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 英文

本条目存在以下问题,请协助改善本条目或在讨论页针对议题发表看法。

此条目需要更新 (2021年2月26日)
请更新本文以反映近况和新增内容。完成修改时,请移除本模板。

乌克兰(乌克兰语:Україна,罗马化:Ukrayina;乌克兰语音标:[ukrɑˈjinɑ])是位于东欧的共和制国家,南接黑海,东连俄罗斯,北与白俄罗斯毗邻,西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诸国相连。地理位置上位于欧洲联盟与独联体的交界处,为西方世界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交会点,亦是天主教文明和东正教文明的交汇处。乌克兰是欧洲领土面积第二大的国家,仅次于俄罗斯[6],人口4,117万人[7](不包括克里米亚半岛)。根据乌克兰的行政区划,乌克兰有24个州、一个自治共和国[注 1],和两个直辖市(首都基辅和塞瓦斯托波尔[注 2]),人口构成上78%为乌克兰人,其余有俄罗斯人和罗马尼亚人等。乌克兰官方语言为乌克兰语,主要宗教为东正教、东仪天主教和天主教。

乌克兰

Украïна(乌克兰语)
Ukrayina

烏克蘭 英文

国旗

烏克蘭 英文

国徽

格言:Воля, злагода, добро(乌克兰文)
“自由、和谐、美好”

国歌:Ще не вмерла України
(《乌克兰仍在人间》)

烏克蘭 英文

  乌克兰实际管辖区

  未实际控制的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地区

首都
及最大城市
基辅
官方语言乌克兰语
官方文字乌克兰语字母
族群(2001[1])

  • 77.8% 乌克兰人
  • 17.3% 俄罗斯人
  • 4.9% 其他民族及未确定

宗教乌克兰正教会
莫斯科宗主教圣统乌克兰正教会
乌克兰希腊礼天主教会
政府单一制
半总统制
代议制共和国

• 总统

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

• 总理

杰尼斯·什米加尔

• 最高拉达主席

鲁斯兰·斯特凡楚克
立法机构乌克兰最高拉达
历史

• 基辅罗斯

879年

• 加利西亚-沃里尼亚王国

1199年

• 立陶宛大公国

1362年

• 哥萨克酋长国

1649年8月17日

• 乌克兰人民共和国

1917年6月10日

• 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宣布完全独立

1918年1月22日

• 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

1918年11月1日

• 乌克兰统一协定

1919年1月22日

• 宣布自苏联独立

1991年8月24日

• 公投正式独立

1991年12月1日

• 乌克兰宪法出台

1996年6月28日
面积

• 总计

603,700平方公里(第44名)

• 水域率

7%
人口

• 2019年估计

42,200,000[2](第35名)

• 密度

76/平方公里(第131名)
GDP(PPP)2021年估计

• 总计

5,884.33亿美元[3](第48名)

• 人均

14,325美元[3](第108名)
GDP(国际汇率)2021年估计

• 总计

1,983.16亿美元[3](第56名)

• 人均

4,827美元[3](第119名)
基尼系数0.275[4]
人类发展指数 0.779[5](2019年)
 · 第74名
货币格里夫纳 (₴)(UAH)
时区UTC+2

• 夏令时

UTC+3
行驶方位
电话区号+380
ISO 3166码UKR
互联网顶级域.ua
.укр

网站
ukraine.ua

烏克蘭 英文

在9世纪时,以乌克兰首都基辅为中心,古代东斯拉夫人建立了第一个东斯拉夫民族国家基辅罗斯,曾一度十分强盛,直至12世纪蒙古人入侵后分裂。自14世纪中叶起,乌克兰被金帐汗国、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先后统治[9]。在大北方战争(1700-1721年)后,乌克兰被其他势力瓜分。19世纪时,乌克兰大部归属于俄罗斯帝国,其馀部分为奥匈帝国和波兰领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的混乱时期,乌克兰曾在1917年至1921年短暂独立。在乌克兰内战后,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1922年成为了苏联创始加盟共和国之一。随后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为波兰统治的西乌克兰并入苏维埃乌克兰。在1945年,乌克兰成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10]。1954年,在苏联共产党第一书记尼基塔·赫鲁晓夫主导下,苏联最高苏维埃以纪念乌克兰和俄罗斯统一300周年纪念日的名义,将克里米亚由俄罗斯划归给乌克兰。

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成为主权独立国家,作为独联体发起与创始国之一。乌克兰继承了苏联的军事基础,并维持着仅次于俄罗斯的欧洲第二大军事力量。2014年俄罗斯并吞克里米亚后,乌克兰随即退出独联体。乌克兰在独立后由于实行未成熟的市场经济方向改革,使得国家进入八年的经济衰退时期[11],不过期间也出现过高增长。乌克兰目前是世界上重要的市场之一,于俄乌战争前曾是世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12]。

2022年2月22日,俄罗斯承认乌东顿内次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两个亲俄的分裂民间政权。24日俄罗斯发动俄乌战争,全面入侵乌克兰,乌克兰随后与俄罗斯断交。目前战争局势中,乌克兰东部和南部有一部份的领土遭到俄军占领。之后由于叙利亚和朝鲜承认乌东所谓的共和国,乌克兰先后与叙利亚和朝鲜断交。

国名来源编辑

东欧地图(1690年)“VKRAINE ou PAYS DES COSAQUES”(乌克兰或哥萨克国),Okraina - 基辅罗斯分地区,Ukraina - 国

13世纪,蒙古人占领乌克兰大部分地区,但加利西亚和沃伦公国却没有被蒙古人统治,这两个公国位于古罗斯的西南边境地区,“乌克兰”一词的起源并不清楚,当它开始使用时人们认为“Україна”(乌克兰)是乌克兰语中两个单词的组合:“У:我们或在本地”和“Kраїна:国家/边界区”,可以解释为“我们的国家或祖国”。该地方的罗斯人就被称为“乌克兰人”、“乌克拉伊娜”,即“边界上的人”[13],国名是以民族名称命名。法国制图师纪尧姆·莱维塞尔·德·博普兰1639年被招募参与重建第聂伯河的可达克要塞,同年他绘制了首幅“具描述性质”的乌克兰地图[14][15],当时即是指波兰立陶宛联邦的草原边境,在后来其也绘制出大量乌克兰地图,令“乌克兰”这个词在17世纪下半叶开始在欧洲制图师中普及。

历史编辑

根据考古资料,乌克兰存有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遗址。境内较为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有距离今二万多年前至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岩画。

乌克兰是维京人在公元九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的核心地域,也是近代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10世纪前后,东斯拉夫人各部落在今乌克兰地区结合形成古罗斯部族,并建立了基辅罗斯国家。根据史学史的观点,基辅罗斯被认为是3个现代东斯拉夫人国家(白俄罗斯、俄罗斯及乌克兰)的前身。弗拉基米尔一世·斯维亚托斯拉维奇和他的子智者雅罗斯拉夫统治的时期,被认为是基辅的黄金时期。当时他们接纳了东正教,也创立罗斯法典。12至14世纪,古罗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基辅向东北部的弗拉基米尔转移,进入罗斯历史上的诸公割据时代,古罗斯部族逐渐分裂成俄罗斯人(大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小俄罗斯人)和白俄罗斯人3个支系。基辅罗斯在13世纪被蒙古帝国占领。

随着1187年基辅南部面对原野地带的屏障佩列亚斯拉夫公国的统治者弗拉基米尔·格列波维奇的逝世,伊帕捷耶夫编年史写到“乌克拉伊娜为他而吟唱”(ѡ нем же оукраина много постона,o nem že ukraina mnogo postona)。[16]随后的几十年和世纪里这个术语被用来指定除加利西亚-沃里尼亚、普斯科夫、梁赞等之外的罗斯不同公国的边境地区。[17]:183[18][19]由此乌克兰之名开始出现。

近现代编辑

约从14世纪起,这群人开始脱离古基辅罗斯地区而形成为具有独特语言、文化和生活习俗的单一民族。基辅罗斯地区被蒙古人与其人民击溃后,第聂伯河左岸乌克兰逐步演变为无人地带,15世纪俄罗斯统一后,不堪忍受压迫的俄罗斯农民逃往这一地带,形成乌克兰哥萨克。乌克兰是一个地理名称正式被提出是在1569年罗斯西南的波多里亚到扎波罗热一带并入波兰王国以后。13至15世纪,乌克兰地区的人曾先后抗击蒙古人、日耳曼人及土耳其人的入侵。14世纪中叶波洛茨克公国(该国系诸公割据时期的古基辅罗斯一部分)被立陶宛大公国吞并,白罗斯被并入立陶宛,此后立陶宛继续南侵蒙古金帐汗国控制的地区,占领了第聂伯右岸乌克兰,并对第聂伯左岸形成名义上的统治。1569年7月1日,卢布林联合、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合并为联邦,即波兰立陶宛联邦。在此后的几百年里,东北罗斯走上了独自统一的道路,由莫斯科大公国统一该地,形成俄罗斯沙皇国;西南罗斯则在波兰立陶宛联邦的统治下形成了现代白罗斯和现代乌克兰。具体地说,现代乌克兰民族形成于17至19世纪,在第聂伯河中游一带,以基辅、波尔塔瓦和切尔尼戈夫为中心。

