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掛哪科?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與傳統X光比一比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掛哪科?

  1.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的優點
    對於這些長在死角或者是小於一公分的肺癌,以往醫師們都束手無策,但是最近幾年出現了重大的突破-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顧名思義就是把電腦斷層所遭受的輻射劑量降低。現在的醫療技術精進,低劑量電腦斷層可以將輻射劑量降到原本一般電腦斷層的五分之一以下,雖然因為減少輻射劑量也會減少解析度,但是因為肺部是空氣多的器官時,這樣的輻射劑量剛好足夠把肺部看清楚,也就是說低劑量電腦斷層這一技術目前還只能用在肺部上,其他器官仍然無法使用。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突破過去X光的限制,大大提高肺癌早期診斷的機會,是早期肺癌診斷工具的一大突破,目前大部分醫院的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已經可以看到0.3到0.5公分大小的肺癌,而生長在X光死角的肺癌也能在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看清楚。

    小於一公分的肺癌絕大部分都是初期,只要開刀就能獲得治癒,過去我也有不少的經驗,朋友們的雙親在求診當時雖然X光正常,在建議之下,接受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後發現了早期的肺腺癌,經開刀得到痊癒。(編輯推薦:長期輕咳更難警覺癌訊!胸腔科醫:這樣運動等於自殺)

  2.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的缺點
    但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並非沒有壞處,反對低劑量電腦斷層的醫師學者認為,主要有幾個最大的壞處:

    一、價格仍然不便宜,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需要自費5~8千元不等。

    二、許多學者質疑的是,低劑量電腦斷層非常靈敏,不只找出早期肺癌也會檢查出許多良性的病灶(如良性肺鈣化結節),使許多患者接受不必要的切片與開刀手術。

    三、更有人提出質疑把沒有症狀的初期肺癌,給予早期開刀治療真的對嗎?說不定這些早期肺癌根本不會讓患者致死。

    四、發現這些不會馬上有生命危險的早期肺癌後,造成患者恐慌,追蹤治療這些患者造成健保資源的浪費。


我該不該做低劑量電腦斷層

相關的研究如火如荼進行當中,但目前大部分的醫師學者認為,如果你本身是以下高危險族群,可以考慮接受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篩檢,如:

  • 抽菸或二手菸的民眾
  • 生活在高度空氣汙染環境之下,常常吸入如廚房油煙、工廠廢氣或交通廢氣
  • 過去有其他癌症病史
  • 有近親罹患肺癌

希望每個民眾都能健康保肺,遠離癌症!

作者簡介:蘇一峰醫師,現職:教育部部定陽明大學醫學系講師,市立聯合陽明醫院胸腔內科醫師、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內科醫師,專長學科:胸腔呼吸內科學、呼吸道疾病,胸腔重症醫學,肺癌胸腔腫瘤,呼吸道感染症,肺結核,呼吸睡眠疾病。  蘇一峰醫師健康部落格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 肺癌症狀有哪些?預防肺癌飲食對策:抗肺癌必吃的5種食物是肺部護身符
  • 肺癌信號!指甲這異樣洩密

  • 最新消息
  • 醫療新聞
  • 防疫公告

醫療新聞

  • 2019年05月02日
  • 大家健康 梁雲芳

20190430 想提早發現肺腺癌,該做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嗎?

想提早發現肺腺癌,該做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嗎?

出處/ 2019年5月號/第381期 2019-04-30 
採訪整理/ 梁雲芳 圖/PIXABAY

資深媒體人陳文茜有家族肺腺癌病史,今年二月底因易喘、呼吸困難等症狀,到醫院檢查後證實罹患肺腺癌第一期。三月中旬住院,開刀切除左肺約1公分的腫瘤,並在右肺檢查出約0.6公分的小肺結節,需持續追蹤,若日後肺結節變大,再進行手術……消息傳出後,「肺腺癌」、「肺結節」即成為熱搜關鍵字,肺腺癌初期症狀不明顯,死亡率又高,不少民眾擔憂是否也要自費做低劑量電腦斷層攝影(LDCT)檢查,才能早一步發現肺腺癌?
 

