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 智 症 看哪一科

基於大眾對於失智症患者常常忘東忘西的印象,許多人經常用健忘來判斷一人是否失智,但失智症的症狀繁多,記憶力衰退僅是其中之一,雖無法以此定論。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失智患者來說十分重要,愈早治療,就愈能延遲病情惡化速度、延長病患壽命。《Hello醫師》告訴你當家人疑似罹患失智症時,應該到醫院看哪科醫師,並介紹常規的失智症3大檢查項目。

失智症看哪科?精神科、神經內科大不同

若長輩出現記憶力衰退問題,初次就醫時可赴醫院的神經內科求診,因為神經退化性的疾病種類繁多,未必是失智症導致記憶力退化,因此可先赴神經內科做出初步診斷、檢查,排除非失智症的可能性。

部分醫院的失智門診可能是由身心科(精神科)醫師負責,這是因為失智症進展至中期時多會出現情緒失控、個性驟變或幻覺等精神疾病,而身心科醫師對於使用藥物或非藥物治療失智症較有經驗。

接受過失智症診斷及治療專業訓練的醫師皆能正確診斷失智症,因此無論是給神經內科、身心科醫師看診皆可。若身心科醫師判定患者確診血管性失智症,或建議患者接受更全面的檢查,也會轉介給神經內科進行後續療程。

事實上,台灣有許多醫院設有專門治療失智症的記憶門診(可點此查詢),這類記憶門診便整合精神科、神經內科、身心科等主要科別,且依據各醫院制度不同,有些醫院的記憶門診甚至結合中醫、物理治療師及社工師的專業,讓病患及家屬可接受更完善的治療及幫助。

失 智 症 看哪一科

診斷失智症4步驟:問診+3檢查

1. 問診

初次赴醫院求診時,醫師通常會具體詢問患者的日常生活狀況,例如飲食狀況、行為舉止、活動力及情緒變化等,因此建議家屬在陪同看診之前,應先記錄患者生活中的異常狀況,例如:

  • 經常重複問同樣的問題
  • 記不住每天都會做的事情,例如吃藥、掃地
  • 情緒起伏變大、易因小事動怒,例如找不到東西、沒人陪伴
  • 決定事情猶豫不決
  • 說話頻繁停頓,很不流暢
  • 個性變得緊張、多疑

此外,家屬也需提供患者身體健康的相關資訊,如體能狀況、有無失眠問題、患有哪些慢性疾病及個人病史,以便醫師做出更精確的診斷。(延伸閱讀: 記憶力變差是失智嗎?失智症10大前兆勿輕忽,及早就醫有效控制病情)

初步問診後,醫師通常會建議做以下3項檢查,抽血及認知能力的檢查順序不一,依各院所的檢查流程安排

2. 血液常規檢查(抽血)

失智症的病因複雜,舉凡長期服用藥物、化學毒品中毒、電解質失調、內分泌疾病,以及其他嚴重系統性疾病,如鬱血性心臟衰竭、嚴重貧血及全身性感染等,皆可能引發失智症狀,因此透過抽血便能初步確認患者的失智症狀是否由特定病因所引起,並檢視患者目前的身體狀況,常見血液檢查項目包括:

  • 血球計數
  • 甲狀腺功能
  • 肝功能
  • 腎功能
  • 電解質
  • 維生素B12
  • 葉酸
  • 藥物
  • 酒精
  • 梅毒血清反應

失 智 症 看哪一科

3. 認知功能檢查(心理測驗)

經過初步問診後,若醫師認為患者疑似出現失智症的徵兆,便會安排患者接受認知功能檢查,目前常見的檢查工具如下:

  • 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AD-8)
  • 簡易認知功能評估表(SPMSQ)
  • 中文版簡短式智能評估(MMSE)
  • 失智評估工具(臨床之常規檢查)
  • 臨床失智評估量表(CDR)
  • 認知功能障礙篩檢量表(CASI)

各檢查工具所評估的面向皆不相同,如專門評估病患認知能力的MMSE測驗,便會測試病患的注意力、語言能力、記憶力及計算能力;而用於評估患者生活能力的CDR測驗,則會聚焦於患者的問題解決能力、社區活動能力、自我照顧能力及定向感上。

醫師亦可能會執行2種以上認知能力測驗,綜合評估患者的失智狀況。

4. 腦部影像檢查(MRI磁振造影、CT電腦斷層掃描)

當患者接受抽血及認知能力檢查,經醫師確診為失智症後,醫師會安排患者接受腦部影像檢查進一步找出病因。

腦部影像檢查可幫助醫師診斷患者的失智症類型,如阿茲海默症患者經常可於磁振造影中,看見大腦萎縮的情況,特別是額葉及顳葉區域;血管性失智症則可看見腦中風的病灶,或相關的腦白質變化。

不僅如此,腦部影像檢查對許多腦部疾病的診斷也有關鍵性的幫助,諸如腦瘤、腦外傷、水腦症及先天畸型等。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BMI 計算器:計算 BMI 指數、評估體重是否標準

BMI(Body Mass Index)身體質量指數,是身高與體重的比值,BMI 主要用來評估你現在的體重屬於正常、過輕或肥胖。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的標準,成人的 BMI 標準為18.5~24。計算結果頁面也會建議你透過 TDEE 計算器。來計算每日應攝取的熱量,幫助你達到並維持標準體重。

