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你的那10年读后感

最近刚读完《最爱你的那十年》,骗了我很多眼泪不止,还几乎要在心头生出郁结。懒得不能再懒的本人还是决定打一篇阅后感,或许这是我第一次自愿地做个读书报告,是因为喜欢吧,太喜欢了。 整篇文的文风是我喜欢的,阴沉,沉郁,看了两句就能吸引我继续看下去。角色,情节,立意,每一样都是细腻的,引人深思的。 它真实,而现实。真实得温柔,又现实得万分残酷。它无可否认是个悲剧,彻头彻尾的悲剧,每一个人物都可以说是悲惨的,每一个人物都有错,又不尽错。每一个人物都有爱,又不尽爱。 蒋文旭,賀知书,艾子瑜,沈醉。 先从情节下笔吧。第一个我要说说的是一晚上蒋文旭把賀知书将近强暴而后賀知书咳血的那一幕。 这是一个极之重要的转折点,賀知书在那个时候开始对蒋文旭忍无可忍,对他无底线的包容和爱被消磨得快要殆尽。而蒋文旭亦在那个时候开始感到愧疚,开始想要断了外面那些乱七八糟的关系,开始惧怕失去。他对賀知书心生怜惜,被岁月磨损了的感情再度复燃。 賀知书讲述了自己和蒋文旭之间的往事,经历。从高中就开始的情愫,一直成长和相伴的回忆。但他也说到了后来,后来蒋文旭变了,不回家,有外遇,明知他怕疼仍舍得出手打他,而他知道了蒋文旭或许不再爱他了。 贺知书说这些的时候是笑着流泪的,他难过,但他仍然会沉醉在温暖的回忆当中,他一往而情深。而蒋文旭也不是绝情的,他心软,他不舍得看见他的知书那千疮百孔的样子。 这里我们又可以引进另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到底人是怎么变的?这也是贺知书问过的。 成长是残酷的,随着成长人是一定会变的。像月圆月缺一样,只不过是自然现象。变得成熟,变得世故,变得不再一往无前,单纯天真。有时候,在不知不觉间,一个人就完全地告别了过往的自己,就连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变的也毫不知晓。 但在一段爱情之中,令一个人变的是遭遇,环境还是时间?我比较认同的是书中的说法,一个人变,只是因为他想变。 遭到世俗的种种的考验,环境的种种变迁,时间的种种逼迫,人总是会调整自己,去适应这个世道。我们都不是圣人,独善其身,坚守其志的而且确地是困难的。话虽如此,但一些原则是不可能推翻的,磨灭了原则而归咎外在因素是愚蠢的表现。 如果蒋文旭从头到尾都是专一的,心里只有贺知书一个人的话,任凭外面纷繁杂乱,他也不可能拈花惹草。他变了,只可以归咎于他想变。 好吧,再简单说一说另一个情节。另外一个打动到我的地方是贺知书决定离开时与蒋文旭告别的一幕。没有发脾气,没有大哭大闹,贺知书只是平静地拥了拥蒋文旭,就像是平日某个上班前的时刻一般。 他失落过,他崩溃过,而去到那一刻,他已经平静了,也可以说是完全绝望了,累了,不想再纠缠下去了,这种分别是令人心酸的。 蒋文旭离去后,贺知书在窗外看着他的背影,他的确是有留恋的,他内心有挣扎,他等着,盼望着蒋文旭的一个回头,但始终没有如愿。如果当时蒋文旭回头了,哪怕只是回过头一勾嘴角,贺知书或许就会改变主意了,不走了,只少说服自己再留一会儿。 但他没有,一如既往地没有,这是最后一次蒋文旭让贺知书失望和心碎。 贺知书从来需要的不过是那一个回头。 这便是最能触动我心的两个情节,接下来,说说主角之间的感情和关系。 先说蒋文旭和贺知书,这两人非常特别,我认为既是在对的时间遇见了对的人,亦是在错的时间遇见了错的人。 高中十七岁,风华正茂,青春正好,他们相知相爱,对彼此好,对彼此爱护,无论当时他们的日子有多穷苦,我相信都是幸福的。 到后来,贺知书得了血癌,蒋文旭出轨。时间不知怎的就错了,碰巧在最落魄最不堪的日子里撞上了变了心的爱人。如果蒋文旭不是在贺知书生病的时候,最需要陪伴的时候背弃了他,或许贺知书就可以多留一会,或许就有挽回的机会。 可惜人生不会用如果来造句。 两人是相爱的,是把对方放在第一位的,这点毋庸置疑。贺知书对蒋文旭是深情的爱,表面平淡而内心汹涌似海,他肯为他改变,他肯包容他。