肺腺癌非常常見,除了陳文茜,前副總統蕭萬長、現任副總統陳建仁、臺北市長柯文哲夫人陳佩琪都是肺腺癌患者;而演員文英(2009年離世)、歌手鳳飛飛(2012年離世)等都因罹患肺腺癌離世。很多患者不菸不酒、生活正常,仍得到肺腺癌,更令不少人感到納悶的是,為什麼肺腺癌好發於女性?

肺癌已連續八年蟬聯國人癌症死亡率之首,彰化基督教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暨彰化縣癌症衛教關懷學會理事長何明霖醫師表示,臺灣每年肺癌新發生病例約13,000多名,平均每40分鐘就有1人罹患肺癌,近五年平均死亡人數超過9千人,五年存活率22%,但若到了第四期,存活率僅剩下5.7%。肺癌因早期沒有明顯症狀,是一種難以及早發現與治療的癌症,臨床上,超過75%的患者發現時,已是不易治療的晚期。

亞東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高劍虹分析,肺癌主要分成「小細胞癌」與「非小細胞癌」,非小細胞癌占88~90%,有肺腺癌、鱗狀上皮細胞癌、大細胞癌之分,其中罹患肺腺癌比例占45%,辭世比例也最高。

不吸菸也可能罹患肺腺癌

空氣不佳等因素不容忽視

以往總認為吸菸是導致肺癌(包含肺腺癌)的主因,但據國健署報告顯示,1990年後臺灣吸菸率年年下降,肺癌發生率卻年年上升,從每十萬人口17人升高到35人。近年來不少研究也發現,肺癌患者中90%是女性,且50%男性患者從不吸菸,另2018年12月26日衛福部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中明確指出,2016年國人肺癌人數從13,086人增加至13,488人,增加的402人,全為女性。

何明霖醫師表示,抽菸是肺癌的危險因子,尤其女性抽菸者更要注意,得到肺癌機會比男性抽菸者多1.5~2倍),另外空氣污染、氡氣暴露、空氣品質不佳(包含室內污染的廚房油煙、燒香,點蚊香,印表機、裝潢施工等)、遺傳基因、停經後女性荷爾蒙治療等,都是沉默的致癌殺手,其中空氣汙染、空氣品質不佳導致肺癌影響約占30%以上,不容忽視。(相關資料可參考「為什麼養生的女性,也會得肺腺癌?」一文)

針對肺腺癌的防治,高劍虹醫師提醒,癮君子要戒菸,一般民眾要遠離二手菸,此外更需留意室外PM2.5造成的空氣污染,當濃度愈來愈高,到達紅害、紫爆級數時,應避免外出,且要緊閉門窗,開啟空氣濾淨機防空污。

何明霖醫師建議,空氣品質不好時,民眾若要外出,應配戴有CNS15980國家標準認證的防霾(PM2.5)口罩,且避免重複使用。另外,除了吸菸、吸二手煙的族群,以下5種人都屬於肺腺癌高危險群,也需特別留意肺部發出的警訊,定期安排篩檢,可以到醫療院所接受胸部X光檢查,或自費健檢時,安排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簡稱LDCT)篩檢。

1.長期暴露在重金屬物質下工作者,包含釋放鉻、鎘、鎳及砷等化學物質環境下工作的族群。

2.製造石綿的工作者,或在石綿環境下工作的建築工人。

3.長期在空氣品質不佳的地方工作,例如油漆或裝潢工人。

4. 工作時需接觸高度放射線,例如:氡氣等。

5.長期接觸油煙的廚師。

揪出早期肺腺癌
善用2項篩檢工具  

八成以上的肺腺癌早期沒有症狀,頂多會輕微咳嗽,常延誤早期發現及治療的時機,目前有不少早期的肺腺癌是透過篩檢發現。何明霖醫師建議,如果有喘、咳持續三週以上的民眾,可到胸腔科門診診治,或到有X光設備的醫療院所,至少先照一張普通的胸部X光,10分鐘內就能判讀是否有2~3公分以上的肺癌病灶。若已證實罹癌,可再轉至醫學中心、大型醫院做進一步診療。

