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業發展趨勢2022

餐飲業發展趨勢2022
面對疫情需要的零接觸服務與人力短缺,國外許多餐廳加速導入新的科技應用,後續值得觀察借鏡。(圖片來源:美食加TASTER提供)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全球迎來漲價潮、高端餐飲人氣暴增、捲土重來的疫情、餐廳多角化成經營重點、革新不斷的科技應用是2022年餐飲界最新的5大趨勢。

漲聲響起,不絕於耳。2021年10月王品開了第一槍,旗下15個品牌漲價平均5%,隨後瓦城、麥當勞、吉野家、鼎泰豐、欣葉等等餐飲集團紛紛宣布漲價,獨立店家如阿堂鹹粥調高售價也造成熱議。為什麼要漲?業者的理由不外乎國際原物料價格上升、運輸成本增加、人力成本提高等等。

1、全球迎來漲價潮,極端氣候、航運卡關使成本上漲

不獨台灣,全球都迎來飲食漲價潮。《食力》2021年12月號有詳細解析,主要原因有三:一、自2019年起的極端氣候導致黃豆、小麥、玉米等國際原物料減產;二、疫情導致生產停擺、航運卡關,分流上班、缺工都致使成本上升;三、疫情進入第二年後,各國陸續恢復正常生活,飲食市場需求提升。簡而言之,目前經歷的「飲食通膨」,既是成本推動,也是需求拉動,可以預期2022年漲勢更加全面。

餐飲業發展趨勢2022

麥當勞在2021年11月宣布漲價,超值全餐平均調幅2.2%。(圖片來源:美食加TASTER提供)

2、高端餐飲人氣暴增

平價餐飲起漲,高端餐飲也有另類上升行情。或可謂疫情紅利?自從國際旅遊不順,擁有高預算的一群饕客,留在台灣消費,只要疫情不拉警報,fine dining 餐廳訂位爆滿,具備隱密性與尊榮感的私廚也一餐難求。

很多愛上餐館的朋友們應該已感受到,中高端餐飲的各價格帶都往上一個層級。1,800元的套餐漲到2,000元以上,2,500的套餐漲到3,000元以上,4,000元以下的晚間套餐都算便宜,5,000-6,000元的定價早不是天花板。日本料理的定價能力尤高,新開店毫不客氣,老店家無所畏懼,萬元已非新鮮事;若是擁有堅強熟客群的店家,即便原始設定是小料理、餐酒館,現在收費也堪比米其林星級法餐,因為愛去的那幾幫人,就是會埋單。

餐飲業發展趨勢2022

2021下半年開幕的高級日料「花蕉」,開價午餐7,000元、晚餐9,800元,挑戰頂級價格帶。(圖片來源:美食加TASTER提供)

這當然不是一夕之間發生的。2018年,Paul 主廚剛開「Impromptu by Paul Lee」時,我曾問他,他觀察到的台灣 fine dining 價格壓力點是多少,當時他說2,500元;2021年10月我在《美食關鍵詞》podcast 訪他,他說,這壓力點已經提高到3,000元。我認為這項觀察合理。你還記得嗎?RAW 在2014年12月開幕時的套餐定價,是9道菜1,850元!

配合經濟數據大好,或許,這是台灣發展 fine dining 的好時機。走到今天,不是偶然,你去想想幾個時間點:RAW 是在2016年以前評估並設立的;Impromptu by Paul Lee 開幕的2018年,中美貿易戰剛開打;2019年,台商回台投資方案啟動;2020年、2021年,台灣疫情控制得當,經濟成長亮眼。

台灣的錢留在台灣島內消費,是好事。而 fine dining 價格門檻一口氣被調高,才真正是回不去了的漲價。

3、捲土重來的疫情再次考驗經營者

台灣疫情控制得宜,我們戰勝了 Alpha,抑制了 Delta,然而 Omicron 病毒非同小可,國外再度愁雲慘霧,譬如英國、美國,即便政府未如先前下令居家避疫、禁止餐廳內用,許多餐飲業者面臨員工確診、客人確診的狀況,也只能宣布暫停營業,以保護自己、員工與客人。該開該關、該怎麼營業、業績損失該怎麼彌補,諸種決策重擔,又要自己扛。