17世纪,乌克兰人在东正教共同信仰的联合下反对波兰的天主教化运动,进而发动起义。1654年,乌克兰哥萨克领袖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与俄罗斯沙皇签订《佩列亚斯拉夫和约》,商请沙皇来统治,自此东乌克兰(第聂伯河左岸)与俄罗斯帝国正式合并,开始了乌克兰和俄罗斯的结盟史。

18世纪初年大北方战争时期,东乌克兰人一度出现与俄罗斯关系松动的现象,但是在彼得大帝打败入侵的瑞典帝国军之后,东乌克兰对俄罗斯帝国的向心力大为增强,越来越多人认同自己是俄罗斯人。18世纪末叶,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和奥地利帝国、普鲁士王国三次瓜分波兰,使古罗斯旧地乌克兰和白罗斯全部并入俄罗斯帝国版图;她同时在1783年打败鄂图曼土耳其帝国、吞并鄂图曼土耳其帝国的附庸克里米亚汗国,大量的俄国人开始移民克里米亚半岛。到1795年,除加利西亚(1772-1918年属于奥地利帝国和之后的奥匈帝国)以外,乌克兰其余地区均在俄罗斯帝国统治之下。但是,西乌克兰的中小贵族大多是东仪天主教徒(虽然大多数农民是东正教徒),以致于西乌克兰人(还有有不少信仰天主教的波兰人)对正统东正教与俄罗斯的认同薄弱,促成21世纪的东西拉锯与认同问题。

为了因应18世纪后期出现的东仪天主教徒与东正教徒的冲突与斗争(以西乌克兰地区为中心),1795年后俄罗斯皇帝开始在乌克兰全境推行俄罗斯化政策,竭力推广俄语的使用,并压制出版界与公众活动的乌克兰语。反而促成19世纪上半浪漫主义在乌克兰语族群中的蓬勃发展,农奴出身的民族诗人塔拉斯·舍甫琴科是其中的佼佼者,有效地推展了乌克兰的民族主义运动。这些新兴的乌克兰知识分子,同时致力于民族复兴与社会正义的实现。

苏联时期编辑

一战时期,1917年二月革命爆发,俄罗斯帝国被推翻,在德意志帝国的攻势扶持下,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独立。1918年苏俄和同盟国签订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随即占领了乌克兰,解散了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并成立了亲德的乌克兰国,有德国军队驻守。德国投降后,因为没了德国的保护,苏俄收复乌克兰,东乌克兰地区建立苏维埃政权,成立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18年至1920年红白俄内战时期,从奥匈帝国独立的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东加利西亚和西沃伦)于1919年1月22日和乌克兰临时统一,但波乌战争后被波兰占领。[20]1922年苏联成立,东乌克兰加入联盟,成为苏联的创始国之一。根据波兰和苏联签订的《里加条约》,西乌克兰成为波兰领土。

1932至33年发生了苏联大饥荒,乌克兰受灾最为严重,史称“乌克兰大饥荒”。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全面爆发,27日,波兰被纳粹德国和苏联分割占领,西乌克兰与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合并。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战火亦烧到乌克兰,德国南方集团军将和罗马尼亚王国进攻乌克兰。苏联在乌克兰地区遭受了严重失败;在基辅战役中,苏联大约损失了约70万士兵,敖德萨战役该地苏军被罗马尼亚军队消灭,罗马尼亚分得了摩尔多瓦和乌克兰部份地区,而纳粹德国如愿占领了乌克兰全境。

1943年8月24日-12月23日苏联红军发动下第聂伯河攻势(也称为“下第聂伯河战役”),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场最大的军事行动,涉及双方几乎4,000,000人的部队和全长1,400公里长的战线。在4个月的军事行动期间,苏联5个方面军从德军手中解放第聂伯河东岸,包括进行了数次渡河攻击,在西岸建立数个桥头堡。随后,基辅在独立攻势中被解放了。

苏军士兵正准备小木排渡过第聂伯河,标语上写道“前往基辅!”(Даешь Киев!)

1943年11月,德军被击退出乌克兰,苏军重返乌克兰。整个二战期间,乌克兰地区成为战争的重灾区,军民死伤惨重,物资损失不可计数。

二战后,乌克兰迅速恢复了生产,建立了发达的重工业和农业,人民生活水准有较大提高。可是,苏联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具有严重的弱点。到了1970年代后期,苏联实行的中央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失去活力,经济失去发展势头,经济水准与西方的差距日益拉大。在政治上,由于苏联共产党在成立几十年来,犯有肃反扩大化等严重错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爆炸,民主与法治建设薄弱,人民的自由受到压制,民族矛盾日益严重。

1986年,苏联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严重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造成严重后果。但是当时苏联官方开始时向世界和本国人民隐瞒事件真相,被国外媒体和核辐射检测部门揭露后,苏联的官僚主义受到广泛批评。

1985年,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出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后,历史和现实积累的各种矛盾开始表面化,民族主义和民族独立倾向迅速抬头,全国政局开始急剧动荡,同时,乌克兰开始了其独立步伐。

1989年9月,乌克兰人民争取改革运动(简称“鲁赫”)成立,成员迅速扩大到百万人。

乌克兰独立后编辑

1990年7月16日,乌克兰议会通过《乌克兰国家主权宣言》。1991年8月24日,乌克兰议会通过《乌克兰独立宣言》。12月1日,乌克兰通过独立公投,正式宣布脱离苏联独立,改国名为乌克兰共和国,标志着乌克兰在337年后重新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同日,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当选为总统。12月8日,乌克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总统在明斯克签署别洛韦日协议,宣布苏联不再存在,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1996年乌克兰通过新宪法,新宪法确定乌为主权、独立、民主的法治国家,同时改国名为乌克兰,实行共和制。

2004年乌克兰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因违规而进行再次投票,反对派领袖、前总理维克托·尤先科以52%得票率赢得选举。

2010年2月7日,前总理亚努科维奇在乌克兰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以48.95%得票率当选为新一任乌克兰总统[21],并于2月25日宣誓就职。

2013年11月开始的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使得冲突迅速升级[22],隔年发生2014年乌克兰革命[23][24][25][26],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政府倒台,亲西方势力重新主导乌克兰政治。2014年乌克兰革命也引起克里米亚危机,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

2014年5月29日,乌克兰中央选举委员会新闻中心公布了乌克兰总统选举的最终结果,亿万富翁波罗申科以54.7%的得票率当选乌克兰新总统,任期5年[27]。6月7日,波罗申科在乌克兰基辅议会会议大厅宣誓就职。

2019年4月21日,前电视演员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以超70%的得票率当选为乌克兰新总统[28]。5月20日,泽连斯基宣誓就任乌克兰总统。

2022年2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丁在对民众演讲时公开支持乌东顿内次克人民共和国和卢干斯克人民共和国的独立地位,并向这两个地区派遣俄罗斯“维和部队”。这场演讲导致俄乌局势从先前的缓慢缓和突然转变成急剧恶化。24日普丁宣布将对乌克兰采取“特殊军事行动”,让乌克兰“去军事化、去纳粹化”。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后,乌克兰政府宣布与俄罗斯断交。[29][30]

政治编辑

政治制度编辑

乌克兰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即为国家的行政、立法、司法,均按宪法规定的界限各自实施其权限。宪法确定乌为主权、独立、民主的法治国家,实行共和制。

总统为代表国家的最高元首;内阁为行政机关,向总统负责;最高拉达[31]为立法机关,即乌克兰议会;而宪法法院为司法机关,有权解释法条是否合宪具备法律效力。其中,乌克兰议会实行一院制,其议会正式名称为最高拉达,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而最高拉达的法定人数为450名议员,同时最高拉达的成员由直接普选产生,任期4年。

总统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以及直接、平等的普选方式,任期为5年,同一人任总统职务不能超过连续两届(10年)。而政府总理由总统提名议会批准后方可就任。[32]

政党编辑

乌克兰实行多党制,截至2020年1月,共有349个政党在乌克兰司法部注册登记。[33]
较著名的有:

  • 彼得·波罗申科集团“团结”
  • 全乌克兰联盟“祖国”
  • 全乌克兰联盟“自由”
  • 尤莉娅·季莫申科联盟
  • 利特温联盟
  • “我们的乌克兰”人民联盟
  • 地区党
  • 人民党
  • 人民公仆党
  • 人民民主党
  • 人民自卫党
  • 乌克兰进步社会党
  • 乌克兰社会民主党
  • 改革与秩序党
  • 乌克兰人民运动
  • 基督教民主联盟
  • 乌克兰绿党
  • 乌克兰社会党
  • 乌克兰共产党
  • 乌克兰人民党

