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 者 剩餘

生产者剩余是指由于生产要素和产品的最低供给价格与当前市场价格之间存在差异而给生产者带来的额外收益,也就是生产要素所有者、产品提供者在市场交易中实际获得的收益与其愿意接受的最小收益之间的差额。从几何的角度看,它等于供给曲线之上和市场价格之下的那块三角形面积。

中文名 生产者剩余 外文名 producer surplus 适用领域 经济学应用学科 微观经济学

生产者剩余指卖者得到的量减去其最低所能接受的量。

简单的来说生产者剩余就是指卖者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得到的价格减去卖者最低所能接受的价格。如电影公司提供一部电影,以不低于10元的价格销售,而消费者愿意出40块钱购买,最终电影公司以四十块钱的价格出售,那么生产者剩余就是30元。

图1

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的所得大于其边际成本的部分。因为生产者按照最后一个商品的边际成本定所有商品的价格,在这最后一个商品以前的商品的边际成本都低于最后一个商品(根据微观经济学理论,生产者的边际利润=边际成本时能取得私人部门利润最大化和社会福利最大化),此低于部分就是生产者的额外收入。从几何的角度看,它等于价格曲线之下、供给曲线之上的区域。通俗地讲,就是生产者的会计利润。

举例说明以上概念:假如有3家电脑供应商,IBM的成本是7 800元,联想的成本是7 500元,天想的成本是7 000元(均以一单位产品计),如果都按照8 000元的价格出卖,那么他们出售1台电脑将分别获得200元、500元和1 000元的生产者剩余。同时,如果这些企业采取新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成本进一步下降,那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生产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也好,生产者剩余也罢,其实都是福利经济学(也常见于公共经济学范畴,即财政学)的概念,它所表示的实际上是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所得到的收益。消费者剩余是买者在购买过程中从市场上得到的收益;生产者剩余是卖方在出售过程中得到的收益。前者可以定义为:

消费者剩余=买者的支付意愿-买者的实际支付

后者可以定义为:

图2: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卖者得到的收入-卖者的实际成本当我们把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剩余加在一起时,可以得出:

总剩余=买者的支付意愿-买者的实际支付+卖者得到的收入-卖者的实际成本

由于买者实际支付的等于卖者实际得到的,二者互相抵消,就可以简写为:

总剩余=买者的支付意愿—卖者的实际成本

生产者剩余是人力资源创造的增值部分,其中包括用于职工集体福利部分和用于扩大再生产两部分。用于职工集体福利的部分相当于企业公积金,这部分不能用于职工分红,也不能用于扩大再生产。而生产者剩余中用于扩大再生产积累部分,过去被投资者、债权人无偿占用,实际上它是属于生产者未从企业拿走的剩余,相当于生产者对企业的投资,是属于生产者的权益。这部分用于企业积累的生产者剩余是人力资源价值的一部分,可以作为企业计算年度生产者股本的理论基础。

生产者剩余是属于生产者所有的,是生产者的权益,生产者应该享有对它的要求权。因此,生产者权益应该是生产者作为人力资源所有者而享有的对企业占有的生产者剩余的要求权。

建立在生产者剩余基础上的每年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本)价值、人力资本投资成本、生产者剩余应符合以下等式关系:

年人力资本实现价值-年人力资本投资成本摊销=年度实现的生产者剩余。

已知厂商从事生产或经营,总是要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保证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就是要使MR=MC,只要MR>MC,厂商就是有利的。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里,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直线,从而边际利润等于产品价格(MR=P),因此只要价格P高于边际成本MC,厂商进行生产,就可以得到生产者剩余。此时厂商实际接受的总价格或总支付就是价格线以下的总收益,而厂商愿意接受的最小总价格或总支付便是边际成本线以下的总边际成本。用图形来表示,则价格直线和边际成本曲线所围成的面积即为生产者剩余,如图3(a)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所示。

图3:生产者剩余的实例分析

在短期里,生产者剩余还可以用厂商的总收益与总可变成本的差额来衡量。因为在短期里,厂商的固定成本是无法改变的,总边际成本必然等于总可变成本。当产量为1时,可变成本即是边际成本,即VC(1)=MC(1),当产量为2时,VC(2)=MC(1)+MC(2),以此类推,

VC(Q)=MC(1)+MC(2)+…+MC(Q)。

表明可变成本可以用边际成本曲线与横轴之间的面积来表示。此外在短期里厂商无论生产还是不生产,固定成本都是要支付的,实际上只要价格高于可变成本,厂商生产就是有利的。这时继续生产不仅能收回全部的可变成本,还能够补偿一部分固定成本,可以减少损失;若厂商不生产,将损失全部的固定成本。所以图3(b)中阴影矩形CPEB的面积便是生产者剩余,它等于总收益减去总可变成本。

出自 MBA智库百科(//wiki.mbalib.com/)

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

目录

  • 1 生产者剩余的概念
  • 2 生产者剩余的计算[3]
  • 3 生产者剩余案例
    • 3.1 案例一[4]
    • 3.2 案例二[5]
  • 4 相关条目
  • 5 参考文献

生产者剩余的概念

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产品提供者由于生产要素、产品的供给价格与当前市场价格之间存在差异而给生产者带来的额外收益,也就是生产要素所有者、产品提供者因拥有生产要素或提供产品,在市场交易中实际获得的金额与其愿意接受的最小金额之间的差额。[1]

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以低于市场价格生产产品。在图1中,在价格P1水平下生产者愿意提供OQ1的供应量,但是生产者实际上得到了更高的市场价格OP,于是P − P1的生产者剩余量出现了。在OQ供应量内,阴影面积PVW包含了生产者供应OQ数量产品所得到的额外收入。[2]

