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 女 不知 亡國 恨

商 女 不知 亡國 恨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出自唐代杜牧的《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及注释

商 女 不知 亡國 恨

译文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白沙,夜晚船只停泊在秦淮河边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什么是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注释
选自冯集梧《樊川文集》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

译文及注释二

商 女 不知 亡國 恨

译文
迷离的月色下,轻烟笼罩寒水、白沙,夜晚船只停泊在秦淮边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好似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然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注释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

创作背景

商 女 不知 亡國 恨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诗人夜泊秦淮河岸,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参考资料:完善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86-87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76

3、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90

赏析

商 女 不知 亡國 恨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

赏析二

商 女 不知 亡國 恨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溧水东北,横贯金陵(今江苏南京)入长江。六朝至唐代, 金陵秦淮河一带一直是权贵富豪游宴取乐之地。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见工夫。首句写景,“烟”、“水”、“月”

商 女 不知 亡國 恨

杜牧

商 女 不知 亡國 恨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528篇诗文 ► 348条名句

��Ů��֪��������һ���������̳���ͥ��

������ʫ����˼�ǣ���Щ�ƼҸ�Ů�������޶��������������ǡ���ͥ��������������

�������ػ�������ʫ�ǣ�

����������ˮ����ɳ��ҹ���ػ����Ƽҡ�
������Ů��֪�����ޣ������̳���ͥ����

ȫʫ������
��������һ�����η���ʫ�������Ͽ�����������������Щ�����߳��º�����������ͥ���������������ĸ�Ů����������֮�ޡ���ʵ����������Щ����ġ����������ij�ͥ�ϲ����

�������߶���ǰ�ڷdz��������Σ��Ե�ʱǧ���ٿ׵��������Ĵ����ǣ�������ͳ�νײ�ĸ����ӹ�����������ӵ���Թ̣�����Ƶ���ı߻���������Σ���ķ�����������ǰ���ɱ��������ǹ������˼�룬��ʹ��д�����������ʵ�����ʫƪ�������ػ���Ҳ����������˼��Ӱ���²����ġ�����������ʱ����һƬ�������ػ����ϣ������ƼҸ�Ů�����ݳ�����ͥ����������п���ǧ������д��������ʫ��ʫ��˵�������Ů����֪�����ޡ����������ǡ���ͥ��������֮������ʵ���������߽�º���(���屦����׷��������ֶ�������������ʷ�����������ǰ໨����̡�����������ͳ���ߣ����������ʷ�м�ȡ��ѵ�����������߶Թ������˵��ޱȹػ����������ǡ��Ӱ�˼Σ����������ʫ�������ǵ����ϡ�

�������ǵ䡿��ʫ��ȫ��������ַ��http://www.hydcd.com/softdown.htm

商 女 不知 亡國 恨


����������鿴�������ǵ�����������Ů��֪�����޵���һ����ʲô���������ʣ�����������ϵ��лл��

01

杜牧的《泊秦淮》,我们高中的时候就学过,其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即使我们没有刻意去背,但依然能熟记于心。

不过,我们对这句诗的理解有一些错误。

我们现在读这首诗,似乎在说歌女们不知道国破家亡之恨,在国破家亡的时候还唱着醉生梦死的靡靡之音,这一句诗,将歌女们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但是,杜牧写这首诗的时候,距离唐朝亡国尚有近百年,哪里来的亡国之恨?

那么这句诗原本的意思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精读杜牧的这首千古名篇《泊秦淮》。

商 女 不知 亡國 恨

02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烟:烟雾。

泊:停泊。

烟雾迷漫在寒江之上,明月笼罩着白沙,夜里,诗人停泊在秦淮河边靠近酒家的地方。

商 女 不知 亡國 恨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歌女。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唐人绝句精华》中说:“三句非责商女,特借商女犹唱《后庭花》曲以叹南朝之亡耳。”

如前所述,杜牧写这首诗时并非亡国之时,所以并没有什么亡国之恨。商女不知者,不是现实之中的亡国之恨,而是不识曲中之恨。

她们不知道,这首歌曲背后蕴藏着一个国破家亡的故事,她们当然不知道,一般歌女的文化水平并不高。

商 女 不知 亡國 恨

她们不知道,但是杜牧却是知道的,他还知道,秦淮河边的金陵,就是曾是南朝陈的首都。

在这个曾经的亡国之地,听着曾经的亡国之音,自然引发了诗人对历史的唏嘘。

《诗式》:“杜牧听隔江歌声。知《玉树后庭花》曲系陈后主亡国之音,足动兴亡之感,而商女不知曲中有恨,但唱曲而已。”

唱者无意,听者有心。所以这两句诗非责怪歌女没有家国情怀,而是说歌女的歌声,引发了诗人的兴亡感慨。

所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江对面,歌女们唱着《玉树后庭花》,但她们却不知道,这首歌背后蕴含着一段亡国之恨。

商 女 不知 亡國 恨

03

品味这首诗,首先要品味诗给我们营造意境。

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就给我们营造了一个迷濛冷寂的意境。“烟笼寒水”,水色碧,故云“烟笼”。“月笼沙”,沙色白,故云“月笼”。下字极斟酌。

一般来说,诗人要先“夜泊秦淮”,才会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情景。先写“烟笼寒水月笼沙”,是在诗的开篇,就营造了一个凄迷的环境氛围,让我们一开始,就感受到了诗人孤舟行客的凄凉内心,形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在这凄迷冷清之境,在这意兴萧索之时,忽然听到了江对面传来了纸醉金迷的歌声,唱得竟是曾经的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

一边是孤舟行客萧索凄迷,一边是酒筵歌席纸醉金迷,在这样的情境对比之中,形成了引人感慨的艺术张力。

在这萧瑟凄迷的寒江之上,一曲靡靡的亡国之音传来,繁华与凄迷的对比,欢乐与萧索的反差,怎能不引人感慨。

《诗境浅说续编》中云:“《后庭》一曲,在当日琼枝璧月之场,狎客传笺,纤儿按拍,无愁之天子,何等繁荣!乃同此珠喉清唱,付与秦淮寒夜,商女重唱,可胜沧桑之感?……独有孤舟行客,俯仰兴亡,不堪重听耳。”

商 女 不知 亡國 恨

品味这首诗,还要品味诗中丰富的意蕴。

诗的开头就营造了冷寂凄迷的意境,暗含着诗人江湖漂泊的孤寂凄清之感,“近酒家”大概也是想借酒一慰风尘之苦。

但是,此时听到了江对面的靡靡之音,曾经的亡国之地,听到曾经的亡国之音,诗的情感从个人的漂泊之苦,转到历史的兴亡感慨。

“商女不知”又蕴藏着反讽的意味,商女不知,宾客也不知?在这国势衰微之际,听此亡国之音,这一句也表达出杜牧对国人沉醉于歌舞,而不思国家兴亡的痛心。

所以,这首诗中,蕴藏诗人个人漂泊的凄苦,蕴藏着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蕴藏着诗人对国人纸醉金迷的痛心,还蕴藏着诗人对国势衰微的忧虑。

但是,这些情感并不是割裂的,而是与诗的意境浑然一体的,这些情感也不是独立的是,而是混合在一起的,我们并不能将其单独抽离出来。

这就是这首诗历来为人称道的地方,诗只给我营造了一个意境,但却蕴藏着丰富的情感,个人的、家国的、历史的、现实的,都在这短短的四句诗中,这就是所谓的言有尽而意无穷。

文 | 谢小楼

精读《唐诗三百首》048:杜牧《泊秦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