政局动荡编辑

2004-2005年橙色革命编辑

自从格鲁吉亚发生玫瑰革命后,乌克兰也发生了橙色革命(又称栗子花革命)。民主派、我们的乌克兰的尤先科在控诉第二轮投票选举舞弊下,在第三轮投票胜利成功当选总统。橙色革命后,尤先科的乌克兰政府坚持民粹主义,把财政预算的80%都分发给民众,此举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人民生活水准大幅下降。此外,新上任的亲西方政府迅即权斗不断,尤先科的执政党我们的乌克兰和占内阁和议会主导地位尤莉娅·季莫申科联盟内斗,总理季莫申科更被罢职,2006年的国会选举中亲西方政府下台,亲俄的亚努科维奇再任总理,第二度上台执政。2007年尤先科提前解散国会,新的国会选举,亲西方季莫申科联盟和我们的乌克兰取得过半议席,季莫申科再次出任总理。

2010年乌克兰总统选举,亲俄的亚努科维奇前总理在第二轮投票以48.95%取得胜利,再度上台执政。

2013年亲欧盟示威运动编辑

  • 2013年底,亲俄的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政府中止和欧洲联盟签署政治和自由贸易协议,欲强化和俄罗斯的关系,导致乌克兰亲欧洲派在基辅展开反政府示威[34],抗议群众要求政府和欧盟签署协议、亚努科维奇下台、提前举行选举。
  • 2014年2月22日,亚努科维奇因处理国内大规模示威失当,有多名抗议者被军警射杀,被议会罢免其总统职务,并宣布提前于同年5月25日举行总统大选[35]。亚努科维奇现流亡俄国,寻求俄国政治庇护。

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与亲俄武装冲突编辑

国际社会对俄罗斯兼并克里米亚的反应

  俄罗斯

  承认俄罗斯的利益

  支持俄罗斯的行动及/或谴责乌克兰临时政府

  支持和平解决冲突

  支持乌克兰领土完整

  谴责俄罗斯行动

  谴责俄罗斯行动是军事干预或入侵

  乌克兰

克里米亚因俄罗斯裔人数较多,属于亲俄区域。2014年2月,在2014年乌克兰革命推翻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之后,俄罗斯领导人普京称“我们一定要开始设法让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2月27日,没有徽章的俄罗斯蒙面部队[36]占领了克里米亚最高议会[37][38],并夺下克里米亚全境的战略重地,使克里米亚在数周内就被俄罗斯有效控制。

为在政治上促进兼并[39],3月6日,由俄罗斯支持的克里米亚最高议会通过加入俄罗斯的提案,3月16日将就此举行公投。此举违反乌克兰宪法[40][41][42],依照乌克兰宪法,任何国界或领土改变必须经由全国性(而非地区性)投票。[43][44]。公投的选项有两者:克里米亚加入成为俄罗斯联邦,或恢复1992年宪法并留在乌克兰。公投没有维持现状的选项[45]。

2014年3月11日,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议会发布声明,议会81位出席议员有78人投下赞成票,通过“宣告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市独立”。[46]此举被指可使俄罗斯声称其没有从乌克兰吞并克里米亚,而是克里米亚共和国行使其主权,寻求与俄罗斯合并[47]。

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亚归属公投结果以96.77%赞成的得票率获得通过,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正式宣布与塞瓦斯托波尔市一起脱离乌克兰,成立克里米亚共和国,并准备加入俄罗斯联邦[48][49][50][51]。此公投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报告的结果也受到许多独立观察员的质疑[52][53][54][55][56]。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称,受访的大多数克里米亚鞑靼人都抵制投票[48]。联合国的报告批评了公投的情况,特别是准军事人员、自卫团体和身份不明的士兵的存在。欧盟、加拿大、日本和美国谴责投票为非法[48][57]。

2014年3月18日,克里米亚共和国与俄罗斯签署条约,根据该条约,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成为俄罗斯联邦的一部分,并于21日被编入克里米亚联邦管区[58],至此兼并的政治进程正式结束[39]。

克里米亚地位的改变只得到少数国家的承认,大多数国家拒绝承认并谴责此举为非法。乌克兰拒绝接受兼并,但乌克兰军队于3月19日开始从克里米亚撤出[59],到3月26日,俄罗斯已经获得了对克里米亚的完全军事控制,兼并基本完成[60]。

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以后在乌克兰东部引发连锁反应。4月起哈尔科夫、顿涅茨克、敖德萨、卢甘斯克陆续发生亲俄罗斯示威乃至武装冲突,后来顿涅茨克、卢甘斯克两地均宣称独立,分别建立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与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并发起新俄罗斯联邦,同乌克兰政府武装对抗。

2014年9月5日,乌克兰政府和乌东南部武装部队代表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市签订停火协议,乌克兰政府同意给予东南部两州的自治权,但两州仍留在乌克兰领土内[61]。9月16日,乌克兰最高拉达通过法律赋予顿巴斯地区特殊自治地位[62]。

2015年2月11日至12日,乌克兰领导人与白俄罗斯、俄罗斯、德国、法国代表在明斯克举行会议,并签署新明斯克协议,以落实2014年《明斯克协议》,防止乌克兰东部冲突进一步升温。

自2021年3月下旬起,俄罗斯不断向俄乌边境增兵,引发俄乌危机,出现了再次爆发战争的端倪。并在2022年2月24日把局势升级为军事冲突。

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编辑

各国家或地区对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反应与态度

  乌克兰

  支持乌克兰/谴责入侵

  态度中立或模糊

  保持中立

  支持俄罗斯/将入侵归咎于北约挑衅

  俄罗斯

  未知/未有表态/没有数据

美方称弗拉基米尔·普京将要发动战争,普京则宣称正在撤军。欧美警告应防止俄罗斯有关的“虚假信息”,并指控俄罗斯在乌克兰东部进行假旗行动,为入侵乌克兰制造借口[63][64]。2月22日,普京宣布承认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及卢甘斯克独立,并宣布派兵前往两共和国“维和”[65]。

纽约时报报道称,有美国情报官员指控,2022年2月初中国高层曾向俄罗斯高层提出要求,称在北京冬奥会结束前不要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66][67]。俄一份内部文件是双方已经就此谈论多时的证据,显示冬奥前中国已经知情并配合其发动军事行动[68],但中国官方对此否认[69]。

2022年2月24日[70],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71],乌克兰随即宣布与侵略国俄罗斯断交[72][73][74],两国进入敌对关系。

外交编辑

截至2019年,乌克兰先后与187个国家建交,并与其中185个保持大使级外交关系。

根据乌克兰的外交政策,任何国家若与乌克兰建交,则不能同时承认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

乌克兰地处欧、俄地缘政治缓冲区,长期以来与邻国关系密切,但由于克里米亚的吞并、天然气供应纠纷等争端,俄乌关系在2014年迅速恶化。

2014年12月23日,乌克兰议会投票表决废除了其不结盟的中立地位。[75]2019年2月7日,乌克兰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乌克兰加入欧盟和北约作为国家基本方针写入宪法。[76]

军事编辑

  • 乌克兰武装部队:建立于西元1917年(1991年重组),在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进行改革,并成立乌克兰国土防卫部队。现役人数为1000000人。乌克兰国部长奥列格、列兹尼科夫乌克兰政府已经达成一致,为了赢得保卫祖国最终胜利,乌克兰军队将进行大幅扩充到100万人,预计年底前完成。
    • 乌克兰陆军
    • 乌克兰空军
    • 乌克兰海军
    • 乌克兰空降突击军
    • 乌克兰特种作战部队
    • 乌克兰国民警卫队(属内政部管辖)

行政区划编辑

自2020年行政区改革,取消原属二级行政区的州辖市后,乌克兰的行政区划共分为三级[77]。其中一级行政区划包括1个自治共和国、2个直辖市和24个行政州[78][79] (或译为省[80])。2014年后发生的军事冲突中,部分领土先后被俄罗斯及亲俄武装份子占领,但未获乌克兰及国际普遍承认。

自治共和国(1个)编辑

名称 面积 (km2) 人口 (2010) 人口密度 首府 区数量 现状
  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 26,100 1,966,801 75 辛菲罗波尔 14 2014年被俄罗斯侵占,后成立克里米亚共和国并加入俄罗斯联邦成为其联邦主体,属于南部联邦管区

直辖市(2个)编辑

名称 面积 (km2) 人口 (2010) 人口密度 区数量 现状
  基辅 323.9 2,782,016 8589.12 10
  塞瓦斯托波尔 416.6 380,301 912.87 4 2014年被俄罗斯侵占,后与克里米亚共和国加入俄罗斯联邦成为其联邦主体,属于南部联邦管区

行政州(24个)编辑

名称 面积 (km2) 人口 (2010) 人口密度 首府 区数量 现状
  切尔卡瑟州 20,891 1,291,135 61.80 切尔卡瑟 4
  切尔尼戈夫州 31,851.3 1,104,241 34.67 切尔尼戈夫 5
  切尔诺夫策州 8,093.6 903,782 111.67 切尔诺夫策 3
  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 31,900.5 3,344,073 104.83 第聂伯罗 7
  顿涅茨克州 26,505.7 4,448,031 167.81 顿涅茨克 (法律上)

