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 有 大 美 而 不 言

天地 有 大 美 而 不 言

莊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四時有明法而不議, 萬物有成理而不說 。聖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是故至人無為,大聖而不作,觀於天地之謂也。」

淺譯:

天地具有自然奇妙偉大的美,但卻無法用言語表達,四時運行具有顯明的規律,但卻無法加以評議,萬物的變化具有現成的不變定規,但卻用不著加以談論說明。聖哲的人,從探究天地偉大的美,而通曉萬物生長的道理。所以,道德修養最高尚的人,會順應自然而不作違反天意的行為,思想修養臻于完美的人,也不會妄加行動而破壞和諧,因為對於天地的觀察,作出深入細緻的體會。

【評論】順應天時,春夏秋冬,四季有序,人心向善仍良心性理,人人應依道德而生活,故合符上天意旨,世界和諧。


關於科學的用處,有個流傳頗廣的故事:電磁學大師法拉第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士之後,英國首相問他那些電磁發明有何用處?法拉第說:「首相先生,有一天你將能從中課稅!」這則故事是法拉第過世後才出現的,有人懷疑其真實性,因為找不到任何可信的記錄足以證明法拉第曾經這麼為首相上過一課。其實科學知識之大用一直要到19世紀末才有些跡象,所以在法拉第發展電磁學之際,不僅是政治人物不可能有遠見,我懷疑就算是法拉第自己,對於科學是否真能大益於國計民生,恐怕也未必有十足的把握。即便到了20世紀初,愛因斯坦仍預想不到他的E=mc2竟能影響人類的未來。法拉第與愛因斯坦絕非為了科學之用而獻身科學。


因此無論科學家是基於什麼理由投入科學研究,「追求真理」必然是重要動機之一,尤其是在科學變成有利可圖的事業之前。不過要下定決心追求真理,恐得先抱有真理確實存在的信念,同時懷有尋得真理的希望。不過大自然的真理是人類心智可以理解的嗎?今天我們不假思索就可以肯定回答是的,因為現代科學已提供了太多的例子在前。但我每想及早在400多年前,克卜勒在不知邊際的情況下,便勇猛躍入探索之海,用數十年的生命追尋天體運行的真相,總感佩其堅定的信念,卻也驚嘆他沒有空手而歸。克卜勒、牛頓、法拉第、愛因斯坦的信念是怎麼來的?


《莊子》的〈知北遊〉篇中有一段名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聖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是故至人無為,大聖不作,觀於天地之謂也。」當代美學家蔣勳便曾說很喜歡「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這一句,常常引用,後來以「天地有大美」為名出書,闡述日常之美,大受歡迎。


不過,莊子這段話的重點其實在於「不言、不議、不說」這幾個字──大自然是沉默不語的!所以莊子所言「天地之大美、四時之明法、萬物之成理」若僅是指大自然日出日落、花開花謝、潮起潮落、四季交替等這些人人可見、可感之「美、法、理」,則天地雖不言其實已言、四時雖不議其實已議、萬物雖不說其實已說。所以我們或許應該把莊子之「大美、明法、成理」詮釋成無法以肉眼、感官觸及的「物理定律」,亦即抽象的柏拉圖理型?無論如何,莊子說得對,大自然除了給了極隱晦的線索之外,不會主動幫忙想探知天地運行道理的人,因此如想要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其艱難可想而知。


就科學的發展歷程看來,在各文明之中,只有古希臘哲人與受古希臘文明薰陶的一些人對於天地之美之可原、萬物之理之可達有十足的信心,並非常勇猛地要言出天地之大美、議出四時之明法、說出萬物之成理。莊子的「至人與大聖」雖已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卻因為效法天地之不言不語,以致「無為與不作」,所以我們無從得知這些聖人所原之美與所達之理。東西聖人之差異大若如此!


愛因斯坦曾感嘆:「這個世界最令人費解之處,就在於它是可以為人理解的。」這句話點出好幾個極深奧的問題,首先是大自然為何是有規律的?其次是我們的大腦何以能夠尋得並理解這些規律?我們能夠理解大自然一切的真理嗎?或者是我們只能理解其中一部份?愛因斯坦一生努力的目標就是想明瞭造物者的旨意,在他之前的克卜勒、牛頓,在他之後的海森堡、費曼也莫不如此。奇特的希臘理性文明是這種求真信念的根源。


在接觸到西方文明之前,我們完全認同《莊子》〈養生主〉篇一開始所說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如今潘朵拉的盒子已經打開,科學精靈已經現身,不管我們對於求真的精神是否多少還有些陌生,「觀於天地而無為與不作」的日子已然遠去。


谢邀啊,这是庄子说的,为: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把天地换成数学就好明白了,数学美吗?喜欢的人说美啊!不喜欢的人说头疼啊!天地之美亦如是,你看看西方园林工工整整的,传统园林则最忌人工太多。找到你和喜欢一样美的人,你们三观基本相似了。

四时有明法而不议,四时者四季也,古代中国以农业为主,靠天吃饭,最喜欢观察四季变化了,四季变幻中有很多法则,如七月流火,流火的红是大火星,即心宿二偏西,每年夏历五月间黄昏时心宿在中天,六月以后,就渐渐偏西。时暑热开始减退。故称“流火”。

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看人睡在潮湿的地方要得风湿,泥鳅怡然自得,人喜欢毛嫱、丽姬这样的美女,鱼看了就要跑,就想物不同喜好也不同,很多人可能是看到泥鳅想到炒泥鳅,看到鱼就想到糖醋鱼。

所以你看啊!这是一个通不通的问题,你看一样事物,你通了,你就喜欢觉得美,你不通,你看山川自然还觉得怕了!

