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要祭拜祖先吗

中元节和清明节同样都是祭祀,祭祖的节日,沈阳陵园网的小编相信在日常生活中,会有不少人都分不清这两个节日有哪些不同,那中元节与清明节的区别是什么呢?接下来就跟随福寿园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祭拜对象不同

中元节

从古至今中元节的祭拜对象,已经从祭田、祭祖发展到超渡“无主孤鬼”。而有的地方把七月称为“鬼月”,所以“七月半”也就演变成了“送鬼节”。佛教徒每到中元节这天都会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道教也会在这天举行“中元普渡”,供奉食物及焚烧冥纸,以安抚亡魂。

清明节

清明节主要是一个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祭祀形式多以扫墓为主。清明节是后人用来怀念先祖,祭祀先人的日子,清明节大多数孝子贤孙都会到墓地、骨灰庵等地举行祭拜仪式,以寄托对列祖列宗的一片哀思。

二、时间和起源不同

中元节

中元节又叫“鬼节”、“七月半”,在佛教称为盂兰盆节,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据忠德殡仪的小编了解,中元节最早起源于南北朝梁武帝时期,其历史应源于佛教,起源于佛教中“目连救母”的传说,而中元节就是由佛教的盂兰盆会发展而来的。

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间。沈阳陵园网的小编了解到按阳历来说,清明节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中元节习俗

1、烧纸钱

主要是通过烧纸钱的方式,来祭拜祖先,让他们在阴间有盘缠,也意在让祖先保佑世人平安。

2、放河灯

中元夜放河灯的主要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亡魂和其他孤魂野鬼。

3、祭祀土地

用新米祭供,烧香向祖先报告秋成,并把香枝插于地上,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4、放天灯

放天灯意在用天灯把霉运放出去,飞的越高霉运就离得越远,还有一种说法是为准备飞升极乐世界的先人们照亮升天的路。

清明节习俗

1、踏青

从唐代开始,踏青就成为清明节期间最主要的主要风俗,唐代大诗人王维曾有诗云“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就是当时人们在清明节前后踏青的生动写照。

2、放风筝

放风筝是古人在清明节的传统娱乐项目,据沈阳陵园网的小编了解到这一项目也流传至今,深受人们喜爱。其在清明节放风筝的目的是为了放走晦气,解难消灾。

3、荡秋千

民俗流传,清明节荡秋千,可以驱除百病,而且荡得越高,象征生活过得越美好。

4、蹴鞠

蹴鞠类似于现在的足球,是古人在清明节最喜爱的一种游戏。

除了习俗不同外,中元节和清明节在祭祖的方式上也存在有很大的区别。清明祭祖主要是白天到过世亲人墓前进行扫墓、挂青、献花等方式进行祭祖,而中元节则不需要去亲人墓前,只需在傍晚找一处僻静的地方烧一些纸钱和香蜡给先祖即可。

农历的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中元节到底有什么习俗?晴天好还是下雨好?老人说:中元节要忌做五件事,分别指的是什么?

中元节要祭拜祖先吗

中元节有什么意义?

农历的七月,大火星开始西落,凉气逐渐出现,人们也换上了秋季的衣服。在人们换衣服的同时,也会给祖先送一些衣服以抵御秋凉。此时正是瓜果蔬菜成熟之时,每当有新的食物收回家之后,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让祖先也尝一尝新收的作物,被称为“尝新”。

久而久之,农历的七月就成了祭祖的节日,《普宁县志》中记载:“俗谓祖考魂归,咸具神衣,酒馔以荐,虽贫无敢缺”。说的就是七月祭祖的习俗,而民间祭祖的节日其实是七月的“二七”之日,也就是七月十四,俗称“七月半”。

因为“七”代表着从阴到阳的分界线,从阴到阳,也就是从地下到地上,所以七月的祭祖与清明节不同,清明节是人们主动去上坟祭祖,而七月半则是祖先回家接受祭拜。因此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一说,但清明节是不会乱窜的。

中元节要祭拜祖先吗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而祭祖也是对孝道的一种表现,在农耕社会,任何团体如果排斥人们祭祖,也就难以被人们接受。于是就有了道家的中元节,以及佛家的盂兰盆节,而这两个节日的出现都要晚于七月十四的祭祖节。

无论是中元节,还是盂兰盆节,都是从秋季祭祖的习俗中衍生出来的。七月十四的祭祖是祭拜有家的祖先,而中元节和盂兰盆节是祭拜那些无家可归之人的,所以中元节的祭祖也叫“普渡”,重在一个“渡”字,盂兰盆节也是一样,还编出了目连救母的故事。

中元节要祭拜祖先吗

中元节是晴天好,还是下雨好?