Omicron 病毒不是不來,只是何時會來。三級警戒使內用收入瞬間歸零之驚慌,台灣餐飲業者已有領教,作為經營者,真的不要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如何開拓收入來源、挑戰新商業模式,將持續考驗業者的基本功、反應力與執行力。

餐飲業發展趨勢2022

隨著 Omicron 變種病毒持續在歐洲蔓延,歐洲各國開始恢復對於對於 COVID-19 的各項管制措施。(圖片來源:美食加TASTER提供)

4、餐廳多角化已成經營重點

和疫情連動,餐廳開發宅配商品、拓展外賣副品牌、轉型成零售通路、線上線下全通路整合等等,在接下來應會越來越常見。數位落差過巨的家庭小鋪或老店或許力有未怠,還有資源與知識的業者,請把疫情放在心上。

2022年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餐廳主廚投入商品研發,不論是和第三方合作,或者發展自己的副品牌;也可能看到更多餐廳線上化、宅配化,在符合法規要求下將自家餐點設計成為安全健康美味的產品。人們使用餐廳的情境已經變化了,除了驅動客人到店內用餐,還能怎麼增加和客人的接觸,讓他們在家也能想到你、享用你?應是後疫情時代的經營重點。

餐飲業發展趨勢2022

GREEN & SAFE 繼2020年與林泉、陳嵐舒主廚聯名推出「名廚家常菜」之後,2021年再繼續與 AKAME 彭天恩主廚以及知名 Youtuber MASA 主廚聯名開賣調理包。(圖片來源:美食加TASTER提供)

5、革新不斷的科技應用

餐飲業相關科技的研發與應用,在台灣討論較少,然而在國外,疫情以來的革新不斷。

我們已經看到各種零接觸服務,包括利用手機桌邊點餐、快速取餐;而為方便消費者使用餐廳的不同情境,現場內用、線上點餐、街邊取餐等等,許多業者也強調「全通路整合」,同一平台處理所有需求;疫情導致的缺工,國外餐飲業者也試圖利用AI或機器人來解決,例如自動外送機器人,或者將得來速的人力配置改為外包,派遣員工可在家上班,顧客至得來速點餐時是用視訊和派遣員工互動。以上諸種餐飲科技應用,是否能啟發台灣的業者,也值得觀察。

餐飲業發展趨勢2022

Yelp Guest Manager 的管理平台結合了預約及候補名單、餐桌管理與外賣功能,以及透過 Kiosk 功能讓顧客自行登記候補名單與接收通知。(圖片來源:美食加TASTER提供)

【本文獲美食加TASTER授權刊登,原文標題:Liz 專欄 / 2022年餐飲趨勢預測】

【本文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延伸閱讀
▶2022食安新制搶先看!巧克力正名、洗選蛋溯源等皆有新規定
▶囤貨潮、追求環保、元宇宙!歐睿「2022全球消費者十大趨勢」揭露企業後疫情新挑戰
▶健康、企業永續、環保包裝成未來消費指標!2022食品界5大趨勢一次看

餐飲業發展趨勢2022

本文作者 Thomas Kyritsis博士,目前在藍帶國際學院擔任「廚藝管理學士班(BBA Culinary Industry Management)」和「廚藝創新管理碩士(MSc Culinary Innovation Management)」課程總監。

在Thomas Kyritsis 進入藍帶教學前,他曾在希臘、英國,擔任過多個餐旅業的管理職位,像是希爾頓全球酒店集團(Hilton Worldwide)、道爾酒店集團(Doyle Collection),CCTvenues會議中心、和帝盛酒店集團 (Dersett International)等。

