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 腎 的 人 會 排尿 嗎

【早安健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腎臟内科 余品劭醫師/邱怡文主任】

我還有很多尿為什麼醫師叫我要洗腎?

陳先生是位50歲的業務員,診斷糖尿病與高血壓10年餘,雖然有在門診追蹤服藥控制,但因為工作繁忙並無規律的回診。

近幾個月來陳先生逐漸有噁心感,原本以為是生活的壓力與飲食不規律所致,而且以往類似的情況只要休息幾天就康復,所以他並不引以為意。然而,近一個月來除了食慾大不如前,陳先生也因為頻繁嘔吐的現象,在門診被當作消化不良以藥物治療一周後並無改善,且開始虛弱無力。經抽血檢查,陳先生因為「嚴重腎功能異常與貧血」被轉介到急診。

會診的腎臟科醫師隨即解釋由於腎功能嚴重異常,恐有發展成尿毒症的可能,建議陳先生需住院診治,甚至近期有須「洗腎」的可能。錯愕之餘的陳先生,此時方回想起一年前因為血糖高住院治療時,他有被醫師告知因為糖尿病多年控制不佳,有嚴重蛋白尿與腎臟病,建議要在腎臟科追蹤治療。但當時陳先生自覺沒有明顯身體不適且工作繁忙,所以就沒特別放在心上。

懊惱之餘,陳先生對可能要洗腎之說明也有些許疑惑。他平時有習慣固定補充水分,而小便量也沒有明顯的減少,於是問到:「 醫師,我還有很多尿,為什麼需要洗腎?(編輯推薦:45%洗腎第一病根!3大沉默殺手最傷腎,謹記5要點養腎)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了解腎臟如何替我們工作。腎臟主要的功能是過濾移除體內毒素和「多餘」的水份及電解質。每一天從腎臟過濾的水分有180公升,但是每一天的尿量只有2公升,也就是腎臟每天回吸收了99%的水分。因此就算腎臟功能低於10%以下,只要回吸收的量也一起變少,仍可能沒有明顯的尿量減少,每天可以排出1到2公升的尿。

然而此時的尿液已經無法排除體內的毒素,且也無法因應體內對水份、離子需求的多寡來調整尿液的量與成份。也就是我們說的「可以排水,沒辦法排毒。」

所以 尿量沒有減少並不代表毒素、離子等可以有效排出。因此,病人可能會漸漸出現毒素無法排出時產生的病徵,包括胃口差、噁心、嘔吐;貧血、凝血功能障礙;皮膚乾燥、搔癢;失眠、抽搐、昏迷,電解質異常(高血鉀造成的心律不整、休克、甚至猝死;低血鈣造成的手腳抽筋、心律不整、全身無力)及抽血顯示的酸血症、呼吸急促;與血中尿素氮與肌酸肝的上升等等。 (編輯推薦:人體排毒的兩大要角!一張圖搞懂肝腎如何排毒)

若是出現前述的徵兆,這時候就需要洗腎來緩解症狀,也就是以血液或腹膜透析來代替腎臟做清除毒素的工作,使身體能維持運轉,減少不適現象。

由於腎臟病的症狀除了水腫之外,也有許多不適可能讓人不容易聯想到是腎臟出了問題,像蛋白尿、高血壓、貧血、食慾不振、疲倦,以致於許多腎臟病友未能就醫及早診斷與治療。

所以,有慢性腎臟病風險的病友,像是老年人、抽菸、糖尿病、高血壓、及心臟病與長期服用止痛藥病患,務必定期追蹤腎时能,也就是抽血驗尿,以了解自己的腎絲球過濾率是否大於60 mL/min/1. 73m²和有無蛋白尿。如果像文中的陳先生一樣,只是以尿量來判斷腎功能,可能面臨洗腎而不自知。

最後,提醒各位讀者,你知道你的腎臟功能正常嗎?你最後一次抽血驗尿檢驗腎功能是什麼時候呢?千萬不要成為下一位陳先生!

本文由高醫醫訊授權刊載。 原文出處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 洗腎前兆一定會有泡泡尿嗎?尿蛋白反映腎功能,醫師教你警覺洗腎症狀
  • 頻尿嚴重竟要洗腎!2招練習改善「膀胱過動症」

腎不好,什麼情況要洗腎?泡泡尿是前兆?醫解答「透析條件」

2021-03-07 17:09:06


圖/常春月刊提供

常有許多患者拿著健康檢查報告到腎臟科門診,一臉緊張地問:「我的檢查發現腎臟功能有紅字,小便有尿蛋白,是不是快洗腎(透析)了?為何我會有腎臟病?我的腎功能是如何?腎臟病有藥治療嗎?吃藥不是對腎臟不好嗎?可以吃中藥嗎?可以針灸嗎?腎臟病治療有用嗎?」