中元节也就是七月十五,是七月的望日,此时无家可归的先人就会四处乱窜。所谓“七月半,鬼乱窜”,其实就是秋季的金风凉雨四处乱窜,容易导致人们受凉而生病。也就是辰门打开后跑出来的癸水,所以中元节就是下雨的日子。

俗话说:“大干不过七月半,七月半晴还有八月干”,“七月十五落一沟,毛毛细雨滴到秋”,“七月半无雨,十月半无霜”,“要吃来年饭,七月十五看月亮”,“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

这些谚语都说明了七月十五下雨,之后的雨水也会比较多,如果七月十五是晴天,之后的降雨也会比较少,天气容易干旱。因为七月半就是癸水跑出来的日子,如果此时还不下雨,也就意味着之后更不容易下雨了。

中元节要祭拜祖先吗

中元节忌做五件事,分别指啥?

一、不坐门槛

中元节也就是祖先最活跃的时候,而七月的祖先就是容易导致人们受凉的金风和凉雨,当凉风进入家里之后,首先是从大门进入了。因此不能坐在门槛上,就像是阻挡祖先回家一样,那么进来的祖先就会直接撞到身上,也就是凉风进入,容易感冒。

以前的门槛往往与房梁是同一根木头做成的,寓意着门槛与大梁是一体的,当大门紧闭之后,整个房子就像是一个整体一样,天衣无缝。人们常把男人比作顶梁柱,而房梁与门槛一体,所以门槛也就相等于男主人的头,也代表着祖先的脖子,所以不坐门槛。

中元节要祭拜祖先吗

二、不站南墙

南墙也就是照壁,位于正对大门的位置,俗话说:“不撞南墙不回头”,在某种意义上,南墙就是用来撞的。是让一切不好的气流来撞的。古人认为,一切不好的气流从大门进来之后,都是直来直去的。

当不好的气流从大门进来之后,有了照壁的阻挡,就会一头撞上去,然后转身离开。七月十五正是祖先活跃之时,所以不站在南墙下。也就是院子里的照壁朝向大门的一面,本来是往墙上撞,当人站在下面之后,就会撞到人身上。

中元节要祭拜祖先吗

三、不下水

七月已是秋季,此时太阳已经往南远行,虽然现在秋季的特征越来越不明显了。但是在以前,也就是四季分明之时,只要一立秋,夜晚就会有凉风出现。此时水面的温度较高,但水下却比较凉,如果贸然跳入水中,就容易导致抽筋,甚至溺水。

俗话说:“七月半,鬼乱窜,没事别往河边走”,意思就是不要轻易下水游泳,特别是在陌生的水域。有些水下面还有泉眼,这种水是很凉的。

中元节要祭拜祖先吗

四、不戴帽

在所有的祭祖活动中,人们都与祖先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因为所有的祭祖都是与早已离开的人打交道,也就是阳和阴在交往。如果阳气太强,就会伤到祖先,如果阴气太强,就会伤到自己,这时候就需要找一个平衡点。

比如清明节位于春分之后,阳气强于阴气,人们就会去上坟祭祖。而中元节位于秋季,阴气强于阳气,所以祖先才能跑出来。由于清明节阳气强旺,于是人们选择在“单日”晴天的卯时去祭拜,也就是太阳将出而未出之时。但中元节一般是在家里等着就行。

在祭祖活动中,所有的讲究都是为了达成这种平衡,正因为七月阴气强于阳气,所以人们要想办法提升自己的阳气,也就是戴一些金属物等,不戴帽子,以免遮挡住额头之火。门窗上不挂风铃,特别是贝壳之类的动物骨骼等。

中元节要祭拜祖先吗

五、不晚归

这个早晚以太阳来决定,也就是日出之前和日落之后。同样七月十五也就是望日,地球正好运行到月亮和太阳中间,此时太阳和月亮同时对地球产生引力,就像是太阳和月亮拽着地球在拔河一样,属于月亮的强引力时期。

中元节要祭拜祖先吗

月亮的强引力作用在水面上,就容易引发潮汐现象。但是这种引力在陆地上也有同等的力量,只不过陆地为固体,不容易表现出来。在月亮的强引力时期,也是地球上各种事故多发期,所以月圆之夜,古人一般是外出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元节 要 拜祖先 吗?

其實,農曆7月15日是以孝聞名的地官大帝(舜帝)的誕辰日,因此中元節又被稱為「孝子」,後來後世將孝順的美德延伸至各個家庭,每逢中元節時,各個家庭準備供品來祭拜祖先,以示感恩之情,這就是中元節由來。

中元节几点拜祖先?

中元普渡拜拜時間及地點 祭時辰:地官:又稱普渡公,祭時間為七月十五日中午或者七月十四日的凌晨。 祖先:七月十五日中午,午餐之前。

中元节怎么过?

中元节俗称鬼,以祀鬼为中心的民间传统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也有在七月十四日的。 这天,家家祭祀祖先,有些还要举行家宴,供奉时行礼如仪。 入夜之后,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

中元节有多少天?

道教称这个节日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民间俗称鬼,七月半。 古时节日的庆祝活动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直到七月三十日,长达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