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纲要

一、前言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於103年11月發布,各領綱陸續發佈,並於108年8月正式上路,因此又稱為「108課綱」。此次課綱是臺灣第一次將12年國民教育連貫發展,十年的籌備時間,經歷無數的專業對話,不斷精進,為臺灣的課程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願景、理念與目標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本於全人教育的精神,以「自發」、「互動」、「共好」(合稱「自動好」)。

  • 自發:引發學生學習動機與熱情,學生是自發主動的學習者。
  • 互動:引導學生妥善開展與自我、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的各種互動能力。
  • 共好:協助學生應用及實踐所學,願意致力社會、自然與文化的永續發展,共同謀求彼此的互惠與共好。

108課綱以「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為願景,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希望能兼顧學生的個別需求、尊重多元文化與族群差異、關懷弱勢群體,透過適性教育,激發學生對於學習的渴望與創新的勇氣,並善盡國家公民的責任展現共生智慧,成為具有社會適應力與應變力的終身學習者。

為落實課綱的理念與願景,訂定「啟發生命潛能」、「陶養生活知能」、「促進生涯發展」、「涵育公民責任」等四項總體課程目標,貫穿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考量各學習階段特性,結合核心素養加以發展。

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纲要

三、核心素養

108課綱以「核心素養」作為課程發展的主軸,以落實課綱的理念與目標,也兼顧各教育階段間的連貫以及各領域/科目間的統整。

「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了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核心素養強調學習不局限於學科知識及技能,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

核心素養強調培養以人為本的「終身學習者」,回應基本理念(自發、互動、共好),分為三大面向:「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此三大面向再細分為九大項目,並強調素養是與生活情境有緊密連結與互動的關係。

  • 自主行動:個人是學習的主體,學習者應選擇適當的學習方式,進行系統思考以解決問題,並具備創造力與行動力。
  • 溝通互動:學習者能廣泛且妥善運用各種工具,包括物質工具(如人造物、科技及資訊等)和社會文化工具(如語言、文字及符號等),與他人及環境能有良好且有效的互動,並具備藝術涵養與生活美感。
  • 社會參與:學習者處在彼此緊密連結的地球村,需要學習處理社會的多元性,以參與行動與他人或群體建立適切的合作模式與人際關係。
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纲要

三面九項說明:

關鍵要素核心素養面向核心素養項目項目說明
終身學習者 A 自主行動 A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具備身心健全發展的素質,擁有合宜的人性觀與自我觀,同時透過選擇、分析與運用新知,有效規劃生涯發展,探尋生命意義,並不斷自我精進,追求至善。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具備問題理解、思辨分析、推理批判的系統思考與後設思考素養,並能行動與反思,以有效處理及解決生活、生命問題。
A3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具備規劃及執行計畫的能力,並試探與發展多元專業知能、充實生活經驗,發揮創新精神,以因應社會變遷、增進個人的彈性適應力。
B 溝通互動 B1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具備理解及使用語言、文字、數理、肢體及藝術等各種符號進行表達、溝通及互動的能力,並能了解與同理他人,應用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上。
B2
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具備善用科技、資訊與各類媒體之能力,培養相關倫理及媒體識讀的素養,俾能分析、思辨、批判人與科技、資訊及媒體之關係。
B3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具備藝術感知、創作與鑑賞能力,體會藝術文化之美,透過生活美學的省思,豐富美感體驗,培養對美善的人事物,進行賞析、建構與分享的態度與能力。
C 社會參與 C1
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具備道德實踐的素養,從個人小我到社會公民,循序漸進,養成社會責任感及公民意識,主動關注公共議題並積極參與社會活動,關懷自然生態與人類永續發展,而展現知善、樂善與行善的品德。
C2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具備友善的人際情懷及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並發展與人溝通協調、包容異己、社會參與及服務等團隊合作的素養。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具備自我文化認同的信念,並尊重與欣賞多元文化,積極關心全球議題及國際情勢,且能順應時代脈動與社會需要,發展國際理解、多元文化價值觀與世界和平的胸懷。