洗腎高危險群 年長者及糖尿病要注意

台灣透析發生率及盛行率高居世界第一、二名,目前國內長期透析病人數已經超過90,000人。但到底誰容易變成洗腎病患?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腎臟內科主治醫師張朝富指出,主要還是年長者及糖尿病患者;根據2019腎臟病年報,平均進入透析年齡接近67歲,而糖尿病約佔45%

除了高年齡、高血糖,其他危險因子還有腎絲球腎炎疾病併蛋白尿高患者、高血壓、高血脂,多囊腎、腎臟病家族史、使用中草藥、非類固醇止痛藥、痛風、尿路結石、腫瘤、紅斑性狼瘡等。


圖/常春月刊提供

評估腎臟功能 無症狀尚未需要洗腎

張朝富表示,腎臟功能評估有許多方法,最方便的方法就是抽血測血液中肌酸酐(Creatinine, Cr)濃度,然後依據公式推估腎功能過濾率。正常年輕人無腎臟病應該要超過90ml/min,但是腎臟影像異常或尿蛋白過高超過三個月,就是第一期腎臟病;若腎功能過濾率下降到60-89 ml/min同時腎臟影像異常或尿蛋白過高超過三個月,就是第二期或稱為輕度慢性腎臟病;而過濾率降到30-59 ml/min就是第三期或稱為中度慢性腎臟病,當過濾率15-29 ml/min就是第四期或稱為重度慢性腎臟病,盪第五期就是過濾率小於15ml/min,這時腎臟功能已經衰竭,通常血液中肌酸酐會超過6-8mg/dl,但是只要沒有症狀其實都還不需要洗腎。


圖/常春月刊提供

尿毒症出現 需要靠洗腎解除

不過,一旦尿毒症出現,就是發生疲倦、下肢水腫、尿量減少、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皮膚癢、呼吸困難、貧血等,使用藥物都無法緩解時,就需要靠洗腎(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接受腎臟移植才能解除尿毒症。

張朝富提及,門診常有患者健檢報告腎功能過濾率只有每分鐘六十多毫升,如果沒有蛋白尿,影像也沒有異常,其實不算第二期腎臟病,如果是年長者洗腎機率應該很低。但是如果是很年輕患者,雖然不算腎臟病,但是與同年齡比起來如果腎功能差很多,則建議要定期追蹤。


圖/常春月刊提供

尿蛋白呈陽性 需進一步檢查每日排出量

有許多患者健檢報告呈現尿蛋白陽性跑來腎臟科門診,這時就要進一步檢查尿蛋白的每日排出量,以確認是否超過正常值(每日< 150 mg)。因為健檢篩檢尿蛋白是檢查一次尿液中蛋白質的濃度是否過高,由於健檢長時間禁止飲水時尿液濃度會上升,測定尿蛋白濃度就常會篩檢出假陽性,所以若篩檢呈現陽性,就需要進一步安排定量的尿蛋白檢查才能確定是否真的異常。


圖/常春月刊提供

腎臟功能吃藥 擅自停藥風險高

腎臟病患常合併許多疾病,因此會使用多種藥物,最常有的疑問就是,腎臟功能已經不好,吃這麼多藥物會不會更傷腎臟?張朝富說,如果沒病的人吃了血壓藥、血糖、高血脂藥物,確實會有很大副作用,但若經過醫師診斷,不吃藥反而會讓三高沒控制好,導致腎臟衰退更快,所以有問題一定要請教專科醫師,不要自己隨便停藥。


圖/常春月刊提供

腎臟病服用中藥 須經專業醫師診斷評估

另外,有許多腎臟科醫師都禁止病患使用中藥,甚至某些大牌醫師會告知病患如果吃中藥就不要再來看他,主要是因中藥不傷身體的錯誤印象,讓很多國人會亂吃中藥補身。

其實,這些年中藥治療腎臟病的臨床實證研究上,已經確認某些中藥確實會延緩腎功能衰退,因此建議如果使用這類內服藥物,一定要經過合格且有經驗的中醫師診療,且一定要定期檢查腎臟功能及電解質變化。

張朝富提醒,如確認有慢性腎臟病,一定要定期腎臟專科追蹤,千萬不要有僥倖或逃避心理。慢性腎臟病是一種腎臟老化現象,經由門診個案管理師及飲食指導,維持健康生活型態,加上藥物治療,已經確定是可以減慢腎臟老化現象,甚至逆轉改善部分腎功能。

延伸閱讀:
·洗腎前多數人都罹這3種病! 別等身體有警訊才想到要預防
·血壓忽高忽低比高血壓更危險! 醫師揭「這些行為」洗腎風險很高

慢性腎臟病 蛋白尿 洗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