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 簡單 有效 的 常識 管理

推薦序

打破管理迷思

林信義,前行政院副院長、現任工業技術研究院董事長

本書是繼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前不久推出的《飛狐行動》後,又一本已在美國廣獲好評的商業小說。小說就像電影,最好是一口氣看完。讀一本好的小說,若是半途擱下,就像是精采的電影,看到一半卻要離開,一樣地大煞風景。在一路翻到底頁後,餘音繞樑不絕於耳,心中感受到不小的衝擊。在目前忙碌的生活中,這本書竟能讓我硬是偷得浮生半日閒,旁人見了或覺奢侈,我卻以為,相當划算!

在此,我很樂意地為各位推薦這本書︰《目標──簡單有效的常識管理》(The Goal: A Process of Ongoing Improvement)。本書係以一製造工廠為場景,廠長及其主要幹部為主要演員,以工廠管理上所發生的問題為劇本。在導演(作者)的精心擘劃下,工廠的危機四伏,令人屏息。接著,再抽絲剝繭地使危機一一浮現,最後以特別的方式化險為夷,否極泰來。整本書讀來,頗令人有手不釋卷,欲罷不能之感!

近來企業在經營上所面臨的問題日趨複雜,因之而起的管理理論亦推陳出新,目前在坊間處處可見經營管理的暢銷書,人人都在談品質管理、顧客滿意和企業改造工程等等。試想︰在如此多樣而齊備的資訊中,若是人手一本,不是就能現學現賣,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嗎?怎麼企業還會有危機呢?但是從企業經營的現實上來看,一樣仍是成敗互見,一樣有人賺錢、有人賠錢。那麼難道是書上教的不對嗎?

不受制於「真理」

顯然,不是這麼簡單的。我想有兩個因素可以解釋這個現象︰第一、書上所要傳達的知識或技巧和讀者所體會的程度之間,仍存在有一段「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差距,若是錯把「馮京」當「馬涼」地胡用,效果自然大打折扣;第二、許多書所傳授的技巧和經驗,是具有其特定的客觀環境背景,若是囫圇吞棗地套用,也會產生藥不對症的現象。

作者以一個平凡、而且可能發生在任何企業之中的生產製造問題為故事背景,書中所描述的情境正是許多人的共同經歷,書中主角面臨的困境,也正是你我日常可能遭遇的問題。簡言之,以平易近人的小故事,來談經世濟業的大道理,正是本書第一個優點。

本書第二個優點,在於作者帶領讀者回歸到管理理論的根本,試圖去探求任何管理的最基本法則。讀者可以看到許多我們深信的「真理」,竟會有禁不起挑戰的一面。例如︰
*存貨究竟稱之為「資產」還是「負債」,才較具管理上的意義?
*規模經濟下的成本降低,真正的意義為何?
*引進自動化設備果真提升了生產力嗎?

如果「改善」(improvement)是我們常用的管理手法,強調思考「改造」(reconstruction)的重要性,應是這本書的一個特色。

本書第三個優點,在於藉由在西方社會中,廣泛運用在企管及法律教育的「蘇格拉底式」思辯方法,來幫助讀者自行建構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由於是透過這樣的反覆辯證激盪,使得我們在目標的追求、和策略的研擬上,得以不受制於任何「真理」。

防火,而不是救火

在多年投身於製造業的經驗裡,我遭遇過無數難題,也嘗到不少苦楚,對於書中主角所遇到的挫折,也有類似的經驗。回想當時和主角一樣面臨糾雜不清的問題時,至今仍覺餘悸猶存。起初憑著耐心和毅力,大多可以有驚無險、逢凶化吉。爾後,在管理的範疇愈廣後,發現製造業的經緯萬端、環環相扣,自採購、製程、裝配、品管等戰鬥團隊,乃至行銷、技術、開發、組織、財務等後勤部門,無一不是休戚與共、息息相關。若是沒有歸納過去成功或失敗的經驗,整理出一套合適的經營法則,終將治絲益棼、永無寧日。