克拉马托尔斯克 (事实上)

8 大部分地区被俄罗斯及顿内次克人民共和国占领

2013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乌克兰东部与俄罗斯接壤的顿内次克州的亲俄武装分子于2014年4月7日攻占顿内次克的地方行政大楼后,宣布独立,但没有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最新消息!:传出乌克兰国旗已在卢甘斯克州的库泽米夫卡村(Kuzemiwka)广播塔上重新飘扬。此地离俄军后勤重镇斯瓦托夫镇非常接近,显示乌军正开始对卢甘斯克进击!库泽米夫卡村离俄军后勤重镇斯瓦托夫镇只有约18 ~ 20公里。俄军昨日开始已经大批弃守斯瓦托夫镇,向后方撤退;俄军大慨会一直退到北顿内次克后方再试图重整防线。不过斯瓦托夫镇如果乌军拿下对俄军就能形成另一个钳型攻势]

  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州 13,894.0 1,380,770 99.38 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 6
  哈尔科夫州 31,401.6 2,755,177 87.74 哈尔科夫 7 部分地区被俄罗斯占领[目前哈尔科夫州全境收复]
  赫尔松州 28,449 1,091,151 38.35 赫尔松 5 几乎完全被俄罗斯占领[目前乌克兰军东部分队已经反攻到距离赫尔松市中心处,即将收复全境]
  赫梅利尼茨基州 20,636.2 1,331,534 64.52 赫梅利尼茨基 3
  基辅州 28,118.9 1,719,602 61.15 基辅 7
  基洛沃格勒州 24,577.5 1,014,809 41.29 克罗皮夫尼茨基 4
  卢甘斯克州 26,672.5 2,300,412 86.25 卢甘斯克 (法律上)

不明(事实上)

8 几乎完全被俄罗斯及卢干斯克人民共和国占领

2013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乌克兰东部与俄罗斯接壤的卢干斯克州的亲俄武装分子于2014年4月7日攻占卢干斯克的州安全部门大楼后,宣布独立,但没有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最新消息!:传出乌克兰国旗已在卢甘斯克州的库泽米夫卡村(Kuzemiwka)广播塔上重新飘扬。此地离俄军后勤重镇斯瓦托夫镇非常接近,显示乌军正开始对卢甘斯克进击![最新消息!:传出乌克兰国旗已在卢甘斯克州的库泽米夫卡村(Kuzemiwka)广播塔上重新飘扬。此地离俄军后勤重镇斯瓦托夫镇非常接近,显示乌军正开始对卢甘斯克进击!库泽米夫卡村离俄军后勤重镇斯瓦托夫镇只有约18 ~ 20公里。俄军昨日开始已经大批弃守斯瓦托夫镇,向后方撤退;俄军大慨会一直退到北顿内次克后方再试图重整防线。不过斯瓦托夫镇如果乌军拿下对俄军就能形成另一个钳型攻势][所以举此推测如果成真至少收复卢甘斯克20-30%的土地]

  利沃夫州 21,823.7 2,545,634 116.65 利沃夫 7
  尼古拉耶夫州 24,587.4 1,186,452 48.25 尼古拉耶夫 4 部分地区被俄罗斯占领[尔科夫州全境收复]
  敖德萨州 33,295.9 2,387,636 71.71 敖德萨 7
  波尔塔瓦州 28,735.8 1,493,668 51.98 波尔塔瓦 4
  罗夫诺州 20,038.5 1,152,576 57.52 罗夫诺 4
  苏梅州 23,823.9 1,166,765 48.97 苏梅 5
  捷尔诺波尔州 13,817.1 1,086,694 78.65 捷尔诺波尔 3
  文尼察州 26,501.6 1,646,250 62.12 文尼察 6
  沃伦州 20,135.3 1,038,223 51.56 卢茨克 4
  外喀尔巴阡州 12,771.5 1,246,323 97.59 乌日霍罗德 6
  扎波罗热州 27,168.5 1,805,431 66.45 扎波罗热 6 大部分地区被俄罗斯占领
  日托米尔州 29,819.2 1,283,201 43.03 日托米尔 4

地理编辑

乌克兰位于欧洲东部,面积为60.37万平方公里(约占原苏联面积的5.3%),东西长1,300公里,南北长900公里。南临亚速海和黑海,陆上东北接俄罗斯,北邻白俄罗斯,西连斯洛伐克、波兰和匈牙利,南同摩尔多瓦、罗马尼亚接壤。乌克兰大部分地区属东欧平原,最高峰为西部喀尔巴阡山脉的戈维尔拉山(海拔2,061米)。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克里米亚半岛南岸为亚热带气候。[81]

乌克兰境内有23,000条河流,其中河长100千米以上的有110条。[82]主要河流包括第聂伯河、南布格河、北顿涅茨河、普鲁特河、德涅斯特河和多瑙河,其中最长的是第聂伯河。所有河流均流经平原注入亚速海和黑海。乌克兰全国水资源总量约为950亿立方米(含过境河流),其中地下水资源有32亿立方米。乌克兰有超过3,000个湖泊,较大的有亚尔普格湖、萨赛格湖、卡古尔湖和阿利别依湖等。大型水库包括克列缅丘格水库、卡霍夫卡水库、基辅水库和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水库等。[83]

自然资源编辑

乌克兰自然资源丰富。它不仅拥有大片肥沃的“黑钙土带”(占全世界“黑土带”总面积的40%),而且还蕴藏着70余种矿藏资源,如沥青、无烟煤、铁、锰、铬、钛、铅、锌、铝、汞、镍和一定量的天然气和石油,顿巴斯是乌克兰最大的煤田。已探明储量为420亿吨。克里维里赫的铁矿储量为260亿吨。[84]

乌克兰森林资源较为丰富,占全国领土面积的14%,跨越三个植被带:森林沼泽带、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乌克兰有自然保护区和天然国家公园23个(面积为77.19万公顷),其中自然保护区14个,地球生物层保护区3个,天然国家公园6个。其中喀尔巴阡国家自然公园是乌克兰首个国家公园,也是乌克兰最大的国家公园之一。在克里米亚半岛南部黑海沿岸约10公里的狭长地带,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落叶林与长绿的草地灌木丛并存。由于它优美的环境、温和的气候,使其成为世界著名旅游度假圣地之一。主要树种有:松树、柞树、云杉、冷杉、椴树、槭树、白桦树等。

乌克兰约有3万种低级和高级植物,植物资源丰富。其中,藻类植物约4,000种;菌类和粘菌类植物15,000种以上;苔藓类植物1,000多种,导管植物4,523种。

乌克兰的动物资源也极其丰富,包括邻海(黑海、亚述海)领海水域在内,大约有44,800种动物。根据动物分类,在乌克兰,原生动物有1,200种以上;腔肠动物有40种;栉水母网动物1种;扁虫类1,299种;纽虫动物门有33种;原始腔肠动物有1,457种;钩头虫动物有58种;环节动物门动物有400多种;节肢动物门动物有39,146种;软体动物门动物有369种;有触手亚网动物33种;棘皮动物门动物14种;脊索动物门动物有694种。[85]

经济编辑

乌克兰在前苏联加盟国中属工农业较为发达的国家,然而由于地缘因素、政治动荡以及制度和政策上的失误,乌克兰经济发展较为曲折,目前仍被视为是欧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贪腐亦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在2021年的清廉印象指数中,该国在180个国家中排名第122位,在欧洲排名倒数第二,仅次于俄罗斯[86]。

在1991年苏联解体、乌克兰重新独立后的最初几年,乌克兰因早期转型的混乱而遭受了异常严重的打击,经历了恶性通货膨胀和异常巨大的生产下降。1990年到1994年,官方国内生产总值几乎下降了一半,1996年进行货币改革,由格里夫纳取代通货膨胀而贬值的卡博瓦内特币。缓慢下降的趋势持续了整个十年[87],直至2000年代初才开始进入稳定恢复时期。

2000年是乌克兰独立以来经济增长的第一年。由于私有化改造和经济转型,资本流入激增,受益于原本非常低的劳动力成本、略低的关税以及主要出口商品的高价格,乌克兰经济保持高速增长,2000年到2007年,乌克兰的实际平均增长率为7.4%。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乌克兰经济再次陷入低迷。2010年起,乌克兰经济开始复苏并持续回升,又因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克里米亚危机、顿巴斯战争造成重创,2014年到2015年经历了累计16%的经济萎缩。局势稳定后,乌克兰东南部地区因经济基础较佳,渐渐克服了当地武装冲突造成的严重危机。同时,2014至2015年乌克兰格里夫纳贬值200%使乌克兰的商品和服务更便宜,更具竞争力。2016年经济增长超过2%。根据世界银行的声明,2017年的增长预计为2%和2018年的3.5%[88]。惟近年因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及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等冲击,导致经济再度衰退。

