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国教新课纲

更新: 2018-07-06 9:13 PM    标签: 12年国教, 课纲, 教育部

【大纪元2018年07月06日讯】(大纪元记者江禹婵台湾台北报导)为满足108学年度推动新课纲,所需弹性运用师资人力需求,同时应偏远地区学教育发展条例之规定,教育部表示,将提高一般地区国中每班教师员额编制至2.2人,并增订偏远地区国民小学及国民中学教师员额编制之设算方式。

教育部6日发布“国民小学与国民中学班级编制及教职员员额编制准则”修正,为因应“偏远地区学校教育发展条例”中偏乡学校要符合合理教师员额部分,但也有3年的落日条款,预计3年后整体国中教师要新增约2,500名。

教育部国教署副署长许丽娟,因应12年国教新课纲拟于明年上路,国小教师员额已经逐步调高,而修正的编制准则中,把一般地区的国中教师员额调高至每班2.2人、偏远地区学校则是视实际授课节数安排。

现行国中每班教师员额编制2人规定,自民国70年以来都未调整。为满足108学年度推动新课纲所需师资人力需求,自107学年度起,将一般地区国中每班教师员额编制,提高至2.2人,并保留全校未达9班,得另增置教师1人之规定。本准则修正后,9班学校教师员额则提高为21人。

另外,全校学生人数达31人以上之偏远地区学校,教师员额编制计算公式也修正,并分三年逐步完成教师员额编制,以达成新课纲之弹性师资人力需求。举例来说,全校9班之偏远国中,其教师员额编制约可提高为23人。

许丽娟说,一般性地区从2调高至2.2人约得新聘1,500名教师,此部分预算是由行政院在一般性补助款支应;而偏乡学校发展条例中提高的教师编制则由教育部支应,预估3年后每年新增约7亿预算增聘1,000名教师。

不过许丽娟澄清,这次国中教师员额增加,是因为课纲正式上路,国中有搭配师资人力的搭配才会调高,并非因为部分县市面临教师超额资遣的问题。本次提高国中教师员额编制后,能确保整体教育现场师资稳定,及落实108学年度新课纲师资多元需求。

责任编辑:新宇

:::

當前教育重大政策

  • 首頁
  • 重要政策
  • 當前教育重大政策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相關業務
12年国教新课纲

民國103年8月起,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分兩階段,其基本架構示意圖如下圖,前九年為國民教育,依「國民教育法」及「強迫入學條例」規定辦理,對象為6至15歲學齡之國民,主要內涵為:普及、義務、強迫入學、免學費、以政府辦理為原則、劃分學區免試入學、單一類型學校及施以普通教育。 

後三年為高級中等教育,依「高級中等教育法」規定,對象為15歲以上之國民,主要內涵為:普及、自願非強迫入學、免學費、公私立學校並行、免試為主、學校類型多元及普通與職業教育兼顧。主要涵義如下:

一、普及:針對15歲以上之國民,提供均等之教育機會。

二、自願非強迫入學:本階段將提供足夠且多元就學機會,但尊重學生與家長的教育選擇及參與權,不強迫入學。受教育,是學生的權利而非義務。

三、一定條件免學費:本階段高職全面免納學費,高中依一定條件免學費。

四、公私立學校並行:本階段設立主體,採公立學校(國立、直轄市立、縣市立)與私立學校並行。對於獲學費補助私立學校,與公立學校之辦學需同受嚴格監督與評鑑,以確保教學正常與辦學品質。

五、免試為主:本階段國中畢業生七成五以上將採免入學測驗方式升入高級中等學校或五專,但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得保留招生區內少部分名額,以供學校採特色招生方式,經考試分發入學(採學科測驗)或甄選入學(採術科測驗)。

六、學校類型多元:本階段實施機構,包括高級中等學校、五專前三年、特殊學校及進修學校,另允許辦理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

七、普通與職業教育兼顧: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重視以學生中心的教學,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將提供國中畢業生依其性向、能力和興趣,升入高級中等學校或五專之分流選擇,並分別施予適性的課程和教學,以使每個學生潛能都能獲得開展。

目標:

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目標,係以國家、社會及學生個人多元角度之觀照,訂定總體目標與啟動準備階段具體目標,分述如下:

