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東 往來

股東往來是公司資產負債表中一個很特殊的科目,一般情況下,公司資金應用在所營業務上不會產生股東往來,然而實務上許多公司年度資產負債表會有股東往來產生,到底什麼是股東往來?為何會產生?股東往來需注意什麼?本篇文章一次解答股東往來相關疑問。

  • 一、什麼是股東往來
  • 二、為何會產生股東往來
  • 三、股東往來須注意什麼
  • 總結

一、什麼是股東往來

股東往來顧名思義就是公司與股東間資金的往來,資金往來可以是雙向的,可能是股東借公司資金,股東往來為公司的負債科目,也有可能是公司借股東資金,股東往來為公司的資產科目。

二、為何會產生股東往來

如上一段所述,公司股東往來有可能是資產端,也有可能是負債端,以下分別說明實務上可能產生的原因:

1.公司資產端的股東往來

主要是公司資金貸與股東所產生。

2.公司負債端的股東往來

a.公司資本額過低,營運資金不足

公司資本依現行法規並無最低限制,然而公司資本過低容易導致公司營運資金不足,而由股東墊款支應。建議公司設立時,應考量公司營運情形,最少估列六個月營運支出,如果公司營運過程中資金不足,建議還是以現金增資來充實公司營運資金。

b.漏報收入或漏開發票

公司因漏報收入或漏開發票導致帳列收入不足以支撐公司營運費用及成本,故由股東代為支付相關款項,使得股東往來金額增加。

c.虛增費用

股東私人費用列報公司費用,導致公司入不敷出,由股東墊款支應。

三、股東往來須注意什麼

1.國稅局查帳風險

股東往來如同上段說明,產生原因多與稅務有關(如漏報收入及虛增費用),金額過大容易引起國稅局注意,增加國稅局查帳補稅罰款風險。

2.公司法第15條規定

公司與股東間有借貸,要注意公司法第15條規定,公司負責人違反該條規定,要與借用人連帶負返還及損害賠償責任。

3.設算利息收入

公司貸與資金給股東所產生之股東往來,國稅局可以依《所得稅法》第二十四條之三規定設算利息收入,如資金是無償借與或是借款利率偏低,容易被要求補稅。

4.企業銀行融資需求

過高股東往來不僅代表公司營運資金不足,更會使企業財務報表流動比率()下降,增加公司銀行借款的難度,使得公司能貸款金額減少,銀行放款利率增加。

:流動比率指的是資產負債表中,流動資產金額除以流動負債金額的比率。用以衡量公司短期內是否有足夠資源償還債務的財務指標。

總結

綜上所述,股東往來非建議產生之資產負債表科目,不過中小企業在事業經營上難免會產生股東往來,若有相關情形,建議可進一步與會計師討論。

臺灣的中小企業絕大多數是家族企業,由於所有權與經營權重疊,在發展的過程中公司與股東個人間常有資金互通混用的狀況。

此外,也因為成本的考量,部分中小企業可能由不具財務會計專業背景的家族成員或親戚負責公司日常會計處理,以致公司帳載內容並未反映實際的財務狀況。

「股東往來」是常見於中小企業財務報表的一項會計項目,其代表著公司與股東之間的債權、債務關係。然而,這卻也是中小企業經常用來調整公司內外帳落差的一項會計項目。

本篇將以家族企業的角度,針對股東往來形成原因、其背後潛藏的負面影響以及實務上如何合法消除公司帳上的股東往來進一步探討。

一、公司帳上的股東往來是如何形成的?

通常股東往來形成常見的原因大致整理如下表:

常見原因 說明
真實借貸 公司與股東之間實際有發生資金借貸狀況,可能是股東借錢給公司週轉運用(股東往來在貸方,為公司之負債),或是公司貸與資金予股東(股東往來在借方,為公司之資產)。
短漏報收入 公司短漏報收入、漏開發票,並借用股東個人帳戶收取貨款,導致公司帳上連年出現虧損,卻仍能持續營運。當公司營運資金不足時,股東再調度資金匯款予公司,多年來帳上累積鉅額股東往來貸餘。
虛增費用 公司虛列費用,或將股東個人消費支出列為公司費用,對方項目記為股東往來。
帳務調整
  • 公司為報稅目的而設置外帳、為管理目的而設置內帳,兩套帳之間的落差以股東往來項目調整入帳。
  • 公司為便宜行事,多將不清楚實際狀況的交易或帳差記為股東往來。

二、帳列股東往來有什麼潛在的負面影響?

一般而言,若公司帳列股東往來的金額過大,往往可能成為國稅局選案查核營利事業所得稅的重點對象;對於公司個人股東而言,亦可能因為公司兩套帳問題所虛增的股東往來而增加個人稅務風險。後頁將針對公司帳上「股東往來為貸方餘額」的角度深入剖析相關潛在負面影響。

影響對象 說明
個人股東
  • 徒增遺產稅成本
    當公司帳上的股東往來為貸方項目,意味著股東借款予公司,對公司存有債權。當個人股東過世申報遺產稅時,就股權部分除了應檢附過世當日的持股餘額證明以及公司的財務報表之外,亦應檢視財務報表上股東往來項目貸方餘額,如該過世的個人股東對公司有股東往來餘額,亦應一併計入其遺產總額申報。

