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 食 終結 者 吃 不 完 找 我

「當人們扔掉的食物比吃掉的還多,我們正對地球進行無聲的施暴。」

——《浪費:全球糧食危機解密》,史都華(Tristram Stuart)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統計,全球一年丟棄食物的總重量高達十三億噸,佔糧食供應給消費者數量的三分之一,同時,卻有3600萬人死於飢餓,浪費掉的食物足足是飢餓人口所需糧食的四倍。肥美完熟的有機檸檬,卻因為太大而被超市拒收,導致被拋棄的命運;田裡三分之ㄧ新鮮現採的香蕉,因為外表稍微黑斑,而被壓碎堆肥。現代食物生產體系從產地開始,到儲運、零售、餐廳等等環節,都不斷在製造食物浪費。

澳洲搶救剩食組織「澳洲豐收」(OzHarvest)創辦人朗妮説:「我們要明白這些作物是由人種植的,要耗費水、燃料和能源,拒絕這些作物簡直毫無人性。」帶著解決問題的熱情,活力充沛的朗妮,積極搶救這些糧食免於被拋棄的命運,她運用自己的公關長才,邀請政治人物、國內外媒體,辦了一場又一場剩食饗宴——將人性,重新注入人們面對每一口食物的態度。

「澳洲豐收」目前有32輛冷凍貨車,將募集來的剩食,配送到澳洲各地七百多間慈善機構。2017年4月, OzHarvest超市開始營運,希望在減少食物浪費之餘,還能將多餘的糧食,分配給真正需要的人。超市門口標語寫著:「商品任你挑,金額隨你付」,讓有需要的人取其所需,並依照自己的能力決定要付多少錢。打破以金錢作為食物分配方式的規則,將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

朗妮成功地說服許多公司,將剩食給他們做更好地利用,比如澳洲航空公司。然而,即使如創辦人朗妮這樣堅持、難以拒絕的狠角色,也無法成功說服航空公司把所有要被丟棄的食物都捐出來,其中,「冷鏈」(cold chain)的考慮,讓許多食物不得不在完好的狀態下被丟棄。即使依照澳洲民事責任修正法,贈與食物者可以被免責,航空公司仍舊不肯釋出「可能不夠冷」的優格,因為他們不想承擔責任。此外,在2015年,信誓旦旦推出「國家剩食策略」的澳洲政府,在兩年後卻還是毫無作為。在澳洲國內,朗妮的剩食作戰計畫似乎遇到了瓶頸。

另一方面,在獲得公爵夫人卡蜜拉的支持之後,朗妮的影響力也從澳洲擴散到英國,並且與世界名廚傑米・奧立佛的基金會,洽談共同舉辦一場推廣剩食的「總裁烹飪大賽」。跨過了國界,朗妮搶救剩食大作戰又會遇到什麼挑戰與文化衝擊?澳洲豐收能否成為一個讓全世界都可以複製的運作模式呢?

跟著朗妮的腳步,我們一起追蹤剩食的足跡,探尋解決問題的根源。終究,剩食終結者不能只是朗妮,也必須是每個人。

剩 食 終結 者 吃 不 完 找 我
剩食終結者臉書社團成員面交剩食。 記者侯永全/攝影

食物買太多,眼看快過期,只好丟掉?便當訂太多,沒那麼多人吃,怎麼辦?越來越多青年意識到食物零浪費的重要,紛紛成立臉書社團、設置社區冰箱、辦「免費商店」,隨機、隨時分享吃不完的食物,貫徹有「food」同享的「共享青年」理念。

大學念輪機工程的葉凱維,曾在港口工作,常看到垃圾和水母同飄,對海龜吃到塑膠袋死掉的新聞深有感觸,決心投入環保組織。一回他和夥伴做社會實驗,在美食街吃掉各桌剩下的食物,不花錢就能吃到飽,還有一份義大利燉飯可打包回家。這也發現台灣食物浪費驚人,當下成立「剩食終結者—吃不完找我」臉書社團。

分享非施捨 食物不浪費

社團一開始只是邀朋友若東西沒吃完就發出訊息,好讓附近朋友幫忙吃,沒想到雪球越滾越大,已吸引八百多人加入,大家共識都是「不要有這麼多食物浪費」。社團也強調,送者和吃者並非施捨關係,「你奉獻食物,我奉獻胃」,好讓製造食物所花的社會資源不白費。

有人在台大會議廳辦活動便當訂太多,在臉書貼出訊息,立即有人轉貼到PPT台大學生版,便當迅速拿光;有人在餐廳叫太多菜或年節禮盒吃不完,貼出訊息,也有人來幫忙吃。還有人感性說曾受人扶助,現在想報恩,定期買食物歡迎有緣人取用。

