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前憂鬱症原因

文/ 臨床心理師 魯逸

產前憂鬱症若未及時處理,可能會對媽媽、胎兒帶來身心健康疑慮。快閱讀本文將了解產前憂鬱症的症狀、成因,以及舒緩情緒的方法。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學會(APA)的研究顯示,約有14~28% 的女性在懷孕期間曾達到憂鬱症的診斷標準,並且這個比例還不包含因輕忽、未及時發覺或不願求助的孕媽咪。產前憂鬱症如果未及時處理,可能會對準媽媽與胎兒的身心健康帶來風險。患有產前憂鬱症怎麼辦?本文將帶你了解產前憂鬱症的症狀、成因,以及舒緩情緒的方法。

產前憂鬱症是什麼?認識產前憂鬱症症狀

準媽媽在懷孕期間,由於生活型態、賀爾蒙改變,難免會有焦慮、情緒化等心理狀態,可能會不斷擔心胎兒健康、能不能順利生產等問題,除了情緒波動起伏大,也可能出現一些生理不適症狀,容易頭暈、疲累、胸悶等等。雖然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反應,但如果準媽媽們出現以下身心症狀,並持續2週以上,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就必須留意是否為產前憂鬱症。

  • 長時間心情低落,一整天都悶悶不樂。
  • 對原本有興趣的事情提不起勁。
  • 感到疲憊,無精打采。
  • 事情記不起來,無法專心,或難以做決定。
  • 睡眠困難,睡不著或睡不飽。
  • 體重有明顯變化,食慾不振或暴飲暴食。
  • 心神不寧、焦躁不安,過度擔心、煩惱寶寶的事情。
  • 懷疑自己是否能做好媽媽的角色,感到無價值感,產生嚴重的內疚或罪惡感。
  • 感到絕望,甚至重複出現自傷或自殺的念頭。

倘若意識到自己出現以上情形,或身旁親友曾提醒自己出現前述症狀,請適時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為什麼會懷孕情緒化?談談產前憂鬱症原因

以下將從生理、心理及社會層面,討論產前憂鬱症的可能成因:

產前憂鬱原因─生理層面

在第一孕期時,女性荷爾蒙系統會出現變化,使雌性激素、黃體素急遽增加,連帶影響其他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多巴胺、正腎上腺素)的分泌情形,而這些神經傳導物質經常被認為與許多情緒相關障礙症有關,如焦慮、憂鬱等。

此外,懷孕會引起的媽媽生理上的不適反應,如孕吐、頭暈與頭痛、疲倦與嗜睡、乳房脹痛、腸胃道不適...等,同樣也會帶給準媽媽不小的壓力,進而影響心情。

產前憂鬱原因─心理層面

懷孕時,媽媽們最主要的心理壓力之一就是角色的轉變。「我真的做好準備成為一位母親了嗎?」是許多準媽媽心中的擔憂,面對未來即將承擔的照顧責任,充滿不確定感,而經濟因素及生活型態變化等現實面的壓力,都有可能使準媽媽們喘不過氣而感到情緒低落。

若準媽媽們本身的性格就是責任感較強、求好心切的,也更容易因為各種煩惱而焦慮不安,而持續的情緒低落,亦可能會導致曾經的憂鬱症病史再度復發。

產前憂鬱原因─社會層面

家庭或世代之間的價值觀異同,會對準媽媽帶來很大的影響。若丈夫、家人與親友能予以溫暖而穩定的支持,準媽媽們的情緒會相對穩定;相反地,如果準媽媽們感受不到身旁家人們的關心,甚至有老公這個「豬隊友」在扯後腿,就很有可能導致憂鬱的情況。

產前憂鬱症怎麼辦?如何舒緩產前憂鬱?