因此,我深信為了避免面臨「救火」時的兵荒馬亂,建立一套能「防火」的經營法則,才是企業的永續之道。

當書中主角被質問其經營的「目標」為何時,他的回答卻遭到當頭棒喝,一度有如墜入五里霧中般迷惘,在幾經摸索後,才又重新找到真正的答案。

作者強調「目標」只能有一個,也只有符合這個「目標」的事,才是該做的事。我們時常在決心做一件事之前,綱舉目張地列出洋洋灑灑的「目標」,除了昭示自己的決心外,多少也有「安全感」的心理因素作祟。的確,目標若是「降低成本、促進銷售、提高品質、重視顧客滿意等等」,看來似乎相當縝密完備,但若是在本書裡,卻可能被作者批評得一文不值。這裡帶給我的啟示是,從策略的觀點,「目標」就是方向,企業只能朝一個方向前進,儘管「目標」可以再加以分解,但是要確定在組合起來後,還是一個完整的「目標」,而不是一堆互不相干的「小目標」。要追求目標的實現,在前進的過程中便必須有所取捨,不能對無關的景物流連忘返。現在,我們要去檢視所服務的公司,是否正朝著我們所要努力的方向前進中?是否公司每一個成員都能清楚領悟什麼才是真正的「目標」?

此外,作者在解釋存貨與有效產出間的關係時,所提出的「平衡」觀念,亦是另一個發人深省的重點。本書主角在面臨工作壓力的同時,藉由「平衡」的概念,解決了燃眉的危機。但諷刺的是,卻也在同時,家庭與工作間的嚴重「失衡」,造成妻子的不諒解,也導致家庭生活亦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困境。在栩栩如生的情節中,寫實地反映出現實無奈的現象。因此,本書描述主角處境的艱困,以及如何化解工作與生活中可能面臨的種種矛盾和壓力,相信也會贏得許多現代經理人的感同身受。

窺一斑而知全豹

小說體材的書一直都受到讀者的喜愛。像是膾炙人囗的金庸小說、家喻戶曉的三國、水滸,除了傳統的俠風義行躍然紙上外,其中對於人物的刻畫、情境的描述,更是寓意深遠,部分書中主角所面臨的危機和謀略的運用,甚至還曾被企管教授當作策略教學的教材。我想若是我們認為金庸小說不僅只是談「武俠」,那麼本書所帶給讀者的──對於許多經營管理的迷思(myth)能作深層的剖析,對於事物基本法則的道理能再咀嚼反芻,就不僅是稱之為漫談「生產管理」所可以比擬。

最後,我要強調,雖然作者本於一個科學家慣有的特質,對於企業的其他經營活動如組織、行銷、業務等活動著墨較少,而集中焦點於生產活動上面。然而,本書主角在帶領一群童子軍健行的活動中,參悟出改善生產作業流程和整個工廠救亡圖存的藥方,相信讀者若能在這個故事中細心體會,稍加琢磨,就會有「窺一斑而知全豹」的望外之喜。

作者序

勇敢地挑戰基本假設

高德拉特,本文作者

這本書談的是有關「製造」的全球新法則,談的是一群人如何試圖了解世界運轉的竅門,並且因此改善了周遭的一切。他們不斷運用邏輯來思考問題,找出了行動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係。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歸納出一些能挽救工廠、成功經營企業的基本原則。

在我眼中,科學其實就代表了我們對於這個世界如何運作、以及為何如此運作的理解。無論在什麼時候,我們的科學知識所代表的都只不過是我們目前所知。我不相信世界上有絕對的真理,我恐怕相信絕對的真理反而會阻礙我們追求更深入的理解。每當我們自以為已經掌握了最後的答案時,所有的進步、科學發展、和深一層的理解也就戛然而止。然而,我們不是單單為了理解這個世界,而理解這個世界。我相信,我們之所以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識,是為了改進世界,充實我們的生活。

我選擇以小說的形式來說明我對於「製造」這個行業的了解,原因有很多。首先,我希望讓大家更了解這些原則,同時也說明這些原則將如何為工廠中常見的混亂,帶來秩序。第二,我希望描繪出「真正的理解」是多麼重要,以及它能帶來多大的好處。透過真正的理解而產生的成效,不再是空中樓閣,而是經過了眾多工廠的實踐後,證明的確是達得到的目標。西方世界不一定只充斥著二、三流的製造公司,只要我們了解並且運用正確的原則,就不再畏懼任何競爭。我也希望讀者能夠看到,無論你把這些原則用在銀行、醫院、保險公司及家庭等各種不同的組織中,都依然不改其價值。或許每個組織中,都隱藏了相同的成長和改進的潛力。

最後,同時也最重要的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傑出的科學家。我相信,成為優秀科學家的祕訣不在於我們的腦力,我們已經用腦太多了。我們只需要看清現實,然後很有邏輯而且精確地評估一下我們所見到的現況就好了。真正的關鍵在於,要有勇氣面對我們眼中所見、腦中所推論、以及實際的做法之間的矛盾。必須像這樣挑戰基本假設,才能有所突破。

