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閃記憶體rom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對電腦、手機上的RAM、ROM、內存、快閃記憶體、運行內存、機身內存、存儲空間等都"傻傻分不清楚",後來花了不少時間,才把這幾者的來龍去脈分清楚。

總的來說上面那些算是存儲器,從存儲器的材質來看,大概可以分爲三種,分別是磁性的機械硬碟、DVD和藍光類的光碟,而第三種則是今天要講的主人公,半導體存儲器,顧名思義,它是用半導體集成電路工藝製成的存儲數據信息的固態電子器件。

如果光看"存儲器"這個名字的話,可能很多人會把它們都當作U盤、存儲卡、硬碟等永久存儲數據的器件,其實這是片面的。說到這,還要從電腦(手機)的內部結構說起。存儲器是電腦中的重要部件,主要分爲以RAM和ROM爲代表的內存(主存儲器),和以機械硬碟和快閃記憶體爲代表的外存(輔存儲器)。

很多人都知道內存是用來運行程序的,但未必了解其實內存和外存都會存儲數據,只不過是分工不同。內存的英文名爲Memory(記憶),可以理解成它是用於即時任務的短暫記憶體。處理器需要處理數據,不是直接和外存(硬碟或快閃記憶體)交換數據,而是外存先把數據放入到內存中,再由內存和處理器對接。

內存主要有RAM和ROM這兩種。RAM(Random Access Memory),中文名爲隨機存儲器,與CPU直接對接,特點是可以隨時讀取寫入數據、運行速度快,缺點是一但斷電就會丟失數據。ROM(Read-Only Memory),中文名爲只讀存儲器,數據出廠前被存入ROM並永久保存,只能讀出,不能再寫入或刪除,掉電後數據也不會丟失。ROM一般用於存放計算機的基本程序和數據。

人們經常弄錯的第二個疑惑點,就是人們把RAM和ROM區分成了運行內存和存儲空間這兩樣不同的東西,特別是在手機上。說到這裡,就要說起手機的存儲結構了,在手機裡面RAM和電腦的一樣,也是(運行)內存,但ROM卻和存儲空間產生了聯繫,手機中的ROM有一部分空間是用來存儲系統信息和軟體,但大部分空間都被用來當作硬碟的存儲空間了。

外存(輔存儲器),英文名爲"Storage"(存儲),是作爲存儲空間的永久記憶體。常用的外存設備主要有硬碟(多指機械硬碟)、快閃記憶體(半導體)。快閃記憶體既可被多次擦除或寫入內容,又可斷電以後數據也不會丟失。

快閃記憶體下面還有相關分類,其中應用廣泛的就是NAND快閃記憶體。NANAD快閃記憶體擁有體積小、讀取速度快、空間大等優點,因此多被用來作固態硬碟和手機存儲。以固態硬碟爲例,它主要由控制晶片+(NAND)快閃記憶體顆粒組成,速度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快閃記憶體顆粒的如何。快閃記憶體顆粒的發展也經歷了SLC、MLC、TLC、QLC等多個階段,目前比較先進的有像希捷酷魚120這種裝載了3D TLC NAND快閃記憶體的,它能縮短系統、軟體、文件的啓動和讀寫時間,順序讀寫速度分別高達560MB/秒和540MB/秒。

說了這麼多,區分內存、存儲空間、RAM和ROM,其實可以簡單地分爲兩方面來記憶區分,一是分清電腦上的內存(運行內存條)和外存(機械硬碟或固態硬碟),二是分清手機上的RAM代表運行內存、ROM代表存儲空間就可以了。

發布於 2020-11-02 1455

  • #記憶體
  • #智慧型手機
  • #儲存容量

分享給朋友

快閃記憶體rom

快閃記憶體rom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功能、相機畫素逐步升級,市場對於「大容量手機」的需求也愈來愈高,擁有超過百 GB儲存容量(ROM)的裝置早已成為常態。而儲存容量所採用的「快閃記憶體規格」,其實也是非常重要的核心環節,我們在市面上常見的快閃記憶體標準有 eMMC、UFS 以及 NVMe,究竟他們它們之間的差異是什麼?本篇文章將向各位作介紹,讓大家都能有更深入的瞭解。
 

想要擁有一台心儀的手機記得到傑昇通信,挑戰手機市場最低價還送千元尊榮卡及好禮抽獎卷,搭配門號再享高額折扣!快來看看手機超低價格!

