝廟23號

電話:(06)572-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