乌克兰于2008年5月16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农业编辑

农业是乌克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用地约占国土总面积超过七成。乌克兰以肥沃的黑土闻名,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被称为“欧洲粮仓”。2019年,乌克兰是全球第一大葵花籽油出口国、第二大油菜籽出口国、第四大玉米、大麦和黑麦出口国、第五大小麦出口国和第六大大豆出口国[89]。同时乌克兰是世界上最大的蜂蜜生产国之一。

矿产业编辑

乌克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矿产生产国之一。乌克兰是世界第七大铁矿石生产国和第五大铁矿石出口国,也是全球主要铝出口国[90]。有近8000个独立的矿床,蕴藏着约90种不同的矿物,其中约20种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大约一半的已知矿藏正在开采。乌克兰的煤炭储量达471亿吨。国内每年对煤燃料的需求约为1亿吨,其中85%可由国内生产满足。乌克兰的石油和天然气田分别满足了该国10%的石油和20%的天然气消费。乌克兰拥有39.6万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储量,但国内产量只能满足该国约20%的需求。

同时乌克兰是半导体原料气体供应大国,包氖、氩、氪、氙等[91],其中氖气由乌克兰供应全球近7成产量。

工业编辑

重工业在工业中占据主要地位,其煤炭、冶金、机械制造和化学工业构成了现代化经济的骨架。航空航天、军工、造船、通信等部门都拥有技术优势[92][93][94] 。

航空太空工业编辑

乌克兰是全球少数拥有完整航空太空硬体工程和生产周期的国家之一。除了客机和运输机的设计和生产外,乌克兰还拥有飞机维修企业网络,包括参与回收军用飞机和直升机的公司。主要公司包括安东诺夫国营公司和马达西奇。乌克兰的航空航天工程工业创造了货机世界纪录安托诺夫安-225运输机“Mriya”和AN-124“Ruslan”。

军工产业编辑

乌克兰继承了前苏联军事工业基地的产业基础。主要集中在机器制造业、燃料动力业及高技术部门,生产火箭装置、宇航装置、军用舰船、飞机和导弹等军工产品。主要公司包括马雷舍夫工厂和黑海造船厂,乌克兰也是世界十大武器出口国之一。

汽车工业编辑

乌克兰的汽车工业同样是在苏联时期建立的。汽车工业是乌克兰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乌克兰国内生产的车型主要为卡车、公共汽车、无轨电车等。主要的汽车制造商有ZAZ、博格丹集团、KrAZ等。

资讯科技产业编辑

乌克兰是世界第五大IT服务出口国,也是中东欧最大的软体开发编程和IT外包服务市场,拥有超过17万软体开发人员[95]。自2000年以来,乌克兰一直保持全球IT外包服务市场上发包方的领先地位。

旅游业编辑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排名,在俄乌战争之前,前往乌克兰的游客数量在欧洲排名第八,2012年有2,300万游客造访[96]。乌克兰的旅游景点包括不同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例如喀尔巴阡山脉、黑海海岸线;教堂、城堡遗址和其他建筑地标;基辅、利沃夫、敖德萨等历史名城为主要旅游中心。

货币编辑

乌克兰现行流通货币单位为格里夫纳。1996年9月2日开始由乌克兰国家银行发行。

交通编辑

交通运输业发达,已形成铁路、公路、内河、海运、空运及管道运输齐全的交通系统。首都基辅是全国航空公路铁路运输的枢纽,

乌克兰铁路总长23,350公里(1,524毫米阔轨),实际运营长度为22,510.4公里;其中电气化铁路8,926.9公里。

公路总长273,700公里。硬质路面的公路为236,400公里,非硬质路面的道路37,300公里[97]。

内河总通航里程为1,672公里。主要通航河流包括第聂伯河、德涅斯特河、多瑙河、杰斯纳河,主要河港12个。

乌克兰有18个商港,主要港口有8个:敖德萨、顿涅茨克、伊里依切夫斯克、尼古拉耶夫、赫尔松、费奥多西亚、列尼、依兹马依尔和马利乌波里。[98]

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建有全长117公里的世界最长的城际无轨电车线路。

人口编辑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的人口在1993年达到约5200万的数目。然而也是此时开始,由于其死亡率超过出生率、大规模向海外移民等因素下[99][100],总人口减少了660万(12.8%)。

乌克兰的人口截至2004年6月1日,常住人口为4728万人(城市常住人口3180万,农村常住人口1547万)。男人平均寿命为61.6岁,女人平均寿命为72.8岁。退休人口占总人口的28-35%。男女比例多年一直保持不变,即46%:54%。[101]

21世纪以来乌克兰多年来一直都是负增长,2006年为止人口为4688.64万。[102]而在2004年6月1日,乌克兰人口为4746万人,其中城市人口3210万人,农村人口1540万人。全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5人。人口最密集地区是顿涅茨克州,该州人口达到了47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占绝大多数,为420万人,农村人口只有46万人。接下来为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州(350万)、哈尔科夫州(286万)、利沃夫州(260万)、卢甘斯克州(245万)。基辅市人口为260万。敖德萨州人口为242万,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为200万,扎波罗热州为189万,基辅州为179万,文尼察州为173万,波尔塔瓦州158万。赫梅利尼茨基州和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州各有140万人左右,切尔卡瑟州有137万人口,日托米尔州135万人,苏梅州和外喀尔巴阡州125万,尼古拉耶夫州124万,切尔尼戈夫州120万,罗夫诺州116万,赫尔松州115万,捷尔诺波尔州112万,基洛夫格勒州110万,沃伦州104万。人口较为稀疏的地区是切尔诺夫策州-91.3万人。赛瓦斯托波尔市居住着37.8万人。

2010年代后期人口继续下滑,克里米亚半岛自行独立后,又有140万乌克兰人民因顿巴斯战争而流离失所[103]

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前,该国人口降至4100万,为欧洲第八大人口大国,也是高度城市化国家;东部和东南部的工业地区人口最稠密——大约有67%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104]乌克兰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69.5 人(每平方英里 180 人),乌国出生时的总体预期寿命为 73 岁(男性为 68 岁,女性为 77.8 岁)。[105]2022 年初,超过300万乌克兰人民因俄乌战争而逃离该国,人口跌破4000万。[106]

民族编辑

根据2001年的人口普查,乌克兰主体民族乌克兰族约占总人口的 78%,而俄罗斯族是最大的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 17.3%。其少数族裔人口包括:白罗斯族(0.6%)、摩尔多瓦族(0.5%)、克里米亚鞑靼人(0.5%)、保加利亚族(0.4%)、匈牙利族(0.3%)、罗马尼亚族(0.3%)、波兰族(0.3%)、犹太人( 0.3%)、亚美尼亚族(0.2%)、希腊族(0.2%)和鞑靼人(0.2%)[1];另外,在乌克兰南部还有高丽人。[107][108]

克里米亚鞑靼人在原苏联时期有20多万人,他们的故乡是克里米亚半岛,1946年6月25日,斯大林指责克里米亚鞑靼人在德国奸细指使下组织自愿队反对红军,并建立反革命活动集团反对苏维埃政权,而且鞑靼族基本居民群众对叛国者没予以反对,于是决定,把克里米亚鞑靼人迁移到苏联其它加盟共和国。克里米亚鞑靼族的大迁移,成为苏联最重要的民族问题之一。那以后,克里米亚鞑靼人开展了重返故乡运动,但迫于政治高压,重返故乡实际上并无可能。但是,鞑靼人重返故乡的愿望并未止息。 1991年乌克兰独立后,鞑靼人返归故里定居问题很自然提到日程。由于政治环境的变化,出于人道主义考虑,乌克兰政府制订了一定的政策,逐步解决鞑靼人返迁克里米亚问题,现今约26万。[109][110]

宗教编辑

乌克兰拥有世界第二大东正教(正教会)信徒人口,仅次于俄罗斯。[112][113] 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KIIS)在2021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82% 的乌克兰人表示有宗教信仰;7% 为无神论者,11% 不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114]根据资料报告指出,乌克兰的宗教信仰比例在乌克兰西部最高(91%),在顿巴斯地区(57%)和乌克兰东部(56%)较低。[115]

2019年调查显示,82%的乌克兰人是基督徒(72.7% 东正教(正教会)、8.8% 乌克兰希腊礼天主教会、2.3%基督新教、 0.9%拉丁礼天主教、2.3% 其他宗派基督徒);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信徒各占乌克兰总人口的 0.2%。根据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 (KIIS) 的研究,大约 58.3% 的乌克兰东正教信徒属于乌克兰正教会,25.4% 属于莫斯科宗主教圣统的乌克兰正教会。[116]

根据拉祖姆科夫中心2018 年的一项调查显示,9.4%的乌克兰人是乌克兰希腊礼天主教信徒,0.8% 是拉丁礼天主教信徒[117],新教基督徒为一个发展中的社群,信徒人口从2016年的1.9%增加至2018年的 2.2%。[117]