蒋文旭对贺知书是疼爱,是怜爱,见他露出弱态时,他会心软,会动情。 再来就是艾子瑜和贺知书之间的感情。贺知书是悲惨的,同时也是幸运的,在他最憔悴,最脆弱的时候,他遇见了真正关心自己的艾医生,和他一起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不用孤身一人去面对无法避免的死亡。 贺知书爱医生吗?依我的看法,是否定的。他只是非常需要一个人,而他被医生的无微不至打动了,毕竟人非草木。但他对艾子瑜不过是喜欢,并称不上是爱。 他知道自己浑身上下没有丁点讨人喜欢之处,他不再年轻,也不再青春阳光,他身上沾满了烟火气,病气。所以他不明白为什么医生会爱上他,他也无法报答医生的爱。 无法双向付出的爱,并不能长久。 他无法报答,无法对医生付出百分百的感情,只因为他的心上刻满了蒋文旭。那个男人已经拿走了他所有的心力。他把蒋文旭爱得太深,再也不能把别人爱进骨子里。 一个人心只有那么大,放不下太多的东西的。 贺知书对艾子瑜是愧疚的,他只想医生把他当成一个曾经用力追求过的人,而不是刻骨铭心的爱人,他快要死了,并不想害了另一个人的下半生。 可艾子瑜对他百般的好,让他逐渐的动容。艾子瑜对他是疼惜,由疼惜而生爱意,直到最后一辈子也难以忘怀。他是医生,血癌圣手,他什么都清楚,而他是一直知道贺知书的心不属于自己的,他明知自己的付出不会有回报。贺知书死了,对他的冲击是难以言喻的,但心甘情愿,又可以怪谁? 这段感情表面是极好的,但每一步都有彻底失去的机会。 接下来,再分别说一说每一个角色。 贺知书,来自南方的温柔的风。他似乎是为蒋文旭而活的一样,他短暂的生命,一半都用来了全心全力地爱他一人。他为了爱蒋文旭,牺牲了一切,家庭,朋友,事业,学业,生活。 为了爱他,他与父母反目,父母因而出意外,他生在南方,却要去习惯北方的寒风,他本是优才生,大好前途,却为他一人而放弃。 他可笑吗?可笑。他愚蠢吗?愚蠢。为了一人,放弃所有,迷失自己,比自己更要珍重别人,整个世界都是为了一个不够爱自己的人。虽然是这样说,但我跟本没资格去评断,毕竟有一天,我也可能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因为有些事情,即使明知弊多于利,但仍会一股作气。 他放弃了一切,换来的却是背叛。每夜独守空房,盼望爱人归来,但每一次都是失望作结,那种落寞孤独是难以想象的。到后来他发现了蒋文旭外面有情人,他仍然选择装作不知情,仍然忍了三年,直到有人触碰到他的底线。 他得了血癌,骨髓穿刺,化疗医治,万般的痛苦,而在那个时候,蒋文旭已经与他离心了。他隐瞒病情,是因为不想招蒋文旭的厌恶,他始终是太爱了,太不想失去。 他痛苦,他失落,他绝望,但每当他回想起以往,他仍然会温柔地笑起来。正如书中所说,当一个人离开了以后,你会想起他的好,他带给你的甜蜜,却不是那些冷言冷语,苦难折磨。 回忆是美丽的,蒋文旭曾把贺知书带上天堂,也曾把他拉进地狱。所以说,你问贺知书后悔过吗?我没办法回答。 蒋文旭,二字评论,渣男。如若我有穿书的能力,必然第一个进去打断他的手手脚脚。也记不清刚看时,在心中骂了他多少句脏话了。但越到后面,或许越会发觉,你气,但你没办法恨他。 是,他有一个很爱他的男人。但拥有时不懂珍惜,把他当成属于他自己,无论怎样也不会离开的东西,把他的爱当成必然的。 他爱贺知书,但不够爱,他更爱他自己。 如果他足够地爱贺知书,他不会在外面逢场作戏,他不会察觉不了他的病态,不会连知道他去医院都不问他是不是得病了,严不严重,而是怀疑他勾搭上了一个医生。 假使高中的时候,他对贺知书的爱有一百分,那么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后,他的爱就只剩六七十分。 但他仍然没了贺知书不行,离不开他,不能失去他,不能把他拱手让人。他的生命有太多太多部分,太多太多枝节,但始终围绕着的,生命要紧之处,不过还是一个贺知书。 他出去玩,是因为腻了,想尝点鲜。对着一个人十四年,有人会说腻是正常的。一个男人本性多情,好新鲜,好新奇,出轨背叛是否人之常情,是对是错无甚必然的定断,甚至是可以义正词严地解释的。 