一、總體目標

1. 提升國民基本知能,培養現代公民素養。

2. 強化國民基本能力,以厚植國家經濟競爭力。

3. 促進教育機會均等,以實現社會公平與正義。

4. 充實高級中等學校資源,均衡區域與城鄉教育發展。

5. 落實中學生性向探索與生涯輔導,引導多元適性升學或就業。

6. 有效舒緩過度升學壓力,引導國中正常教學與五育均衡發展。

二、啟動準備階段具體目標(100年8月至103年7月)

1. 就學率達99%以上。

2. 免試入學率達75%以上。

3. 就近入學率達95%以上。

4. 全國優質高中職比率達80%以上。

5. 落實國中適性輔導及學習成就評量機制。

6. 普及宣導建立共識。

三、全面實施階段具體目標(103年8月至109年7月)

1. 免試入學率達85%以上。

2. 就近入學率達98%以上。

3. 全國優質高中職比率達95%以上。


  • 相關檔案

    1.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106年10月12日核定)
      • (1.22MB).pdf 檔案下載
    2. 106年10月12日核定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
      • (9.37MB).rar 檔案下載

作者:康軒課研編輯 謝婉玲

沸沸揚揚多時的12年國教新課綱,將於108學年度正式上路,各家出版社無不卯足全力,為 新教材的上路做好萬全準備。

12年国教新课纲

您不能不知道的12年國教新課綱

這個被稱為九年一貫升級進化版的課綱,究竟可能對現場老師帶來什麼樣的衝擊?又企圖為未來的國民奠定了哪些基礎?我們試著由課綱、課程、教學、教材等面向,為老師理出重點。

一、為何研修課綱?

12年国教新课纲

(一)因應時代變遷

隨著時代的演進與變遷,許多生活型態、教育觀念已和過去存在了差異,課綱也必須與時俱進,才不致淪為過時的教育方針。依據總綱研修說明,主要考量人口日趨少子女化和高齡化、多元文化接觸日益密切、資訊發展日益快速、新興工作日益增加、民主參與日益蓬勃、在地及生態永續意識日益覺醒等趨勢,因此進行課綱研修。

(二)涵養未來公民,與世界接軌

教育部課綱研修說明中提及:為了回應個人發展、社會變遷及國際趨勢,期望透過提升課程及教學品質, 以引導學生多元適性, 實踐五育均衡發展, 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 進而學以致用,成為獨立思考、健康生活、社會關懷與國際視野的現代國民。並將用以提升課程及教學品質的課程發展核心理念定為: 自發、互動、共好,與世界各國發展方向多依據OECD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於1996年至2002年舉行的大型研究報告提出國民核心素養的三個維度: 使用工具溝通互動、在不同的社會團體中運作、自主行動, 其發展方向相符合。

二、新課綱的願景與目標是什麼?

新課綱如同教育領航員,肩負定調教育願景與使命,依據總綱的說明,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是以「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為願景,結合「自發、互動、共好」的基本理念,從學生生命主體的開展為起點,提出「啟發生命潛能、陶養生活知能、促進生涯發展、涵育公民責任」的目標。基於此,新課綱將進而帶動教育每個環節,包括未來學校課程系統、教學現場、教科書編寫、家長等的變革。

三、與九年一貫有什麼差異?

依據中小學師資課程教學與評量協作中心的解釋,素養導向的課程與教學,並不是全新的概念,事實上,九年一貫課程所標舉的十大基本能力,強調能力導向的課程與教學設計,其精神與內涵和核心素養有相當的契合與延續之處。

在課程架構方面,除了節數採固定之外,部分領域名稱和結構有皆許變動,包括:

(一) 語文領域新增「新住民語」。

(二) 自然與生活科技,改為「自然科學」與「科技」。科技領域為新增領域,於國中階段實施。

(三) 「藝術與人文」領域,改為「藝術」領域。

(四) 「綜合活動」領域延後至3年級起實施,須留意其低年級內涵融入低年級生活課程中。

此外,原小學階段「資訊」課程,十二年國教未規畫專屬時數,依教育部解釋,各校可安排於校訂課程中實施,或採取與各學習領域融入。

四、課程系統應有哪些變革?