语言编辑

根据乌克兰宪法的规定,国家语言文字是乌克兰语。而在苏联时代,俄语是事实上的官方语言,也是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特别是在乌克兰东部和南部。根据2001年人口普查,67.5%的人口宣称乌克兰语为自己的母语,29.6%的乌克兰人宣称自己的母语为俄语。大多数受访者出生在乌克兰,俄语作为第二语言。在不同地区的的调查结果存在显着差异,即使是很小的一个问题,也有不同的答案。乌克兰西部和中部主要说乌克兰语。在乌克兰西部,乌克兰语是城市和农村主要语言(比如利沃夫)。在中乌克兰,城市居民乌俄语通用(比如基辅),农村地区主要使用乌克兰语。在东部和南部乌克兰,俄语是主要用于城市,农村地区则主要使用乌克兰语。

苏联时代乌克兰的大部分地区说乌克兰语者人数一代比一代减少,到80年代中期,在公共生活中使用乌克兰语者大幅减少。独立之后,乌克兰政府开始奉行乌克兰化政策,增加乌克兰语的使用,同时俄语已经被禁止或限制在媒体和电影中使用(这将意味着俄语节目需要乌克兰翻译或字幕)。在苏联时期,俄语学校大约占九成,乌克兰学校占一成,现在情况则相反,在出版物和媒体上,乌克兰语占有明显的优势。[118]

根据宪法,乌克兰语是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唯一官方语言。然而,自治共和国的宪法明确承认俄罗斯族作为其人口大多数的语言和保证其使用在公共生活各领域。克里米亚鞑靼语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民族语言。所有居民中,讲俄语者占克里米亚人口77%,讲乌克兰语者占11%,讲克里米亚鞑靼语者占11.4%。但在日常生活中的克里米亚鞑靼人,大多数使用俄语。

2019年4月25日乌克兰国会通过《国语法案》,乌克兰语作为唯一官方语言。[119]

都市编辑

乌克兰总计有457个城市,其中2个为特殊地位城市,176个州级城市(oblast-class),另有279个更小的县级城市(raion-class)[120]。

乌克兰最大城市

 
基辅
 
哈尔科夫
 
敖德萨
 
第聂伯罗

#城市乌克兰语名称行政区划人口(2021年)

 
顿涅茨克
 
扎波罗热
 
利沃夫
 
克里维里赫

1 基辅 Київ 基辅直辖市 2,962,180
2 哈尔科夫 Харків 哈尔科夫州 1,433,886
3 敖德萨 Одеса 敖德萨州 1,015,826
4 第聂伯罗 Дніпро 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 980,948
5 顿涅茨克 Донецьк 顿涅茨克州 905,364
6 扎波罗热 Запоріжжя 扎波罗热州 722,713
7 利沃夫 Львів 利沃夫州 717,486
8 克里维里赫 Кривий ріг 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 612,750
9 塞瓦斯托波尔 Севастополь 塞瓦斯托波尔直辖市 509,992
10 尼古拉耶夫 Миколаїв 尼古拉耶夫州 476,101
11 马里乌波尔 Маріуполь 顿涅茨克州 431,859
12 卢甘斯克 Луганськ 卢甘斯克州 399,559
13 文尼察 Вінниця 文尼察州 370,601
14 马克耶夫卡 Макіївка 顿涅茨克州 340,337
15 辛菲罗波尔 Сімферополь 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 336,212
16 切尔尼戈夫 Чернігів 切尔尼戈夫州 285,234
17 赫尔松 Херсон 赫尔松州 283,649
18 波尔塔瓦 Полтава 波尔塔瓦州 283,402
19 赫梅利尼茨基 Хмельницький 赫梅利尼茨基州 274,582
20 切尔卡瑟 Черкаси 切尔卡瑟州 272,651

文化编辑

乌克兰文化璀璨,它的油画、芭蕾、舞蹈和音乐等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俄罗斯文学之父果戈里从乌克兰走向世界,乌克兰也是托尔斯泰名著《复活》的历史舞台;影响中国几代人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也正是乌克兰人。乌克兰有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基辅,它被誉为“俄罗斯众城之母”,还有950年的历史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国定假日与节日[121]
日期名称由来
1月1日 新年 西历新年
1月7日 圣诞节 (儒略历)基督宗教节日,纪念耶稣诞生[122]
1月22日 统一日 纪念东西乌克兰合并
3月8日 国际妇女节 国际节日
5月1日 国际劳动节 国际节日[123](2018年前,5月2日也是劳动节的其中一天。)
5月9日 胜利日 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击败德意志第三帝国和欧洲战事结束
6月28日 乌克兰行宪纪念日 纪念1996年颁布独立后制定的第一部宪法
8月23日 乌克兰国旗日
8月24日 乌克兰独立日 纪念1991年8月24日宣布独立
10月14日 国殇日 纪念乌克兰反抗军[124][125]
12月25日 圣诞节 (格里历和儒略改革历)基督宗教节日,纪念耶稣诞生[122][126][127]。

饮食编辑

乌克兰土地肥沃,农产品丰富,有欧洲的面包篮之称。加上乌克兰历史上曾被波兰和俄罗斯等不同政权统治,带来了不同的饮食文化。乌克兰饮食著名的菜肴和饮料包括罗宋汤、杂伴汤、波兰香肠、萨洛、俄国沙拉、波兰饺子、克菲尔、基辅料理等。

2022年7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因俄乌战争对文化传承构成严重威胁,将乌克兰版本的罗宋汤紧急列入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128]。

教育编辑

乌克兰的教育发达,有完善的教育体系,它延承了原苏联的体制,包括学前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中等专业教育、高等教育。

乌克兰共有979所高等院校。依照各高等院校的不同地位和级别建立了四个不同的等级。现有一、二级院校共664所,三、四级院校315所。著名大学有:基辅大学(全称基辅塔拉斯·舍甫琴科大学,行政上校长直接向总统负责)、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基辅理工学院)、基辅国立贸易经济大学、乌克兰国立航空大学、国立哈尔科夫大学、国立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大学、国立利沃夫大学、敖德萨音乐学院、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等。[129]

体育编辑

足球是乌克兰的第一运动,早在苏联时期就为苏联国家足球队贡献了奥列格·布洛欣等众多知名球星,而独立后亦涌现出了如安德烈·舍甫琴科的世界级巨星,目前的国家代表队为乌克兰国家足球队。基辅迪纳摩队是国内最受欢迎的足球会。此外乌克兰在跳水、田径、体操、柔道项目上亦极其出色。

媒体编辑

乌克兰新闻机构管理部门为乌国家广播电视信息政策委员会,前身为乌克兰信息政策部,隶属乌内阁,主要负责乌新闻机构的政策指导、业务管理和协调。

主要电台有:乌克兰国家广播公司、基辅市广播电台、“自由”电台、“金门”电台等。

主要电视台有:乌克兰国家电视1台、乌克兰国家电视2台、国际电视台、现代电视台、“新频道”电视台、“1+1”电视台、“ICTV”电视台和基辅电视台等。

主要报纸有:《事实报》、《政府信使报》、《乌克兰之声》、《日报》、《基辅导报》、《镜报》、《乌克兰真理报》和《工人报》等。[130]

注释编辑

  1. ^ 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2014年宣布独立后,经公投并入俄罗斯。此公投并未获得乌克兰、欧盟及联合国承认[8]
  2. ^ 塞瓦斯托波尔2014年宣布独立后,经公投并入俄罗斯。此公投并未获得乌克兰、欧盟及联合国承认。

