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榮醫院副院長

2022.01.20 06:28 臺北時間

【彰化產經】 專業技術多項領先創新 員榮成功轉型造福鄉親

張克士院長圓小鎮醫生夢,為員林鄉親服務。(員榮醫療體系提供)

目前擁有2家地區醫院的員榮醫療體系,約莫10年前成立員林地區第一家24小時「心導管中心」,並成功轉型急重症,搶救許多鄉親生命。近年來也不斷延攬優秀人才,建立專業特色,並創新提升醫療水平,成為南彰化地區的醫療重鎮,造福當地社區鄉親,其中幾項醫療技術與特色甚至領先全國。

在南投縣埔里鎮長大的院長張克士,自幼成績優異,高中北上考取建國中學。因深具愛心且從小接觸許多貧病弱勢鄉親,於是立志行醫救人。自國防醫學院畢業後,獲選優派赴台中榮民總醫院,接受完整訓練,取得內科、心臟內科、急救加護及重症醫學等專科醫師資格。在接受心臟科及重症醫學訓練時,深刻感受到生命搶救就在分秒之間,因此他下定決心到醫療較為貧瘠的地區擔任「小鎮醫生」。

胃鏡微創熱射頻賁門緊縮術及抗逆流黏膜切除術,突破胃食道逆流患者長期服藥無效的困境。(員榮醫療體系提供)

一肩扛起 點亮將熄燈醫院

張克士2001年到任「伍倫綜合醫院」,2004年擔任副院長,2007年醫院因經營困難而面臨熄燈, 同年張克士決定一肩扛起,並將院名改為「員榮醫院」,盼能維繫醫院對社區民眾、尤其是弱勢族群的醫療照顧,並持續支撐照顧數百位員工與家庭。

「我只是一個善念、一個正向思考。」張克士說,醫院若不能繼續營運,將造成許多病患的不便。他指出,地區醫院有2個難以取代的功能:一是可近性,方便就醫;一是急迫性,當病患發生緊急狀況時,若無法即時搶救,就可能喪失生命。

員榮醫院以「專業、愛心,視病猶親」的核心價值,推動感動服務。(賴一銀攝)

另一方面,若醫院無法繼續營運,將衝擊院內3百多名員工與家庭的生計,因此他毅然決然接手。不久,他即帶領醫院連續榮獲醫院評鑑優等殊榮,是當時彰化縣30家地區醫院中唯一獲得優等的地區醫院;成功改造員榮醫院並轉型急重症,搶救無數鄉親生命,守護鄉親健康,深受社區民眾肯定而病患大增,受限於空間,於是在2016年接手同在員林的員生醫院,擴大服務鄉親。

身為心臟專科醫師,又擁有大量病患,張克士決心發展急重症,提供完整服務,「不能讓眾多信任我的病患來就診後,還要承擔轉院的轉送風險」「要成立24小時心導管中心及24小時急診中心。」他說,夢想很美,但對於私人經營、並非大型體系奧援的醫院來說,地區醫院要找到心臟科團隊做心導管介入治療,以及急診專科醫師組成的專業團隊,極其困難,但員榮做到了!2012年,員榮成立員林首家24小時心導管中心,提供包括心血管支架、心律不整電燒灼術及周邊血管介入治療等,也完成南彰化第一例頸動脈支架置放術。

建構生命之鏈及一站式服務

員榮成功轉型急重症醫院,成立員林首家24小時心導管手術中心。(員榮醫療體系提供)

員榮醫療體系為了落實以病人為中心,建立起「生命之鏈」的急救動線與門診「一站式服務」:

一、生命之鏈:在「以病人為中心」的流程改善上,如急診室、心導管中心、手術室、加護病房等急重症緊急醫療相關設施,都設計在30秒左右的距離內,形成拯救生命的「生命之鏈」;因動線改變,搶救了許多寶貴的生命,甚至讓心臟停跳9分鐘的病患重生並回到工作崗位。