藍帶廚藝學院是以指導出最出色的主廚、對食物的熱忱、以及餐旅業的專業知識聞名於世,近年來有許多的主廚都陸續發展自己的品牌、自己的事業、將餐廳轉型成零售複合式。

這些企業性的轉型,成為許多學生追尋餐飲業職業生涯的動力。而要成為一個餐飲企業經營者,從市場調查著手並培養出對於最新流行的直覺,也是一條必經之路。以下這些是我們對於2022年餐飲業潮流的預測,當然這也是提供給想要在餐飲創業者的一些想法:

非制式化與平易近人  Informality & engagement: 

正式的服務已經不再是吸引消費者的賣點,取而代之的是,消費者開始偏好用餐時的愉悅體驗,不那麼制式的服務方式與餐廳放鬆的氛圍更能讓用餐體驗升級。隨著時代的變化「少即是多 (Less is more)」的概念相當普及,但也因為這樣的概念讓消費者相對的會更注重在每一次的用餐品質。當然,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三方(員工、顧客以及食物)的互動上也更加頻繁密切了。也因此讓人們開始真正對菜單產生興趣,所以食材來源變得格外重要;展望未來,更多高級餐廳會開始嘗試非制式化以及平易近人的服務。


永續發展 Sustainability:

近年來消費者已開始意識到食物製作過程對環境的影響,因此餐廳業者所實際傳達的永續性概念與實務執行,其實都會影響消費者的選擇,以趨勢來看這並不只是一時的狂熱。永續餐廳協會(Sustainable Restaurant Association)2010年成立時只有50名會員,但在會員人數已經超過7000單是在英國,許多線上飲食及旅遊資訊中,關於「最佳永續餐廳」的文章出現頻率已經明顯非常的高。隨著永續概念的崛起,資訊透明化更能夠提升消費者對於餐飲的興趣,如餐廳從哪裡取得食材、如何訂購、如何支持在地的生產者、ˇ或更甚他們如何處理料理剩餘的食材......等,都是消費者關注的課題。


數位體驗 Digital Experience:

隨著科技產品的進步,消費者在速食、快餐、簡餐、餐廳外帶都變得更電子數位化了,這在在都影響著我們的點餐與付款方式,當然在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也產生了變化。數位點餐和ˊ無接觸的付款都已經變成了標準化流程。那麼接下來還能做甚麼呢? 許多公司都在探討如何數位轉型,而某些公司則投資在大數據分析,來協助他們調整菜單、進行品牌的設計或行銷;而部分業者則是持續探索其他新科技,像是麥當勞企業也在測ˋ試新的人工智慧(AI)技術,在顧客允許的情況下,當掃描顧客車牌時,就可以預測點單,除此之外麥當勞也測試了透過「語音助手」,來嘗試改善並提升消費者對於得來速點餐的體驗。


會員制 Membership Models:

基於需求考量,許多餐廳都有提供類似會員制概念或訂閱制的服務。在英國,M餐廳提供會員免費使用專屬休息室和福利,如:免費早餐、餐飲折扣、還能參與大師班、品酒會和講座等等的活動。在美國舊金山的米其林星級餐廳Quince,也建立了一套會員系統,是聯合其姊妹餐廳、與結盟的莊園(Quince & Co),提供會員們餐飲消費積分、季度的季節性產品禮盒、餐具及教育性質的工作坊課程。


外送服務/料理半成品組合包 Home Delivery/Meal Kits:

線上外送服務早在Covid-19疫情爆發之前就已有顯著的成長趨勢,但在疫情期間更是大幅成長,且對於餐旅業的經營者變得格外重要。疫情爆發期間也使得DIY料理半成品組合包銷售大幅成長,根據金融時報指出,從20207月至9月,Hello Fresh(DIY料理組合包公司)的銷售報告顯示,相較去年同期他們的收入增加了9.7億歐元。這些料理半成品組合包對於餐飲業者來說,是一個創造多元營收的契機。現階段無論是休閒食品、輕食、或甚至是高級餐廳都一樣很受到消費者歡迎,僅管很多人認為餐飲全面重新開放後,DIY料理半成品包的銷售會逐漸減緩,但我們相信很多業者還是會持續探索這塊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