幾乎每個曾經在工廠裡工作過的人,對於採用以成本計算效益的方式來控制我們的行動,都感到不安,然而會直接挑戰這個金科玉律的人卻寥寥無幾。我們周遭世界究竟是如何形成今天的面貌?又為何是這個樣子?假如你想要進一步了解,就必須挑戰基本假設。假如我們能更了解我們的世界和統治這個世界的原則,我想,我們的生活一定會變得更美好。

在追尋這些原則以及了解這本書的路途上,祝你好運。

導讀

《目標》是一本很不尋常的書

羅鎮坤

作者高德拉特博士以這本書介紹他的「TOC制約法」(Theory of Constraints),令他揚名歐美,很多企業實行了TOC,並視之為改造企業最有效的方法。藉著這個機會,我想和讀者分享一下這本書的相關背景資料和如何掌握這本書的竅門,希望大家讀這本書時,能事半功倍。

八○年代,日本的「及時生產觀念」(JIT, Just In Time)令日本製造業面貌一新,帶給美國莫大的威脅,一時間,很多美國企業在濃烈的危機感下,紛紛學習,並如法炮製,但效果始終有限。

作者高德拉特博士強烈地認為,單靠抄襲沒有用,一定要闖出一條優於JIT的路才行,況且,絕大部分企業根本沒有條件和資源作JIT所需的巨額投資。本書所描述的「鼓-緩衝-繩子」(Drum-Buffer-Rope)、「緩衝管理」(Buffer Management)及TOC中的各種觀念,就被業界評為比JIT更實用和快速見效的方法,而且投資少。美國福特汽車的電子部在花巨資實行了兩年JIT後,發覺產品的生產期只縮短了少許,落後日本對手仍然甚遠,於是決定改用TOC,在一年內就遠遠拋離對手。

那麼,TOC究竟和其他的管理理論有什麼分別呢?

科學家看企業問題

其他理論大都集中在企業的每個環節、每個步驟、或每個程序的改善,認為只要所有環節各自能做到最好,那麼企業整體必然會有最大的改進。

高德拉特卻不同意這個看法,他認為應該把企業視為一個系統,首先必須準確掌握及妥善處理這個系統內各個環節間的互動關係,整個系統才能產生最大的效益。否則,單單各別改進每個環節,往往事與願違,達不到整體效果。

所以,TOC最重要的貢獻在於指導企業如何集中利用有限的資源,把有限的資源用在整個系統中最重要的地方,以求達到最大的效益。

高德拉特原本是一位物理學家,以一個科學家的眼光來看企業的運作問題,自然有著與眾不同的新角度。

為探索大自然,科學家不斷試圖在大地萬象中,尋找其背後的規律、法則、和秩序,並且反過來以這些發現來解釋各種複雜的自然現象,在這不斷地推敲、假設、求證的過程中,找出可以用來造福人類的機會和方法。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其實也可以把企業視作有生命的有機體,在它的誕生、成長、壯大或衰落的過程中,企業每天都面對無數的問題,包括經常性的、突發的、內部的、外來的,令許多企業管理人員廢寢忘食,疲於奔命,甚至沒有時間停下來想一想,這些問題背後,到底是受什麼東西支配著?有沒有什麼規律、法則、和秩序可循?

有人認為不必如此辛苦地找尋答案,因為各種歷史悠久、眾所皆知的管理學說已提供了一切必需的答案和指導方法,例如用成本會計的原則衡量新產品是否有利可圖,以設備的使用率衡量一個部門的生產力和效益等等,他們把這些做法奉為金科玉律。

但是,為什麼很多忠實奉行這些金科玉律的機構,仍然會陷入困境呢?難道一切困難都可以歸咎於外來的、不可控的因素嗎?

