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頭 軟管 更換

更換了二樓浴室沐浴龍頭熱水端止水彎頭後,加壓馬達就暫停使用,很不幸的,大約一星期後,在一樓洗手間聽到嘶嘶的水聲,發現一樓洗手間洗手台下方一直噴出水來,原來洗臉盆下方的鋼絲軟管破了個洞,唉… 原本想到夏天再把雞絲拿出來動手的,應該也沒辦法再撐下去了!

先把洗手台水龍頭下方的止水凡而關上,把水龍頭拆下然後爬爬文,確認要買哪些相關的材料,原來這種管子叫做「單孔龍頭高壓軟管」或是「單孔龍頭鋼絲軟管」,至於是否有其它的名稱,懶得再研究了,找到賣家買到需要的材料最重要,也順便買了包纖維強韌瓦斯管、瓦斯束和熱水器不鏽鋼軟管,想想既然要再次動手,能看得到且需要換的東西就一起換,不要再想偷懶了!

~~

▼把洗臉盆水龍頭拆下來,這兩條軟管是舊的,其中一條已經會漏水

水龍頭 軟管 更換

▼這種叫做「單孔龍頭高壓軟管」

水龍頭 軟管 更換

▼單孔龍頭高壓軟管,接頭有長的和短的,這個是長的

水龍頭 軟管 更換

▼兩根固定螺絲是可以拆的

水龍頭 軟管 更換

▼可惜新固定螺絲螺牙規格不一樣,所以只能換新的固定鐵片和橡膠墊片,不過原本也只是想換固定鐵片和橡膠墊片而已,兩根固定螺絲不能換新的無所謂拉啦

水龍頭 軟管 更換

▼單孔龍頭高壓軟管和水龍頭組合、鎖緊

水龍頭 軟管 更換

▼就是這裡夾住陶瓷洗臉盆,上下都有橡膠墊圈做緩衝,DIY的話要記得千萬不能鎖太緊

水龍頭 軟管 更換

▼用長套筒把兩顆螺絲鎖緊,只要覺得稍微緊了,上面水龍頭不會左右晃動就好,千萬不要硬摧緊,不然把陶瓷臉盆鎖破… 那就得再額外花一筆錢了!!!

水龍頭 軟管 更換

▼鎖好、照相,整理相片時才發現橡膠墊圈歪了,算了就這樣吧!反正它看不到,就算歪了也一樣發揮了它的功能,懶得再拆一次了

水龍頭 軟管 更換

▼三樓浴室沐浴龍頭,使用加壓馬達還是超級無敵迷你出水量,這次動手除了2樓沐浴龍頭冷水端那顆止水彎頭換新之外,這2個也要一起換,決定不偷懶了…

水龍頭 軟管 更換

▼先關水塔出水口的凡而,拆下2個止水彎頭,再開水讓水管的雜物沖出來,再關水

水龍頭 軟管 更換

▼水管沖出來的髒東西,尤其是熱水管… 更換這裡止水彎頭前一星期才用檸檬酸洗了熱水管哩

水龍頭 軟管 更換

▼更換新止水彎頭後冷水出水量,沒有用加壓馬達加壓,水量是夠用的

水龍頭 軟管 更換

更換新止水彎頭後熱水出水量,沒有用加壓馬達加壓,水量也還可以,熱水器啟動點火都沒問題

水龍頭 軟管 更換

▼把2條熱水器不鏽鋼軟管和瓦斯管/瓦斯束一起換新,瓦斯管換完後記得用肥皂水測試一下是否會漏氣,這個非常重要!上次爆水管請人來抓漏修好之後,一直沒有把泥作的部分弄好,如果這是發生在室內,那會是一件多「幹」的事啊!