憂鬱症的症狀有可能會使準媽媽們沒能做好理想的產前照護(營養不良),養成不良習慣(抽菸、酗酒),甚至出現自傷或自殺舉動,進而影響準媽媽自身的健康,或是導致胎兒早產、出生時體重過輕等狀況。因此,若準媽媽們有產前憂鬱的情況,應積極面對與處理,可參考下列方式,或尋求專業協助。

  • 跟有相同經驗的媽媽或朋友聊聊天,透過分享彼此的感受與觀點,獲得情緒的抒發與支持。
  • 運動能自然分泌腦內啡、降低皮質醇(壓力荷爾蒙),達到放鬆、降低焦慮的效果。建議與專業人士討論適合孕婦的運動方式,進行適當地運動。
  • 當情緒不佳的時候,可試著暫時停下思考,轉移注意力。建議嘗試不同的放鬆方法,再選擇喜歡且適合自己的方式。
  • 準爸爸必須多陪伴與傾聽媽媽的需求,共同承擔懷孕的壓力,當個「神隊友」。

若嘗試以上方法皆無法緩解壓力、改善情緒,建議及時尋求「身心科醫師」的專業協助,避免演變成嚴重的憂鬱問題。

產前憂鬱如何治療?「捷思身心醫學診所」帶你擺脫憂鬱

在產前憂鬱症門診,身心科醫師會與準媽媽進行深度會談,了解準媽媽的家庭背景、目前的生活型態與壓力來源,確認是否有產前憂鬱症,再進一步判斷治療的方針。捷思身心醫學診所旻珊醫師了解媽媽們擔心服藥會對身體造成影響,因此會建議先使用「非藥物」的治療方式,捷思身心醫學診所提供的非藥物治療包括:

  • 大腦營養素補充:有助於維持大腦健康,改善情緒問題。
  • 心理治療:包含個別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伴侶治療等,有助於舒緩、解決準媽媽的壓力。
  • 芳香療法:根據個人情況調配不同的精油處方,調劑身心狀態。
  • 微電流刺激治療:利用微弱的安全電流量刺激大腦,促使大腦分泌調節情緒的神經傳導物質,藉此改善準媽媽憂鬱、焦慮、失眠狀態。此治療已通過美國和台灣食藥署的認證,且有別於傳統電痙攣治療,非侵入性且治療過程全程意識清醒,有許多媽咪甚至還一邊聽音樂,一邊接受微電流刺激治療呢!

若是產前憂鬱症症狀到達一定的嚴重程度,則需要使用藥物介入治療,捷思身心醫學診所也會依據準媽媽的個人狀況、懷孕周期調配合適的藥物,再搭配非藥物療法,利用「整合治療」的模式,協助準媽媽們擺脫產前憂鬱症的糾纏!準媽咪們,記得適時地放過自己,舒解身心壓力,如果妳覺得自己出現疑似產前憂鬱的跡象,歡迎立即尋求捷思身心醫學診所的專業協助。

  • 孕早期/
  • 產前憂鬱症症狀有哪些?試著讓家人陪伴妳的憂鬱症

產前憂鬱症症狀有哪些?試著讓家人陪伴妳的憂鬱症

產前憂鬱症原因

_

雀巢1000天團隊,與準媽媽們分享產前憂鬱症原因、症狀與治療方法,也會分享產前憂鬱症自我檢測表,協助媽媽們正視產前憂鬱症,並了解如何預防

懷孕對許多準媽媽來說,是陪伴胎中寶寶成長的開心過程,但懷孕期間的艱辛事、心理壓力負擔,卻壓得部分準媽咪們喘不過氣。孕期長時間負面情緒籠罩,媽咪可能早已深陷產前憂鬱症中,心理健康與日常生活都深受影響。

本文將由雀巢1000天團隊,與準媽媽們分享產前憂鬱症原因、症狀與治療方法,也會分享產前憂鬱症自我檢測表,協助媽媽們正視產前憂鬱症,學習如何與產前憂鬱症共處,進而揮別憂鬱情緒。