高德拉特認為,不能盲目地死抱這些「金科玉律」,必須以嶄新、科學的態度來看待企業的現象,尋找它們背後的規律、法則、和秩序。

而「TOC制約法」就是他的研究成果,以物理學上的法則,應用於管理學上,這是一大創舉,也是他以科學家的身分,對企業界的貢獻。

高德拉特常說︰「複雜的解決辦法是行不通的,問題愈複雜,解決辦法愈是要簡單。」如果深入分析TOC的精髓,你看見的正是一整套簡單、容易明白和接受的法則,簡單到甚至接近「常識」(common sense)的地步。這正是TOC最大的特點和威力所在。凭

打破複雜的舊框框

常識是否代表一些粗淺、沒有價值的東西?恰恰相反。如果企業管理層事事都能以常識來判斷及處理,很多困擾都會馬上消失。本書中載有無數實例,令你看到打破複雜的舊框框,用常識來處理問題,分別會有多大。

因此,讀者不用擔心研讀本書需要硬吞一套艱深複雜的理論或方程式,恰好相反,運用常識,正是TOC之所以能在歐美被廣泛接受的原因。

高德拉特以一個嶄新和大膽的形式──小說,作為這本書的表達方法,這在財經企管類別的書中,十分罕見。以此書全球一百五十餘萬本的銷量來看,這個策略(或險著)是極為成功的。

這是一本真真正正的小說,脈絡分明,有危機,有高潮,有衝突,有矛盾,有懸疑,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峰迴路轉,同時也妙趣橫生。

但是最令廣大讀者驚歎的是它的真實感和親切感。很多讀者說,他們可以很容易地將書中的人和事,套入他們自己的企業單位中,小說的情節和他們日常遇到的問題太相似了,因此產生了高度的共鳴。很多讀者花兩、三個通宵一口氣看完這本小說後,才肯把它放下,有的人一看再看,每次都有新的領會和感受,也有些主管買了好幾箱的書,派給下屬看,大家再討論各自的心得,及如何在企業內實行TOC等。包括哈佛商學院在內,很多歐美大學也都把這本小說列為財經企管系學生必讀的書。讀者大概都讀過很多財經企管大師的著作和各種管理文章,讀一讀《目標》這本小說,您會有一種十分清新的感覺。

蘇格拉底的指導方法

很多人都曉得,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的著名指導方法是︰只問問題,不提供答案,要學生自己思考、摸索、假設、以行動印證、最後找出答案來。

本書就是用這個方式寫成,書中兩個主要人物羅哥(廠長)及鐘納(羅哥大學時代的物理學教授)對企業的很多問題,看法都不同,最後通常都是由鐘納向羅哥提出一個看似簡單,但其實不容易解答的問題,接著下來,小說描寫羅哥找尋答案的心路歷程及其中的種種曲折、掙扎、實踐、求證……

當然,所有這些蘇格拉底式的問題,本書最後都說出了答案,但最引人入勝的是︰讀者一直陪伴著羅哥,看這位受過專業技術及管理訓練的廠長,如何墜入困境,再如何從谷底一步步爬出來,每解答一個鐘納的問題,他要克服多少困難,化解多少壓力,挑戰和推翻多少條被奉為圭臬、但卻十分有害的管理概念。在這過程中,讀者深刻體會到TOC的每個觀念是怎麼樣產生的,以及它所針對的是什麼問題等等。

蘇格拉底的思考方式,真是最有趣味和有效的學習方法。
讀者們不妨和主角羅哥來個比賽,試試您能不能比他更快、更直接地回答鐘納的問題,然後比較答案,您一定會獲益不淺。
還必須再三強調的是,本書是為了各類型企業而寫的,而不是只為了製造業,否則製造業以外的朋友會失諸交臂。

儘管這本小說是以工廠作為故事背景,但故事引發出來的TOC法則卻能適用於所有的組織,包括所有營利和非營利機構,如醫院、學校等。全球數以千計實行TOC的機構中,各行各業都有,製造業只是其中一個部分。

不斷地探索和實驗

在企業改革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思考、探索、實驗,希望這本書能帶給讀者一點小小的推動和啟發作用。

《目標》只是一個起點,讀完本書後,很多朋友可能會問︰「書中有些新方法,我可以馬上嘗試實踐,但我想知道更多關於TOC的更深入和更具體的理念,我應該怎麼辦?」

TOC是個不斷在演化和改進的概念,作者在一九九四年出版了另外一本小說︰《絕不是靠運氣》(It's Not Luck),是《目標》的續篇,從續篇中,讀者會對TOC有更深刻、更進一步的了解。

另外,高德拉特博士還創立了全球性的高德拉特學會(Avraham Y. Goldratt Institute,簡稱AGI),發展和主辦各種TOC研討會及課程,也是進一步了解TOC的重要途徑。本人所創辦的「力天香港有限公司」是AGI在遠東的代表,負責推動本區在這方面的活動。懇切希望藉著《目標》這本書,能結合對TOC有興趣的人士,形成網路,為大家提供一個討論、探索、和學習TOC的渠道。

懇請讀者賜給我寶貴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