相关编辑

  • 乌克兰-欧洲联盟联合协议
  • 乌克兰化
  • 乌克兰俄语
  • 乌克兰大饥荒
  • 2014年顿巴斯地位公投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Population by ethnic nationality, 1 January, year. ukrcensus.gov.ua. Ukrainian Office of Statistics. [2010-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23).
  2. ^ Population of Ukraine. [2018-12-01].[失效链接]
  3. ^ 3.0 3.1 3.2 3.3 Ukraine.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April 2022 [2022-05-13].
  4. ^ Ukraine. CIA World Factbook. 2007-12-13 [2007-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09).
  5.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20 The Next Frontier: Human Development and the Anthropocene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20-12-15: 343–346 [2020-12-16]. ISBN 978-92-1-126442-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2-15).
  6. ^ Basic facts about Ukraine. Ukrainian consul in NY. [2010-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30).
  7. ^ Population (by estimate) as of 2022-01-01.. ukrcensus.gov.ua.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6).
  8. ^ 洪圣斐. 川普被爆稱克里米亞人說俄語屬俄國 惹惱G7他國. 新头壳. 2018-06-15 [2018-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5).
  9. ^ Ukraine :: History – Britannica Online Encyclopedia. Britannica.com. [2011-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4).
  10. ^ Activities of the Member States – Ukraine. United Nations. [2011-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03).
  11. ^ Macroeconomic Indicators. National Bank of Ukraine. [2007-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21).
  12. ^ Ukraine becomes world's third biggest grain exporter in 2011 – minister. Blackseagrain.net. [2012-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1).
  13. ^ З Енциклопедії Українознавства; Назва "Україна". Litopys.org.ua. [2011-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1).
  14. ^ Borschak, Elie. Beauplan, Guillaume Le Vasseur de. Internet Encyclopedia of Ukraine. [20 Jan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6).
  15. ^ General Depiction of the Empty Plains (in Common Parlance, the Ukraine) Together with its Neighboring Provinces. World Digital Library. [20 Jan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5).
  16. ^ PSRL, published online at Izbornyk, 118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7. ^ Пономарьов А. П. Етнічність та етнічна історія України: Курс лекцій.—К.: Либідь, 1996.— 272 с.: іл. І8ВМ 5-325-00615-0.
  18. ^ Е. С. Острась. ЗВІДКИ ПІШЛА НАЗВА УКРАЇНА //ВІСНИК ДОНЕЦЬКОГО УНІВЕРСИТЕТУ, СЕР. Б: ГУМАНІТАРНІ НАУКИ, ВИП.1, 2008 (PDF). [2016-01-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11-01).
  19. ^ Гайда Ф. А. От Рязани и Москвы до Закарпатья. Происхождение и употребление слова «украинц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Родина. 2011. № 1, доступ к тексту: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 ^ 吴宗翰. 歷史詮釋、記憶政治與國族建構:烏克蘭的班德拉爭議. 联合线上. [2020-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1).
  21. ^ 新华网2月14日快讯:乌克兰中央选举委员会14日正式宣布亚努科维奇当选总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2. ^ Yanukovych: The man who sparks revolution in Ukraine. Yahoo! News. Agence France-Presse. 2014-02-20 [201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1).
  23. ^ 乌克兰局势向何处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亚太日报,2014年3月3日
  24. ^ Damien McElroy. Ukraine revolution: live – Ukraine's president has disappeared as world awakes to the aftermath of a revolution. The Daily Telegraph. 2014-02-23 [2014-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4).
  25. ^ Ukraine conflict: Tymoshenko speech ends historic day of revolution. BBC News. 2014-02-22 [2014-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3).
  26. ^ Neil Buckley and Roman Olearchyk. Yanukovich toppled in new Ukrainian revolution. Financial Times. 2014-02-22 [2014-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4).
  27. ^ 乌克兰大选最新计票结果:波罗申科支持率近54%-新华网. www.xinhuanet.com. [2022-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7).
  28. ^ 乌克兰大选:喜剧演员泽连斯基高票胜出. BBC News 中文. [2022-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7) (中文(简体)).
  29. ^ 俄羅斯開戰轟炸多處城市 烏克蘭宣布與俄斷交. 中央社. 2022-02-24 [2022-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4) (中文(台湾)).
  30. ^ 普丁下令開戰烏克蘭宣布斷交 俄軍進基輔周遭地區火箭砲攻擊國防部情報總部竄黑煙. Yahoo新闻. 2022-02-24 [2022-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8).
  31. ^ “会议”在乌克兰语中为“Рада”,音译“拉达”,在俄语中为“Совет”,音译“苏维埃”,“拉达”与“苏维埃”实际上是同一个意思。2008年9月之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乌克兰议会”译成“乌克兰最高苏维埃”,从2008年9月4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按照乌克兰官方人士的意见将“乌克兰议会”译成“乌克兰最高拉达”,参见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7-07/26/content_6432574.h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2. ^ General Articles about Ukraine. Government Portal. [2007-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20).
  33. ^ 乌克兰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乌克兰大使馆. [2020-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7).
  34. ^ 烏克蘭十萬人抗議政府延遲加入歐盟. 亚太日报. 2013-11-26 [2014-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3) (中文(繁体)).
  35. ^ 乌克兰国会表决 将总统革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央社,2014年2月23日
  36.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FT15Mar15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37.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time1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38.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reuters1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39. ^ 39.0 39.1 Kofman, Michael. Lessons from Russia's Operations in Crimea and Eastern Ukraine. (PDF). Santa Monica: RAND Corporation. 2017 [2022-03-04]. ISBN 9780833096173. OCLC 99054414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2-17). The March 16 referendum would become the political instrument to annex the peninsula, a process that concluded on March 18
  40. ^ КС признал неконституционным постановление крымского парламента о вхождении АРК в состав РФ и проведении референдума о статусе автономии [Constitutional Court of Ukraine deemed Crimean parliament resolution on accession of the Autonomous Republic of Crimea to the Russian Federation and holding of the Crimean status referendum unconstitutional]. Interfax-Ukraine. 2014-03-14 [2022-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俄语).
  41. ^ Tokarev, Alexey. Электоральная история постсоветского Крыма: от УССР до России [The electoral history of the post-Soviet Crimea: from Ukrainian SSR to Russia] (PDF). MGIMO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2014, 5 (44): 32–41 [2018-08-0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1-12) (俄语). Спустя 22 года и 364 дня после первого в СССР референдума в автономной республике Украины Крым состоялся последний референдум. Проводился он вопреки украинскому законодательству, не предусматривающему понятия региональный референдум и предписывающему решать территориальные вопросы только на всеукраинском референдуме
  42. ^ Marxen, Christian. The Crimea Crisis – An International Law Perspective (PDF). Zeitschrift für ausländisches öffentliches Recht und Völkerrecht (Heidelberg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2014, 74 [2022-03-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1-01). Organizing and holding the referendum on Crimea's accession to Russia was illegal under the Ukrainian constitution. Article 2 of the constitution establishes that "Ukraine shall be a unitary state" and that the "territory of Ukraine within its present border is indivisible and inviolable". This is confirmed in regard to Crimea by Chapter X of the constitution, which provides for the autonomous status of Crimea. Article 134 sets forth that Crimea is an "inseparable constituent part of Ukraine". The autonomous status provides Crimea with a certain set of authorities and allows, inter alia, to hold referendums. These rights are, however, limited to local matters. The constitution makes clear that alterations to the territory of Ukraine require an all-Ukrainian referendum.
  43. ^ Crimea sets referendum on joining Russia. 华盛顿邮报. 2014-03-06 [2014-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6).
  44. ^ Crimea sets March 16 vote on seceding from Ukraine, joining Russia. 洛杉矶时报. 2014-03-06 [2014-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4).
  45. ^ При воссоединении с Россией крымчане дискомфорта не почувствуют! – Krym Info. Krym Info. [2014-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3).
  46. ^ 克里米亞宣告 脫離烏克蘭獨立. [2014-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5).
  47. ^ Borgen, Christopher J. Law, Rhetoric, Strategy: Russia and Self-Determination Before and After Crimea. International Law Studies International Law Studies. 2015, 91 (1) [2022-03-04]. ISSN 2375-2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1) (英语). The recognition of Crimea by Russia was the legal fig leaf which allowed Russia to say that it did not annex Crimea from Ukraine, rather the Republic of Crimea exercised its sovereign powers in seeking a merge with Russia
  48. ^ 48.0 48.1 48.2 Crimea referendum: Voters 'back Russia union'. BBC News. 2014-03-16 [2022-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7).
  49. ^ Crimeans vote over 90 percent to quit Ukraine for Russia. Reuters. 2014-03-16 [2022-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4).
  50. ^ Crimea 'votes to rejoin Russia' after controversial poll. ITV. 2014-03-16 [2017-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5).
  51. ^ Crimea applies to be part of Russian Federation after vote to leave Ukraine. The Guardian. 2014-03-17 [2022-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7).
  52. ^ OSCE says Crimea referendum illegal. Refworld. 2014-03-11 [2020-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3).
  53. ^ Pifer, Steven. Five years after Crimea's illegal annexation, the issue is no closer to resolution. Brookings Institution. 2019-03-18 [2020-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6).
  54. ^ Rayman, Noah. UN General Assembly: Crimea Referendum Was Illegal. 2014-03-27 [2020-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4).
  55. ^ Ukraine crisis: 'Illegal' Crimean referendum condemned. BBC News. 2014-03-06 [2020-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1).
  56. ^ Bellinger III, John B. Why the Crimean Referendum Is Illegitimat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2020-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5).
  57. ^ Japan does not recognise Crimea vote – govt spokesman. Reuters. 2014-03-17 [2022-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5).
  58. ^ Kremlin: Crimea and Sevastopol are now part of Russia, not Ukraine. CNN. 2014-03-18 [2022-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7).