    倘若公司帳上的股東往來是因公司短漏報收入、調整內外帳差額等因素長期所累積下來的話,當股東過世時,可能因此徒增遺產稅成本,增加繼承人的負擔,相當冤枉。

公司本身
  • 增加被國稅局查核的風險
    若公司帳上股東往來貸方餘額過高,因有短漏報收入、虛增費用的嫌疑,較容易引起國稅局的注意,成為其查核營利事業所得稅的焦點,公司可能因此承受營利事業所得稅及營業稅補稅加罰的風險。
  • 導致經營者刑事責任及經營權紛爭
    另外,因虛增公司費用或其他非實際與股東之間的借貸關係,造成公司帳載不實,也會違反商業會計法第71條規定,商業負責人、主辦及經辦會計人員或依法受託代為處理會計事務之人員將可能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60萬元以下罰金。如果有家族成員以外的外部股東,更甚者可能引起經營權紛爭,以致經營者遭受偽造文書、背信等刑事責任之風險。

三、如何合法消除帳列股東往來?

如前所述,公司帳列股東往來貸方餘額過大,無論對於股東或公司而言,稅務及法律風險都會相對提高。以家族企業角度,如欲合法降低股東往來金額,在實務上,通常有以下幾種做法:

  1. 實際跑金流還款予股東
    首先,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實際跑金流還款給股東。若公司本身資金充裕,可以用公司自有資金償還股東,但如資金不足,公司先透過向銀行貸款再償還股東往來,也是一個可行的做法。只是不論是哪一種還款方式,公司均應備齊相關匯款資料、憑證,以清楚證明其之間的資金往來情形。
  2. 債權(股東往來)轉增資
    依公司法規定,股東出資除了可用現金之外,也得以對公司所有之貨幣債權抵充之。因此,股東可以股東往來債權抵繳公司的股款,對於公司而言,即是將原屬於負債的股東往來,轉列為公司的資本。
    惟須注意的是,在工商登記實務作業方面,主管機關對於債權轉增資的變更登記申請案有較為嚴格的要求,會逐筆核對股東往來抵繳股款明細與資金動用明細,檢視股東借入款項予公司後,公司動用該資金的流向及相關憑證,以確認股東往來債權的真實性。
  3. 以股東往來彌補公司虧損
    按現行法令規定,股東如為彌補公司帳面累積虧損,按股份比例放棄對公司之債權,用以彌補自身的股權虧損,應免課徵贈與稅。換言之,如股東未依照持股比例放棄股東往來,即為公司其他股東承擔公司的虧損,則該股東須就擬彌補之累積虧損乘上其他股東的持股比例計算贈與金額,課徵贈與稅。
  4. 股東單純放棄股東往來
    如果股東單純無償放棄股東往來,依照遺產及贈與稅法第5條規定,應視為無償免除債務,課徵股東贈與稅。在公司會計處理上,無論股東是否有依照持股比例放棄股東往來,均應全數認列為「資本公積」。

安永家族辦公室見解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安永家族辦公室林志翔執業會計師表示,如果公司股東往來是因為內外兩套帳的落差或短漏報收入、虛增費用等非真實資金借貸關係所造成,應從健全公司會計制度做起,確實按會計準則認列收入費用並逐步消弭兩套帳差距,以避免股東往來繼續膨脹到難以處理的地步。而經營者對於公司財產與私人財產亦應劃分清楚,才能避免產生無謂的經營紛爭。

永續的家族企業,傳承的是正向價值觀、經營Know-How及財富資產,而非傳承風險或埋下紛爭的未爆彈給下一代。接班人或掌門人應重視股東往來議題及其所衍生的影響,必要時,仍建議尋求專業人士協助解決,以降低公司及股東的法律、稅務風險。


股東往來科目,可以說是中小企業財務報表上,經常可見的會計科目。股東往來科目,若出現在資產方的話,即代表企業資金,有挪移到股東身上,而產生企業的債權(資產),但若出現在負債方的話,則代表股東有借資給企業,則產生企業的債務(負債)。

企業若借款他方的話,應謹守公司法第15條的規範:在有業務往來或短期融資必要的前提之下,才能借款給公司或行號,否則企業是不能借款股東或任何他人的;再者,企業於資產方的股東往來,除有違反公司法第15條之疑慮外,若未依據市場利率設算利息收入的話,稅務機關將依所得稅法第24之3條規定,設算利息並補徵稅賦。

然而,負債方的股東往來科目,實則更值得進一步探究,何以企業的負債方,會出現股東往來科目呢?其原因可能包含以下三者:

1.股東匯入款項予企業,因應企業的周轉。
2.股東代企業墊支費用,但企業尚未還款。
3.企業漏開銷售發票。

前兩者,理應會有相關匯款記錄或支付憑證,可茲佐證事實的發生,但唯有最後一項,卻是違法事證的爆點,稅務機關即可要求企業說明並提示負債方股東往來的相關佐證文件,以進一步掌握納稅義務人是否有依法誠實申報稅賦。


相關細節與說明,歡迎參與以下研討:

【營所稅之解析、限額計算與申報應注意事項】
...more
【財務報表、稅務申報解析-針對中小企業...more
參考資料:
翰鼎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註:請尊重本人之智慧財產與著作權,請勿複製、轉貼、抄襲於公開與非公開資訊、引述於非校園內之學術用途或以各形式為下載、出版之用,若經發現將尋求法律的必要保障。若需引用請詳細載明出處與來源,謝謝您。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