二、一站式服務:在「以病人為中心」的空間整合上,將診間、心電圖、超音波、檢驗、放射檢查等,安排在同一樓層鄰近空間。

藉由流程及動線的改善,病人無需上下樓層或跨越不同建築。而在一站式看診服務中,由醫師親自操作,所有檢驗立即看報告並做出處置,多數檢驗於當次門診即可看結果診斷,無需耗時安排下次回診,不致延誤病情。另外,若有多科看診,則啟動整合照護,一科看診、多科服務。

員榮除了轉型急重症、成立心導管中心,成為地區醫院一大特色外,胃腸科的胃食道逆流中心可說是台灣第一,鑑於25%的國人患有胃食道逆流,特別自國外引進胃食道逆流胃鏡熱射頻賁門緊縮術(STRETTA),藉由內視鏡手術緊縮賁門,大幅改善病患問題。另外,員榮成立了神經修復及疼痛控制中心,利用高層次超音波定位出神經後,使用RF射頻治療,來進行疼痛控制或神經修復。

跨科整合 助傷口儘速復原

而高壓氧及傷口治療中心,則專門處理困難傷口,特別是糖尿病患者的傷口不易癒合,往往最後都是截肢。「但病人送來員榮,我們會想盡辦法幫他把腳保留下來。」張克士強調,透過心臟科、新陳代謝科、高壓氧及傷口治療的專業整合,可以把腳的血管打通、控制三高,再透過高壓氧與傷口治療的結合,跨科別整合救治困難傷口,發揮專業、愛心與耐心,終讓傷口復原,避免截肢厄運。「對病患、家屬與社會來說,失去一條腿是何其沉重與痛苦,我們不惜成本代價,盡一切努力設法把病患的腿保留下來,」張克士說:「這就是身為醫者的初衷。」

全台領先AI輔助肺癌判讀,有助發現早期病灶。(賴一銀攝)

這樣跨科別的整合,也成功運用於腦中風治療,結合神經內科、復健科、高壓氧及中醫針灸,甚至還可提供靜脈雷射光療等,協助病患儘速恢復,避免造成嚴重失能。

除了建立優質醫療團隊救治病患,員榮醫院多年來持續關懷弱勢族群。從兒童、青少年到年邁長者,乃至遊民等社會邊緣人,張克士都不吝給予協助與溫暖;而他認為,醫院除了醫療服務,更要承擔起社會責任,因此長期投入公益,除了為弱勢病患免費醫治,每年都參與舉辦「寒冬圍爐.千人饗宴」,認捐百桌與弱勢群體圍爐,也發起捐助彰化、南投縣校園反毒協助青少年重生,認助獨居老人與弱勢學生,贊助並組織醫療團隊陪癌友登玉山圓夢等。

員榮醫院繼2018年發起彰化縣肺癌公益篩檢,提供全縣最多免費名額,2019年也為全縣勞苦功高的高風險警消人員提供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張克士強調,推動公益、照顧弱勢是員榮醫療體系的核心任務,盼醫療除了救人與治療,還能發揮價值,帶給社會更多溫暖與感動。

結合最新科技 不斷創新提升

全台領先AI輔助肺癌判讀,有助發現早期病灶。(賴一銀攝)