但他辜负了一个深爱他的人,所以他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他后来有后悔内疚,无比自责,直到得知他的爱人快要永远离开的时候,他恐惧,他害怕。但迟来的深情,迟来的道歉却比草还要贱,他再无法挽回,无法补救。 他是有报应的。贺知书死后,换转了身份似的,蒋文旭每天独处空房,无止境地等待,无止境地痛苦。 如果我是他的话,即使打自己一千巴掌,自毁三千,此生此世也无法释怀。间接上,可以说是蒋文旭把贺知书害死的。 贺知书不化疗不用药,是因为他再无对尘世的眷恋,再无活下去的目的。无人关心,无人陪伴,倒不如静静了结此生。十四年前的蒋文旭如果还在,绝对会成为贺知书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气,贺知书定会尽力治疗的。 再往下去,便是艾子瑜这个角色。 他很好,疼惜憔悴不堪的贺知书,拯救堕落深渊的贺知书。他可以为了这个人顶撞他哥,他可以好好照顾这个人,他可以为他抱不平,把蒋文旭痛打一顿。 他是贺知书生命临到最后时的一道浅浅的光。 但他想必也是痛苦的。他爱贺知书,却没能拥有他完整的心。他爱贺知书,但他无法救回他,无法劝服他采取治疗。他爱贺知书,但他要亲眼目睹那人在他怀中渐渐冷去。 艾子瑜是医生,专治血癌。但他还是无力救回遭受血癌折磨的贺知书,面对生死,他是如此无力,如此渺小。十年寒窗,专攻医术,但就连把自己心爱的人留在身边也无办法做到,他行医学医,究竟是为了什么? 沈醉。一个阳光明媚的青年。蒋文旭的情人。 他尚在年少之时,在爱情之中一往无前,想爱就爱,不顾一切,愿意为所爱万般舍弃,万般迁就,他和年少时的贺知书惊人地相似。 他是第三者,但也是可怜的。我相信他对蒋文旭的感情是真切的,并不全为了金钱利益。蒋文旭对他并没有真感情,不过把他当成玩具,工具,替身。沈醉即使清楚,却依旧选择去爱蒋文旭,为他牺牲,为他奉献。 他有错,既知是逢场作戏,便不应走到贺知书面前宣示,挑衅。贺知书的忍无可忍而至离开有一部分都是因为他。但他不过是个年青人,为爱而冲动,而痴狂的年青人,他哪里错了? 他的死亡是唏嘘的。 角色大致就是这样,其后我想再说一下他们之间的对比。作者营造的对比非常鲜明,分别为蒋文旭和艾子瑜之间,以及贺知书与沈醉之间。 蒋文旭与艾子瑜,一个薄情,一个深情。 蒋文旭爱的是十七岁的那个浑身花香,单纯明媚,光芒万丈的少年。而艾子瑜爱的是得病后,苍白瘦弱,憔悴失色的男人。 在蒋文旭把贺知书推入深渊时,艾子瑜捞起了他。 可如果蒋文旭遇见了得病时的贺知书,又或者艾子瑜遇到了正值青春的贺知书,他们会相爱吗?未必。 所以一切都仿佛注定一般,注定他要辜负,注定他要拯救。而最后,他们都注定要失去。 贺知书与沈醉,一个热情,一个冷情。 沈醉青春正茂,如春日暖阳,如同年轻时的贺知书,这也是蒋文旭看上沈醉的原因。贺知书病入膏肓,虚弱沧桑,风华已逝,且在情感表达上较为平淡内敛,这是蒋文旭渐渐移情的原因。 贺知书看到沈醉的一刻,是了然的,他知道为什么蒋文旭会看上他。沈醉看到贺知书,是愕然的,不解为何这样的人都能绑住自己心爱之人。他们得知彼此以后,心都是破碎的,知道自己无力回天,知道自己彻底败阵。 世上只有一个敌人,他们四个人都没有输给彼此,只是输给了时间,永不饶人,阴差阳错的时间。 所以,在不长不短的人生中,与时间好好争斗吧,比爱任何东西都要更爱自己,有自己独立的人生,免得在回头时望得一场空。 故事到贺知书身死便完结了,往后的事会是怎样?蒋文旭或许会内疚后悔一辈子,或许会自杀以作补偿?艾子瑜会一辈子守住贺知书的骨灰,一辈子把心留在那堆骨灰上? 都不重要了。 我的梦话连篇就到这里,最后希望世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有贺知书的包容气度,早一点有蒋文旭的觉醒,有艾子瑜的深情,最好再加上一点沈醉的勇往直前。 一起拥有最爱你的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

