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 筋 膜 疼痛 症候群 哪 一 科

王小姐出國工作,回國之後因為疫情要先居家檢疫14天,在居家檢疫期間不能出門,整天待在家裡,就躺在沙發上追劇,才過了一個多星期她就發現下背痠痛,特別是躺在沙發上看電視久了,要起來的一瞬間感到特別的疼痛,她吃了一些家裡常備的止痛藥,但只稍微改善幾小時,藥效一退又痛起來了。醫師檢查之後告訴她得了下背部的肌筋膜疼痛症。

陳先生是一名電腦工程師,長時間使用電腦寫程式,近半年來一直覺得兩邊的肩膀與脖子都有疼痛的現象,而且只要使用電腦一兩個小時症狀就會惡化。有時候還會伴隨著頭痛,陳先生自己買了止痛藥服用,卻只有短暫的止痛效果。醫師檢查後告訴他得了肩頸部的肌筋膜疼痛症。

上面的症狀,您看了是覺得似曾相識?相信您自己或是家人朋友可能都曾經有過類似的疼痛經驗。肌筋膜疼痛症(myofascial pain syndrome)是臨床上造成肌肉疼痛很常見的原因。健康的肌肉在放鬆時觸壓起來的質感是柔軟而有彈性的,肌筋膜疼痛症的特點是在肌肉中有著明顯的肌肉緊帶(taut band),摸起來好像有一條繃緊的橡皮埋在肌肉中,而在這個肌肉的緊帶中會有一些特別敏感的壓痛點,對其按壓會使觸壓部位產生特別強烈的疼痛,有時甚至會痛到令人無法忍受,並且按壓時也常會同時伴隨著有酸痛、酸麻的感覺傳到肌肉以外的其他部位或肢體遠端,甚至按壓時可能引起局部肌肉不自主的收縮,這種特別敏感的壓痛點我們稱之為激痛點(trigger point)。

肌膜疼痛症在全身的肌肉都可能會發生,最常發生在頭頸部、肩膀及背部,追溯其原因常是因為長期姿勢不良、肌肉張力不平衡所致,例如老師長期以右手在黑板寫字,可能會使得右肩肌肉出現肌筋膜疼痛,學生整天使用電腦上網使得肩頸及手部疼痛,或是長時間躺著看電視使得下背部疼痛等都是常見的誘發因素。如果您常會有肩膀、後頸部、下背部、臀部肌肉的酸痛,而且會覺得這些疼痛的地方會有很僵硬的感覺,這很可能就是肌膜疼痛症在作怪。

肌筋膜疼痛症其疼痛會因為持續的主動收縮肌肉、或是讓肌肉長時間固定不動、特別是處於過度縮短的狀態而加重,如果肌肉緊繃嚴重時,則被動的牽拉肌肉也會加重疼痛以致於活動度受限。此外,如果暴露在寒冷潮濕的環境下,特別是當肌肉疲勞時、或是情緒緊張、壓力等,都可能加重疼痛。而在其緩解因子方面,短時間的輕度活動、短時間的休息、或是對肌肉進行間歇性的緩慢伸展,或對於疼痛處施以熱敷,往往可以使得症狀緩解。這些病史都是臨床上重要的線索。然而,疼痛也有可能是由肌肉以外的問題所引發,例如周邊神經病變、中樞神經病變、甚至臟器的疾病,所以需要病人與醫師共同合作以找出其根本的原因。

肌筋膜疼痛的治療,在藥物方面可以服用止痛藥物與肌肉鬆弛劑,在非藥物治療方面可以採用伸展運動、深層壓力按摩法,也可加上局部超音波透熱療法及電療。另外還可以使用局部注射療法,針對激痛點做針刺激,或加上注射少量局部麻醉劑,注射後通常疼痛就能有效的緩解,但是因為注射治療較具侵入性,因此臨床上常在前述保守治療反應不佳時才使用注射療法。另外在治療肌膜疼痛症很重要的環節是一定要尋找其誘發原因並加以矯治,否則經過治療後,可能只有短時間的症狀改善,之後很快的又會復發。這就需要醫師詳細的問診及理學檢查,以找出造成症狀或持續加重病情的原因及解決方法,這點其實是整個治療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