天地有大美,但是不会天天玩自拍:“我好美呀,我有大美噢,看我多牛逼”。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你小小的人类做了点东西就四处宣扬觉得自己了不起了?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等待你去发现

【馨香雅句】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時令之美

作者:雅蘭

天地 有 大 美 而 不 言

清《十二月令圖·二月》 局部(公有領域)

更新: 2019-12-21 12:12 AM    標籤: 莊子, 馨香雅句

面對現代社會的種種嘈雜與煩惱,雅蘭和您一同探尋中國傳統文化中身心安和之道。安和系列內容將分為三季:第一季「人與自然之和」,第二季「人與人之和」,第三季「人與心之和」。

歡迎來到馨香雅句,我是雅蘭,生活中當人們心生煩惱,往往會寄情於山水,無論是「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還是「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又或是「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人們在自然之中讓心靈得以釋放。

《莊子.知北遊》中寫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意思是說天地之間有自然大美,四時的交替、萬物榮枯都有一定的秩序,但他們卻都並不言語。在接下來的幾季當中我們將帶您一起探尋古人發現的天地間的大美。

臺灣故宮博物院館藏了清院本《十二月令圖》。它是依據一年十二個月的變化,繪制了人們順應天時的生活場景。

比如:一月裡人們鬧元宵的情景;二月裡杏花綻放,人們來到戶外踏青,「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三月裡天氣轉暖,可以看到「曲水流觴」的活動,再現了蘭亭序中,文人雅士吟詩作對的場景。

四月裡,梅子要成熟了,「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可以看到人們雨中漫步的場景;五月可以看到人們賽龍舟的習俗;六月荷花盛開,人們或室內納涼,或在荷塘中划船採摘蓮蓬。

七月中,傳說在七月初七是牛郎織女鵲橋相見的日子,畫中描繪了閨中女子焚香設案,過七夕節的情景。八月桂花盛開,畫中描繪了親朋好友相聚,登高賞月,一起過中秋節的情景。九月菊花盛開,這個月中也有九九重陽節,人們登高臨遠,觀賞菊花。

十月正值農閑,人們在室內欣賞古器名畫,或彈琴下棋。十一月植物凋謝,動物蟄伏,禮記中建議人們應多待在室內調養,不要大興土木。十二月梅花盛開,人們在院中賞梅堆雪,也準備迎接新年的到來。

清康熙年間的十二月令花卉紋杯,是清代官窯瓷器中的名品,它依照一年12個月,製成了12個杯子,每個杯身上都會有一個當月的時令花卉,從一月到十二月,比如一月水仙花,二月玉蘭花,三月桃花,四月牡丹花,五月石榴花,六月荷花,七月蘭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芙蓉花,十一月月季花,十二月梅花。

每個杯身上的花卉還題上一首詩詞,從每個杯子都可以欣賞到花卉詩詞、書法印章,體現著天人合一的文人雅趣。

在道家文化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這天人合一的文化背後又蘊含著古人發現怎樣的自然秩序呢,我們下期和您繼續分享。

點閱【馨香雅句】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林芳宇

【注释】

(1)彼神明至精,与彼百化:神明和天地之间的关系因其千变万化的现象而显示出极为精微的神秘性。

(2)死生方圆,莫知其根:物或生或灭,或方或圆,变化无穷,形态各异,但我们只知其然,而不其所以然,这也就是莫知其根。

(3)扁然:犹遍然,普遍,所有的。

(4)六合为巨;六合,指中方加上下的三维性空间。巨,巨大。

(5)其:指道。六合的三维空间虽然无限地巨大,它仍然存在于大道之中。

(6)沈浮:沈,通“沉”。沉浮即升降往来之变化。

(7)终身不故:终身,指万物的永恒性。故,固定,不故即不曾固定,常新而永葆生机。

(8)惛然若亡而存:惛然,黯然暧昧之状。大道虽然不是我们的感官可以感受到事物,它却是一种永恒性的存在,所在说它是似亡而存的。

(9)油然不形而神:油然,变化万端而无所牵系的样子,不形而神是说大道虽然没有形象,是形而上之物,却有神明般的能力。

(10)万物畜而不知:万物畜,万物被大道所蓄养。不知,指人类无法认知大道。

(11)本根,可以观于天:本根,大道。它的存在可以通过观察天道的有常来得到明证。

【译文】

天地有最大的美德,是沉默无言的,一年四季有明确的规律,然而它却从不议论,万物有它固定的道理,然而它却不加解释。圣人正是通过推究天地的美德而知晓了万物生成的道理。所以,思想境界最高的人,只是模仿天象自然无为,大圣人也从不要创造什么,如此说来他是通过观察天地大道而明白了这一切。

综合起来看,那神明般的大道是极其精微玄妙的,它参与了天地成物的无穷变化;有形的事物总是处于不断地产生和消亡的过程之中,不管它在形态上怎样作有序的变化,我们还是没有办法知道它的根本性质和最终原因;因为天地万物似乎是自古以来原来就如此这般地普遍存在着。四方上下的六合三维空间虽然如此地巨大,还是没有超出大道之外;秋毫虽小,仍然要靠道的作用才能形成自己的形体。天下万事万物无不在升降往来地变化着,但作为整体它却永远是生机勃勃的,不会因固定而衰变;暑往寒来,四时运行,它们都有自己固定的自然秩序;大道虽然无形无象,看起来好像并不存在,实际上却是根本性的存在,只不过它是通过时间性的自然有序的变化来表现自己,它没有形状,因而显得神妙莫测,万事万物都因为它的畜养而存在,但却一概地不自知。我们把大道的这种存在性称为“根本性的存在”,人们可以通过观察天地万物运动变化来证明这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