你的性別

男性

女性


文/林芷揚

除了記憶力衰退和認知功能障礙,失智症隨著病程從初期、中期、晚期一步步進展,將陸續出現不同症狀,需要不同專業的醫師協助。

第一次就醫時,若長輩的主要症狀是典型的記憶力衰退,此時只要是受過失智症相關訓練的醫師,都有能力判斷是否為失智,因此以一般科別來說,看精神科或神經內科都可以。

不過,失智症的種類很多,最常見的是

阿茲海默症,約佔60%,其次是血管性失智症,約佔20%,分別有不同的特性;而精神科較擅長處理精神行為症狀,神經內科則對神經血管系統更專精,因此根據病情的不同,適合的科別也不太一樣。

▍精神科、神經內科專長不同

從神經科的角度來看,台北榮民總醫院失智治療及研究中心主任王培寧表示,由於神經退化性疾病很多,有時不一定是阿茲海默症;假如長輩記憶力不佳,走路也有問題,可能是中風帕金森氏症、常壓性水腦症或其他神經性疾病,此時建議看神經內科確認病因。

失 智 症 看哪一科

▲台北榮民總醫院失智治療及研究中心主任王培寧。

(攝影/林芷揚)

從精神科的角度來說,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陳抱寰表示,如果是中度的阿茲海默症,約一半患者可能出現精神行為症狀,精神科對這方面的藥物與非藥物治療就很有經驗。但若確診是血管性失智症,就會轉介給神經內科。

 

失 智 症 看哪一科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陳抱寰。(攝影/林芷揚)


  當病人到了失智症晚期,將會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吞嚥等運動功能也明顯衰退,可能會需要使用鼻胃管;另外也可能因長期臥床導致容易泌尿道感染,此時病人最需要的是妥善的生理照護與內科合併症治療。因此,相較於精神科,神經內科或內科醫師的角色就會更重要。
 

▍失智團隊整合專業、互相轉介
 
值得注意的是,每間醫院的制度不同,有些醫院還會設立
記憶門診、失智症特別門診或失智症中心,整合各科專業。比如,台北榮總就設有失智治療及研究中心,由神經科、精神科、高齡醫學科組成專業團隊,根據病人的需求互相轉介。

舉例來說,若病人服用多種高齡藥物需要整合,會轉介給高齡醫學科;若患者有嚴重精神症狀,則會請精神科處理。

那麼,第一次帶父母就醫,看診時有哪些注意事項?

診斷第一步:問診

王培寧提醒,家人平時就要記錄異常行為,像是迷路、搞錯時間等,並舉出具體例子,不能只告訴醫師「我媽記憶力不好」,醫師還需要知道是如何不好、在哪些事情的表現不好、何時發生、發生多久等。

同樣是記憶力的問題,但「看到人想不起名字,過幾分鐘後才想起來」的情況就和「上午才說過的話,下午就否認自己講過」是完全不一樣的,必須明確描述讓醫師了解。

王培寧補充,家屬還要說明長輩平日服用哪些藥物、有哪些慢性疾病、生活作息如何、有無重大打擊(如:喪偶)等,以便醫師診斷。倘若患者的失智與情緒有關,優先治療情緒問題,失智就有機會改善。

失 智 症 看哪一科

診斷第二步:認知功能檢查
 
醫師問診之後,如判斷有可能為失智症,下一步會請患者接受認知功能檢查。陳抱寰說明,臨床上診斷失智症常用的檢查工具是「簡易心智量表」(MMSE)與「臨床失智評估量表」(CDR),前者是直接檢查病人的認知功能,後者則是評估患者的生活功能。

醫師會將這兩個檢查結果相互對照,判斷是哪一種類型的失智症,也可作為失智症嚴重度的分級依據。

診斷第三步:腦部影像與抽血檢查
 
確診失智症後,醫師會進一步找出病因,主要會幫病人做腦部影像檢查、抽血檢查,前者以電腦斷層掃描(CT)為主,可觀察腦部神經結構,包含有無退化、中風、腫瘤、水腦等情形。假如病情特殊,則可能針對特定部位再做磁振造影(MRI)檢查。

抽血檢查則能確認失智原因是否與梅毒、甲狀腺疾病、缺乏葉酸或維生素B12等情形有關相較於神經退化的阿茲海默失智症無法復原,這些病因治療之後可能改善失智症狀。
 

陳抱寰表示,若檢查發現腦部有許多血管病變,血管性失智症的機會就很高;若沒什麼血管問題,抽血也沒有異常,通常就是阿茲海默症。不過,也有些患者屬於混合型的失智症,確切結果有賴醫師判斷。
 

本文經幸福熟齡授權轉載。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1. 面對高齡人生,未來我會失智嗎?
 
2.
【新北失智照顧】家人疑似失智,要到哪間醫院篩檢?「新北市失智症共照網」29個行政區資源一次告訴你
 

幸福熟齡

失 智 症 看哪一科

點此了解幸福熟齡>>
 

  • 乳癌人數年年創新高 注意!可能是塑膠製品惹禍
 
  • 藥物也會害人跌倒!銀髮族「保命防跌」要注意

记忆力衰退看什么科?

第一次就醫時,若長輩的主要症狀是典型的記憶力衰退,此時只要是受過失智症相關訓練的醫師,都有能力判斷是否為失智,因此以一般別來說,精神或神經內科都可以。

为什么会失智症?

失智是因為腦部病變、腦功能下降所引起。 台灣老年精神醫學理事長、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黃宗正指出,當腦部神經元出現病變,處理訊息的能力就出現障礙,造成各種認知功能衰退,甚至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