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化 勞動力

資深工程師  光浩

我國 15歲至64歲青壯年工作人口,在去年達到最高峰 74.2%,從今年起因少子化與高齡化的交互影響,每年將以平均18萬人逐年遞減,這是全國勞動生產力的重要指標,嚴重影響我們國家未來的永續發展。

依照國發會103年所公佈的中華民國人口推計報告,自105年開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將超過14歲以下幼年的人口數,這個現象被認為見怪不怪,反而輕忽其衝擊力,103年底全國總人數2342萬人,預計到150年底僅剩1795萬人,老人的比例將提升至41%,青壯年工作人口則會降至50.4%,幼年人口僅剩8.6%。而目前政府對人口的問題,只著力在高齡化社會的長期照護,不可否認這是穩定社會的一種福利政策,至於少子化的現象,馬前總統已列為國安問題,但是後續的政策接續,似乎看不到什麼有效的政策。

行政院主計處公佈7月份的失業率高達4.02%,約47萬2千人失業,政府沒有拼經濟的企圖心,人民的薪資水準不能提高,失業率也不能降低,而置產築巢更是難上加難,要如何要求一個年輕人樂於負擔養育後代的責任。這一世代的年輕人成長的生活環境是比較自由開放,也沒有戰爭的威脅,生命自由度與選擇性又高,相對就不容易接受生養孩子所造成的束縛,這也是一種時代的現象。

我們以台北市為例,在98年的時候因為生育率降低,當年新生兒降至僅約1萬8千人,郝前市長首倡助您好孕的方案,包括用生育獎勵金、育兒津貼及設置親子館幼兒園等各種優質化的育子設施,新生兒的出生數至103年達到2萬9千人,雖然這些制度目前仍然都保留,可是看不到有更積極的作法或宣導去鼓勵年輕人,政府眼光要放遠,不要省這種經費,報酬率絕對值得。

東協國家以往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到台灣來做勞工,這幾年由於中國大陸、日本、美國在南海較勁,大量投資東協國家爭取資源,未來成長必可預期,勞力外銷的狀況也會下修,而且東協國家的工作人口正值高檔的紅利階段,逐漸走上高峰,我們政府的新南向政策不明,相對競爭之下台灣優勢將逐漸被迎頭追上。

我們國家不能一直內耗,以吃老本的方式過日子,當政者必須要拿出政策,不要把高齡化及少子化當成茶餘飯後的一個話題而己,為了未來的生存發展,必須要有完整政策理念與全民共識的配套措施,難道在社區看到招生不足的學校以及逐漸擠滿人的養老機構,我們還不能夠反省到因而造成勞動力降低的國安危機嗎?

我要大聲呼籲真正要許給年輕人的未來,不要只停留在轉型正義的口號或休假反復的爭議中,必須要正視長期勞動力不足所衍生的國安危機議題,並以領導者的遠見之能去擘劃未來,而非僅以撒錢的方式解決一時的勞資糾紛,則萬民甚幸。

勞動力, 少子化, 高齡化



2022年中本港長者人口比例超過兩成,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人口老化步伐加快,除了影響長者福祉、加重社會供養負擔外,政府分析曾指出,高齡化會影響本港經濟增長潛力,以下即看勞動力、儲蓄率、政府開支將如何受影響。

統計處最新公布,2022年中本港長者比例達20.8%,每5人中便有1名長者,預計至2037年長者人口將增至三成,接近每3人便有1名長者。政府經濟顧問辦公室2019年曾發表分析(下稱《分析》)指,未來20年本港人口老化速度加快,並可能會影響經濟增長潛力。

首先是勞動力減少。比較統計處人口及勞動人口預測數字,估算到2024年本港約365萬勞動人口,佔整體人口比例少於五成,推算至2069年比例更跌至45%以下。《分析》指,勞動力減少會降低人均本地生產總值,而過去30年,本港經濟每年平均實質增長3.8%,當中1.2個百分點來自勞動人口增長,其餘由生產力增長帶動,故此可透過提升生產力以抵銷勞動力萎縮的影響。