產前憂鬱症症狀是自然發生,不要責備自己的悲傷情緒

產前憂鬱症(Antenatal Depression ) 是指發生在懷孕期間的憂鬱狀態,根據美國精神科醫學會(APA)研究調查,約10%左右的孕媽咪達產前憂鬱的評分標準,因此罹患產前憂鬱症的機率,並不比產後憂鬱症來得低。產前憂鬱症不只讓準媽媽情緒低落,還可能會影響體內胎兒的成長,除了增加82%早產機率外,也增加28%低體重兒出生的比率,因此需要準媽媽與家人們的重視。

產前憂鬱症症狀,大致與憂鬱症相同,只是產前憂鬱症症狀,更圍繞在胎中寶寶與懷孕不安上,特別是媽媽會因為寶寶狀況感到焦慮。以下整理常見的產前憂鬱症症狀,讓媽咪也能檢視自身憂鬱情緒。

常見的產前憂鬱症症狀:

  1. 持續的情緒低落,或情緒不穩定
  2. 焦慮不安而失眠
  3. 過度擔心胎兒狀況
  4. 相較於懷孕前,與家人吵架的次數增加
  5. 對興趣與嗜好提不起勁
  6. 不認為自己能夠成為好媽媽,照顧好自己的寶寶
  7. 對生下寶寶的未來感到懷疑

若準媽媽在懷孕期間,出現以上情緒失落等憂鬱症狀,甚至長達兩週以上,就有可能是產前憂鬱症。產前憂鬱症的症狀,很多都是自己無法控制的,媽媽們別因止不住的悲傷情緒而自責,建議多鼓勵自己去正視產前憂鬱症。

產前憂鬱症原因:心理壓力與懷孕不適,止不住的產前憂鬱情緒

形成產前憂鬱症的因素複雜,心理面與生理面不適,如社會期待壓力與身體不適,都是導致媽媽們產前憂鬱症的主要原因。以下彙整生理與心理面的產前憂鬱症原因,讓準媽媽們,可以嘗試梳理自身憂鬱根源。

生理面的產前憂鬱症原因:

  1. 荷爾蒙變化。荷爾蒙變化會產生懷孕症狀,如噁心想吐與頭痛,常讓媽咪身體不適,導致情緒不佳
  2. 懷孕期間發生併發症如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讓準媽媽對於懷孕感到不安

心理面的產前憂鬱症原因:

  1. 曾有憂鬱症病史
  2. 身份轉變為準媽咪所帶來的壓力
  3. 缺乏成為媽媽的信心
  4. 懷孕不在孕期規劃內
  5. 夫妻關係不佳
  6. 不管是物質面或心理面,未獲家人足夠支持
  7. 忙於懷孕事務及工作,缺乏社交活動
  8. 曾歷經家暴

得到產前憂鬱症的原因,每個媽媽不盡相同。若當媽媽們情緒低落,或深陷產前憂鬱症症狀時,可以試著找出原因,更有機會從根本治療,走出產前憂鬱。

產前憂鬱症自我檢測,分析憂鬱程度,正視自身心理狀態

若媽咪發現自己在懷孕期間,情緒持續失落,並出現憂鬱症狀,建議參考愛丁堡憂鬱量表,進行產前憂鬱症測試。愛丁堡憂鬱量表,原本專為產後憂鬱症而設計,現在也可以用做產前憂鬱症的自我檢測。

以愛丁堡憂鬱量表自我檢測,若總分在9分以下,表示心理狀況良好;介於10~12分,需要留意身心狀況、找到情緒抒發的管道,也可以跟家人聊聊,來排解孕期壓力;若總分高於13分,表示心理狀況不佳,極有可能是得到產前憂鬱症,需尋求專業醫師意見,來協助媽咪順利度過孕期。

▲透過愛丁堡憂鬱量表,協助孕媽咪自我檢測產前憂鬱症
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愛丁堡憂鬱量表(EPDS)