要留意的是,胸部X光的缺點是,若腫瘤隱藏在肺尖處胸椎、心臟縱膈的前後、肋骨肺門大血管處,以及長在橫膈膜的下方、肝臟前後方,都不容易被看到,屬於X光的死角,會妨礙早期肺癌的發現,導致延誤診斷。根據臨床統計,第一期肺腺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可達75%,間隔6~12個月,第一期往往就會進展到第二期,存活率降至40~50%,此外30~50%患者在開刀切除後,五年內有癌細胞轉移。若肺腺癌進入第三期末(即3B)或第四期,如果沒有接受正規治療,平均存活時間約為6~12個月。

目前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簡稱LDCT)已證實為早期篩檢肺癌的有效工具,何明霖醫師表示,依據衛福部2014~2017年癌症研究計畫,透過LDCT找到的肺癌,九成是第一期以內肺癌(含肺腺癌)。北部某家醫院2007年6月至2017年12月民眾健檢LDCT檢查的數據,31,000多位案例中,肺癌第一期占81.6%,第二期占4.5%,其中96.6%為肺腺癌,3%為鱗狀細胞癌,證實透過LDCT篩檢是有早期發現肺腺癌的效果。

LDCT的優點是,可以找到小於1公分的肺腺癌。陳文茜罹癌後,曾在臉書貼文,「術後康復,將與醫師攜手推動肺癌篩檢普及化,讓更多醫院配置電腦斷層掃描儀器」。

不過,高劍虹醫師提醒,LDCT仍有缺點,不是最完美有效的篩檢工具,偽陽性高達96%,多半是良性肺結節,而非肺腺癌或肺癌,恐讓民眾擔憂,還有過度診斷可能導致過度治療,長期篩檢也有輻射暴露等問題,應以高風險族群為主,沒有危險因子的民眾並不建議。

有些民眾擔心LDCT的幅射會殘留體內,想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代謝?高醫師請民眾毋需擔憂,篩檢時暴露的輻射並不會殘留於體內,另篩檢時幅射劑量皆有規定依循,若無過度施作的情形,都會透過身體新陳代謝排除體外。

2010年前,對於肺癌,醫界普遍沒有好的篩檢方法,以往用胸部X光或是痰液細胞學檢驗來試圖發現早期肺癌的篩檢方式,除了無法有效降低肺癌病人的死亡率,也衍生許多不必要的檢查與醫療資源浪費。

不過,在2010 年 11 月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針對肺癌篩檢的一個大規模的臨床試驗發現,針對罹患肺癌的高風險的特定族群,使用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肺癌,比起使用傳統的胸部X光篩檢,能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大約每320人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就可以讓一位患者避免死於肺癌。(註1) 

根據最近發表的一個針對歐洲族群的研究結果,高風險罹患肺癌的族群若每年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持續十年,可以降低39%的肺癌死亡風險。(註2)


什麼是低劑量電腦斷層?使用於肺癌篩檢有何優點?

低劑量電腦斷層是一種胸部電腦斷層檢查,但接受檢查的人僅需曝露於比傳統胸部電腦斷層檢查更少的輻射劑量,就能達到有效篩檢肺癌的目的。

低劑量電腦斷層也是目前篩檢小於l公分肺部結節的最佳影像檢查,對於早期肺部結節的篩檢的敏感度遠遠優於正子掃描或核磁共振,而且篩檢的費用也比較便宜。其次,經由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出的肺部結節,可以根據影像上結節的大小以及型態特徵,評估良性和惡性的可能性,搭配定期的追蹤或是良好的早期治療,可以降低高危險族群的肺癌死亡率。