而人口老化亦會影響儲蓄率,因打工仔通常會多加儲蓄,以應付退休生活,相反退休人士就需要動用積蓄過活。《分析》推算,本港在職住戶平均儲蓄比率39.1%,長者住戶儲蓄比率平均僅14.2%,指出人口高齡化趨勢長遠會對儲蓄率構成下行壓力。

近年港府推出多項安老政策,據立法會統計政府用於長者身上的公共開支,2012/13年度相關開支佔政府總開支比例約16.5%,至2019/20年比例增至20.8%。由2012/13至2019/20年度,用於長者的政府開支金額每年平均增長達到11.4%。《分析》預計,這些開支將繼續增加,政府會以系列措施應對人口老化,包括吸引人才以增加勞動力、提升生產力等。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1 什么是高龄化
  • 2 高龄化主要因素
  • 3 高龄化影响

什么是高龄化

高龄化是指年龄在 80 岁以上的老人群体占全体老人(大于 60 岁或 65 岁)的比例趋于上升的过程。高龄化与老龄化同是反映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现象的指标,两者的计算公式如下:

老龄化=(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全体人口数)* 100%

高龄化=(8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 100%

老龄化是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龄化是高龄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的比例。也就是说,高龄化是在老龄化的基础上孕育出来的,是“老龄人口的老龄化”。

高龄化主要因素

1.教育费用提高和生产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生育率不断下降,出现众多丁克家庭。

2.医疗进步,人类更长寿。

高龄化影响

正面影响

1.由于产业劳动力资源相对减少,有利于刺激技术和管理进步。

2.由于产业劳动力资源相对减少,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待遇及福利。

3.产业劳动力资源相对短缺。

4.社会资源偏向老人福利及医疗开支。

5.退休人士占更高人口比例。

欧洲解决的办法

  • 实行鼓励生育政策
  • 提高老人退休年龄
  • 对于一些条件成熟的发达国家来说,可以实施国际人口迁移政策
  •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我國不只人口結構高齡化,連工作人口也呈高齡化,代表著未來勞動力、生產者也會高齡化。甚至,65歲以上持續工作、延後退休,將會成為常態。

人口學上,將15至64歲青壯年人口稱為「工作年齡人口」,為該社會主要生產者。若將其區分為「15至29歲」、「30至44歲」、「45至64歲」三個階段,國發會指出,自2007年起,45至64歲,已成為我國主要工作年齡層。

而且,工作人口高齡化情況會愈來愈明顯。國發會最新推估指出,2020年45至64歲占工作年齡人口比率為42.1%,達到709萬人;2040年比率將上升至51.4%,約683萬人,亦即每兩個工作年齡人口,就有一位屬45至64歲。

國發會表示,推估結果顯示,未來我國工作年齡人口將呈現年齡層較低者占比下降,年齡層較年長者占比上升之趨勢,勞動力將更趨高齡化。

對於我國工作年齡人口持續下降,是否會衝擊我國勞動力之供應?國發會官員解釋,勞動力定義為15歲以上具有勞動參與意願的民間人口,也就是說,65歲以上若有勞動意願,亦可成為勞動力,因此,積極開發65歲以上勞動力、鼓勵高齡者就業成為未來努力方向。

官員指出,近年因中高齡勞工就業動機高,願意參與勞動,近年來勞動參與率還呈提升走勢,因此若能鼓勵中高齡及婦女就業,提升勞參率,估計我國勞動力十年之內尚不致匱乏。

一、 前言

台灣高齡化和少子化危機已是「現在進行式」,去(107)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4%,正式邁入高齡社會,推估115年老年人口將超過20%,成為超高齡社會一員。另我國總生育率自73年起即低於人口替代水準的2.1,107年更僅有1.06,加上我國15至64歲工作年齡人口面臨就學年齡延長、就業年齡延後及中高齡提早退休的「晚入早出」現象,使我國工作年齡人口自104年達到最高峰後即逐年減少,未來勞動力供應不足的問題已是嚴峻的挑戰。