12年国教新课纲

依據總綱的定義:「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十二年國教新課綱雖奠基於九年一貫,但相較以往更重視學習態度、學習方法與知識技能的建立與活用。而課綱研修說明也提到,期望透過提升課程及教學品質,以引導學生多元適性的學習,因此各校的課程發展與規劃,將成為檢視十二年國教新課綱落實與否的第一道重要門檻。此外,芬蘭等國家近年來強化以跨域統整課程發展培育下一代的能力,也是眾所關注的教育發展趨勢。因此,未來十二年國教課程規畫,不難窺探出兩個方向:

(一) 縱向深耕領域學習,著重知識、技能、態度的紮根。

(二) 橫向跨域統整,著重學習的實踐與活用。

建議各校在進行十二年國教新課程規畫時,可參考總綱之理念與精神,建構校本課程之願景與內涵,發展結合總綱理念並兼具符合各校學生學習需求之校訂課程。並留意幾點:

(一) 落實部定課程,兼融校本特色,並注重領域間的連結。

(二) 發展校訂課程,落實彈性學習課程的四大類別:

1. 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課程-強化知能整合與生活運用能力。

2. 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讓學生依照興趣與性向自由選修。

3.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

4. 其他類課程-包括本土語文/新住民語文、服務學習、戶外教育、班際或校際交流、自治活動、班級輔導、學生自主學習等各式課程,以及領域補救教學課程。

若想更具體了解,可參考前導學校計畫與成果,內有經挑選優良課程案例並彙集成課程實施手冊,供各界參考。

五、教師須面臨哪些改變與挑戰?

12年国教新课纲

近年來國中教育會考納入素養導向命題已是眾所周知,因此,不得不反思我們的教學是否也跟上「素養導向」的列車?十二年國教強調素養導向的教學,並以學生學習本位為出發,傳統封閉式的教學勢必受到檢驗。因此,教學現場將成為直接考驗十二年國教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

然而,素養導向的論戰自總綱發佈以來,似乎未曾停歇,更有來自各界的解讀與詮釋,建議老師可多留意與關注。最快的方式可進入國教院針對核心素養導向相關課程及教學示例展開研發工作,包括素養導向教材教學模組、各領域/科目課程手冊,內含素養導向的課程設計、教學及評量解析,同時提供素養教學單元示例供參考。此外也結合研究合作學校發展學校課綱轉化與實踐案例,相關研發成果已上傳至本院協力同行─走進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網站供外界參考。而素養導向評量與命題,也由心測中心、國教院測評中心持續發展中。惟素養導向的課程如何轉化成實際可執行的課程?如何落實素養導向的課程設計與評量,各校在觀念與方法上都極需要協助,是否有相關配套措施?尚待持續關注。

12年国教新课纲

此外,共同備課、開放課堂等促進教學觀念成長與交流的風潮,仍可能持續延燒,建議老師試著正確理解十二年國教課綱的理念,嘗試銓釋素養導向的教學,讓教與學藉此機會翻轉,才能符合教育的時代意義。

六、新教材的編寫趨勢如何?

12年国教新课纲

教科書所提供的知識仍具有一定的嚴謹度,內容設計具有循序漸進的引導教學與學習功能。

基本上各家教材均依據課綱來編寫,若從課綱學習重點的角度檢視並不會差異太大,惟各家出版社在「選材」上可能有所差異,例如:國語在聽說讀寫生字量等要求上,皆能符合課綱的要求,但選文素材則可能不同,然而,新教材強化與課綱的連結外,相較過去更重視以下幾點:

1. 領域內知識、技能的紮根,跨域間的整合與連結:除了強化領域內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不得偏廢,也強調跨領域之間相關學習內容的連結,方便老師在教學上整合外,亦能藉以引導學生在跨域的連結與應用。

2. 情境化、脈絡化的設計:相較以往更強化學習意義,因此在教材設計提供更多結合學生的經驗與興趣的內容,強化前後活動設計的關連性,使得學習的完整,而不零碎片段。

3. 學習方法的建立:教材中提供強化自主學習策略,透過課堂所建立的能力與方法,延伸到家庭或其他學習場域,更由現在延伸到未來,持續不間斷的自主學習。

4. 學習知識的活用:結合習得的知識與技能,結合真實或模擬的情境設計,使得學習具有真實性的運用,知識與技能具有遷移性。

本文參考資料來源

•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教育部發布版)。

• 教育部國民與學前教育署。十二年國民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宣講第五版。

• 十二年國教前導學校成果系列2-異同綻放我們的校訂課程。

• 中小學師資課程教學與評量協作中心常見問答

• 蔡清田、楊俊鴻(2016)。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當中的素養導向。國家教育研究院簡報。

• 素養導向「紙筆測驗」要素與範例試題(定稿版)。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