快閃記憶體rom

 

手機的快閃記憶體標準有哪些?

目前常見的手機快閃記憶體標準有 eMMC、UFS 和 NVMe三種,其中eMMC 和UFS為Android 手機主要採用的標準,而NVMe則是iOS手機所使用的,以下是關於它們的詳細介紹:

1. eMMC

快閃記憶體rom

英文全稱是embedded MultiMedia Card,由 MMC 協會針對手機和平板電腦所訂定的快閃記憶體標準,eMMC屬於三者中起源最早的技術,是基於「MMC記憶卡」為基礎發展而來的,其架構標準是將MMC組件放入一個小的球柵陣列封裝(BGA)之中,主要用於印刷電路板的「嵌入式非揮發性」記憶體系統。由於eMMC為永久性的電路板附件,而非能讓用戶隨意移動的卡片,所以如果出現記憶體、控制器故障等問題,就可能需要更換整個印刷電路板來修復。
而eMMC是採用「並行傳輸」技術製成,雖然資料讀寫必須分開執行,但它卻擁有體積小、布線難度低以及高度集成等優勢。從eMMC 4.3發展到目前最新的 eMMC 5.1標準連續讀取速度約為 250MB/s,總線接口主要以eMMC 4.4、eMMC 4.5、eMMC 5.0、eMMC 5.1為主,理論帶寬各為104、200、400和600MB/s;然而eMMC無論再怎麼升級,也都無法高效實現「雙向通行」的技術,已較難滿足現今用戶的需求。

 

2. UFS

快閃記憶體rom

英文全稱為Universal Flash Storage,最早是在2011 年時,由 JEDEC 所推出,UFS採用全新的「串行傳輸」技術,可以同時進行讀寫操作,然而起初卻因為和eMMC 的速度差異較小、成本較昂貴,所以並不普及,一直等到2014 年, UFS 2.0 標準的連續讀取速度達到約 800MB/s,才逐漸成為 Android 旗艦手機所採用的標準配置。
JEDEC更在2016發布「UFS 2.1」標準,雖然與前一代的速度標準差不多,卻增加了安全保護、設備健康和性能優化三項特點,市面上的UFS 2.1都採用可選的HS-G3標準,最高讀寫速率為1.5GB/s,而目前最新的 「UFS 3.1」標準,連續讀取速度約高達 1,700MB/s,全球第一款採用此項標準的手機,就是vivo推出的 iQOO 3。

3. NVMe

快閃記憶體rom

英文全稱為NVM Express,原先是為了用來作為替代「SSD」上的SATA接口,被運用在 MacBook 上的主流固態記憶體標準之一,具有高效率、低負載的特性,使得其性能更加且擁有低延時的優勢。而在2015年時,蘋果首度將 NVMe 導入於iPhone 6S 系列之中,讀取速度約為 900MB/s,由於早期 的Android 手機大多使用 eMMC 5.1 標準,所以在連續讀取速度方面,iOS手機擁有了絕對領先的優勢,一直到 UFS 3.0 推出後,兩者的差距才漸漸縮小。

不同的「記憶體標準」有何差異?

以上三種記憶體標準,除了在資料讀取/寫入有速度上的差異之外,在技術方面也有所不同,像是最早的eMMC是 採用「並行傳輸」技術,必須分開執行手機資料的讀取、寫入工作,所以當手機在執行「多項任務」操作時,eMMC 的反應速度會比採用「串行傳輸」技術的UFS 與 NVMe ,還要慢上很多,且 UFS 和 NVMe的平均功耗也會比 eMMC 來得更低喔!
 

延伸閱讀:手機的ROM是什麼?RAM是什麼?
延伸閱讀:手機CPU是什麼?高通/聯發科/麒麟/獵戶座/蘋果A系列的品牌差異?

 

手機哪裡買價格最便宜划算有保障?

如果想要買到價格最便宜划算又有保障的手機當然要到傑昇通信!傑昇通信是全台最大且經營30多年通信連鎖,挑戰手機市場最低價,保證原廠公司貨,還送千元尊榮卡及好禮抽獎卷,搭配門號再享高額折扣!此外在台灣有近百間門市,一間購買連鎖服務,售後免擔心購買有保障,買手機來傑昇好節省!

便宜手機價格查詢

傑昇門市據點查詢

快閃記憶體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