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麻的原因如何改善

【早安健康/李林鍵(振興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連滑鼠都握不住,手麻究竟是不是病?

秋冬氣溫下降是腦血管、心血管疾病的高峰期,睡到半夜,出現手麻症狀時,常讓人擔心是不是急性腦中風?到底時常有惱人的手麻,該怎麼辦?該如何與中風做分辨?

坐在電腦前,工作一段時間後,手部大拇指、食指、中指,一路麻到無名指;騎摩托車時,不管是緊握把手或催油門,手麻的症狀特別明顯;晚上睡得正沉,手指、手掌傳來一陣痠麻、不舒服,半夜還會麻到醒過來,這都是臨床上,常見的腕隧道症候群症狀。若遲遲沒有改善,有時候嚴重起來,出現肢體無力的現象,可能連右手好好拿筷子夾食物,左手把碗端穩,都會出現困難。

為什麼現代人容易有腕隧道症候群困擾?主要是因為我們手掌腕骨的骨頭排列,就像英文字的「U」,上面覆蓋著橫腕韌帶,形成一個有如小隧道的空間,腕隧道內有血管、控制手指活動的肌腱,以及支配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靠拇指側半部感覺的正中神經。

當手持續做伸展、彎曲等過度使用動作時,常造成橫腕韌帶增厚,也會使得腕隧道內的空間變窄、壓力增加,而壓迫到血管、肌腱、正中神經。因血管、肌腱的結構比較強健,常是結構脆弱的正中神經,率先出現所掌管三個半指頭的痠、麻、痛。

不過,由於人體的神經,就像一條從頸椎一路連接到手掌的電線,只要中間有任何一段神經被壓迫到,也會出現手麻的異常症狀。舉例來說:頸椎第六節、第七節的脊椎神經掌管的區域,也與腕隧道的正中神經相同,當因有骨刺、退化性關節炎、椎間盤突出而被壓迫到神經根時,也會出現雷同的症狀。

到底容易手麻,該怎麼做好日常的保健,才能避免症狀一再發生,越來越嚴重?哪一類手麻要提高警覺?為什麼手麻,應及早重視?本週由專精人體復健的李林鍵醫師,分享減緩惱人手麻的關鍵養生之道。

市售裝備改善有限 不如放鬆肌腱、吃B群修護

手腕握著滑鼠的姿勢,最容易讓手腕的伸展弧度變大,使得腕隧道的空間更狹小,讓血管、肌腱、正中神經受到擠壓,對正中神經造成更大的壓力而引起神經的發炎。

即便是改用較符合人體工學的滑鼠、觸控板等周邊設備,只要持續不停對腕隧道輕微加壓,仍然會累積出一定的傷害。 與其仰賴這些宣稱可紓解腕隧道的工具,還不如適時讓手腕休息,常做肌腱放鬆訓練來得實際而重要。

當剛開始有正中神經的急性壓迫,引起發炎不適時,消炎止痛藥跟及時復健的效果,都很好。 飲食中,可適度補充富含補充B群的全穀類食物,幫助神經修護。

低頭族是好發族群 弓背滑手機,頸椎提早衰退

以往,因頸椎退化性疾病壓迫到神經根,出現手麻症狀的患者,大多是年長者,但自從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大為風行後,門診中已不乏二、三十歲的年輕人, 因長期以低頭弓背的姿勢滑螢幕,而使得頸椎早期退化,同樣會出現手麻的症狀,痠麻痛的症狀會隨神經根壓迫的區域不同,從大拇指到小指,都有可能。常讓患者在低下頭來洗頭,或直接往後仰時,痠痛到無法忍受。

除了節制3C的使用,接受適當的復健治療外,建議可在復健科醫師或治療師的指導下,勤做頸部肌肉的拉筋運動,減緩肩頸肌肉的僵硬不適。同時, 游泳也是很好的復健運動,但若是有頸椎問題時,不建議游仰式,以免頭持續往後仰加重不適。