從治療層面而言,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找到的早期肺癌,多數能以手術治療或治癒,而且由於早期肺癌手術所切除的肺部組織相對較少,對於患者術後的肺功能與生活品質的影響很小。即使患者不適合手術或不願意接受手術,也可以選擇用高科技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或是冷凍消融術治療,對於初期肺癌也可以達到很好的腫瘤控制率。


誰應該考慮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

1. 長期或重度吸菸的人或是戒菸不到15年的人,抽菸是導致肺癌最危險的因子。這裡所謂的「長期或重度吸菸」,是指抽菸菸齡超過30包-年,計算的方式是把過去總共抽菸多少年,乘以每天抽菸有多少包,所計算出來的。30包-年即每天抽1包菸,超過30年;或每天兩包,超過15年;或每天3包,超過10年等。

2. 職業或生活環境中會暴露於石棉、砷、鉻、鎳、焦油、煤灰,或接觸鐳、氡等放射物質或空氣污染(工廠、燃香、汽機車廢氣、PM2.5、廚房油煙)等等的人。

3. 有慢性肺部疾病,例如肺結核、間質性肺病、肺阻塞等等的人。

4. 有肺癌家族病史的人。

5. 體質因素:如基因修補的異常及基因的突變。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掛哪科?

    為什麼非高風險族群不適合做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

    1. 偽陽性高(俗稱假警報)

    低劑量電腦斷層可以篩檢出小至0.1公分的結節,但以美國肺癌篩檢研究的結果而言,大於或等於 0.4 公分的肺結節,最終只有1.1%的患者被確診肺癌;也就是說,相當大的一部分的小結節都是良性的結節(發炎或腺瘤等等),通常不需要進一步處理,但是一般民眾只要被篩檢出有肺部節結,多多少少都會有些擔心,所以這種假警報會造成民眾不必要的心理負擔,甚至接受不必要的侵襲性檢查。總之,小的結節只需定期複檢追蹤,臨床上也不需過於擔心,若追蹤期間有大小或特徵上的變化時,再接受進一步處置,大致上都不會太晚;至於大於0.8公分的結節,則是多數需要積極接受進一步的檢查,以排除早期肺癌的可能性。

     2. 過度診斷

    一部分經由低劑量電腦斷層發現的那些尚未發生症狀的肺癌,其實是沒有必要被診斷出來的,我們稱之為過度診斷。換個說法解釋,這個所謂過度診斷的癌症,可能因生長非常緩慢,最終並不會造成任何症狀或導致病人因此死亡,那麼經由這次篩檢而發現的肺癌就有過度診斷的問題。

    過度診斷可能會讓病人感到焦慮,進而尋求不必要的檢查及治療,衍生不必要的醫療資源浪費。雖然發現小型腫瘤應立即給予切除,但對於某些生長緩慢的肺癌,可能數年內都不會轉移或影響壽命,如果病患年紀老邁或體衰多病,接受手術切除反而可能會產生過度治療的問題,病人反而會承受不必要的手術或麻醉的風險與併發症。

    3. 輻射曝露

    臨床上來門診詢問低劑量電腦斷層的民眾,最常問到的問題之一,便是輻射劑量的曝露問題,民眾會擔心頻繁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反而增加自己罹癌的風險。


    關於此一顧慮,有位國外學者David J. Brenner以日本原子彈下的倖存者所接受的輻射劑量的相關研究結果為對照,舉例說明一個50歲抽菸女性每年接受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直到她75歲時,推估因為輻射造成肺癌的風險約是0.85%。

    也就是說,在她有接受篩檢的情況下,得到的肺癌風險會有1.8%的增加,但是考量她若沒接受篩檢得到的肺癌風險是17%,且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可以發現早期肺癌,避免肺癌導致的死亡,高風險族群接受劑量電腦斷層篩檢能得到的好處還是遠遠大於其輻射造成的風險。(註3)