張克士說,員榮醫療體系近年不斷將科技導入醫療服務,已從A到G完整布局。(A)AI人工智慧的輔助診斷,包括自美國引進領先全國的Al人工智慧輔助肺癌判讀系統、Al人工智慧腦波輔助憂鬱症判讀,以上2項均通過美國及台灣FDA認證;(B)Block chain區塊鏈,用於病患保險的快速理賠;(C)Cloud 雲端及(D)Data大數據的運用;(E)E化智慧病房導入離床警示系統,防止病人跌倒提升病人安全,最近更領先全國在病房設置AR療癒牆,以提升病患心靈健康,希望病人住在醫院裡能夠覺得溫馨,在心情低落時,藉由擴增實境看到森林、海洋、天空、星星等療癒景色,提升身心靈的健康。(F)Fintech金融科技,導入行動支付。(G)5G結合AR智慧眼鏡,用於緊急救護、遠距醫療及國際會診、教學與手術指導等,在救護車上緊急搶救病患時,救護人員不需手持攝像頭,可持續施作CPR,而在醫院急診端的醫師能同步從救護人員第一視角察看病患並遠程協做,指導救護人員緊急搶救。在國際會診與手術指導上,近來已多次成功運用於3千公里外的蒙古,當地醫院結合5G智慧眼鏡,將手術中的第一視角同步傳輸回員榮醫院,由員榮專業團隊即時遠程手術指導,完成多個成功案例,獲得蒙古醫界高度肯定,並與該國20家醫院簽訂醫療合作MOU,將台灣的先進醫療躍上國際舞台。

智慧醫療 打造新護國神山

結合5G智慧眼鏡用於緊急救護與遠距醫療。(員榮醫療體系提供)

員榮醫療體系即將籌建新院區,未來將結合智慧科技,建構完整的智慧醫院,這期間也將培養跨領域的尖端人才,讓未來醫療服務能夠「診斷更精準、病患更安全、流程更友善、就醫更溫馨」,張克士感性地說,智慧科技提升的是「速度」,要結合溫馨醫療才能融入「溫度」,他也期許未來醫院「有人工智慧、也有人情味、沒有藥水味」,希望整合出新模式、邁向新藍海、甚至推向國際。「我有幸受邀參加2016、2017連續2年APEC領袖代表會議,親眼目睹各國領袖風采,當時心想,我們在國際上有什麼值得與其他國家分享、可以站上國際舞台的強項。」張克士說,台灣的醫療與科技水準都是全球頂尖,2大強項可以相輔相成,激盪出更多火花,為台灣打造新的護國神山。

彰化縣工策會廣告

更新時間|2022.01.26 00:03

鏡週刊訂閱制上線,讓有價的閱聽成就更多優質文章,並獻上無廣告的閱讀環境,讓您盡情享受15類會員專屬內容,誠摯邀請您 立即加入

更多內容,歡迎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院長講堂/員榮醫院總院長張克士立志當小鎮醫師 盼落實分級醫療,就近照顧病患健康

2022-05-07 09:14:14

員榮醫院總院長張克士很早就立志要當小鎮醫生,希望能在醫療資源較貧脊的地區行醫,照顧鄉親的健康。記者林宛諭╱攝影

「令人羨慕的不是活到多老,而是健康到老。」員榮醫院總院長張克士很早就立志要當小鎮醫生,到醫療資源較貧脊的地區行醫。「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倒一半」的醫療現況存在多年,他大聲疾呼應落實分級醫療,才能從最能貼近民眾的診所和地區醫院就近照顧病患的健康。

成立24小時心導管中心

在南投偏鄉長大的張克士,曾任台中榮總心臟科醫師,2007年把員林伍倫醫院轉型為員榮醫院,2016年接手員生醫院,整合兩院區的醫療資源,提升員榮醫療體系的服務,成立員林第一家24小時心導管中心,可執行心導管支架、心律不整電燒手術,建立「生命之鏈」急救動線,從急診室、心導管中心到手術室的設備動線在5至30秒內到達,也因快速的搶救機制曾讓心臟已停止跳動9分鐘的病患活過來,並康復回到工作崗位。

禮聘好醫師下鄉服務

張克士說,他不惜成本引進先進醫療設備、禮聘醫師下鄉服務,目前員榮醫院是中部地區唯一會做心律不整電燒手術的地區醫院,也從北部請來胃食道逆流賁門緊縮術熱凝療法的吳文傑醫師,成立胃食道逆流中心,連知名藝人病患都慕名看診,紐西蘭的醫師來學治療胃食道逆流新技術。