行動柑仔店 剩食終結站

剩 食 終結 者 吃 不 完 找 我
青年葉凱維和朋友成立「移動環保柑仔店」,全台宣導零剩食。 圖/葉凱維提供

葉凱維還和朋友成立「前進吧!移動環保柑仔店」臉書社團,買下一台舊三輪車改裝,以太陽能板發電,貼上「剩食終結者,吃不完找我」海報,環島騎車宣揚理念。車上放有友善環境小店的販售品,好跟人們交流台灣好物;遇到民眾追上來送吃不完的蔬果食物,三輪車就變身「免費商店」,供人自由取食。在苗栗,有名阿嬤看到三輪車上「吃不完找我」的布條,邀他們到她家吃一餐;還有阿伯拿著麵包追著三輪車問:「這個可以給你們嗎?」

捨追求物質 共享護環境

「共享青年」超越薪水、房產追求,更重視共享理念。葉凱維認為,現在台灣生活相對安逸,資源取得容易,許多人不用為了生存而煩惱;一方面也因越來越多青年認為與其追求物質,不如保護好環境,才是給下一代最好的資產。

剩 食 終結 者 吃 不 完 找 我

28歲年輕人葉凱維(圖左)和朋友一起在臉書成立「剩食終結者-吃不完找我」社群,意外成網紅;結果來台全台各地的朋友,都在臉書社群,推廣分享剩食。   圖: 葉凱維/提供

「請問大家,現在烤吐司有人會接受嗎?地址:彰化縣溪湖鎮,可接受請留言給我,我再傳地址…」這是網路剩食分享社團「剩食終結者-吃不完找我」一大早貼出的分享,一位早餐店老闆娘把多出來的三明治分享出來;每天在群組分享食物的臉友,從台北到高雄,這條通路越來越忙碌。人在花蓮的社群創辦人葉凱維表示,大家可以接受剩食概念, 剩食的範圍也越擴越廣,只要有人的地方,大家都不吝嗇分享,剩食成了善循環。


28歲的葉凱維和朋友從去年8月起創立了「剩食終結者-吃不完找我」群組,一年多來,有越來越多的人透過網絡分享剩食、領取剩食,某一單位多訂的便當,po出來之後,不到15分鐘已分享出去;一位太太為先生準備的羊肉爐,只吃了一半,在冬夜分享,連看得人心都暖了;像在台中潭子的余先生,在群組貼了:「那瓶咖啡色的是荷蘭起司醬( 原裝進口) 品質很好,因這次進貨量太多所以剛到期沒辦法再賣(但是產品還是很好,丟棄很可惜)。如果有需要的朋友或社福團體,我這邊還有很多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跟我說…」


葉凱維成立社群後,開放每一位臉友成為管理員,由大家共管;在這裡可以看到人性、看到溫暖,也看到剩食者的懺悔,有人po出剩食後,心存悔意表示:「第一次分享,如有不週之處請見諒,我真的不是故意放到過期,因為交通不便,所以習慣屯貨,有時候都屯到不知道還有東西,…運費我會自行處理。」


葉凱維說:我也會在群組中排隊取食,有一次開餐廳的朋友,一口氣提供了十盒食物佐料,一大盒就有300~500包胡椒粉,很大量的調味料,花了一些時間再分享出去。


「大家越來越能夠接受剩食,在城市分享速度很快,只要在臉書po後,大家立刻約了在便利店附近取食,像是乾貨、食材、調味料…,就會用寄的,但是在南投,就很不容易推廣剩食,因為路途太遠了。」

最近就有人在群組提醒:「在這兩三個月的觀察發現都是固定某位在第一時間全取?光是一天就索取好多項,感覺無時在這搶食…。」葉凱維表示,希望大家的關係是互相幫助,無論是提供剩食.消滅剩食都是重要的環節,幫忙消滅剩食也是減少廚餘運送,甚至被焚化的情形。
之前,在南投幫人蓋房子、做竹牙刷;目前人在花蓮,葉凱維和朋友,在苖栗買了一台三輪車,在推動食的同時,也在流動,他和朋友在流浪的旅程裡,沿途找有興趣的團體合作宣講剩食, 希望大家能夠友善的活在世界

剩 食 終結 者 吃 不 完 找 我

28歲年輕人葉凱維和朋友騎著三輪車,四處流浪推廣剩食與環保。   圖: 葉凱維/提供

剩 食 終結 者 吃 不 完 找 我

在臉書「剩食終結者-吃不完找我」 群組,早餐店老闆分享剩食三明治。   圖: 葉凱維/提供

剩 食 終結 者 吃 不 完 找 我

一位商家貼文:咖啡色荷蘭起司醬( 原裝進口) 品質很好,進貨量太多,剛到期沒辦法再賣…。對於剩食,很多人已能接受分享與惜食的概念。   圖: 葉凱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