  59. ^ Carol Morello and Kathy Lally. Ukraine says it is preparing to leave Crimea. The Washington Post. 2014-03-19 [2022-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1).
  60. ^ Kofman, Michael. Lessons from Russia's Operations in Crimea and Eastern Ukraine. (PDF). Santa Monica: RAND Corporation. 2017 [2022-03-04]. ISBN 9780833096173. OCLC 99054414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2-17). By March 26, the annexation was essentially complete, and Russia began returning seized military hardware to Ukraine.
  61. ^ В Минске договорились с 18:00 объявить перемирие на Донбассе. Протокол о прекращении огня был подписан представителями от Украины и ДНР/ЛНР | Донбасс | Вести. Vesti.ua. [2017-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08).
  62. ^ 16 сентября 2014, 13:40. Верховная рада приняла закон об особом статусе Донбасса — РТ на русском. Russian.rt.com. [2017-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18).
  63. ^ Zeitung, Süddeutsche. Ukraine-Konflikt: Gefechte in der Ostukraine. Süddeutsche.de. [2022-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7) (德语).
  64. ^ Boris Johnson: Ukraine kindergarten shelling is false-flag operation. the Guardian. 2022-02-17 [2022-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4) (英语).
  65. ^ Putin orders Russian troops to Ukraine after recognising breakaway regions.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1).
  66. ^ 美媒:中国曾要求俄不要在冬奥结束前对乌采取军事行动 | 早报. www.zaobao.com.sg. [2022-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5) (中文(简体)).
  67. ^ 情报称中国曾要求俄罗斯将入侵行动推迟至冬奥会以后.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22-03-03 [2022-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6) (中文(简体)).
  68. ^ 俄羅斯機密情報外流 驚爆習近平欲「今年秋天接管台灣」. [2022-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7).
  69. ^ Welle (www.dw.com), Deutsche. 中國早知俄入侵計畫? 北京:抹黑 | DW | 03.03.2022. DW.COM. [2022-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6) (中文(中国大陆)).
  70. ^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中國撤僑仍無動靜 「公民遇到實際困難」. BBC News 中文. [2022-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1) (中文(繁体)).
  71. ^ 联大通过决议要求俄罗斯立即从乌克兰撤军. 联合国新闻. 2022-03-02 [2022-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3) (中文(简体)).
  72. ^ 详讯:乌克兰总统宣布乌方与俄罗斯断交-新华网. www.news.cn. [2022-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6).
  73. ^ DW. 俄罗斯称炸毁乌克兰境内74处军事设施 乌俄断交. DW.COM. [2022-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7) (中文(中国大陆)).
  74. ^ 乌克兰宣布与俄国断交. SWI swissinfo.ch. [2022-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5) (中文).
  75. ^ 烏克蘭放棄中立向加入北約邁出關鍵一步. [2022-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4).
  76. ^ 泽连斯基签署乌克兰申请加入欧盟文件. [2022-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1).
  77. ^ Офіційний портал Верховної Ради України. static.rada.gov.ua. [2020-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5).
  78. ^ Regions of Ukraine and their composi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Verkhovna Rada website.
  79. ^ Politics and society in Ukrain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Paul D'Anieri, Robert Kravchuk, and Taras Kuzio, Westview Press, 1999, ISBN 0-8133-3538-8 (page 292)
  80. ^ 梅科萊夫省(尼古拉耶夫省) - Mykolaivska Oblast (Nikolayev Oblast). terms.naer.edu.tw. [2022-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4).
  81. ^ 乌克兰地理环境与气候概况. 乌克兰商网. [2007-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82. ^ 毛汉英. 乌拉尔河.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 [2020-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5) (中文(中国大陆)).
  83. ^ 裘新生. 乌克兰.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 [2020-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5) (中文(中国大陆)).
  84. ^ 乌克兰资源概况[失效链接],猛矿网
  85. ^ 马贵友、何卫、农梅、顾志红:《乌克兰的昨天和今天》,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
  86. ^ Ukraine. 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24 March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3) (英语).
  87. ^ Sutela, Pekka. The Underachiever: Ukraine's Economy Since 1991.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202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9) (英语).
  88. ^ Anatoliy Thor. 业务在乌克兰. [2017-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07).
  89. ^ 乌克兰成为全球第一大葵花籽油出口国. www.mofcom.gov.cn. [202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6).
  90. ^ 中国3成进口玉米来自乌克兰,A股农业股应声大涨,影响有多大?. [2022-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6).
  91. ^ 烏克蘭掌半導體關鍵材料 IT外包業崛起. 自由财经. 2022-02-25.
  92. ^ Statistics of Launches of Ukrainian LV. www.nkau.gov.ua. State Space Agency of Ukraine. [24 December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10 December 2018).
  93. ^ Missile defence, NATO: Ukraine's tough call. Business Ukraine. [5 July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1 November 2008).
  94. ^ Ukraine Special Weapons. The Nuclear Information Project. [5 July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16).
  95. ^ Ukraine As a Bright Spot o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Software Development Scene. 8allocate. 14 February 2019 [2 October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9) (美国英语).
  96. ^ Tourist group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6-07-10, State Statistics Committee of Ukraine
  97. ^ 烏克蘭的公路和鐵路,一言難盡. 顾安娜. 2022-02-27 [2022-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3) (中文(台湾)).
  98. ^ 乌克兰国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你好商务网
  99. ^ Peterson, Nolan. Why Is Ukraine's Population Shrinking?. Newsweek. 26 February 2017 [9 July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5).
  100. ^ Population. State Statistics Service of Ukraine. [9 July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05).
  101. ^ Gender Profile of Ukraine.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2020-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7).
  102. ^ 乌克兰概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
  103. ^ National Monitoring System Report on the Situation of Internally Displaced Persons - March 2020 - Ukraine. ReliefWeb. [2022-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4).
  104. ^ Ukraine – Statistics. 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 (UNICEF). [7 January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3 April 2019).
  105. ^ Life expectancy and Healthy life expectancy, data by country.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0 [19 April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05).
  106. ^ 存档副本. [2022-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4).
  107. ^ Koreans of Ukraine. Who are they?. Ukrainer. 30 October 2019 [19 April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4).
  108. ^ Alina Sandulyak. Phantom Syndrome: Ethnic Koreans in Ukraine. Bird In Flight. 18 July 2017 [15 April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5).
  109. ^ jinumu. 克里米亞和烏克蘭的原住民族. 台湾原住民族国际讯息平台(IPTIP). 2014-03-14 [2019-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3) (中文(台湾)).
  110. ^ 谢国斌. 烏克蘭的族群政治 (PDF). 台湾国际研究季刊. 2015, 11 (3): 129-53 [2019-12-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8-04).
  111. ^ Kyiv Saint Sophia Cathedral.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sation (UNESCO). UN. [8 July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8).
  112. ^ Religious Belief and National Belonging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Pew Research Center's Religion & Public Life Project. 10 May 2017 [2022-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0).
  113. ^ Orthodox Christianity in the 21st Century. Pew Research Center's Religion & Public Life Project. 10 November 2017 [2022-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5).
  114. ^ Press releases and reports - Religious self-identification of the population and attitude to the main Churches of Ukraine: June 2021 (kiis.com.ua). [2022-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5).
  115. ^ Релігія, Церква, суспільство і держава: два роки після Майдану [Religion, Church, Society and State: Two Years after Maidan] (PDF), Kyiv: Razumkov Center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All-Ukrainian Council of Churches: 22, 27, 26 May 2016 [7 January 201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2 April 2017) (乌克兰语)
  116. ^ ПРЕС-РЕЛІЗ ЗА РЕЗУЛЬТАТАМИ СОЦІОЛОГІЧНОГО ДОСЛІДЖЕННЯ «УКРАЇНА НАПЕРЕДОДНІ ПРЕЗИДЕНТСЬКИХ ВИБОРІВ 2019». socis.kiev.ua. [22 August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8) (乌克兰语).
  117. ^ 117.0 117.1 Релігія, Церква, суспільство і держава: два роки після Майдану [Religion, Church, Society and State: Two Years after Maidan] (PDF), Kyiv: Razumkov Center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All-Ukrainian Council of Churches (sample of 2,018 people): 22, 29, 26 May 2016 [7 January 201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2 April 2017) (乌克兰语)
  118. ^ 谭武军. 高考只准用乌克兰语 俄语在乌克兰地位急降. 环球日报. [2007-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13).
  119. ^ 斯拉夫「語言戰爭」:觸怒俄國的烏克蘭《國語法案》. [2019-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1).
  120. ^ Regions of Ukraine and their divisions. Verkhovna Rada of Ukraine Official Web-site. [2007-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31) (乌克兰语).
  121. ^ В Україні з'явився ще один вихідний: 14 жовтня – День захисника України. Урядовий Кур’єр. [2017-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7).
  122. ^ 122.0 122.1 Poroshenko Signs Law Declaring December 25 Public Holida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adio Free Europe/Radio Liberty (29 November 2017)
  123. ^ Рада зробила 25 грудня вихідним днем. BBC Україна. 2017-11-16 [2017-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30) (乌克兰语).
  124. ^ 存档副本. [2020-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7).
  125. ^ [2], 112 Ukraine (14 October 2018)
  126. ^ Ukraine seeks distance from Moscow with new Christmas holiday. m.digitaljournal.com. [2017-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7).
  127. ^ Рада зробила 25 грудня вихідним днем. BBC Україна. 2017-11-16 [2017-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30) (英国英语).
  128. ^ 烏克蘭羅宋湯獲列聯合國瀕危文化遺產 俄羅斯抨擊. 中央通讯社. 2022-07-02 [2022-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2).
  129. ^ 乌克兰教育体制. 乌克兰斯拉夫教育中心. [2007年3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2月19日).
  130. ^ Ukraine profile - Media.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2020-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1).

外部链接编辑

  • (英文)乌克兰政府门户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乌克兰文)乌克兰总统官方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英文)CIA世界事实:乌克兰(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