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數列 公式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编辑词条

  • 添加义项
  • 同义词
  • 收藏

等差數列 公式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属于等差数列中的一种,用于计算等差数列从首项至末项的和。

若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末项为an,公差为d,那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为Sn=a1*n+[n*(n-1)*d]/2或Sn=[n*(a1+an)]/2。[1]

中文名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展开

应用学科

高中数学、计算机

展开

外文名

sequence of number

展开

适用领域范围

数据运算、数学计算

展开

参考资料:

1.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中文期刊服务平台[引用日期2021-11-24]

词条标签:

科学学科

免责声明

搜狗百科词条内容由用户共同创建和维护,不代表搜狗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医学、法律、投资理财等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1、等差数列基本公式: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首项=末项-(项数-1)*公差和=(首项+末项)*项数÷2末项:最后一位数首项:第一位数项数:一共有几位数和:求一共数的总和。

2、Sn=na(n+1)/2n为奇数

sn=n/2(An/2+An/2+1)n为偶数

3、等差数列如果有奇数项,那么和就等于中间一项乘以项数,如果有偶数项,和就等于中间两项和乘以项数的一半,这就是中项求和。

4、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n},当n为奇数是时,等差中项为一项,即等差中项等于首尾两项和的二分之一,也等于总和Sn除以项数n。将求和公式代入即可。当n为偶数时,等差中项为中间两项,这两项的和等于首尾两项和,也等于二倍的总和除以项数n。

等差数列求和解题技巧

一.用倒序相加法求数列的前n项和

如果一个数列{an},与首末项等距的两项之和等于首末两项之和,可采用把正着写与倒着写的两个和式相加,就得到一个常数列的`和,这一求和方法称为倒序相加法。我们在学知识时,不但要知其果,更要索其因,知识的得出过程是知识的源头,也是研究同一类知识的工具,例如: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用的就是“倒序相加法”。

例题1:设等差数列{an},公差为d,求证:{an}的前n项和Sn=n(a1+an)/2

解:Sn=a1+a2+a3+...+an①

倒序得:Sn=an+an-1+an-2+…+a1 ②

①+②得:2Sn=(a1+an)+(a2+an-1)+(a3+an-2)+…+(an+a1)

又∵a1+an=a2+an-1=a3+an-2=…=an+a1

∴2Sn=n(a2+an) Sn=n(a1+an)/2

二.用公式法求数列的前n项和

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前n项和Sn可直接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进行求解。运用公式求解的注意事项:首先要注意公式的应用范围,确定公式适用于这个数列之后,再计算。

三.用裂项相消法求数列的前n项和

裂项相消法是将数列的一项拆成两项或多项,使得前后项相抵消,留下有限项,从而求出数列的前n项和。

四.用错位相减法求数列的前n项和

错位相减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列求和方法,应用于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相乘的形式。即若在数列{an·bn}中,{an}成等差数列,{bn}成等比数列,在和式的两边同乘以公比,再与原式错位相减整理后即可以求出前n项和。

五.用迭加法求数列的前n项和

迭加法主要应用于数列{an}满足an+1=an+f(n),其中f(n)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条件下,可把这个式子变成an+1-an=f(n),代入各项,得到一系列式子,把所有的式子加到一起,经过整理,可求出an ,从而求出Sn。

六.用分组求和法求数列的前n项和

分组求和法就是对一类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的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

七.用构造法求数列的前n项和

构造法就是先根据数列的结构及特征进行分析,找出数列的通项的特征,构造出我们熟知的基本数列的通项的特征形式,从而求出数列的前n项和。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等差数列及它的和

数列

序列是一组顺序排列的东西,若这些东西是数,我们便称之为数列。

等差数列

在等差数列里, 每一项和下一项的差是个常数

换句话说,每次加个等值,至到永远,……

例子:

1,4,7,10,13,16,19,22,25……

每项和下一项的差是 3。

等差数列的一般写法是:

{a, a+d, a+2d, a+3d, ... }

  • a 是首项,
  • d 是项与项之间的差(叫"公差"

例子:(续)

1,4,7,10,13,16,19,22,25……

有:

  • a = 1 (首项)
  • d = 3 (项与项之间的 "公差")

数列是:

{a,a+d,a+2d,a+3d……}

{1,1+3,+2×3,1+3×3……}

{1,4,7,10……}

规则

我们可以把等差数列写成一个公式:

xn = a + d(n-1)

(用 "n-1",因为在第一项里没有 d

例子:写下以下数列的规则,并求其第四项。

每项和下一项的差是 5。

ad 的值是:

  • a = 3 (首项)
  • d = 5 (("公差")

计算出规则:

xn = a + d(n-1)

= 3 + 5(n-1)

= 3 + 5n - 5

= 5n - 2

所以第 4 项是:

x4 = 5×4 - 2 = 18

自己来检验!

把等差数列加起来

把等差数列的项加起来

a + (a+d) + (a+2d) + (a+3d) + ...

用这个公式:

等差數列 公式

那个符号是什么?这是总和符号

等差數列 公式
意思是 "加起来"

符号的下面和上面是开始值和结束值:

等差數列 公式

意思是:"以 n 从 1 到 4,把 n 加起来。答案=10

使用方法:

例子:把以下的等差数列的头 10 项加起来:

{ 1,4,7,10,13…… }

adn 的值是:

  • a = 1 (首项)
  • d = 3 ("公差")
  • n = 10 (相加多少项)

所以:

等差數列 公式

变成:

等差數列 公式

= 5(2+9·3) = 5(29) = 145

检验:你自己把项加起来看看是不是等于 145!

为什么公式是这样的?

我们来看看为什么公式是这样的,我们会用一个有趣的技巧。

首先,设"S"为数列的和:

S = a + (a + d) + ... + (a + (n-2)d) + (a + (n-1)d)

接下来,把 S 再写一遍,不过这次反过来写:

S = (a + (n-1)d) + (a + (n-2)d) + ... + (a + d) + a

逐项相加:

S = a + (a+d) + ... + (a + (n-2)d) + (a + (n-1)d)
S = (a + (n-1)d) + (a + (n-2)d) + ... + (a + d) + a
2S = (2a + (n-1)d) + (2a + (n-1)d) + ... + (2a + (n-1)d) + (2a + (n-1)d)

每项都是一样的!总共有 "n" 项,所以……

2S = n × (2a + (n-1)d)

除以 2:

S = (n/2) × (2a + (n-1)d)

这就是我们要导出的公式:

等差數列 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