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颈部肿块看哪科

自由時報:頸部腫塊,竟是肺腺癌上身

后颈部肿块看哪科

●案例分享

68歲的陳太太退休後,在家過著含飴弄孫的生活,但最近洗澡時,摸到頸部有腫塊,因初期並無疼痛感,起先她不以為意,甚至以為是落枕引起。幾週後,右邊脖子腫得越來越大,嚇得陳先生趕緊拖她到耳鼻喉科門診檢查。經詳細的病史與理學檢查後,無發現任何異狀,懷疑可能是肺部病灶。於是安排陳太太做胸部X光檢查,果然在胸部X光片中發現右上肺部有一個明顯的白點,立即會診胸腔內科醫師安排檢查,然後由耳鼻喉科醫師執行頸部腫塊切片手術後,確診為肺腺癌,目前正轉由胸腔內科追蹤治療中。

●突然發現頸部有腫塊,該看那一科別呢 ?!

醫學分科上,頸部問題是屬於耳鼻喉科的範圍,在醫學中心裡如有頸部問題都是會診耳鼻喉科醫師進行檢查的。

耳鼻喉科不是都在看感冒而已?!錯錯錯!!!! 耳鼻喉科的全名其實是「耳鼻喉頭頸科」,訓練過程是屬於外科系的,每天都會開很多刀,住院醫師訓練五年的過程中處理了大量的口腔癌或喉癌合併有頸部轉移的患者,所以耳鼻喉科在訓練過程中對於「顏面部的解剖構造」與「頸部的解剖構造」是很熟悉的喔。

●無意間發現頸部多了一顆腫塊,我該怎麼辦 ?

七八成的民眾都曾經有突然發現頸部有腫塊的狀況,這時候你應該去看耳鼻喉科醫師,耳鼻喉科醫師在專科訓練的過程中接受了顏面頭頸部位的專業外科訓練,所以對於顏面部及頸部的解剖構造都相當熟稔,大家所知道的口腔癌、口咽癌、鼻咽癌、喉癌、下咽癌等等疾病都是由耳鼻喉科醫師所負責治療的,大醫院裡面凡是有頭頸部問題也都是會診耳鼻喉科所進行處理的喔!

有哪些事情是在看耳鼻喉科醫師之前可以先了解的呢,可看以下內容:

●頸部腫瘤 3 種常見原因:

發炎腫脹引起: 這是最常見的原因,因人體遭受外來病原菌感染,使頸部淋巴結的淋巴球群抵抗外來病菌,導致淋巴結腫起形成腫塊。 先天性尚未退化的組織: 以小朋友為多數,通常可藉由手術徹底切除。 腫瘤(良性/惡性): 可分為良性和惡性。良性腫塊包括甲狀腺腫塊、脂肪瘤、血管瘤等;惡性腫瘤除了淋巴瘤外,最常見為轉移性的腫瘤,例如原發部位在頭頸部的鼻咽癌、口腔癌、喉癌、下咽癌、副鼻竇癌等,或從頸部以下轉移過來的肺、支氣管、腸胃道、乳房,甚至泌尿道腫瘤等。

●耳鼻喉科醫師會做的 3 件事情:

1. 詢問詳細的發病過程及初步的身體理學檢查,腫塊長的位置、大小、與軟硬性質都是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師判斷的一個重要參考 。

2. 抽血、或給予抗生素、或者觀察一至兩個月 (可以幫助判斷是否為發炎所引起)

3. 考慮進一步檢查:影像檢查例如電腦斷層、病理檢查例如細針抽取細胞化驗 (甚至是頸部腫塊切片手術)

后颈部肿块看哪科

●3項重要的訊息可幫助診斷:

1. 年紀及是否有煙酒習慣:

年紀越大及有煙酒習慣者,腫瘤的可能性會上升; 反之,年紀很小,先天性尚未退化的組織的可能性會較高。一般來說,15歲以前的小朋友,先天性腫塊的機會比15歲之後的多。而15~40歲的成年人則是以發炎性腫塊的比例最高。如果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那麼一定要排除是惡性腫瘤的可能性。

2. 腫瘤的特性:

已發現多年且腫塊沒有什麼變大,是良性的機率比較高; 腫塊快速變大則可能是感染發炎所引起,也可能是快速增長的淋巴癌。

3. 其他的症狀:

合併疼痛、吞嚥困難、聲音沙啞、耳朵疼痛等等症狀時,會提高腫瘤的可能性,需更加留意。 確切的診斷建議還是要交給專業人員來處理,民眾初步了解就好喔!