要如何才能預防肌筋膜疼痛症找上自己呢?簡單的說,肌肉有三個特性,一是不喜歡冷、二是不喜歡長時間不動,三是不喜歡長時間處在縮短的狀況,也就是說,溫度太低、長時間不動或長時間主動收縮肌肉或被動的讓肌肉處於縮短的狀態,就容易引起肌肉僵硬或酸痛。因此,要提醒自己避免上述肌肉不喜歡的情況,例如長時間低頭、聳肩、久站、維持某一姿勢不動,就能減少肌筋膜疼痛的發生。另一方面,也要做一些「討好」肌肉的動作,包括充分的保暖肌肉或熱敷、時常變換姿勢、常伸展或是按摩肌肉,就可以達到放鬆肌肉,預防或緩解肌肉疼痛的效果了。例如在使用電腦的姿勢方面,螢幕不要放在比眼睛還高的位置,也不可放太偏離中間的位置使得頭頸部處於長期扭曲的姿勢,在桌面工作時手肘要有可支撐的地方以免使肩膀長期緊張。另外,還可以準備一個倒數計時器,提醒自己每半小時起身走動一下活動筋骨。總之,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正確姿勢,避免長時間不動,是遠離肌膜疼痛的簡單有效的好方法。

肌筋膜疼痛症(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肌筋膜疼痛症的介紹

肌筋膜疼痛的定義

肌筋膜痛就是由肌筋膜激痛點引起的感覺、運動以及自主神經系統的症狀。而感覺系統受到阻礙則會有觸覺痛感、痛覺敏感以及轉移痛等現象。而自主神經系統受到肌筋膜的影響可能會有感冒、流淚、唾液分泌過多、皮膚溫度改變、流汗、本體感覺不正常等自主神經性的症狀。

肌筋膜激痛點的介紹

肌筋膜激痛點就是一個極度易受刺激的點,通常會在骨骼肌或者肌肉的筋膜上發現到有一個緊緊的帶狀點,而當施加壓力於這個帶狀點上面會引起疼痛的症狀、轉移痛、運動神經的缺失或者自主神經的現象。

轉移痛的介紹

轉移痛的產生可能是敏感性區位集中於激痛點上,但整塊肌肉也普遍的有敏感性區位的存在,所以當受到壓力或者針的插入於觸發點上時,可能使整塊肌肉的敏感性區位都受到刺激而引起疼痛反應。病因肌筋膜痛的產生明確的病因其實還不太明瞭,但觸發點的形成可能是肌肉纖維受到重複性的細微的外傷或者受到明顯的傷害而造成。所以觸發點會引起肌肉疼痛以及施予肌肉不正常的壓力,導致肌肉很容易產生疲乏的現象以及引起其他較敏感的觸發點產生反應。 檢查與評估方法

病史

根據所抱怨的疼痛形式、部位,有沒有造成動作的功能受影響,在怎樣的角度或者做怎樣的動作受到影響,睡覺的時候會不會被痛醒?以及病患的年齡、性別、工作型態、生活的形式來判斷是否有可能是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患者。