因應人口老化趨勢及未來可能出現的勞動力短缺風險,政府以多管齊下的方式提升各年齡層的勞動參與率。其中,因55歲以上勞動力參與率明顯偏低,107年已協助14萬名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為進一步促進及提升中高齡及高齡者的勞動參與,《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已於108年12月公布,期以專法保障中高齡者(年滿45歲至65歲者)與高齡者(超過65歲者)的就業權益,解決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時可能面臨的歧視及受刻板印象影響(如老年人應頤養天年)等問題,鼓勵中高齡者投入勞動市場,讓65歲以上的勞動力受到重用,同時透過經驗傳承及世代合作,共創社會及經濟發展。

二、 專法3大特色

有彈性:放寬雇主以定期契約用高齡者增加勞雇雙方彈性。
有禁止:禁止企業因年齡因素對中高齡或高齡者有差別對待。
有補助:對失業中高齡者及高齡者有就業促進津貼補助、對在職中高齡及高齡者有職務再設計補助、對企業留用高齡者有獎(補)助。

三、 6大重點

我國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主要面臨年齡歧視、體耐力下降及社會刻板印象等問題,因此專法明定禁止年齡歧視、提供穩定就業措施及促進失業就業,提升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勞動參與,重點如下:

禁止年齡歧視:規範雇主不得以年齡為由差別待遇,如招募、升遷、考績、訓練、薪資或退休等,須保障平等工作機會,違者處30萬元以上150萬元以下罰鍰。亦規定雇主對非年齡因素的差別待遇負舉證責任,同時對申訴員工不得為解僱、調職等不利處分。
協助在職者穩定就業:主管機關得予補助或獎勵雇主採取在職訓練、職務再設計或提供就業輔具(註:指排除勞工工作障礙,增加、維持、改善勞工就業能力之輔助器具),也鼓勵雇主繼續僱用符合勞動基準法第54條第1項第1款強制退休規定之員工,協助中高齡者及高齡者穩定工作,傳承其技術及經驗,並促進世代合作。
促進失業者就業:對中高齡及高齡失業者,除政府發給相關津貼、補助或獎助雇主進用外,並推動職前訓練提升工作能力,增加就業競爭力,亦提供就業媒合、創業輔導與創業貸款利息補貼,協助重返職場或創業。
支持退休者再就業:彈性放寬雇主可用定期契約僱用高齡者,不受《勞動基準法》第9條第1項及第2項規定限制,同時補助雇主僱用依法退休之高齡者,並建置退休人才資料庫,活化及充分運用中高齡者及高齡者人力資源,傳承其知識、專業技術及經驗。
推動銀髮人才服務:中央與地方政府合作倡議延後退休、世代合作,並設置銀髮人才服務據點,由政府自辦或委託民間辦理開發全時、短期性、臨時性、部分工時等適合銀髮族就業機會及就業媒合等,協助依法退休或年滿55歲之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
開發就業機會:透過公開表揚進用中高齡及高齡者績優單位、運用僱用獎助獎勵雇主進用及提供雇主中高齡及高齡人力運用手冊等措施,鼓勵雇主釋出職缺,開發適合中高齡及高齡者的工作機會。由公立就業服務機關定期蒐集分析轄內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勞動現況、就業情形及勞動市場供需等就業資料,並公告各類工作型態之職缺。

四、 結語

國人退休年齡普遍較早,中高齡者、高齡者勞動參與比起日本、韓國、美國等主要國家較低。《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的推動,即是希望從法制面建構友善的就業環境,促進失業者投入職場及在職者穩定就業,並活化過早離開職場或退休但仍有體力、技術、經驗,且有意願重返職場者之人力資源,提升我國勞動發展並促使他們與青年世代攜手合作,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
 

相關連結

  1. 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
  2. 勞動基準法
  3. 立法院三讀通過《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保障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勞動權益,建構友善就業環境。 108-11-15
  4. 行政院會通過「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草案 108-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