水龍頭 軟管 更換

▼舊的熱水器不鏽鋼軟管管徑好像小一點(3分的),舊的瓦斯管因為早上會曬到太陽,幾年下來已經嚴重氧化了,連瓦斯束也都嚴重生鏽,新的瓦斯束是不鏽鋼的

水龍頭 軟管 更換

▼4個淘汰的沐浴龍頭止水彎頭

水龍頭 軟管 更換

▼止水彎頭的賣家敘述『仿間有些劣質品為鋅合金製,會自然脆化無法止水,尤其新成屋居多』,這幾個拆下來的應該是鋅合金的吧?4個都全部卡死、轉不動,造成沒辦法調整出水量,硬轉的結果… 斷了

水龍頭 軟管 更換

▼原先使用加壓馬達水量太大的關係,這些止水彎頭全部都被調整到只有一點點的開口,容易阻塞,且調整螺絲全部都卡死,只能全數換新,左邊2顆鐵銹顏色是熱水管的

水龍頭 軟管 更換

▼四顆壽終正寢的止水彎頭,其中開得最大的一顆,也都嚴重阻塞了

水龍頭 軟管 更換

▼新的止水彎頭出水量調整到最大,讓我不必再使用加壓馬達,靠著原來的水壓就能爽爽的用水,水管不用負擔額外的水壓,讚!

水龍頭 軟管 更換

▼新止水彎頭的螺絲可以全部旋開,好處是將來如果有雜質卡在裡面,方便清理

水龍頭 軟管 更換

後記:

隔壁歐巴桑看到我換熱水器那些東西,跟我說那個叫水電的來弄啦… 我只是笑笑,只要能DIY的範圍,我喜歡自己動手,很多事情的眉角,一定是要自己動手做才能知道的,就好像買本食譜來背得滾瓜爛熟,並不代表一定就能做一手好菜。我們的教育太強調背誦、標準答案、紙上談兵更脫離現實生活,自己經歷過我們教育體制,個人是不太認同它的。這些東西都是日常生活需要接觸到,一些基礎維修DIY,一回生二回熟,自己動手的細膩度,絕對比找人家來弄好得多,重點是可以用好的零件又能省錢!

這些止水彎頭全部更新後,加壓馬達就差不多等於是退休狀態了,因為它是流速和壓力感應式的,電源打開就算沒有用水,水管內都會維持一定的水壓,或許是2~3kg/cm² 吧?也不是很清楚,不過先前因為有爆水管的經驗,就一直很注意這問題,2~3kg 看起來好像不怎麼樣,試著背個2~3公斤的背包出門逛街,就會知道有多重,更何況這是在1平方公分的面積承受2~3公斤的重量!以前如果要出門幾天,把加壓馬達的電源關閉是一件必須的事。

爬文之後也知道這加壓馬達可以把壓力感應接頭拔起來,變成只有流速感應,這樣不用水的時候,水管內就不會有額外的水壓,不過現在用水塔流出來的水壓也夠用了,就沒有想再研究把壓力感應接頭拔起來。有壓力感應的好處是可以知道管路是否有漏水,例如馬桶水箱… 等等。

建築法規有規範,給水管路全部或部份完成後,應加水壓試驗試驗壓力不得小於十公斤∕平方公分或該管路通水後所承受最高水壓之一倍半,並應保持六十分鐘而無滲漏現象為合格。但這並不保證水管可以承受2~3kg/cm²的範圍20年或30年甚至更久吧?就好像一個優秀的百米的選手,並不代表就一定是個優秀的馬拉松選手一樣!所以不希望沒用水的時候,增加水管額外的水壓。

http://wp.me/p1oBFz-AI

-Eric

法規名稱: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備編
http://glrs.moi.gov.tw/LawContentDetails.aspx?id=GL000075&KeyWordHL=&StyleType=1

第 28 條
(管路試驗)
給水管路全部或部份完成後,應加水壓試驗,試驗壓力不得小於十公斤∕平方公分或該管路通水後所承受最高水壓之一倍半,並應保持六十分鐘而無滲漏現象為合格。
排水及通氣管路完成後,應依左列規定加水壓試驗,並應保持六十分鐘而無滲漏現象為合格,水壓試驗得分層、分段或全部進行:
一、合部試驗時,除最高開口外,應將所有開口密封,自最高開口灌水至滿溢為止。
二、分段試驗時,應將該段內除最高開口外之所有開口密封,並灌水使該段內管路最高接頭處有三‧三公尺以上之水壓。
三、分層試驗時,應採用重疊試驗,使管路任一點均能受到三‧三公尺以上之水壓0。

About 2266小鄭

Eric 一個中年男子小鄭 2266 的 543 生活事

本篇發表於 2015, 維修, DIY, 分享記事。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