    就人群面而言,可以參考一個2017年發表的義大利的研究,該研究指出10年間接受10次的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以及必要的正子掃描檢查的輻射量,約會增加0.05%的癌症發生的風險,由於該研究發現每108位被篩檢出有肺癌的患者才會導致1人因輻射暴露而罹癌,研究者因此認為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所增加的輻射傷害雖然不可忽視,但是考量篩檢能得到的好處,這種輻射傷害的風險是在可以被接受的範圍內的。(註4)

    總之,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並非完全沒有風險,除了醫療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並不能提供每一個人這種篩檢外,也並非所有的人都能經由這種篩檢得到好處,低風險的族群甚至可能因接受該篩檢而受害,因此應該是有高風險罹患肺癌的特定族群,才需要考慮接受篩檢。


    總結

    根據國內針對本土1萬2千多人的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篩檢的研究結果,再參酌國外相關文獻,以及國內台灣肺癌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及中華民國放射醫學會聯合訂出的「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共識宣言」(註5),我們可以歸納出一些建議。

    首先,肺癌是最可能預防的癌症之一,但是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並不能預防肺癌發生。民眾如要降低自身罹患肺癌的風險,應該要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譬如,對於抽菸者而言,戒菸才是降低肺癌風險的最有效的方法。

    如果30歲以前戒菸,罹患肺癌的風險可降低90%,但戒菸10年後肺癌的發生機率才能降至非吸菸者的水準,所以早期戒菸是非常重要的。另外,盡可能避免長期接觸二手菸,煮飯時須使用抽油煙機、減少甚至避免使用煎炒炸的烹煮方式,對於自身的肺部與呼吸道健康都會有幫助。

    其次,針對已經有高風險或無法避免高風險的族群,譬如已經有抽菸菸齡超過30包-年、戒菸還沒超過15年、有三等親內肺癌家族史、特定職業暴露的民眾(譬如,長期暴露於汽機車廢氣〔加油站員工、長期需指揮交通的工作者、廚師〕等等)、曾有肺部疾病病史(譬如,肺結核、肺阻塞、肺纖維化等等)的民眾,建議找專科醫師諮詢,考慮是否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


    資料來源

    (1)The 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 Research Team. Reduced lung-cancer mortality with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ic screening. N Engl J Med 2011; 365:395-409

    (2)Pastorino, U. et al. Prolonged lung cancer screening reduced 10-year mortality in the MILD trial: new confirmation of lung cancer screening efficacy. Annals of Oncology 2019; 30: 1162–1169

    (3)Brenner DJ. Radiation risks potentially associated with low-dose CT screening of adult smokers for lung cancer. Radiology 2004; 231: 440-5

    (4)Mascalchi M, Sali L. Lung cancer screening with low dose CT and radiation harm-from prediction models to cancer incidence data. Ann Transl Med. 2017; 5(17): 360

    (5)台灣肺癌學會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是什麼?

    低劑量電腦斷層是一種胸部電腦斷層檢查,但接受檢查的人僅需曝露於比傳統胸部電腦斷層檢查更少的輻射劑量,就能達到有效篩檢肺癌的目的。 低劑量電腦斷層也是目前篩檢小於l公分肺部結節的最佳影像檢查,對於早期肺部結節的篩檢的敏感度遠遠優於正子掃描或核磁共振,而且篩檢的費用也比較便宜。

    ldct 掛哪一科?

    目前全國有上百家醫院提供LDCT檢查,民眾可到醫院附設的健檢中心或至胸腔掛號,自費受檢。 小於三公分的肺部點狀陰影,醫學上稱為肺部結節,一般來說未必肺部照出結節就是肺癌。

    肺部檢查掛什麼科?

    您好: 1.您可胸腔內科門診做進一步的檢查與治療。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多久一次?

    「一般而言,1~2公分以內、沒有實質部分的結節都可以觀察,不需要馬上切片診斷或手術,根據大小約3~6個月再追蹤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沒有變化則以後每年追蹤一次。 如果長大超過20%或產生實質部分,可能變成侵犯性,才根據風險考慮切片診斷或手術摘除,」吳玉琮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