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稅務居民是什麼?

六、問:所得稅法規定「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與「非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如何區分?

答:

下列2種人是屬於「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居住者):

(一) 個人於一課稅年度內在中華民國境內設有戶籍,且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1. 於一課稅年度內在中華民國境內居住合計滿31天。
  2. 於一課稅年度內在中華民國境內居住合計在1天以上未滿31天,其生活及經濟重心在中華民國境內。

前點第2款所稱生活及經濟重心在中華民國境內,應衡酌個人之家庭與社會關係、政治文化及其他活動參與情形、職業、營業所在地、管理財產所在地等因素,參考下列原則綜合認定:

(1) 享有全民健康保險、勞工保險、國民年金保險或農民健康保險等社會福利。 

(2) 配偶或未成年子女居住在中華民國境內。 

(3) 在中華民國境內經營事業、執行業務、管理財產、受僱提供勞務或擔任董事、監察人或經理人。

(4) 其他生活情況及經濟利益足資認定生活及經濟重心在中華民國境內。

(二) 在中華民國境內無住所,而於一課稅年度內在中華民國境內居留合計滿183天以上者。 

不屬於以上所稱的個人,為「非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非居住者)。

更新日期:111-03-16

資通安全政策 | 隱私權聲明 | 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地址 : (108459) 臺北市萬華區中華路1段2號 (位置圖)

上班時間 : 星期一至星期五 上午08:30~12:30下午1:30~5:30 (服務時間)

總局電話 : (02)2311-3711; 傳真號碼 : (02)2389-1052  (聯絡我們)(意見信箱) 臺北國稅局 稅務小精靈(FB)

國地稅免付費電話 : 0800-000-321(稅務問題,限辦公時間提供服務);手機請撥市話號碼 : (02)2311-3711
Copyright©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 版權所有 最佳瀏覽解析度1024 x 768 建議使用Chrome、Firefox或Edge瀏覽器

更新日期:111-10-14

下面兩種是屬於「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

1.在我國境內有住所,並經常居住我國境內的人。

自102年1月1日起,所得稅法第7條第2項第1款所稱中華民國境內居住的個人,其認定原則如下:

(1)個人於一課稅年度內在中華民國境內設有戶籍,且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A.於一課稅年度內在中華民國境內居住合計滿31天。

B.於一課稅年度內在中華民國境內居住合計在1天以上未滿31天,其生活及經濟重心在中華民國境內。

(2)前述(1)B.所稱生活及經濟重心在中華民國境內,應衡酌個人之家庭與社會關係、政治文化及其他活動參與情形、職業、營業所在地、管理財產所在地等因素,參考下列原則綜合認定:

A.享有全民健康保險、勞工保險、國民年金保險或農民健康保險等社會福利。

B.配偶或未成年子女居住在中華民國境內。

C.在中華民國境內經營事業、執行業務、管理財產、受僱提供勞務或擔任董事、監察人或經理人。

D.其他生活情況及經濟利益足資認定生活及經濟重心在中華民國境內。

2.在我國境內沒有住所,但是一個課稅年度內在我國境內居留合計滿183天以上的人。不屬於前面兩種所稱的個人,即為「非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

(所得稅法第7條第2項及第3項)

(財政部101年9月27日台財稅字第10104610410號令)

中華民國稅務居民是什麼?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7年8月23日)
請協助改善這篇條目,更進一步的訊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或擴充請求中找到。請在擴充條目後將此模板移除。

中華民國稅務居民是什麼?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7年8月23日)
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請協助補充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稅務居民,指在某一國家負有納稅義務的個人或企業。一般而言,企業會因其註冊地在某國領域內,而具有該國稅務居民身份;而個人則會因為其與該國的聯繫(如在該國通常居住、居住超過一定時限、在該國就業等)而具有稅務居民身份。不同國家在這方面的規定一般不同。

相關條目[編輯]

  • 國際稅務#域外收入徵稅制度
  • 離境稅(棄籍稅)
中華民國稅務居民是什麼?
這是一篇小作品。你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自2019年年末起,世界各地陸續出現新冠肺炎疫情,並於2020年開始大規模流行至今,為防堵疫情之擴散,除各國已陸續進行邊境管制甚或封城等措施外,各企業也開始採取居家或異地等遠距辦公模式,並同時減少或禁止企業員工之出差、改用線上會議等方式,從而影響企業主或員工之跨境移動及停留天數等,而停留天數之長短,經常與居住者之認定息息相關,更進而衍生是否應於當地申報課稅等疑義。

因此,部分國家為減輕前述因疫情產生之居住者認定問題所導致之稅務影響,業已公布排除或放寬有關居住者認定範圍之相關規定。反觀台灣雖然已針對疫情影響而頒布諸多稅務措施,例如:免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暫繳、延期或分期繳稅、延長所得稅之結算申報期間、就支付員工相關防疫隔離假或照顧假之薪資費用得加倍減除等規定;但目前並未因疫情,而另外制訂有關個人所得稅居住者認定之其他規定,惟依日前財政部及國稅局等發布之新聞稿,若因疫情影響稅務身分、或對稅務身分之認定有疑義者,可備妥相關事證並先按以前年度申報方式申報,稅捐稽徵機關將依個案予以從寬認定。

茲就台灣所得稅法中有關境內居住者之相關規定簡述如下:

何謂台灣境內居住者?

參照台灣所得稅法第7條第2項及財政部101年9月27日台財稅字第10104610410號函釋,即知台灣境內居住者之認定,主要係以在台灣境內有無住所及居住天數做為標準,相關之檢視方式如下:

中華民國稅務居民是什麼?

生活及經濟重心之判斷原則:

依前述財政部台財稅字第10104610410號函釋,有關生活及經濟重心之判斷,應衡酌個人之家庭與社會關係、政治文化及其他活動參與情形、職業、營業所在地、管理財產所在地等因素,並參考下列原則綜合認定:

  1. 享有全民健康保險、勞工保險、國民年金保險或農民健康保險等社會福利。
  2. 配偶或未成年子女居住在中華民國境內。
  3. 在中華民國境內經營事業、執行業務、管理財產、受僱提供勞務或擔任董事、監察人或經理人。
  4. 其他生活情況及經濟利益足資認定生活及經濟重心在中華民國境內。

台灣雖然並未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額外制定有關居住者認定之規定,然而是否為台灣境內之居住者,不僅將導致其所適用之完稅方式、扣繳稅率或申報方式等皆不同,且一旦發生短扣繳、漏扣繳、或漏未辦理結算申報都可能遭補稅甚或處以滯納金或罰鍰等,實應予留意相關規定並遵循之;惟倘確因疫情影響致有認定上之疑義時,亦應及早備妥相關事證以利稅捐稽徵機關之個案處理及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