生产者剩余通常用市场价格线以下、供给曲线(即SMC曲线的相应部分)以上的面积来表示。在图2中,生产零到最大产量Q0之间的价格线以下和供给曲线以上的阴影部分面积就表示生产者剩余。其中,价格线以下的OP0E1Q0。表示总收益即厂商实际接受的最小总支付,S曲线以下的面积OE0E1Q0为厂商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收益。在图2中,市场价格线、厂商供给线和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即为生产者剩余。因为,矩形OP0E1Q0为厂商实际得到的总收益,即A+B,而梯形OE0E1Q。为厂商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收益,即B,从而A就是生产者剩余。

很明显,厂商以市场价格P0生产和销售一定数量Q0的商品。厂商让度了Q0的商品量,意味着厂商增加耗费了相当于AVC·Q0数额的生产要素或者生产成本。但是,厂商同时实际得到了相当于市场价格总额P0·Q0的总收益。由于AVC始终小于P0,因此从Q0的商品生产和销售中,厂商不仅得到了与变动成本相当的销售收入,而且还得到了额外的收入。这部分超额收入,反映了厂商通过市场交换所获得的福利增加。因此,在经济学中,生产者剩余通常用来度量生产者福利,并作为社会福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生产者剩余通常用来衡量厂商在市场供给中所获得的经济福利的大小,在供给价格一定时,生产者福利的大小就取决于市场价格的高低,如果厂商能够以最高的价格出售产品,厂商的福利就是最大的。作为社会福利的一部分,生产者剩余的大小取决于多个因素。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时,市场价格的提高会增加生产者剩余,供给价格或者边际成本的降低也会增加生产者剩余。如果存在商品过剩,即人们只能以市场价格销售出部分商品量,生产者剩余则会降低。

很明显,市场上全体厂商生产者剩余之和就构成整个市场的生产者剩余。在图形上,应该表现为市场供给曲线、市场价格线与坐标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

生产者剩余案例

图1 供给与生产者剩余

①比萨饼的市场价格为10美元/份。以该价格生产者计划每天出售10000份比萨饼,并获得总收益100000美元/天。

②供给曲线显示了第5000份的边际成本为6美元,所以生产者从第5000份比萨饼得到的生产者剩余为4美元。

③从销售10000份比萨饼获得的生产者剩余为40000美元/天。

④每天生产10000份比萨饼的成本是边际成本曲线下面的浅灰色区域,它等于总收益100000美元减去生产者剩余40000美元,即60000美元/天。

图1说明比萨饼的生产者剩余。比萨饼的供给曲线告诉我们生产者在第一个价格下计划出售的比萨饼数量。供给曲线还告诉我们每一生产数量上的比萨饼边际成本。如果一份比萨饼的价格是10美元,生产者计划每天销售10000份,每天比萨饼的总收益为100000美元。

为了计算生产者剩余,我们必须求得每一份比萨饼的生产者剩余,然后把这些生产基地剩余加总。第10000份比萨饼的边际成本为10美元,生产者得到10美元,因此,这个比萨饼的生产者剩余是零。对于第5000份比萨饼(图中强调)来说,边际成本是6美元,因此这个比萨饼的生产者剩余为10美元减去6美元,即为4美元。对于第一份比萨饼,边际成本2美元,在这份比萨饼上,生产者剩余10美元减去2美元,即为8美元。

生产者剩余——企业生产10000份比萨饼的生产者剩余之和——是40000美元/天,图中用浅灰色三角形显示。三角形的底是每天10000份比萨饼,高度为8美元,因此面积为(10000×8美元)÷2=40000美元。

生产比萨饼的总成本为销售的收入100000美元减去生产者剩余40000美元(浅灰色的三角形),为60000美元(深灰色图形)。生产者剩余为总收入减去总成本,或者生产者的净利益。

假设你刚刚买了一所新房子,现在需要装修,你找了4家装修公司,准备让这4家装修公司竞价,并让出价最低的公司做这个工程。这4家装修公司的成本分别是:甲的成本是80000元,乙的成本是70000元,丙的成本是60000元,丁的成本是50000元。如果得到的收入超过了从事这项工作的成本,每家公司都愿意接受这项工作。由于一个公司的成本是它愿意接受这份工作的最低价格,所以成本是它出售劳务的意愿。每家公司都渴望以高于成本的价格出售它的劳务,拒绝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它的劳务,并且对在价格正好等于它的成本时出售它的劳务持无所谓的态度。

当你接受装修公司的报价时,开始时价格可能是很高的,但是由于装修公司的竞争,价格会很快下降。一旦丁报出了60000元的价格(或者略低一点)时,它就是唯一留下来的竞价者。丁很高兴在这个价格水平时从事这项工作,因为它的成本仅仅是50000元。甲、乙、丙公司不愿意以60000元的价格从事这项工作,工作属于能以最低成本从事这项工作的装修公司。丁公司从这项工作中得到了什么好处呢?由于它从事这项工作的成本是50000元,但是得到了60000元的价格,也就是说它得到了10000元的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得到的收入减去生产成本。

相关条目

  • 消费者剩余

参考文献

  1. ↑ 卢有杰编著.项目经济学.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7
  2. ↑ 阿兰·格里菲斯,斯图尔特·沃尔等.企业管理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1
  3. ↑ 吴开超,张树民,史继刚,李毅副.微观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08月第1版.
  4. ↑ (美)罗宾·巴德,(英)迈克尔·帕金著.经济学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07.
  5. ↑ 宋卫东主编.经济学常识速查速用大全集 案例应用版.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09.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