有這類困擾的患者,不管是在辦公桌上趴睡,或是躺在床上趴睡,都不是很建議,尤其是躺在床上趴睡,特別會讓頸椎過度後仰,對於頸椎、腰椎,都是很大的壓力。

睡覺時,宜採側躺或平躺,要注意枕頭的高度,要能維持頸椎正常的弧度。側睡時,頸部後方的頸椎棘突連線,須與床面平行。平躺時的額頭跟下巴的連線,則應與床面平行。若額頭高於下巴,代表枕頭太高,額頭低於下巴,則表示枕頭過低。

臨床上,常可觀察到許多習慣睡高枕的手麻患者,其實是因為平躺時,無法好好入睡。像是胃食道逆流或是心臟衰竭的患者,若不墊高枕頭會容易胃酸逆流上來或喘到睡不好。另外,最近季節轉變,有些慢性鼻竇炎、過敏性鼻炎的患者,若有鼻涕倒流的情況時,容易咳到醒過來,也會習慣把枕頭墊得很高。

但若因此長期睡姿不良,遲早會讓頸椎健康拉警報,即使做再多的復健,也不會有太明顯的成效,須下定決心,好好控制原有的病情,才不會讓健康問題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

若是肢體麻木的情況,不局限在手部,而是先從腳的腳趾頭往上麻,再從手指頭往手指、手掌麻,肢體麻到像一直穿著襪子、戴著手套的感覺異常,要再考慮是否會是糖尿病、甲狀腺不足或亢進等疾病造成的周邊神經病變。

半身麻痺、眼花、嘴歪 最怕是急性腦中風發作

秋冬氣候多變,如果突然發生單側手麻腳麻、感覺異常,且有單眼突然看不見或看東西有兩個影像的複視、表情不太能控制、不自主流口水、語無倫次,身體半邊較無力,則不能排除是急性腦中風引起的肢體麻痺,建議勿延遲就醫,可就近前往有腦中風急救能力的醫院掛急診,以免錯過中風急救的黃金三小時內。

減緩手麻3步驟

經常使用3C,可常做手腕伸展、彎曲的拉筋運動,每套動作可重複做10到20次,手腕會比較舒服。睡姿勿趴睡,須注意枕頭高度,須能維持頸椎正常弧度。

  1. 先做伸展:手肘伸直,以一手輔助,把另一手的手指往上壓,數10到15秒。
    手麻的原因如何改善
  2. 再做彎曲:同樣手肘伸直,以一手輔助,把另一手的手指往下拉,數10到15秒。
    手麻的原因如何改善
  3. 調整睡姿:平躺時,枕頭高度,要能讓額頭跟下巴的連線,剛好與床面平行。
    手麻的原因如何改善

值班醫師_李林鍵
現職:振興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專長:肩頸痠痛、下背痛、骨質疏鬆症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 滑鼠手:現代文明病!手麻又痠痛,中醫手腕操促循環
  • 滑鼠手不痛了!告別滑鼠手1周見效

戀愛「觸電一般的感覺」,人人都嚮往,但如果指尖莫名出現觸電般的痛感,應該沒有人會愛吧?手麻是很多人的老毛病之一,造成手麻的原因眾多,但多數人總認為手麻肯定是「血路不通」、「循環不良」所致,因此經常小看了這個問題。

專長治療自律神經失調症的醫師郭育祥表示,他所接觸過的患者當中,很少有人一開始就正視「手麻」這個不適症狀。人們最常做的事,就是手麻的時候甩甩手,甚至直接當它不存在。但手麻可沒這麼容易放過他們,你可以一忍再忍,它可以一再出現。到最後受不了,患者們舉了白旗,才心不甘情不願到醫院接受檢查。