后颈部肿块看哪科

后颈部有硬块看什么科

后颈部肿块看哪科

如果后颈部有硬块,应当积极的前往甲状腺外科就诊,后颈部硬块常见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纤维瘤或者脂肪瘤。如果是多发性的包块,有可能是急慢性淋巴结炎导致,后颈部硬块的疾病常见的可能是淋巴结炎,有时转移性的肿瘤也会导致颈部硬块,尤其是以鼻咽癌和甲状腺癌转移最为多见。

有时恶性的淋巴瘤也会导致后颈部硬块,它来源于淋巴组织恶性增生,包括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如果怀疑恶性淋巴瘤应当前往血液内科就诊。所以说如果后颈部有硬块,可以前往甲状腺外科或者血液内科,积极的行颈部彩超,必要时可以行组织取活检病理检查,明确它疾病的性质。

后颈部肿块看哪科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脖子上有腫塊,要看耳鼻喉科!醫師教你用外觀初步判斷:腫塊是良性還是惡性

2019-01-24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后颈部肿块看哪科

頸部,也就是脖子,是人體相當重要的部位,因為內含頸動脈、神經、淋巴結、咽喉、肌肉、甲狀腺、脊椎等重要器官組織,所以頸部一旦出現腫塊,必須盡快就醫診治,實在是有太多原因需考量了。

以下是臨床上的幾個例子,提供給各位讀者參考。

一名30歲女士,因為左側脖子有一硬塊,不大會痛,剛開始以為是感冒引起,因持續一個多月不消退,前來找我求診。經過切片以及一系列檢查,結果是惡性淋巴瘤,接著轉介給血液腫瘤科安排後續化療。

張先生因為右邊脖子發現一個無痛性硬塊,經檢查是鼻咽癌轉移至脖子淋巴,因為是第三期鼻咽癌,所以安排進一步的化療及放射治療。

一名原住民小姐因為左邊脖子有一個3公分硬塊前來門診,經過一系列檢查及切片,居然是頸部結核菌感染,趕緊轉往感染科接受9個月的抗結核菌藥物治療,經追查,應該是父親傳染給她的。

一名70歲阿婆因為左邊鎖骨上區長了一個硬塊,加上體重下降、食慾不振來我這看診。經過一系列檢查後發現,是胃癌轉移至脖子上的淋巴結,但因為化療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於半年後往生。

一名40歲女性原本有一顆追蹤多年的甲狀腺結節,因為最近變大,經過細胞學檢查,發現已變成甲狀腺癌,所幸經過甲狀腺腫瘤切除手術之後,配合放射性碘131治療,現已經痊癒。 

劉醫師解惑:八成頸部腫瘤可能是惡性腫瘤或感染

看了上述多個案例後,讀者可能會覺得很不安,不過我並非危言聳聽,頸部腫塊真的是要特別小心。過去曾有學者提出所謂的「Ruleof Eighty」,也就是說頸部腫塊約八成是惡性的,而且在這惡性腫瘤當中,又約有八成屬於轉移性腫瘤,雖然比例上不一定正確,但是突顯出頸部腫塊不可輕忽的一面。

依照發生原因來區分,頸部腫塊可分為:

1.先天性腫瘤:包括甲狀舌骨囊腫、鰓裂囊腫、囊狀水瘤等。這些專有醫學名詞讀者不需要懂,只要知道囊腫的產生是因為胚胎發育時,一些組織並未消退完全,以至於發生積水或是積淋巴液,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

2.感染:包括細菌、結核菌、病毒、黴菌、放射線菌等所造成的感染。尤其是深頸部感染,經常發生在免疫系統不佳、糖尿病或是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身上。此時若不及時以抗生素治療,或即時切開排膿,可能會因此影響呼吸道或造成胸腔膿瘍而危及生命。另外,許多淋巴腺發炎只要好好休息、多喝水,數天之後會自己縮小,若是這種情形,就不必太過擔心了。可是如之前所述,結核菌頸部淋巴腺炎和肺結核一樣,一定要接受抗結核菌藥物治療半年以上,否則可能會造成全家或是工作同事被感染。

3.Ž良性腫瘤:包括良性甲狀腺腫瘤、上皮囊腫、脂肪瘤、纖維瘤、神經瘤、血管瘤等等。良性腫瘤一般是以手術切除為主,如果不手術,也應該每年定時回診,以確保沒有惡性病變。

4.惡性腫瘤:又可分為原發性及轉移性腫瘤。所謂原發性腫瘤的意思,是指這惡性腫瘤是從頸部器官組織長出來的,例如惡性甲狀腺癌;轉移性惡性腫瘤,顧名思義是指其他部位長出惡性腫瘤,結果這腫瘤細胞順著淋巴或是血液「移居」到脖子上,例如我在前面章節提到的鼻咽癌或是本章提到的咽喉癌併頸部轉移,就是一個常見的例子。

依腫瘤位置可初步判斷腫瘤類型

我們也可以從頸部的肌肉區域,來判斷腫瘤的可能種類。我們頸部依照不同肌肉所圍成的界線,可分為1至6區,提供給讀者作為初步判斷參考,但詳細診斷,還是要請醫師確認。

后颈部肿块看哪科

圖片來源:《完全根治耳鼻喉疾病:眩暈、耳鳴、鼻過敏、咳嗽、打鼾【增訂版】》

標籤:
  • 劉博仁
  • 脖子腫塊
  • 頸部腫瘤

  • 評分:
  • 1
  • 2
  • 3
  • 4
  • 5
  • (0)

  • 列印
  • 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