臨床表徵

可以根據以下這些可能會出現的症狀來判斷評估
  1. 對疼痛的抱怨、認知以及描述。
  2. 在受影響的肌肉上可以觸碰到局部壓痛點。
  3. 在觸碰點上施加壓力會引起疼痛(大約3公斤重的壓力)。
  4. 觸診時可在鄰近的肌肉周圍發覺有僵硬的感覺。
  5. 受影響的肌肉會使動作角度受限。
  6. 通常會有假性肌肉無力的現象出現(也就是沒有肌肉萎縮的現象)。
  7. 持續施加壓力於觸發點上會有轉移痛的出現(大約持續壓5秒)。
治療方式(一) 冷凍噴劑加上伸展:使用冷凍噴劑,在受影響的肌肉區域都噴上冷凍噴劑,噴完之後再加上伸展運動可以有效的改善肌筋膜痛的現象。(二) 儀器治療:熱療-->可以改善局部組織的循環,舒緩疼痛。 電療-->可以減緩激痛點的疼痛。(三) 徒手治療與震動治療:可放鬆過度緊繃與僵硬的肌肉筋膜,可以達到促進循環並且減輕疼痛的效果。(四) 治療性運動
  1. 頸部肌肉放鬆運動:
              手放額頭,做額頭頂手,持續5-6秒後放鬆。
              手放後腦勺,做後腦勺頂手,持續5-6秒後放鬆。
              手放右臉頰作欲轉頭的動作,以臉頰頂手,持續5-6秒後放鬆。
  2. 聳肩運動:先做挺胸的動作,令肩胛骨夾緊,之後將兩肩膀向上聳高,持續5-6秒後放鬆。
  3. 頸部伸展運動:將頭向右側至拉緊感覺後,以右手扶頭往更右邊的方向牽拉,停10-15秒後放鬆。之後換邊做。
結論治療肌筋膜痛的方式有很多種,但大部分的治療效過都只能持續一段短暫的時間,無法持續中期或者更長期的治療效果,所以病患的肌筋膜痛大部分都還是會再發,除了讓配合現下較有效的治療方式外還必須加上居家的伸展活動,並且藉由了解每個人的工作型態、生活狀況來徹底改善不良的姿勢,給予正確的教育,藉以改善造成肌筋膜痛的根本問題,來確保症狀不再復發。

【早安健康/洪辰竺報導】名模出身,曾出演過電視劇《犀利人妻》、《噬罪者》以及影集《鑑識英雄》的47歲女星蔡淑臻,是演藝圈內有名的凍齡女神之一。原本活躍於圈內,且表現亮麗的她,已經消失在螢光幕一陣子。近期蔡淑臻受訪表示,自己罹患嚴重的肌筋膜炎,嚴重時甚至不能走路,甚至拍戲拍到一半也要到旁邊躺一下,除了不能運動、爬山,連爬樓梯也不行。


壓力大、長時間進行同一動作容易導致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找上門


台中榮民總醫院的林政憲醫師曾撰文指出,許多上班族朋友或是家庭主婦,在緊繃的壓力下反覆進行長時間且同樣的動作,若不適當紓解壓力或放鬆,很容易會腰痠背痛或頸部痠痛,醫學上把這些症狀統稱為「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根據健保局統計,關節軟組織疼痛為門診就診人次第三多的疾病,僅次於上呼吸道感染與腸胃道疾病。

肌筋膜疼痛症(myofascial pain syndrome)是臨床上造成肌肉疼痛的常見原因,根據台大醫院的衛教資料指出,在放鬆狀態下,一般健康肌肉被觸壓時是柔軟、有彈性的;而肌筋膜疼痛症患者的肌肉中,會有明顯的肌肉緊帶(taut band),摸起來像是有一條繃緊的橡皮筋埋在肌肉中,且緊帶中會有一些特別敏感的壓痛點,按到時會產生特別強烈的疼痛,可能痛到令人無法忍受。

肌筋膜疼痛症在全身的肌肉都有可能發生,其中以頭頸部、肩膀及背部發生頻率最高。原因可能為長期姿勢不良、肌肉張力不平衡所致,若平時感到肩膀、後頸部、下背部及臀部肌肉痠痛且有僵硬感,就很可能是肌筋膜疼痛症找上門!