昨天心血来潮在知乎再一次搜索了这个题目《最爱你的那十年》,今天算是整理好了自己,开始键入这一个个的字。这是我看dm以来,真正的第一本现耽BE结局。

这个题目已是虐点之一,知书陪在蒋文旭身边十多年,作者却只留下了这十年。(自私的猜测,作者大约是这个故事的旁观者,她看完这个属于别人的故事,像是语文试卷阅读理解题目中的“给这篇文章起一个你认为合适的名字”,她给出的答案是《最爱你的那十年》。)

贺知书这个名字也是虐点,在看这篇小说时,每次看到别人唤“知书”这个名字的时候,(我会不自觉地默念知书这个名字,念一次就会觉得真的是很柔软。)江南、水乡、茉莉,单单是这几个字已经能在脑子里勾勒出一副足够温润细腻的画面。知书远比我有限的想象更加温柔,如果没有遇到蒋文旭,他应该像家人对他简单的期盼一样成绩优异、结婚生子;应该不会连爸妈葬礼都不知道;应该不需要独自一人面对病痛;应该不会和家人断绝关系到后来毫无退路……起码他应该有自己平淡美好的人生。

然后是书中主要三位人物是虐点之三。知书的执拗是虐点,他这一生执着于蒋文旭,执着于他和蒋文旭之间已经变质的感情。蒋文旭的渣也是虐点,曾经对知书有多好,后来就有多渣,知书死后那些愧疚那些自我惩罚那些幡然醒悟当然是真的,但是“晚来的道歉和深情,比草都轻贱。”艾子瑜的情深也是虐点,他本来可以不用小心翼翼守着一份病入膏肓的喜欢,他本来可以不用护一段无法拥有的爱恋,他本来可以不用第一次真心悦爱一个人后却只能落得千疮百孔远走他乡的凄局。

可从来就没有本可以,没有虚惊一场。知书的病是真实的,蒋文旭的渣是真的,艾子瑜的深情也是真实的。

“放学了,我们……回家吧。”知书至死不见蒋文旭,他爱的始终是记忆中17岁那个深爱他的蒋哥,那个送给他简祯的散文略带羞涩的蒋文旭。艾子瑜也笑自己,他终于和他不屑一顾的那个蒋文旭有了共同点,他们都没能留住知书,知书走了,这个世界好像没有一点值得他留恋的。

(《步步惊心》中最后若曦死在十四怀里,双目缓缓闭合,眼角清泪垂落,手中玉兰坠地。知书在医生怀中意识模糊地死去时,大约也有这样的感觉吧。)

最爱你的那10年读后感

歌曲推荐整理。分别来自《心事》、《空心》、《白月光》、《那十年》。

另:微博ID Jae雪_rainbow 正在出《最爱你的那十年》广播剧,现在第一期已有,第二期也进后期了,欢迎大家前去收听。

前前后后断断续续三天,将这个躺在草稿箱的回答完整,长舒一口气,谢谢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