愛丁堡憂鬱量表
1.我能看到事物有趣的一面,並開懷的笑
0 跟以前一樣 1 沒以前那麼多 2 比以前少 3 完全不能
2.我能夠以快樂的心情來期待未來
0 跟以前一樣 1 沒以前那麼多 2 比以前少 3 完全不能
3.當事情不順利時,我會不必要地責備自己
3 常常這樣 2 有時候這樣 1 很少這樣 0 完全不會這樣
4.我會無緣無故感到焦慮和擔心
3 常常這樣 2 有時候這樣 1 很少這樣 0 完全不會這樣
5.我會無緣無故感到害怕和驚慌
3 常常這樣 2 有時候這樣 1 很少這樣 0 完全不會這樣
6.事情壓得我喘不過氣來
3 常常不能應付 2 有時應付不好 1 大部分能應付 0 都能應付好
7.我很不開心以致失眠
3 常常這樣 2 有時候這樣 1 很少這樣 0 完全不會這樣
8.我感到難過和悲傷
3 常常這樣 2 有時候這樣 1 很少這樣 0 完全不會這樣
9.我不快樂甚至哭泣
3 常常這樣 2 有時候這樣 1 很少這樣 0 完全不會這樣
10.我會有傷害自己的想法
3 常常這樣 2 有時候這樣 1 很少這樣 0 完全不會這樣

產前憂鬱症怎麼辦?醫師專業治療與家人陪伴都是良方

情緒低落的準媽咪,需要很多鼓勵,才能與家人朋友分享憂鬱心情,因而常不知道產前憂鬱症怎麼辦。產前憂鬱症是情緒失調所造成的疾病,需要家人的陪伴,也需要專業醫師的診斷與治療。

憂鬱症治療,主要分為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許多媽媽擔心藥物治療會影響胎兒,因此很多醫師推薦,優先以心理治療的方式進行。心理治療有非指導式諮商、認知行為療法及人際關係治療,可以協助準媽咪舒緩壓力,建立不一樣的思考方式。

另一方面,媽媽可以透過良好的生活習慣與方式,來改善憂鬱症狀,如:

  1. 定期與朋友聯絡,跟朋友聊聊懷孕的壓力
  2. 適度運動來舒緩情緒
  3. 均衡飲食,給寶寶與自己更好的營養
  4. 多休息。試著去尋找能放鬆的活動,幫助準媽媽舒緩情緒

最重要的是,當媽媽陷入情緒低潮,可以試著找到可以平復心情的方法,不論是家人陪伴,還是醫師專業意見,都可以有效地改善準媽媽憂鬱症狀。

延伸閱讀:
懷孕初期飲食規劃:完整懷孕飲食餐單,讓孕媽咪吃出營養又健康

產前憂鬱症常見問題整理,解答準媽咪心中所有疑問

產前憂鬱症什麼時候開始?

產前憂鬱症症狀是自然發生,不要責備自己的悲傷情緒 產前憂鬱症不只讓準媽媽情緒低落,還可能會影響體內胎兒的成長,除了增加82%早產機率外,也增加28%低體重兒出生的比率,因此需要準媽媽與家人們的重視。 產前憂鬱症症狀,大致與憂鬱症相同,只是產前憂鬱症症狀,更圍繞在胎中寶寶與懷孕不安上,特別是媽媽會因為寶寶狀況感到焦慮。

懷孕會有憂鬱症嗎?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學會(APA)的研究顯示,約14~28% 的女性在懷孕期間曾達到憂鬱症的診斷標準,並且這個比例還不包含因輕忽、未及時發覺或不願求助的孕媽咪。 產前憂鬱症如果未及時處理,可能對準媽媽與胎兒的身心健康帶來風險。

產前憂鬱症多久?

產前憂鬱會出現的症狀? 有產前憂鬱的準媽媽們,通常都是長時間(持續兩周以上)有以下的症狀: 長時間的心情低落,一整天都悶悶不樂

產前憂鬱會影響寶寶嗎?

如果在懷孕期間發現已罹患憂鬱症,卻沒有接受妥善治療,很有可能造成對母體以及體內寶寶的傷害,不可不慎! 產前憂鬱症可能導致婦女營養補充不足、無法克制自己戒除對寶寶有傷害的煙癮酒癮、甚至出現自殺行為;這些有可能導致早產、寶寶出生體重不足、或是影響寶寶日後的成長發展如發育遲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