至於要如何緩解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所帶來的不適?根據衛福部基隆醫院復健科的衛教資料指出,除了進行藥物治療,如注射非類固醇止痛藥、短效性或長效性麻醉劑或肉毒桿菌毒素等藥物之外,也可尋求非藥物治療緩解疼痛,包含矯正姿勢、紓解心理壓力、按摩以及運動治療。

其中,由於肌肉處於緊繃、縮短的狀態和疼痛的產生關係密切,因此伸展運動是運動治療肌筋膜疼痛症候群中最重要的部分。以緩慢且持續的牽拉伸展,並配合藥物或激發點注射,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當病人發現在日常中,有特定某動作會引發疼痛時應先停止,並試著緩慢地順著剛剛的動作方向做牽拉伸展,讓緊繃的肌肉能夠慢慢鬆開,以緩解肌筋膜疼痛。

參考資料:
  1. 衛福部基隆醫院衛教資料
  2. 專訪|蔡淑臻消失1年勇抗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盼台灣快通過「想安樂死」
  3. 台大醫院衛教資料
  4. 台中榮總衛教資料: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中醫治療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 30歲女半夜手爆痛!竟是在家防疫2習慣釀肌筋膜疼痛
  •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常伴隨壓力而來

找到激痛點!肌筋膜疼痛症候群這樣解

19 10 月, 2020/在: 媒體報導, 適康新知/

身體某些特定部位用大拇指按壓時會特別疼痛,疼痛甚至轉移到別的部位,此症狀可能就是「肌筋膜疼痛症候群」。適康復健科診所院長陳建宏表示,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臨床表現症狀為身體局部肌肉出現緊繃、疼痛、甚至隆起,從中可以找到一至數個激痛點(trigger point),治療時若能有效找出激痛點與其發生成因,才能更對症下藥,解決疼痛並改善生活品質。

所謂激痛點,其定義可不是隨便判定的,必須是按壓時產生局部疼痛,且其他部位也會由按壓處產生其他部位的轉移痛,若以針刺或針灸刺激激痛點,則會產生肌肉的局部抽動反應。以上三項條件都符合,才是真正的激痛點。激動點的位置可以是身體各種部位,常見發生在後腦勺、脖子、肩胛骨、下背部、臀部等部位,嚴重時可能造成的不只有疼痛,還有可能會產生耳鳴、眼眶不適,甚至失眠、打嗝、便秘、腹瀉等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

陳建宏醫師說明,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發生的原因至今尚不明確,較多是與姿勢不良、反覆使用、情緒壓力、賀爾蒙或是脊椎與頸椎相關的疾病有關,因此常見的發生族群為家庭主婦、上班族、學生、生產線員工、專櫃服務員等。若你本身的生活或工作如前述族群,平時需要長時間維持特定姿勢,或是反覆機械性動作,建議適時休息與舒壓是絕對必要的。

想要改善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治療上除了常見的電療、熱敷等物理治療,西醫的乾針療法利用專業針具直接施針於激痛點上,可以有良好的刺激與舒緩效果,其他常見方式還包含徒手治療、藥物治療、注射治療等,至於新式體外震波則較適用大面積疼痛的患者。透過專業、具備豐富臨床經驗的醫師評估,可給予患者合適的建議,或搭配上述不同方式整合治療,並隨時根據患者狀況進行調整,以幫助患者達到理想療效。
不過陳建宏醫師提醒大家,肌筋膜疼痛只是一個症狀,想要徹底根除並非單純針對激痛點而已,還需要找出造成筋膜疼痛的根源,疼痛點才不會持續反覆發生。若你是有頸椎、腰椎、胸椎的疾病,或是其他如扁平足、骨盆傾斜、神經壓迫、肌肉失衡等,都需要確診後進一步治療,也建議平時維持良好姿勢、維持好的生活習慣與品質,治療後可搭配筋膜伸展、核心強化、肌力強化運動,才能確保長期的治療效果。

//sccare.com.tw/wp-content/uploads/2020/10/168750.jpg 314 600 morcept /wp-content/uploads/2020/10/適康logo.pngmorcept2020-10-19 03:30:302020-10-22 05:49:48找到激痛點!肌筋膜疼痛症候群這樣解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