手麻是為什麼?一張表對照最有可能的原因

你以為手麻看醫生就結束了嗎?並沒有。郭育祥表示,許多患者們前往醫院就醫,經過一連串電神經學檢查,如神經傳導及肌電圖檢查,還有影像檢查等,還是無法確診。

手麻的原因如何改善

一堆檢查卻找不到原因?有可能是壓力造成的「自律神經失調手麻」

如果接受了一大堆檢查,卻還是找不到原因,或是症狀合併有對痛覺敏感、呼吸困難等,就要懷疑手麻是因為自律神經失衡所引起。

郭育祥提到,自律神經失衡會造成手腳感覺的異常,如麻痺、感覺遲鈍、觸電痛感、疼痛等,且經常會合併呼吸困難的症狀。主要還是跟情緒、壓力有關。

手麻的原因如何改善

至於壓力、情緒所造成的手麻該怎麼辦?很簡單,好好深呼吸就對了。「除了藥物治療之外,我通常會建議患者們進行腹式呼吸,並試著找出壓力來源,嘗試化解。」

「當然,並非所有手麻都是因自律神經失調而引起,提醒各位有手麻問題的人,手麻的時候,要多注意一下,到底是哪幾隻手指會麻?哪個部位會麻?手背麻還是手掌側麻?提供越多訊息,對於醫生的診斷越有幫助。」郭育祥提醒。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手麻到底要看哪科?骨科、復健科、神經科檢查該這樣做!

手麻懷疑是腕隧道症候群?在家一招即可自我檢測

睡到手麻?這幾個原因你不能不留意!

一覺醒來發現手麻掉了,把手甩一甩就當沒事了嗎?如果你經常有手麻的狀況,可別小看它。手麻的狀況可大可小,可以是循環不良造成,但也可能是疾病所導致的。有什麼原因會導致睡醒後手麻呢?以下就告訴你7個可能的原因。

手麻的原因如何改善

七種原因可能造成睡醒手麻現象

1. 更年期症狀

進入更年期的婦女有時候也有手麻的現象,相較於很多令人討厭的症狀,「手麻」大概只是最輕微的一種了,而且隨著更年期的結束,手麻現象就會隨之消失。

2. 頸椎病

頸椎病除了有手指麻木、感覺異常以外,還伴隨其他症狀,比如頸肩部骨肉酸痛,上肢有放射痛或活動障礙等。

3. 腕隧道症候群

腕隧道症候群是職業傷害中最為常見的周邊神經病變之一,由正中神經經過腕道時受到壓迫所致。腕隧道症候群好發於職業性搬運、托舉、扭擰、捏拿等工作的人群中。早期症狀以手麻為主,尤其是拇指、食指及中指。也有病人感覺五指全麻或局限在中指,或者中指及食指,也常會伴隨手刺痛感或無力。這種痛也會放射到手背及肩膀,有些病人半夜常被麻醒,或者騎車中突然手麻。後期神經受到嚴重傷害時,會有肌肉萎縮、手無力、感覺喪失等現象。

4. 中風

引起手麻的另一常見疾病便是中風,雖然手指麻木不一定會發生中風,但對於年齡在40歲以上的人來說,如果經常出現頭痛、眩暈、頭重腳輕、肢體麻木、舌頭髮脹等症狀,患者平時又有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時,應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風的發生。

5. 姿勢不對

睡覺姿勢不對,比如將手壓在身體下面,時間長了影響血液循環,導致手麻。

6. 枕頭問題

枕頭墊太高也會導致血液不循環,導致手腳發麻。而且如果你喜歡睡高枕頭,也要特別留意心臟衰竭的問題,因為心臟衰竭可能是一個長久而緩慢的過程,但在日常生活中,其實早就有跡可循,枕頭越睡越高就是一個警訊。

7. 其他疾病

心腎疾病也會引起手指發脹,一般伴有臉腫或腿腫,糖尿病患者也可出現手腳麻木和感覺異常等症狀。如果你懷疑自己有這些疾病,需要做尿檢、血糖等相關檢查,以便確診。

圖/艾蜜莉

延伸閱讀:

牽一頸動全身!這些狀況都是頸椎病的症狀

從腳知疾病!8 種腳不適反映的健康問題

舒緩手腕痛,8步驟手腕運動跟著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