員榮醫療團隊秉持「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精神,在神經修復、傷口整合性治療等都投注很多心力,以往糖尿病患可能因傷口難癒合需截肢,但員榮盡其所能救回病患的四肢,例如心臟科先打通腳的血管,再結合高壓氧、震波治療等;腦中風也結合神經科、復健科、中醫、高壓氧、靜脈雷射等整合性治療。

「能得到病人的信任是很有成就感的事。」張克士有很多病患是從年輕讓他看到老,甚至全家都讓他看診,還有一位從北部來看診的老太太,每次兒孫都會陪著她來看診,都讓他非常感動。

多次到柬埔寨、蒙古義診

曾拿下「台灣醫療貢獻獎」的張克士,除了常帶著員榮團隊參與公益活動,更多次到柬埔寨 、蒙古等地義診,甚至在疫情期間啟動5G智慧眼鏡跨海協助蒙古醫師遠距診療及教學,也非常注重員榮醫療體系員工福利,包括提升薪資、績效獎金、生育津貼等,增聘超額人力,讓醫護不超時加班,能有充足休息時間,避免血汗醫護,才能對病人有更完善的照護。

張克士養生祕訣/隨機運動 唱歌、吹口哨紓壓

彰化縣員榮醫療體系總院長張克士是心臟科名醫,但因長期做超音波、手術時穿鉛衣造成肩背受傷,曾經門診看到半夜近兩點,「醫師身心負荷都很大」,他認為,一定要養成隨機運動、適當飲食及找空檔紓壓的生活習慣。

「健康一部分來自於基因,一部分靠自己。」張克士說,不是老爸有糖尿病,就代表你也會有糖尿病,生活型態的改變和調整,就可以減緩遺傳疾病的威脅。

張克士的養生遵循中庸之道,不吃過冷或過熱食物,不喝咖啡和茶,只喝白開水,飲食採「總量管制」,吃飯從低升糖指數食物吃起,先吃菜、喝湯,再吃蛋白質食物,細嚼慢嚥,避免讓胰島素暴衝,就不會堆積脂肪而不易胖。

國防醫學院畢業的張克士,從學生時代就被嚴格訓練體能,愛運動的他拉單槓可以連續拉15下以上,伏地挺身做40、50下,但因長期幫病人做心臟超音波,做心導管須穿十公斤鉛衣,造成肩和背產生鈣化性肌腱炎。後來靠做伸展運動、鍛鍊核心肌群,還有隨機運動,才改善狀況。

張克士提醒大家,要替自己製造機會運動,他在辦公室常會起身走走,經常不搭電梯改走樓梯。喜歡隨機學習、隨機紓壓的他,會利用開車時在車內唱歌、吹口哨,他笑說「吹口哨是很好的腹式呼吸運動」。

「每個生命片斷都是在享受自我實現」,張克士說,心靈的滿足非常重要,每個階段性的任務實現了,他就覺得很滿足,現在雪中送炭做公益,像幫助學生給獎學金,看到學生寫的卡片,或治好病人的病,看到病人的笑容,都讓他很快樂。

張克士身體力行隨機運動,利用辦公室短暫休息時間也可以起身走走、做深蹲運動。記者林宛諭╱攝影

張克士小檔案

●年齡:57歲

●專長:心臟科、急救加護、重症醫學

●現職:員榮醫療社團法人董事長、員榮醫院及員生院區總院長

●學歷:台灣大學管理學院研究所(EMBA)碩士、國防醫學院醫學系

●經歷:前台中榮總心臟內科、急診部主治醫師、前台灣醫院協會監事會主席、行政院退輔會榮光獎章得獎人、台灣醫療貢獻獎

給病人的一句話

●健康一部分來自於基因,一部分靠自己;令人羨慕的不是活到多老,而是健康到老。

醫療資源 分級醫療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