.依照學生個體身心發展狀況,各教育階段定有不同核心素養之具體內涵,請參考國民小學、國民中學、高級中學,或參考總綱

.核心素養主要應用於國民小學、國民中學、高級中等學校的一般領域/科目;技術型、綜合型、單科型高級中等學校則依其專業特性及群科特性進行發展,彈性納入與整合核心素養。


四、課程類型與領域/科目劃分

108課綱課程類型區分為二大類:「部定課程」與「校訂課程」。

部定課程由國家統一規劃,養成學生的基本學力,奠定適性發展的基礎。

校訂課程由學校安排,以形塑學校教育願景及強化學生適性發展。

教育階段 \ 課程類型部定課程校訂課程
國民小學 領域學習課程 彈性學習課程
國民中學
高級中等學校 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 一般科目
專業科目
實習科目
校訂必修課程
選修課程
團體活動時間
彈性學習時間
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
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
單科型高級中等學校

108課綱依據全人教育的理念,配合知識結構與屬性、社會變遷與知識創新及學習心理之連續發展原則,將學習範疇劃分為八大領域,讓學生可以有較為統整的學習經驗,培養具備現代公民所需的核心素養與終身學習能力。

八大領域:語文、數學、社會、自然科學、藝術、綜合活動、健康與體育、科技等八大領域

總綱詳細內容請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纲要

目前線上: 1743 人,瀏覽人次:705356445

法規資訊

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纲要

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纲要

法規名稱: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
時間: 中華民國110年3月15日
立法沿革: 中華民國110年3月15日教育部臺教授國部字第 1100016363B號令修正發布 ,並自一百十一學年度,依照不同教育階段(國民小學、國民中學及高級 中等學校一年級起)逐年實施
法規體系: / 行政 / 教育 / 國民教育

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纲要

歷史沿革

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纲要

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纲要

附件下載

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纲要

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纲要

:::

即時新聞

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纲要

  • 首頁
  • 訊息公告
  • 即時新聞

教育部為促進學生、家長、教師更加瞭解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下稱新課綱)及輔導學生適性揚才之措施,自105年3月27日起至5月8日之星期六、日,將於各直轄市、縣(市) 分別辦理共計22場次之新課綱及配套措施說明會(下稱說明會),說明會將安排「因應新課綱實施輔導學生適性揚才之措施」及「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概述」2專題演講,並與參與民眾進行雙向互動。各場次辦理時間、地點等訊息(如附件1、2),已公告於教育部國教署首頁最新消息(網址:http://www.k12ea.gov.tw/ap/index.aspx),歡迎社會各界踴躍參加。

本次說明會之2項專題演講,將從為因應少子女化、數位化、全球高度競爭,談未來所需的人才及所需的關鍵能力或核心素養,及教育部為培育未來具競爭力之人才,於學生學習課程與其支持體系之規劃方向、理念精神,又將就輔導學生發掘個人優勢智能之方式,及連結未來升學大學之進路,與參加民眾分享。專題演講後之綜合座談將以類開放空間(Open Space)的型式進行,透過問題引導的模式與民眾互動交流,並藉此瞭解民眾對於教育的期待及想法。另外,說明會的講師團隊由國教署及國家教育研究院(下稱國教院)共同邀請新課綱前導學校之校長、主任、優秀教師及國教院長期參與新課綱研發之研究員擔任,同時為讓講師共同擬訂與參與民眾互動之問題,國教院預先規劃辦理新課綱共識營,以凝聚大家共識。

本次說明會歡迎所有關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之學生、家長、教師或民眾踴躍參加。


  • 相關檔案

    1. (附件1)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及配套措施說明會各場次辦理日期時間地點及聯絡人與方式(國教署)
      • (173.10KB).pdf 檔案下載
    2. (附件2)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及配套措施說明會課程規劃表(國教署)
      • (142.24KB).pdf 檔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